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盖柔性化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0814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缸盖柔性化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零部件加工系统,特别是缸盖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气缸盖的加工,传统方式是整条生产线全部利用专用机床进行生产。主机厂为 了增加生产线的柔性,在中间孔系的加工部分全部采用专用加工中心进行设计。虽然增加了 产品的柔性,但还是存在如下弊端-
1、 生产线的柔性有限。中间孔系的加工部分虽然采用了加工中心,但是在换型时,只能 针对与原产品的外型类似的产品进行转换。如果产品变化较大,就必须对夹具的底座进行改 造,产生的附加费用非常昂贵。
2、 、生产线的综合效率偏低。由于专机线的生产节拍设计较高,产量能力大,从而在很 大程度上掩盖了其本质上的全局设备效率水平的高低。目前国外通用的算法中,最好的备效 率水平能做到65%就已经很好了。
3、 生产线的维护困难。由于整条生产线采用数控进行控制,中间的每个环节都是造成整 条生产线停机的因素。同时,设备厂家在组装设备时,是采用购买多家的供应商的产品进行 组装的方式,从另一个方面增加了产品的维护难度。
4、 生产线的造价高。 一套缸盖生产自动线的平均股价都在一个亿左右,如果产品寿命 结束之后,生产线的:寿命也将随之结束,从而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如果按照普通产品8年 的寿命进行分摊,每年设备折旧这一项就可以达到1125万元
5、 、单个零件的加工费用昂贵。随着社会物资的极大丰富,多品种小批量已经成了发展 趋势。假设产品每天3万件的产量来算,那么就设备分摊一项就达到了 375元。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缸盖柔性化生产系统,从 而达到提高设备的柔性和综合利用率,降低维护的难度和一次性投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整条缸盖生产系统采用中间滚道输送,利用旋臂吊进行上、 下工件。中间传输滚道的外侧设置有立式铣削单元、立式加工中心单元、卧式铣削单元、深 孔卧式加工机床、卧式加工中心单元,旋臂吊装在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立式加工中心单元的两侧为立式铣削单元、卧式铣削单元,深孔卧式加工 机床的两侧为卧式铣削单元、卧式加工中心单元。本实用新型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 生产线的柔性极大。由于整条生产线几乎全部采用标准的通用设备进行组合,不必担 心产品的换型。每次的产品换型只需要更换夹具、刀具以及调用新的程序即可实现产品的快 速换型。
2、 、生产线的效率大幅度提高。由于采用单台设备控制,生产部门对每台设备的效率进 行单独核算。避免了整个自动线掩盖个别生产设备效率的情形。
3、 生产线的维护简单。由于全部采用通用的标准机床进行加工,生产线的维护种类减少,
同类机床的配件购买也比较方便。
4、 整个生产线的投资较小。生产线整体采用的是标准机床加上加工中心,总投资估计比 全部专用机床降低40%。
5、 单个零件设备费用较低。由于设备的总投资大幅度减少,单个零部件的设备分摊价格 也相应的减少。
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述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中间传输滚道2包括滚轮及自动控制系统,为两条,其数量根据生产量而 定,外侧设置有立式铣削单元l、立式加工中心单元3、卧式铣削单元5、深孔卧式加工机床 6、卧式加工中心单元7,旋臂吊4装在上方。立式铣削单元1由立式铣床组成,包括ITX50 铣床,X5142铣床,用于缸盖轴向表面的铣削加工;卧式铣削单元5由卧式铣床组成,包括 X6142数控卧铣床,用于缸盖側面铣削加工;立式加工中心单元3和卧式加工中心单元7分 别用于缸盖轴向和侧面方向的孔系及辅助加工,立式加工中心单元3包括MVC-1300和 MB-1400立式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单元7包括HM-1000S和MA-600HB卧式加工中心;深 孔卧式加工机床6用于缸盖侧面方向的主油道孔加工,包括MUE600深孔卧式加工机床。
操作时,利用旋臂吊4将工件吊上立式铣削加工单元1,当立式铣削加工单元1完成 之后,利用中间传输滚道2将工件输送到立式加工中心单元3、卧式铣削单元5、深孔卧式 加工机床6和卧式加工中心单元7,各个工件的上下料利用旋臂吊4完成。
权利要求1、一种缸盖柔性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中间传输滚道(2)的外侧设置有立式铣削单元(1)、立式加工中心单元(3)、卧式铣削单元(5)、深孔卧式加工机床(6)、卧式加工中心单元(7),旋臂吊(4)装在上方。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盖柔性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立式加工中心单元(3) 的两侧为立式铣削单元(1)、卧式铣削单元(5),深孔卧式加工机床(6)的两侧为卧 式铣削单元(5)、卧式加工中心单元(7)。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盖柔性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中间传输滚道(2)为 两条及以上。
专利摘要一种缸盖柔性化生产系统,适用于缸盖的自动化加工。中间传输滚道的外侧设置有立式铣削单元、立式加工中心单元、卧式铣削单元、深孔卧式加工机床、卧式加工中心单元,旋臂吊装在上方。利用中间传输滚道将工件输送到各加工单元,旋臂吊用于上下料。本实用新型的生产线的柔性极大,加工产品更换只需要更换夹具、刀具以及调用新的程序即可实现产品的快速换型,从而使生产效率和综合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同时系统采用通用的标准机床进行加工,系统维护简单,整个生产线的投资较小。
文档编号B23P23/00GK201239876SQ20082019039
公开日2009年5月20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16日
发明者孙尚超, 徐江涛, 勇 杨 申请人:襄樊市长源东谷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