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第一金属薄板部件和第二金属薄板部件相互装配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2026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将第一金属薄板部件和第二金属薄板部件相互装配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总的来说涉及将部件紧固在一起,更具体地,涉及将金属薄板部件紧固在一起的领域,尤其是车辆金属薄板部件。
背景技术
在生产车间进行的传统装配线实践中,金属薄板部件的装配通常由诸如定位销的引导装置来辅助。定位销用于相对于第二金属薄板部件来引导和定位第一金属薄板部件。一旦部件相对于彼此定位,就在它们成为最终车辆的零件之前利用诸如焊接或紧固的特定装配操作来对它们进行操作。在当前的实践中,在这样的装配操作期间采用一定程度的加固。例如,环形垫圈可以环绕定位销放置以加固金属薄板部件。环形垫圈可以加固其所环绕的孔并且可以防止金属薄板表面破裂和撕裂。然而,在大批量生产中,额外的加固会增加装配过程的时间和成本,并且还增加额外的重量。因此,存在进行这种装配操作的改进和选择、缩短整体时间、减少所涉及的现有成本和重量的空间。因此,非常期望具有一种系统,其可以有效地加固金属薄板部件、减少金属薄板破裂的可能性以及以简单的方式进行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将第一金属薄板部件装配至第二金属薄板部件的方法和系统,其能够有效地加固金属薄板部件。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描述了一种使用具有销的夹具将第一部件装配至第二部件的方法。通过将第一部件放置在夹具上,销被容纳在第一部件的开口中。然后,第二部件被放置在夹具上,销被容纳在第二部件中的槽中,该槽被构造成具有比相对较窄端部宽的一个端部。槽的较宽端部用于容纳销。相对于第一部件滑动第二部件来使销滑至槽的较窄端部,从而将部件装配和加固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公开了用于将第一金属薄板部件和第二金属薄板部件相互装配在一起的系统。定位销定位在第一金属薄板部件的开口中,并被容纳在第二金属薄板部件中配置的槽内。该槽被构造成具有比相对较窄端部宽的第一端部,并用于在较宽端部中容纳定位销。当第二金属薄板部件沿着定位销滑动到槽的较窄端部时,第二金属薄板部件加固第一金属薄板部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使用具有销的夹具装配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的方法,包括:将第一部件放置在夹具上,销容纳在第一部件的开口中;将第二部件放置在夹具上,销容纳在第二部件的槽中,槽具有较宽端部和较窄端部,销容纳在较宽端部中;以及使第二部件相对于第一部件滑动,在第二部件相对于第一部件滑动之后,销位于槽的较窄端部中。优选地,第二部件加固第一部件。[0010]优选地,用于容纳销的槽的较宽端部形成在第二部件的壁板上,使得在较宽端部处形成张口。优选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由金属薄板制成。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将第一金属薄板部件和第二金属薄板部件相互装配的系统,包括:定位在第一金属薄板部件的开口中的定位销;位于第二金属薄板部件上且被构造为具有比相对较窄端部宽的第一端部的部分;被配置成在第一端部容纳定位销的槽,当第二金属薄板部件沿定位销滑动至较窄端部时,第二金属薄板部件加固第一金属薄板部件。优选地,槽的第一端部形成在第二金属薄板部件的壁板上,以在较宽端部处形成张口。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加固金属薄板部件、减少金属薄板破裂的可能性并且操作简单。

下面描述的附图阐明并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功能相似的元件。附图本质上是示例性的并且没有按比例绘制。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所装配和加固的车辆金属薄板部件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部件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相互接合的金属薄板部件的部分截取的侧视图。图4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装配过程开始时的尾灯罩内的槽以及主体侧外板中的定位销。图4B示出了装配过程中期金属薄板部件相对于定位销的位置。图4C示出了装配过程结束时完全装配至主体侧外板的处于终点位置的尾灯罩的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进行以下详细描述。描述了示例性实施例以阐明本公开的主题,并非用于限制其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鍵总的来说,本公开描述了装配第一金属薄板部件(即,车身侧外板)和第二金属薄板部件(即,车辆尾灯罩)的方法和系统。主体侧外板中的开口用于使定位销穿过其定位,尾灯罩可以放置和定位在定位销上用于装配。尾灯罩的一部分中的槽可以具有较宽的端部和相对较窄的端部。槽的较宽端部适应尾灯罩上的壁板,使得在较宽端部处形成张口,从而允许定位销插入槽。一直定位和滑动槽,使定位销到达相对较窄端部能够使尾灯罩被有效地加固到主体侧外板上。此后可以对装配件实施焊接或者紧固操作。示例件实施例图1示出了车辆后面板的已装配金属薄板结构100的示例性实施例。由金属薄板制成的第一部件在装配过程中被配置在装配生产线中。同样由金属薄板制成的第二部件被定位在第一部件上方进行装配。在此公开的第一金属薄板部件是车辆主体侧外板102,第二金属薄板部件是车辆尾灯罩104。诸如定位销108的销通过诸如主定位工具106的夹具穿过主体侧外板102的表面中的开口 110(在图3中示出)。