窄边框InCell型触控显示面板结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809479阅读:来源:国知局
线的数量。这样设置可以减少面板两侧边框区域的信号走线的数量,减小边框区域的宽度,利于实现窄边框设计。
[0031]设I< i <N/m,对应第i条触控驱动信号走线TL(i)设置的m个TFT的栅极分别电性连接于第I条至第m条控制信号走线CL(I)至CL(m),源极均电性连接于第i条触控驱动信号走线TL(i),漏极分别通过一焊盘32电性连接至对应的一条触控驱动电极I。
[0032]结合图3、图4、与图5,所述控制信号走线CL(I)至CL(m)传输控制信号,控制对应第i条触控驱动信号走线TL( i)设置的m个TFT依次打开;所述触控驱动信号走线TL(1)至TL(N/m)传输触控驱动信号,对应第i条触控驱动信号走线TL(i)设置的m个TFT依次打开时,触控驱动信号通过TFT传输给触控驱动电极I。
[0033]具体地,所述控制信号与触控驱动信号均由IC驱动模块5产生。
[0034]所述控制信号与触控驱动信号均为周期性脉冲信号,触控驱动信号的脉冲高电位时长是控制信号脉冲高电位时长的m倍。
[0035]对于相邻的两条触控驱动信号,上一条触控驱动信号的下降沿与下一条触控驱动信号的上升沿同时产生;对于相邻的两条控制信号,上一条控制信号的下降沿与下一条控制信号的上升沿同时产生。
[0036]所述触控感应电路4感测触控感应信号,触控感应信号经由触控感应电路4传回至IC驱动模块5。
[0037]仍以N为30、m为3为例,对应第I条触控驱动信号走线TL(I)设置的3个TFT的栅极分别电性连接于第I条至第3条控制信号走线CL(I)至CL(3),源极均电性连接于第I条触控驱动信号走线TL(I),漏极分别通过一焊盘32电性连接至对应的一条触控驱动电极I,触控驱动信号的脉冲高电位时长是控制信号脉冲高电位时长的3倍,当第I条触控驱动信号走线TL
(I)内传输的触控驱动信号的高电位时,所述控制信号走线CL(I)至CL(3)依次传输控制信号的高电位,先后控制对应第I条触控驱动信号走线TL(I)设置的TFT TUTFT T2、TFT T3依次打开,以向第I条至第3条触控驱动电极I传输触控驱动信号;同理,对应第2条触控驱动信号走线TL(2)设置的3个TFT的栅极分别电性连接于第I条至第3条控制信号走线CL(I)至CL(3),源极均电性连接于第2条触控驱动信号走线TL(2),漏极分别通过一焊盘32电性连接至对应的一条触控驱动电极I,当第2条触控驱动信号走线TL(2)内传输的触控驱动信号的高电位时,所述控制信号走线CL(I)至CL(3)依次传输控制信号的高电位,先后控制对应第2条触控驱动信号走线TL(2)设置的TFT TUTFT T2、TFT T3依次打开,以向第4条至第6条触控驱动电极I传输触控驱动信号;直至对应第10条触控驱动信号走线TL(1)设置的3个TFT的栅极分别电性连接于第I条至第3条控制信号走线CL(I)至CL(3),源极均电性连接于第10条触控驱动信号走线TL(1),漏极分别通过一焊盘32电性连接至对应的一条触控驱动电极I,当第10条触控驱动信号走线TL(1)内传输的触控驱动信号的高电位时,所述控制信号走线CL(I)至CL(3)依次传输控制信号的高电位,先后控制对应第10条触控驱动信号走线TL
(10)设置的TFT TUTFT T2、TFT T3依次打开,以向第28条至第30条触控驱动电极I传输触控驱动信号,从而实现以较少数量的13条信号走线向全部30条触控驱动电极I传输触控驱动信号。
[0038]当然,本发明对触控驱动电极I的数量N,控制信号走线的数量m、及触控驱动信号走线的数量N/m并不做具体限定,只要保证m为大于I且能够整除N的整数,那么在触控驱动电极I的数量N越多的情况下,本发明减少面板两侧边框区域的信号走线的数量,减小边框区域的宽度的效果越明显,如N为3000、m为30,则触控驱动电极I的数量为3000,控制信号走线的数量30、触控驱动信号走线的数量100,相比于现有技术需要设置3000条触控驱动信号走线,本发明只需要设置总共130条信号走线。
[0039]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窄边框In Cell型触控显示面板结构,通过设置m条控制信号走线、N/m条触控驱动信号走线、及对应每条触控驱动信号走线分别设置m个TFT,即能够为N条触控驱动电极提供触控驱动信号,相比于现有技术中设置与N条触控驱动电极同等数量的N条触控驱动信号走线,能够减少面板两侧边框区域的信号走线的数量,减小边框区域的宽度,利于实现窄边框设计。
