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9436阅读:8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声器,具体涉及一种192kW动力的消声器,属于消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消声器是允许气流通过,却又能阻止或减小声音传播的一种器件,是消除空气动力性噪音的重要措施。现有的消声器多种多样,比如隔绝噪音、用消音棉进行噪音吸收、采用多仓结构进行噪音的逐级消减等等,其中,以多仓结构进行噪音的逐级消减应用最广泛。对于多仓结构的消声器,基本上都是将气流导入至消声仓内,顺次或往返经过多个腔体,对该气流中的噪音进行反射抵消、削弱,最终实现噪音的消除。然而针对不同功率的消声器,若采用同样结构的消声器,其消声功能将不一样或者噪音消除效果将不理想,主要与其消音器内的气流路径布局不合理有关。

针对此种状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消声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消声器,其结构简单,改善了整个消声器内的气流布局,内仓气流不会产生死角,使用寿命长,消声效果显著,音质柔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消声器,其包括有消声外仓、消声内仓及定位于该消声外仓上的进气管、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与所述消声外仓相连通,所述消声内仓通过第一环形隔板定位于所述消声外仓内,且该消声外仓被该第一环形隔板分隔成第一消声外仓、第二消声外仓;

所述消声内仓通过第二隔板、第三隔板依次分隔成第一消声内仓、第二消声内仓、第三消声内仓;其中,

所述进气管一端插入所述第一消声内仓内且形成向该第一消声内仓通气的通路,在所述第二消声内仓内具有连通该第一消声内仓和所述第三消声内仓的通气管;

所述第一环形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通气管圆周壁、第二消声内仓圆周壁、第三消声内仓圆周壁上均具有若干通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消声内仓端部呈平面设置,所述第三消声内仓端部呈球弧面设置,所述第一环形隔板位于所述第三消声内仓的圆周外侧,且所述第二消声外仓与该第三消声内仓同向设置;所述出气管与所述第二消声外仓相连通,其中,

由所述进气管进入至所述第一消声内仓中的气流,一部分通过所述第二隔板上的通气孔进入至所述第二消声内仓中,另一部分进入所述通气管中;所述通气管中的气流一部分通过该通气管圆周壁上的通气孔进入至所述第二消声内仓中,另一部分进入所述第三消声内仓中;所述第三消声内仓中的气流一部分通过所述第三隔板上的通气孔进入至所述第二消声内仓中,另一部分通过该第三消声内仓圆周壁上的通气孔进入至所述第二消声外仓中;所述第二消声内仓的气流通过该第二消声内仓圆周壁上的通气孔进入至所述第一消声外仓后,再通过所述第一环形隔板上的通气孔进入至所述第二消声外仓中,最后,第二消声外仓上的气流由所述出气管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依次由所述第一消声外仓一侧穿入,贯穿所述第一消声内仓,抵靠至所述第一消声外仓另一侧内壁上,在处于所述第一消声内仓内的所述进气管上具有进气口。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贯穿所述第一消声外仓另一侧内壁并与之密封连接,且该端的进气管端部与所述消声外仓外圆周相平齐,并在该端的进气管端部密封连接有封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消声内仓的球弧面端部外固连有加强连接件,该加强连接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消声外仓的端部内壁相固连。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与所述第一消声内仓侧壁、所述第一消声外仓侧壁密封固连。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的进气端口呈90°折角设置,在所述消声外仓外壁另一端具有与该进气管的进气端口等高的支耳。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的进气端口与所述出气管处于所述消声外仓的同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气流在第一消声内仓、第二消声内仓、第三消声内仓及第一消声外仓、第二消声外仓之间进行分流、汇合,实现对气流噪声的消减。总的说来,改善了整个消声器内的气流布局,内仓气流不会产生死角,使用寿命长,消声效果显著,音质柔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如图1所述的消声器,其包括有消声外仓10、消声内仓20及定位于该消声外仓10上的进气管11、出气管12,该出气管12与消声外仓10相连通,而消声内仓20通过第一环形隔板30定位于消声外仓10内,且该消声外仓10被该第一环形隔板30分隔成第一消声外仓100、第二消声外仓101;

