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灯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2330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灯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车灯转换装置,属于汽车车灯领域。



背景技术:

车灯就是指车辆上的灯具,是车辆夜间行驶在道路照明的工具,也是发出各种车辆行驶信号的提示工具。前照灯是车灯中要求最高、结构最复杂、设计和制造难度最大的车灯。它的发展变化也代表了车灯的整体演变。至于信号灯,其光源是与前照灯同步发展的,其变化也多表现在结构方面,如组合灯、复合灯、混合灯以及最新流行的将后信号灯的左、右两部分连成一体的整体后组合灯等待。采用发光二级管作信号灯光源是信号灯的一个创新,这一技术飞越使信号灯在光源和结构两方面都以全新的面貌出现。辉光放电灯作为高位制动灯出现在信号灯的行列中,也是近年来信号灯的一个新发展。

现有技术公开申请号为CN200820025513.2的一种车灯转换装置,包括信息采集电路和灯光控制电路,信息采集电路与灯光控制电路电连接,信息采集电路输出控制信号用于控制灯光控制电路,由灯光控制电路来控制车灯的远、近灯光。汽车上安装此车灯转换装置后,使手动转换远光灯、近光灯变成一自动过程,在两汽车距离较近时车灯变换为近光灯,使司机很容易辨别车间距,极大的降低了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但是,上述设备结构复杂,自动化程度低,灵敏度较低,使用比较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灯转换装置,以解决上述设备结构复杂,自动化程度低,灵敏度较低,使用比较不方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车灯转换装置,其结构包括加固外壳、连接圈、灯泡卡扣、支撑架、防触电凸起、正极连接片、电源连接头、连接口、固定口、控制连接口、负极连接片、感光器,所述加固外壳的内部设有连接圈,所述连接圈的内部设有灯泡卡扣,所述灯泡卡扣的内部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部设有防触电凸起,所述防触电凸起的内部设有正极连接片,所述支撑架上设有负极连接片,所述感光器包括感光口、遮光罩、数据传输带、连接板、金手指、感光器主体,所述感光器主体的上部设有遮光罩,所述遮光罩上设有感光口,所述感光器主体的底部设有数据传输带,所述数据传输带和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上设有金手指。

进一步的,所述加固外壳的下方设有电源连接头。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连接头上设有固定口。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连接头的头部设有连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加固外壳的右部设有控制连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加固外壳为金属外壳。

进一步的,所述正极连接片为纯铜连接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设有感光器,可以自动控制车灯的远光和近光调节,设有遮光罩,有效的提高了灵敏度,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和自动性,降低驾驶员的操作负担,降低安全事故的风险。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灯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感光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加固外壳-1、连接圈-2、灯泡卡扣-3、支撑架-4、防触电凸起-5、正极连接片-6、电源连接头-7、连接口-8、固定口-9、控制连接口-10、负极连接片-11、感光器-12、感光口-1201、遮光罩-1202、数据传输带-1203、连接板-1204、金手指-1205、感光器主体-120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灯转换装置,其结构包括加固外壳1、连接圈2、灯泡卡扣3、支撑架4、防触电凸起5、正极连接片6、电源连接头7、连接口8、固定口9、控制连接口10、负极连接片11、感光器12、感光口1201、遮光罩1202、数据传输带1203、连接板1204、金手指1205、感光器主体1206,所述感光器主体1206的上部设有遮光罩1202,所述遮光罩1202上设有感光口1201,所述感光器主体1206的底部设有数据传输带1203,所述数据传输带1203和连接板1204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1204上设有金手指1205,所述加固外壳1的下方设有电源连接头7,所述电源连接头7上设有固定口9,所述电源连接头7的头部设有连接口8,所述加固外壳1的右部设有控制连接口10,所述加固外壳1为金属外壳,所述正极连接片6为纯铜连接片。

在进行使用时,首先检查各部分是否稳固连接,确认设备完好之后,将设备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将电源连接头7和电源线连接,之后即可开始正常工作。

例如,工作时,将感光器12放置在可以感光的位置,连接电源,将灯泡通过灯泡卡扣3旋紧,使灯泡和正极连接片6、负极连接片11紧密连接,之后即可开始正常使用,可以自动控制车灯的远光和近光调节,有效的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和自动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