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299049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设备,尤指一种于亮光或阳光下使用时仍具有正常显示效果的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0002]显示设备,如液晶模块(LCM),其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举例而言,常见的显示设备有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或显示屏幕。
[0003]现有的显示设备一般使用背光模式,背光模式于较昏暗的环境中可使显示设备具有较佳的显示效果。但若显示设备于阳光下或较亮的环境中使用时,背光模块所提供的亮光会被前述阳光或亮光抵销,从而导致使用者无法看清楚显示设备所显示的内容。因此如何使显示设备能够于阳光下或较亮的环境中仍然具有较佳的显示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其具有一滤光层、一增亮层或二者的组合,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在具有阳光或亮光的环境中使用时仍具有较佳的显示效果。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其包含:
[0006]一壳体;
[0007]—背光单元,其设于该壳体的内部;
[0008]—显示单元,其设于该壳体的内部,并位于该背光单元的上方;
[0009]—滤光层,其设于该显示单元的顶端;以及
[0010]一保护层,其位于该滤光层的上方。
[0011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显示设备,其包含:
[0012]—壳体;
[0013]一背光单元,其设于该壳体的内部;
[0014]一显示单元,其设于该壳体的内部,并位于该背光单元的上方;
[0015]—增亮层,其设于该显示单元的底端;以及
[0016]一保护层,其位于该滤光层的上方。
[0017]于一实施例中,该显示设备还包括一边框、一封层与一惰性气体/真空层,该边框设于该壳体并位于该显示单元的上方,该保护层位于该边框的上方,该封层位于该边框与该保护层之间的边缘处,该封层为封胶或垫片,该惰性气体/真空层位于该边框与该保护层之间。
[0018]于一实施例中,该背光单元具有一光源、一反射层、一第一光学层、一第二光学层、一第三光学层与一第四光学层,该反射层位于该壳体内部的底端,该第二光学层为反射式偏光增亮膜,该第二光学层位于该反射层的上方,该第一光学层位于该反射层与该第二光学层之间,该光源位于该第一光学层的一侧,该第三光学层设于该第二光学层不面对该第一光学层的一面,该第四光学层设于该第三光学层不面对该第二光学层的一面,第三光学层与该第四光学层为一增亮膜。
[0019]于一实施例中,该显不单元具有依序迭设的一第五光学层、一液晶层、一第六光学层与一第七光学层,该第五光学层与第六光学层为广视角膜,该第七光学层为抗反射设膜。
[0020]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使用滤光层滤除大部分阳光或亮光中的光波,以降低阳光或亮光照射显示单元时显示单元无法正常显像的几率。
[0021]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增亮层能够增强背光单元所提供的亮光的亮度,以提升显示单元的显像效果。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显示设备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显示设备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10_壳体;11-背光单元;110-光源;111-反射层;112-第一光学层;113-第二光学层;114-第三光学层;115-第四光学层;12-显示单元;120-增亮层;121-第五光学层;122-液晶层;123-第六光学层;124-滤光层;125-第七光学层;13-惰性气体/真空层;14-保护层;15-封层;20-壳体;21-背光单元;22-显示单元;23-惰性气体/真空层;24-保护层;25-封层;26-边框;27-抗反射层;28-增亮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公开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
[0026]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显示设备的第一实施例,其具有一壳体10、一背光单元11、一显示单元12、一惰性气体/真空层13、一保护层14、一滤光层124与一增亮层120。
[0027]背光单元11设于壳体I内部的底端,背光单元11具有一光源110、一反射层111、一第一光学层112、一第二光学层113、一第三光学层114与一第四光学层115。
[0028]反射层111位于壳体I内部的底端。反射层111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材料或金属材料制成。
[0029]第二光学层113为反射式偏光增亮膜(DBEF,Dual Brightness EnhancementFilm),第二光学层113位于反射层111的上方。第二光学层113提升下述光源110所提供的亮光的亮度。
[0030]第一光学层112位于反射层111与第二光学层113之间,第一光学层112为导光层,其用于引导光源110所提供的亮光的照射方向。
[0031]光源110位于第一光学层112的一侧,光源110由单一发光二极管或多个发光二极管构成。光源110提供一亮光给下述显示单元12。
[0032]第三光学层114设于第二光学层113不面对真第一光学层112的一面。第三光学层114为一增亮膜。
[0033]第四光学层115设于第三光学层层114不面对第二光学层113的一面。第四光学层115为一增亮膜,第三光学层114与第四光学层115之间的角度相差为90度。
[0034]显示单元12设于壳体I内部并位于背光单元11的上方。显示单元12具有依序迭设的一第五光学层121、一液晶层122、一第六光学层123与一第七光学层125。
[0035]增亮层120位于第四光学层115不面对第三光学层114的一面的上方。增亮层120为反射式偏光增亮膜。
[0036]第五光学层121位于增亮层120不面对第四光学层115的一面,第五光学层121为极佳广视角(excellent wide view,EWV)膜。
[0037]液晶层122设于第五光学层121不面对增亮层120的一面。
[0038]第六光学层123设于液晶层122不面对第五光学层121的一面,第六光学层123为极佳广视角(excellent wide view,EWV)膜。
[0039]滤光层124设于第五光学层121不面对液晶层122的一面,滤光层124为1/4λ相位差膜(1/4XRETARDAT10N FILM)。
[0040]第七光学层125设于滤光层124不面对第五光学层121的一面。第七光学层125为抗反射设膜(Ant1-Reflect1n Film,AR Film)。第七光学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