主体侧外板102充当主车辆结构,而其他结构部件被装配到该结构上。开口 110结合到主体侧外板102中以允许定位销108穿过主体表面被容纳和定位。诸如这样的配置允许其他金属薄板部件利用参考和定位的公共点而被装配至主体侧外板102。为了确保装配部件的准确定位,根据定位销108的外部构造来确定开口 110的尺寸。在装配期间,如图所示,主定位工具106被定位在主体侧外板102与装配操作侧相对的一侧,并且可以包括“推入”和“拉出”定位销108的机械结构。一旦执行了装配操作,主定位工具106就能够使定位销108从装配结构中移出。主定位工具106还可以包括诸如定位在定位销108中的致动器(未示出)的度量器以辅助将尾灯罩104加固至主体侧外板102。如图2所示装配金属薄板结构100的放大视图200所示,布置在尾灯罩104中的槽202能够使尾灯罩104装配至主体侧外板102。槽202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其中第一端部是位于槽202 —侧的较宽端部204,而第二端部是位于相对侧的较窄端部208。更具体地,较宽端部204在尾灯罩104的壁板206上形成,并且在较宽端部204处为槽202限定张口 210。如上所述,张口 210被设计用于为定位销108或者甚至其他引导工具等(未示出)提供进入槽202的光滑入口通道。主体侧外板102和尾灯罩104之间的紧密并置加固了部件和部件开口。更具体地,如图2所示,尾灯罩104沿加载方向A装配至主体侧外板102。在操作中,一旦被安置在装配线上,主体侧外板102就在与装配操作执行侧相对的一侧接受主定位工具106。因此,主定位工具106牢固地定位穿过开口 110 (在图3中示出)的定位销108。然后,尾灯罩104被引导装配至主体侧外板102并以槽202占据邻近定位销108的位置的方式来定位。在这种放置条件下,适应张口 210的槽的较宽端部204面对定位销108。从张口 210处开始,尾灯罩104根据加载方向A滑过定位销108。槽202容纳定位销108的较宽端部204留有足够的公差来使定位销108滑过张口 210。当开始滑动时,定位销108的边缘作为进入槽202的定位修整边缘的先导。定位销108 —直滑动到槽202的较窄端部208,其最终位置能够使尾灯罩104到达相对于主体侧外板102的加固位置。在该阶段,槽202的修整边缘接合定位销108以定位尾灯罩104。在如此建立的装配件上执行焊接和紧固操作。图3是相互接合的金属薄板部件的部分截取的侧视图300。该图示出了尾灯罩104可以在定位销108通过张口 210进入槽202之前相对于主体侧外板102的位置。在张口210处,在定位销108和尾灯罩104之间保持最小6mm的空隙。应当理解,代替所述定位销108在装配过程期间将任何引导工具设置为滑动地将次要部件定位并加固至主体均覆盖本公开的范围内。图4A、图4B和图4C示出了将两个部件(即,尾灯罩104和主体侧外板102)相互装配在一起的方法。这些图示出了装配过程期间两个部件相对于彼此的位置。图4A示出了当尾灯罩104的槽202首先接受定位销108时主体侧外板102相对于尾灯罩104的位置。在该位置处,定位销108首先在槽202的较宽端部204处与张口 210接合。更具体地,在张口 210处保持的公差足够使定位销108滑动进入槽202。在该位置处,定位销108与期望的装配位置大致相距100mm。图4B示出了当尾灯罩大约位于槽202的中部时主体侧外板102相对于尾灯罩104的位置。在该位置处,定位销108离开较宽端部204并几乎与槽202的较窄端部208接合。定位销108与期望的装配位置的距离大致为40mm。在图4C所示的终点位置处,定位销108将其自身稳固地固定在槽202的较窄端部208处,从而将尾灯罩104加固至主体侧外板102。到达该期望的装配位置,由此得到的结构进行诸如焊接或紧固的与装配相关的操作,并允许定位销108被移出以用于下一装配周期。说明书已经阐释了大量具体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具体执行方式和环境中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主题的过程中,这些实施例中的变型将自然地出现。还应进一步理解,这些变型以及其他变型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阐释前面提出的可能变型或具体示例都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将第一金属薄板部件和第二金属薄板部件相互装配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定位在所述第一金属薄板部件的开口中的定位销; 位于所述第二金属薄板部件上且被构造为具有比相对较窄端部宽的第一端部的槽;所述槽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一端部容纳所述定位销,当所述第二金属薄板部件沿所述定位销滑动至所述较窄端部时,所述第二金属薄板部件加固所述第一金属薄板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的所述第一端部形成在所述第二金属薄板部件的壁板上,以在所述较宽端部处形成张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描述了将第一金属薄板部件和第二金属薄板部件相互装配的系统。该方法包括将第一部件放置在具有定位销的夹具上,销被容纳在第一部件的开口中。然后,第二部件被放置在夹具上,销被容纳在第二部件的槽中。该槽可以构造成具有比相对较窄端部宽的一个端部。诸如这种的构造能够使销容纳在槽的较宽端部中。随后,使第二部件相对于第一部件一直滑动至较窄端部,去除定位销,使两个部件彼此加固在一起。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加固金属薄板部件、减少金属薄板破裂的可能性并且操作简单。
文档编号B23P19/00GK202946494SQ20122057792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9日
发明者史蒂夫·弗兰克, 保罗·E·图里诺, 西尼沙·萨马尔季奇 申请人: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