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安装的多用LED灯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14899发布日期:2019-11-13 00:03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捷安装的多用LED灯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捷安装的多用LED灯组件。



背景技术:

(Light-Emitting-Diode),中文意思为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半导体,它改变了白炽灯钨丝发光与节能灯三基色粉发光的原理,而采用电场发光。据分析,LED的特点非常明显,寿命长、光效高、无辐射与低功耗。LED的光谱几乎全部集中于可见光频段,其发光效率可达80~90%。

它的优越之处在于:点亮无延迟,响应时间更快,传统玻壳灯泡则有0.3秒的延迟。更强的抗震性能发光纯度高,无需灯罩滤光,光波长误差在10纳米以内,且发光热量很小,对灯具材料的耐热性要求不是很高,光束集中,更易于控制,且不需要用反射器聚光,有利于减小灯具的深度,耗电量低,达到传统灯泡同等的发光亮度时,耗电量仅为传统灯泡的6%,且无灯丝结构不发热,增长了使用寿命。

现有的LED灯组件,安装不够便捷,在组装安装的时候经常需要高空作业,用法和用处不多,不够安全可靠,连接安装过于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便捷安装的多用LED灯组件,用法用处多,可供多种的选择,多样化,人性化,避免了高空作业,使用低压更加的安全,通过磁铁和铁片的配合进行安装吸附,更加的方便简单,设置有紧固件,可以保证其稳固性,不会掉落,安全可靠,符合市场的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灯体外套件1、灯体内套件2、发光透镜模组3、铁片4、磁铁5、安全紧固件6、透光面罩7、不透光面罩8、连接件9、低压线10,所述灯体外套件1预埋在天花板或墙体上,所述灯体外套件1内部开设有外套腔12,所述灯体内套件2安装在外套腔12内,所述灯体内套件2可以在外套腔12横移,所述灯体内套件2内部开设有内套腔13,所述灯体外套件1与灯体内套件2均为长条形灯套,所述内套腔13内安装有多个发光透镜模组3,多个所述发光透镜模组3紧靠在一起,多个所述发光透镜模组3的左侧的内套腔13内设置有LED灯条16,所述LED灯条16下方的灯体内套件2底部卡接有透光面罩7,多个所述发光透镜模组3的右侧灯体内套件2的底部卡接有不透光面罩8,所述灯体外套件1上壳体向下凸出设置有放置槽15,所述灯体内套件2上壳体向上凸出设置有放置槽15,部分所述灯体外套件1的放置槽15内以及其相对应的灯体内套件2的放置槽15内均设置有铁片4,两块所述铁片4之间设置有磁铁5,其他部分所述的灯体外套件1的放置槽15内以及其相对应的灯体内套件2的放置槽15内均设置有安全紧固件6,两个放置槽15内所述的安全紧固件6通过连接件9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槽15两侧的灯体外套件1与灯体内套件2之间均形成有走线腔17,所述发光透镜模组3对应位置的走线腔17内设置有低压线10,所述低压线10与发光透镜模组3以及外界低压变压器电性连接。

所述磁铁5与铁片4的位置可以进行对换。

所述灯体内套件2下表面外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裙衬14。

所述灯体外套件1与灯体内套件2均可以分开单独使用,单独使用时在所述的灯体外套件1和灯体内套件2内部安装LED灯条16。

所述灯体内套件2上壳体放置槽15的两侧开设有螺丝孔11。

所述透光面罩7在不需要LED灯条16时候可以改用不透光面罩8。

所述不透光面罩8在需要增装LED灯条16时候可以改用透光面罩7。

所述灯体外套件1根据需求可以将预埋改吊装在墙体或者天花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先将灯体外套件预埋在天花板或墙体内,在地面将发光透镜模组、磁铁、铁片、透光面罩、不透光面罩等其余部件在灯体内套件上安装好,在将组装好的灯体内套件安装在事先预埋好的天花板或墙体内,这样就可以避免高空作业,更加的安全,通过磁铁和铁片的配合进行安装吸附,更加的方便简单,吸附之后再通过紧固件进行加固,可以保证其稳固性,不会掉落,发光透镜模组可以根据需求选择组装多少个,可以根据需求横移其位置,根据需求可以在发光透镜模组两侧的灯体内套件的腔内选择是否多安装灯条,安装灯条的话可以在灯条下方安装透光面罩,不需要时可以将透光面罩改成安装不透光面罩,灯体内套件的裙衬封堵死了灯体外套件的开口,即便外套腔内沾灰了,灰尘也不会在日后使用当中掉落出来,不会出现沉灰,将高压转为低压,采用24V低压线,在漏电的情况下,也不会产生很大的问题,更加的安全,同时在要用到吊装时,可以将灯体外套件预埋改成吊装在天花板下方或墙体侧方,再进行相同的操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用法用处多,可供多种的选择,多样化,人性化,避免了高空作业,使用低压更加的安全,通过磁铁和铁片的配合进行安装吸附,更加的方便简单,设置有紧固件,可以保证其稳固性,不会掉落,安全可靠,符合市场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对应图2的A-A向截面示意图;