消声内仓20通过第二隔板50、第三隔板60依次分隔成第一消声内仓200、第二消声内仓201、第三消声内仓202;其中,

进气管11一端插入第一消声内仓200内且形成向该第一消声内仓200通气的通路,在第二消声内仓201内具有连通该第一消声内仓200和第三消声内仓202的通气管70;

第一环形隔板30、第二隔板50、第三隔板60、通气管70圆周壁、第二消声内仓201圆周壁、第三消声内仓202圆周壁上均具有若干通气孔。

本实用新型中的若干通气孔均采用Φ6mm小圆孔,其布设于相应的板或壁上,用于气流的通过,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气流的流量及消声器功率进行具体设定该通气孔的孔径尺寸。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气流在第一消声内仓200、第二消声内仓201、第三消声内仓202及第一消声外仓100、第二消声外仓101之间进行分流、汇合,再通过各仓室的仓壁进行折流,实现对气流噪声的消减。总的说来,设计科学合理,改善了整个消声器内的气流布局,内仓气流不会产生死角,使用寿命长,消声效果显著,音质柔和。

具体地,如图,第一消声内仓200端部呈平面设置,第三消声内仓202端部呈球弧面设置,第一环形隔板30位于第三消声内仓202的圆周外侧,且第二消声外仓101与该第三消声内仓202同向设置;出气管12与第二消声外仓101 相连通,其中,

由进气管11进入至第一消声内仓200中的气流,一部分通过第二隔板50上的通气孔进入至第二消声内仓201中,另一部分进入通气管70中;通气管70中的气流一部分通过该通气管70圆周壁上的通气孔进入至第二消声内仓201中,另一部分进入第三消声内仓202中;第三消声内仓202中的气流一部分通过第三隔板60上的通气孔进入至第二消声内仓201中,另一部分通过该第三消声内仓202圆周壁上的通气孔进入至第二消声外仓101中;第二消声内仓201的气流通过该第二消声内仓201圆周壁上的通气孔进入至第一消声外仓100后,再通过第一环形隔板30上的通气孔进入至第二消声外仓101中,最后,第二消声外仓101上的气流由出气管12排出。

在应用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各仓室之间的气流通向进行部分调整,以实现气流不同形式的分流、汇合,再结合各仓室仓壁的折流效果,实现对气流噪声的消减。

进气管11对第一消声内仓100的气流进气来说,可通过下述结构来实现,进气管11依次由第一消声外仓100一侧穿入,贯穿第一消声内仓200,抵靠至第一消声外仓100另一侧内壁上,并在处于第一消声内仓100内的进气管11上具有进气口15,装配时,为了避免气流直接泄漏出消声器外部,进气管11与第一消声内仓200侧壁、第一消声外仓100侧壁密封固连,当然,还可以进气管11与第一消声外仓100侧壁密封,与第二消声内仓200侧壁点焊固连,而对进气管11与第一消声外仓100侧壁之间,还可以将该进气管11贯穿第一消声外仓100另一侧内壁并与之密封连接,且该端的进气管11端部与消声外仓10外圆周相平齐,并在该端的进气管11端部密封连接有封头14;当然,还可通过其它结构来实现,比如进气管11一端部直接伸入至该第一消声内仓200内悬置,且该端的进气管11端口封闭,在处于该第一消声内仓200内的进气管11圆周壁上设置所述进气口15或若干通气孔。

因消声内仓20整个处于消声外仓10内部,为了保证消声内仓20与消声外仓10之间的相对定位,除了第一环形隔板30作为主支撑、进气管11作为辅助支撑外,在第三消声内仓202的球弧面端部外固连有加强连接件40,该加强连接件40另一端与第二消声外仓101的端部内壁相固连。

最后,进气管11的进气端口呈90°折角设置,在消声外仓10外壁另一端具有与该进气管11的进气端口等高的支耳13。并将进气管11的进气端口与出气管12处于消声外仓10的同一侧,以便于整个消声器的安装定位及后期废气管路的连接。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