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冷却结构的高速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0112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冷却结构的高速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冲压模具的结构改进,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高速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冲压模具是冲压生产必不可少的工艺装备,是技术密集型产品。被加工零件的质量、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成本等,与冲压模具的设计和制造有直接关系。冲压产生的摩擦热量会使冲压模具温度上升,由于高速冲压模具冲压速度高,所以高速冲压模具的温度会比一般治具的温度高出很多,高温会导致工件以及高速冲压模具本身受热变形而出现误差, 对于高速度冲压的精度会造成较大的影响,而且高速冲压模具自身会因高温而容易损坏报废。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冷却结构的高速冲压模具,该具有冷却结构的高速冲压模具能够有效地将冲压过程中产出的热量及时带走,在保证冲压精度及生产效率的同时,还能减少高速冲压模具的变形及损坏,提高了高速冲压模具的使用寿命。本发明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冷却结构的高速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高速冲压模具内部设有冷却管路,所述冷却管路内流通有冷却液,所述冷却管路的起始端为冷却液进液口,所述冷却管路的终端为冷却液出液口 ;设有控制装置,所述高速冲压模具内部设有用于监测高速冲压模具内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高速冲压模具在运行过程中,高速冲压模具的温度控制为20到M摄氏度,当高速冲压模具的温度不在此控制范围内时,所述温度传感器将温度信息传递给所述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冷却液的流量和流速来维持高速冲压模具的温度。本发明所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上模设有上模座,所述下模设有下模座,所述冷却管路设有上、下两组且分别设于所述上模座内和所述下模座内。所述上模座上端的每个侧面中部都间隔向所述上模座内部开设有两个盲孔状的上冷却槽道,且相邻侧面的最靠近的两个上冷却槽道相连通,所有上冷却槽道构成上冷却管路,位于一个侧面上的两个上冷却槽道的开口分别为上冷却管路的上冷却液进液口和上冷却液出液口,其余位于同一侧面上的两个上冷却槽道的开口间通过上连接管相连通。所述下模座下端的每个侧面中部都间隔向所述下模座内部开设有两个盲孔状的下冷却槽道,且相邻侧面的最靠近的两个下冷却槽道相连通,所有下冷却槽道构成下冷却管路,位于一个侧面上的两个下冷却槽道的开口分别为下冷却管路的下冷却液进液口和下冷却液出液口,其余位于同一侧面上的两个下冷却槽道的开口间通过下连接管相连通。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以及由上至下依次与上模座固定连接的上模固定垫板、冲头固定板、卸料垫板和卸料板,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以及由下至上依次与下模座固定连接的下模垫板和下模板,所述温度传感器设有两个且分别固定于所述冲头固定板的中心部位和所述下模板的中心部位。设有冷却液供应装置和冷却液收集装置,所述冷却液供应装置与所述冷却液进液口间连通有输送管,所述冷却液收集装置与所述冷却液出液口间连通有回流管。所述冷却液供应装置连通有一输液泵,所述输液泵位于所述输送管上。所述控制装置控制该输液泵调节冷却液的流量和流速。所述上模为凸模,所述下模为凹模。所述高速冲压模具为冲压次数可达3000次/分钟的高速冲压模具。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具有冷却结构的高速冲压模具由于在高速冲压模具内部增设了冷却管路,冷却管路中的冷却液可以以热交换的方式将冲压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及时从高速冲压模具内部传导出去,降低了高速冲压模具的温度,并采用控制装置根据温度传感器监测到的温度信息来控制输液泵调节冷却液的流量,以使高速冲压模具的温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因此该具有冷却结构的高速冲压模具在保证冲压精度及生产效率的同时,还能减少高速冲压模具的变形及损坏,提高了高速冲压模具的使用寿命。


图1为本发明所述具有冷却结构的高速冲压模具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所述上模座内的上冷却管路布置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种具有冷却结构的高速冲压模具,如图1所示,包括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上模1包括上模座11以及由上至下依次与上模座固定连接的上模固定垫板12、冲头固定板13、卸料垫板14和卸料板15,所述下模2包括下模座21以及由下至上依次与下模座固定连接的下模垫板22和下模板23,高速冲压模具内部设有冷却管路,所述冷却管路内流通有冷却液,所述冷却管路的起始端为冷却液进液口,所述冷却管路的终端为冷却液出液口, 高速冲压模具内部设有用于监测高速冲压模具内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9。又如图1所示所述冷却管路设有上、下两组且分别设于所述上模座11内和所述下模座21内,所述温度传感器设有两个且分别固定于所述冲头固定板13的中心部位和所述下模板23的中心部位。如图1、2所示,所述上模座11上端的每个侧面中部都间隔向所述上模座内部开设有两个盲孔状的上冷却槽道3,且相邻侧面的最靠近的两个上冷却槽道相连通,所有上冷却槽道构成上冷却管路,位于一个侧面上的两个上冷却槽道的开口分别为上冷却管路的上冷却液进液口 4和上冷却液出液口 5,其余位于同一侧面上的两个上冷却槽道的开口间通过上连接管6相连通。