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改良之车载led背光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93357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结构改良之车载led背光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源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结构改良之车载LED背光源。
【背景技术】
[0002]背光源(Back Light)是位于液晶显示器(IXD)背后的一种光源,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模块(LCM)视觉效果。液晶显示器本身并不发光,它显示图形或字符是它对光线调制的结果。
[0003]然而,目前应用在汽车上的LED背光源(即车载LED背光源)存在着结构复杂、组装不便并且成本高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车载LED背光源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改良之车载LED背光源,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车载LED背光源存在结构复杂、组装不便并且成本高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6]—种结构改良之车载LED背光源,包括有基座、反射膜、导光板、扩散膜、遮光膜、发光条以及LCD面板;该基座的底面向下延伸出有定位柱和安装扣,该基座的表面下凹形成容置凹腔和安装凹腔,该容置凹腔与安装凹腔彼此连通,容置凹腔的侧壁均设置有扣槽和倒钩,倒钩位于扣槽的上方,该安装凹腔的前侧壁形成有限位块,安装凹腔的后侧壁形成有弹性扣;该反射膜设置于容置凹腔的内底面上;该导光板与容置凹腔相适配并嵌于容置凹腔中,反射膜的表面与导光板的底面贴合,导光板的侧面向外凸设有扣部,该扣部与前述扣槽配合卡扣,导光板的右端伸至安装凹腔中,导光板的右端侧缘设置有缺口 ;该扩散膜覆盖于导光板的表面上;该遮光膜呈环形,遮光膜覆盖于扩散膜的表面周缘;该发光条设置于前述安装凹腔内,发光条包括有基板和LED灯,该基板水平抵于导光板右端表面上并完全盖住前述缺口,基板的一端由前述限位块限位,基板的另一端由前述弹性扣钩住固定,且基板的外侧缘焊接有导电脚,该导电脚向下伸出基座外,该LED灯设置于基板的底面上,LED灯位于前述缺口内;该LCD面板置于容置凹腔内,LCD面板的底面周缘抵于遮光膜的表面内周缘,LCD面板的表面周缘由前述倒钩扣住固定。
[000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座的底面前侧缘两端均向下延伸出有一前述安装扣,基座的底面后侧缘两端均向下延伸出有一前述定位柱。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缺口的内壁面上设置有调光层,该调光层上设置有量子点荧光粉层,该LED灯具有蓝色LED芯片,蓝色LED芯片正对量子点荧光粉层。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容置凹腔的左侧壁以及前后侧壁均设置有前述扣槽,对应地,该导光板的左侧面以及前后侧面均设置有前述扣部,各个扣部与对应的扣槽彼此配合卡扣。
[00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0011]一、通过利用扣部与扣槽配合卡扣,使得导光板稳固安装于容置凹腔中,利用倒钩将LCD面板稳固安装于容置凹腔中,以及,配合利用限位块和弹性扣使得发光条稳固安装于安装凹腔中,结构简单紧凑,组装方便,且便于产品与外部实现安装连接。
[0012]二、通过采用蓝色LED芯片,并配合量子点荧光粉层和调光层,将蓝光变为白光,取代了传统之采用白色LED芯片的方式,如此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可有效提高产品的显色指数,亮度也升高,同时光损耗更小,成本也更低。
[0013]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0016]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另一角度的分解图;
[0017]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截面图。
[0018]附图标识说明:
[0019]10、基座11、定位柱
[0020]12、安装扣13、容置凹腔
[0021]14、安装凹腔15、扣槽
[0022]16、倒钩17、限位块
[0023]18、弹性扣20、反射膜
[0024]30、导光板31、扣部
[0025]32、缺口40、扩散膜
[0026]50、遮光膜60、发光条
[0027]61、基板62、LED 灯
[0028]621、蓝色LED芯片63、导电脚
[0029]70、LCD面板81、调光层
[0030]82、量子点焚光粉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1]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基座10、反射膜20、导光板30、扩散膜40、遮光膜50、发光条60以及IXD面板70。
[0032]该基座10的底面向下延伸出有定位柱11和安装扣12,该定位柱11用于与外部定位,该安装扣12用于与外部实现固定连接,该基座10的表面下凹形成容置凹腔13和安装凹腔14,该容置凹腔13与安装凹腔14彼此连通,容置凹腔13的侧壁均设置有扣槽15和倒钩16,倒钩16位于扣槽15的上方,该安装凹腔14的前侧壁形成有限位块17,安装凹腔14的后侧壁形成有弹性扣18 ;在本实施例中,该基座10的底面前侧缘两端均向下延伸出有一前述安装扣12,基座10的底面后侧缘两端均向下延伸出有一前述定位柱11,该容置凹腔的13左侧壁以及前后侧壁均设置有前述扣槽15。
[0033]该反射膜20设置于容置凹腔13的内底面上。该导光板30与容置凹13腔相适配并嵌于容置凹腔13中,反射膜20的表面与导光板30的底面贴合,导光板30的侧面向外凸设有扣部31,该扣部31与前述扣槽15配合卡扣,导光板30的右端伸至安装凹腔13中,导光板30的右端侧缘设置有缺口 32 ;在本实施例中,该导光板30的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