[0040]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后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窄边框In Cel I型触控显示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于触控显示面板中间区域设置的多条沿水平方向平行间隔设置的触控驱动电极(I)、多条沿竖直方向平行间隔设置且与所述多条触控驱动电极(I)绝缘交叉的触控感应电极(2)、于触控显示面板两侧区域设置的且与全部触控驱动电极(I)电性连接的触控驱动电路(3)、于触控显示面板下端区域设置的且与全部触控感应电极(2)电性连接的触控感应电路(4)、及电性连接所述触控驱动电路(3)与触控感应电路(4)的IC驱动模块(5); 设所述多条触控驱动电极(I)的数量为N,m为大于I且能够整除N的整数,所述触控驱动电路(3)包括m条控制信号走线(CL(I)至CL(m) )、N/m条触控驱动信号走线(TL(I)至TL(N/m)),及对应每条触控驱动信号走线分别设置的m个TFT(T1至Tm); 设I < i <N/m,对应第i条触控驱动信号走线(TL(i))设置的m个TFT的栅极分别电性连接于第I条至第m条控制信号走线(CL(I)至CL(m)),源极均电性连接于第i条触控驱动信号走线(TL(i)),漏极分别通过一焊盘(32)电性连接至对应的一条触控驱动电极(I)。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窄边框InCell型触控显示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号走线(CL(I)至CL(m))传输控制信号,控制对应第i条触控驱动信号走线(TL(i))设置的m个TFT依次打开;所述触控驱动信号走线(TL(I)至TL(N/m))传输触控驱动信号,对应第i条触控驱动信号走线(TL( i))设置的m个TFT依次打开时,触控驱动信号通过TFT传输给触控驱动电极(I)。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窄边框InCell型触控显示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号与触控驱动信号均由IC驱动模块(5)产生。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窄边框InCell型触控显示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号与触控驱动信号均为周期性脉冲信号,触控驱动信号的脉冲高电位时长是控制信号脉冲高电位时长的m倍。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窄边框InCell型触控显示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对于相邻的两条触控驱动信号,上一条触控驱动信号的下降沿与下一条触控驱动信号的上升沿同时产生;对于相邻的两条控制信号,上一条控制信号的下降沿与下一条控制信号的上升沿同时产生。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窄边框InCell型触控显示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感应电路(4)感测触控感应信号。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窄边框InCell型触控显示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触控感应信号经由触控感应电路(4)传回至IC驱动模块(5)。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窄边框InCell型触控显示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于所述触控驱动电路(3)外侧设置的GOA电路(9)。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窄边框In?Cell型触控显示面板结构,通过设置m条控制信号走线(TL(1)至TL(N/m))、N/m条触控驱动信号走线(CL(1)至CL(m))、及对应每条触控驱动信号走线分别设置m个TFT(T1至Tm),即能够为N条触控驱动电极(1)提供触控驱动信号,相比于现有技术中设置与N条触控驱动电极同等数量的N条触控驱动信号走线,能够减少面板两侧边框区域的信号走线的数量,减小边框区域的宽度,利于实现窄边框设计。
【IPC分类】G02F1/1333, G06F3/041, G02F1/1343
【公开号】CN105572936
【申请号】CN201510976720
【发明人】陈彩琴, 张启沛
【申请人】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