下冷却管路的结构与上冷却管路类似,所述下模座下端的每个侧面中部都间隔向所述下模座内部开设有两个盲孔状的下冷却槽道,且相邻侧面的最靠近的两个下冷却槽道相连通,所有下冷却槽道构成下冷却管路,位于一个侧面上的两个下冷却槽道的开口分别为下冷却管路的下冷却液进液口和下冷却液出液口,其余位于同一侧面上的两个下冷却槽道的开口间通过下连接管相连通。如图3所示,设有冷却液供应装置B、冷却液收集装置C和输液泵D,所述冷却液供应装置B与所述高度冲压模具A的上、下冷却液进液口间连通有输送管7,所述冷却液收集装置C与所述高度冲压模具A的上、下冷却液出液口间连通有回流管8,所述输液泵D安装于所述输送管上,设有控制装置E,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温度传感器监测到的温度信息来控制输液泵调节冷却液的流量和流速,以使高速冲压模具的温度保持在20到M摄氏度,并使上、下模保持一定的温度差。所述上模为凸模,所述下模为凹模。所述高速冲压模具为冲压次数可达3000次/分钟的高速冲压模具。上述说明书及实施例仅为示例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任何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创作皆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冷却结构的高速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高速冲压模具内部设有冷却管路,所述冷却管路内流通有冷却液,所述冷却管路的起始端为冷却液进液口,所述冷却管路的终端为冷却液出液口 ;设有控制装置,所述高速冲压模具内部设有用于监测高速冲压模具内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高速冲压模具在运行过程中,高速冲压模具的温度控制为20到对摄氏度,当高速冲压模具的温度不在此控制范围内时,所述温度传感器将温度信息传递给所述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冷却液的流量和流速来维持高速冲压模具的温度。
2.根据权利要1所述的具有冷却结构的高速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设有上模座,所述下模设有下模座,所述冷却管路设有上、下两组且分别设于所述上模座内和所述下模座内。
3.根据权利要2所述的具有冷却结构的高速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上端的每个侧面中部都间隔向所述上模座内部开设有两个盲孔状的上冷却槽道,且相邻侧面的最靠近的两个上冷却槽道相连通,所有上冷却槽道构成上冷却管路,位于一个侧面上的两个上冷却槽道的开口分别为上冷却管路的上冷却液进液口和上冷却液出液口,其余位于同一侧面上的两个上冷却槽道的开口间通过上连接管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2所述的具有冷却结构的高速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下端的每个侧面中部都间隔向所述下模座内部开设有两个盲孔状的下冷却槽道,且相邻侧面的最靠近的两个下冷却槽道相连通,所有下冷却槽道构成下冷却管路,位于一个侧面上的两个下冷却槽道的开口分别为下冷却管路的下冷却液进液口和下冷却液出液口,其余位于同一侧面上的两个下冷却槽道的开口间通过下连接管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1所述的具有冷却结构的高速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以及由上至下依次与上模座固定连接的上模固定垫板、冲头固定板、卸料垫板和卸料板,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以及由下至上依次与下模座固定连接的下模垫板和下模板,所述温度传感器设有两个且分别固定于所述冲头固定板的中心部位和所述下模板的中心部位。
6.根据权利要1所述的具有冷却结构的高速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设有冷却液供应装置和冷却液收集装置,所述冷却液供应装置与所述冷却液进液口间连通有输送管,所述冷却液收集装置与所述冷却液出液口间连通有回流管。
7.根据权利要6所述的具有冷却结构的高速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供应装置连通有一输液泵,所述输液泵位于所述输送管上。
8.根据权利要7所述的具有冷却结构的高速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控制该输液泵调节冷却液的流量和流速。
9.根据权利要1至8之一所述的具有冷却结构的高速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为凸模,所述下模为凹模。
10.根据权利要1至8之一所述的具有冷却结构的高速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速冲压模具为冲压次数可达3000次/分钟的高速冲压模具。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冷却结构的高速冲压模具,高速冲压模具内部设有冷却管路,所述冷却管路内流通有冷却液,所述冷却管路的起始端为冷却液进液口,所述冷却管路的终端为冷却液出液口,高速冲压模具内部设有用于监测高速冲压模具内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冷却管路中的冷却液可以以热交换的方式将冲压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及时从高速冲压模具内部传导出去,降低了高速冲压模具的温度,并采用控制装置根据温度传感器监测到的温度信息来控制输液泵调节冷却液的流量,以使高速冲压模具的温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因此该具有冷却结构的高速冲压模具在保证冲压精度及生产效率的同时,还能减少高速冲压模具的变形及损坏,提高了高速冲压模具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B21D37/16GK102233385SQ20101015961
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9日
发明者殷黎明 申请人: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