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挤压机挤压轮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9195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续挤压机挤压轮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挤压机挤压轮,尤其是一种连续挤压机挤压轮的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铜杆挤压机在挤压铜杆的过程中会在挤压轮的凹槽中残留一些废料,而这些废料需要定期进行清理,否则当废料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造成挤压轮的损坏。目前,对挤压轮的清理方式大都为将挤压轮从挤压机中取下,然后利用特定的清理装备对挤压轮进行清理,但是挤压轮从挤压机中取下较为麻烦,尤其是清理后再重新安装到挤压机上时,还需要对挤压轮和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进行调整,这样不仅费时费力,还会影响到挤压机的工作精度。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续挤压机挤压轮的改良结构,该结构简单,更换方便。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续挤压机挤压轮的改良结构,包括挤压轮,在所述挤压轮的外侧面上开设有沿所述挤压轮的周向延伸的第一凹槽,还设有一替换件,所述替换件的形状与所述挤压轮的形状相匹配并可拆卸包覆在所述挤压轮的外侧面上,另在所述替换件背向所述挤压轮的侧面上对应所述第一凹槽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底端嵌置于所述第一凹槽中。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替换件为由一对圆弧状替换片可拆卸首尾对接组成的圆环体,每个替换片背向所述挤压轮的侧面上均形成有凹槽,且该对替换片上的凹槽首尾对接组成所述第二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对替换片的对接处呈平滑过渡。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挤压轮的外周侧面上可拆卸包覆有一替换件,并在所述替换件的外侧面上对应挤压轮上的第一凹槽开设有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二凹槽的底端嵌置于所述第一凹槽中;这样挤压铜杆工作便可在该替换件上进行,而且当替换件上的第二凹槽中有废料时,仅需将该替换件取下,再重新更换一新的替换件即可。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替换件的材质不需要如挤压轮要求严格,从而能够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替换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连续挤压机挤压轮的改良结构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连续挤压机挤压轮的改良结构,包括挤压轮,在所述挤压轮的外侧面上开设有沿所述挤压轮的周向延伸的第一凹槽,还设有一替换件1,所述替换件I的形状与所述挤压轮的形状相匹配并可拆卸包覆在所述挤压轮的外侧面上,另在所述替换件I背向所述挤压轮的侧面上对应所述第一凹槽开设有第二凹槽10,所述第二凹槽10的底端嵌置于所述第一凹槽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替换件I为由一对圆弧状替换片可拆卸首尾对接组成的圆环体,该对替换片的对接处呈平滑过渡;且每个替换片背向所述挤压轮的侧面上均形成有凹槽,该对替换片上的凹槽首尾对 接组成所述第二凹槽。
权利要求1.一种连续挤压机挤压轮的改良结构,包括挤压轮,在所述挤压轮的外侧面上开设有沿所述挤压轮的周向延伸的第一凹槽,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一替换件(1),所述替换件(I)的形状与所述挤压轮的形状相匹配并可拆卸包覆在所述挤压轮的外侧面上,另在所述替换件(I)背向所述挤压轮的侧面上对应所述第一凹槽开设有第二凹槽(10),所述第二凹槽(10)的底端嵌置于所述第一凹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挤压机挤压轮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替换件(I)为由一对圆弧状替换片可拆卸首尾对接组成的圆环体,每个替换片背向所述挤压轮的侧面上均形成有凹槽,且该对替换片上的凹槽首尾对接组成所述第二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的连续挤压机挤压轮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对替换片的对接处呈平滑过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续挤压机挤压轮的改良结构,包括挤压轮,在所述挤压轮的外侧面上开设有沿所述挤压轮的周向延伸的第一凹槽,还设有一替换件,所述替换件的形状与所述挤压轮的形状相匹配并可拆卸包覆在所述挤压轮的外侧面上,另在所述替换件背向所述挤压轮的侧面上对应所述第一凹槽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底端嵌置于所述第一凹槽中;这样挤压铜杆工作便可在该替换件上进行,而且当替换件上的第二凹槽中有废料时,仅需将该替换件取下,再重新更换一新的替换件即可。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替换件的材质不需要如挤压轮要求严格,从而能够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B21C25/00GK203108961SQ20122072844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6日
发明者刘东杰, 刘嘉蕙 申请人:东又悦(苏州)电子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