图4是对应图2的B-B向截面示意图;

图5是对应图2的C-C向截面示意图;

图6是对应图2的D-D向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灯体外套件1、灯体内套件2、发光透镜模组3、铁片4、磁铁5、安全紧固件6、透光面罩7、不透光面罩8、连接件9、低压线10、螺丝孔11、外套腔12、内套腔13、裙衬14、放置槽15、LED灯条16、走线腔17。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图6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灯体外套件1、灯体内套件2、发光透镜模组3、铁片4、磁铁5、安全紧固件6、透光面罩7、不透光面罩8、连接件9、低压线10,所述灯体外套件1预埋在天花板或墙体上,所述灯体外套件1内部开设有外套腔12,所述灯体内套件2安装在外套腔12内,所述灯体内套件2可以在外套腔12横移,所述灯体内套件2内部开设有内套腔13,所述灯体外套件1与灯体内套件2均为长条形灯套,所述内套腔13内安装有多个发光透镜模组3,多个所述发光透镜模组3紧靠在一起,多个所述发光透镜模组3的左侧的内套腔13内设置有LED灯条16,所述LED灯条16下方的灯体内套件2底部卡接有透光面罩7,多个所述发光透镜模组3的右侧灯体内套件2的底部卡接有不透光面罩8,所述灯体外套件1上壳体向下凸出设置有放置槽15,所述灯体内套件2上壳体向上凸出设置有放置槽15,部分所述灯体外套件1的放置槽15内以及其相对应的灯体内套件2的放置槽15内均设置有铁片4,两块所述铁片4之间设置有磁铁5,其他部分所述的灯体外套件1的放置槽15内以及其相对应的灯体内套件2的放置槽15内均设置有安全紧固件6,两个放置槽15内所述的安全紧固件6通过连接件9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槽15两侧的灯体外套件1与灯体内套件2之间均形成有走线腔17,所述发光透镜模组3对应位置的走线腔17内设置有低压线10,所述低压线10与发光透镜模组3以及外界低压变压器电性连接。两侧的走线腔17可以一边走一根低压线10或者一边走多根低压线10。

所述磁铁5与铁片4的位置可以进行对换。

所述安全紧固件6是螺丝、螺栓等螺纹紧固件。

所述连接件9是钢丝绳等金属绳索。

所述灯体内套件2下表面外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裙衬14所述的裙衬14与灯体外套件1为模具一体成型。所述灯体内套件2的裙衬14封堵死了灯体外套件1的开口,即便外套腔12内沾灰了,灰尘也不会在日后使用当中掉落出来,不会出现沉灰。

所述灯体外套件1与灯体内套件2均可以分开单独使用,单独使用时在所述的灯体外套件1和灯体内套件2内部安装LED灯条16。

所述灯体内套件2上壳体放置槽15的两侧开设有螺丝孔11。

所述透光面罩7在不需要LED灯条16时候可以改用不透光面罩8。

所述不透光面罩8在需要增装LED灯条16时候可以改用透光面罩7。

所述灯体外套件1根据需求可以将预埋改吊装在墙体或者天花板上。所述灯体外套件1通过吊绳进行吊装。

所述低压线10为24V低压线。采用24V低压线,在漏电的情况下,也不会产生很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先将灯体外套件预埋在天花板或墙体内,在地面将发光透镜模组、磁铁、铁片、透光面罩、不透光面罩等其余部件在灯体内套件上安装好,在将组装好的灯体内套件安装在事先预埋好的天花板或墙体内,这样就可以避免高空作业,更加的安全,通过磁铁和铁片的配合进行安装吸附,更加的方便简单,吸附之后再通过紧固件进行加固,可以保证其稳固性,不会掉落,发光透镜模组可以根据需求选择组装多少个,可以根据需求横移其位置,根据需求可以在发光透镜模组两侧的灯体内套件的腔内选择是否多安装灯条,安装灯条的话可以在灯条下方安装透光面罩,不需要时可以将透光面罩改成安装不透光面罩,灯体内套件的裙衬封堵死了灯体外套件的开口,即便外套腔内沾灰了,灰尘也不会在日后使用当中掉落出来,不会出现沉灰,将高压转为低压,采用24V低压线,在漏电的情况下,也不会产生很大的问题,更加的安全,同时在要用到吊装时,可以将灯体外套件预埋改成吊装在天花板下方或墙体侧方,再进行相同的操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用法用处多,可供多种的选择,多样化,人性化,避免了高空作业,使用低压更加的安全,通过磁铁和铁片的配合进行安装吸附,更加的方便简单,设置有紧固件,可以保证其稳固性,不会掉落,安全可靠,符合市场的需求。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