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轧无缝钢管定径机出口导卫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3682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轧无缝钢管定径机出口导卫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装于无缝钢管定径机出口处的导卫筒。
背景技术
无缝钢管定径机出口导卫筒是热轧无缝钢管轧制生产线上必不可少的备件,导卫筒主要起到钢管导向作用,避免热轧定径出口处由于钢管温度较高且因为重力的作用而容易变形弯曲的现象。导卫筒的设计直接决定了热轧无缝钢管的平直度和生产效率。通过长期生产实践观察发现,目前使用的常规的钢管定径机出口导卫筒存在很大缺陷,主要有以下两个一是,导卫筒的安装存在问题,其安装方式为在机架的两块安装板之间安装一个固定板(如图I所示),将导卫筒搁置在固定板上,导卫筒的左右两侧则通过两块小固定板固 定,上方用于更换导卫筒。此安装方式对导卫筒只进行了左右和下端固定,上端没有固定,且四周的间隙较大,达到5mm。这样的设计虽然方便了导卫筒的更换,但是导致钢管在出口时没有完全固定,还存在很大的活动范围,使得使用目前常规导卫筒的钢管在出口 800mm左右处出现了严重的额头弯,弯曲度达到5%;二是,目前使用的常规导卫筒的长度太短一般为250mm,不能起到矫直作用,且若导卫筒位置对不准则极容易产生堆钢事故,严重影响钢管质量和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方便可靠、能起到很好的矫直作用的热轧无缝钢管定径机出口导卫筒。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热轧无缝钢管定径机出口导卫筒,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一个筒口上设有卡环,该卡环和筒体构成“T”形,整个筒体的长度为340-400mm。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导卫筒时(如图3所示),将导卫筒直接内套装在安装架的两个安装板上的安装孔中,卡环位于安装孔的外部起到固定作用,一方面安装方便,另一方面安装可靠性好,导卫筒与机架之间的安装间隙小。此外,导卫筒的长度增加至为340-400mm,对钢管起到了很好的矫直作用,使得钢管的平直度提高了 10倍,达到了 5%。,杜绝了钢管额头弯现象以及易产生堆钢的现象。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筒体的外径为150_180mm。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卡环的外径为200-240mm,其厚度为30_35mm。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筒体的内径与卡环的端面之间倒圆弧过渡,该圆弧的R为77-80mm,倒圆的长度为60_80mm。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加工方便,所述筒体和卡环一体成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实施容易、制造成本低,安装方便可靠,有效避免了目前导卫筒存在的严重的额头弯现象和容易堆钢现象,从而提高了钢管的平直度和生产安全系数。
图I为改进前的导卫筒与机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导卫筒与机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由筒体I卡环2组成,所述筒体I的外径为150-180mm。内径为所需定径的钢管的外径加5mm,所述筒体I的一个筒口上设有卡环2,所述卡环2和筒体I 一体成型,该卡环2和筒体I构成“T”形,整个筒体I的长度为340-400mm。所述卡环2的外径为200-240mm,其厚度h为30_35mm。所述筒体I的内径与卡环2的端面 之间倒圆弧过渡,该圆弧的R为77-80mm,该圆弧的长度为60_80mm。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卡环2和筒体I也可以焊接在一起。
权利要求1.一种热轧无缝钢管定径机出口导卫筒,包括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I)的一个筒口上设有卡环(2),该卡环(2)和筒体(I)构成“T”形,整个筒体(I)的长度为340_400mm。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热轧无缝钢管定径机出口导卫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I)的外径为 150-180mm。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热轧无缝钢管定径机出口导卫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环(2)的外径为200-240mm,其厚度为30_35mm。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热轧无缝钢管定径机出口导卫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I)的内径与卡环(2)的端面之间倒圆弧过渡,该圆弧的R为77-80mm,倒圆的长度为60-80mmo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热轧无缝钢管定径机出口导卫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I)和卡环(2)—体成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轧无缝钢管定径机出口导卫筒,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一个筒口设有卡环,该卡环和筒体构成“T”形,整个筒体的长度为340-400mm。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导卫筒时,可以将导卫筒直接内套装在安装架的两个安装板上的安装孔中,卡环位于安装孔的外部起到固定作用,一方面安装方便,另一方面安装可靠性好,导卫筒与机架之间的安装间隙小,另一方面导卫筒的长度为340-400mm,对钢管起到了很好的矫直作用,时钢管的平直度提高了10倍,达到了5‰,杜绝了钢管弯头额头弯现象以及易产生堆钢的现象。
文档编号B21B39/16GK202377277SQ20112053507
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0日
发明者姜山, 李 权, 潘复生, 程仁菊, 蒋显权, 谢光建, 黄贵秋 申请人: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