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外壳的铆接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9075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外壳的铆接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铆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机外壳的铆接模具,包括第一模和第二模,第一模上设有铆压冲头和用于容纳电机壳体的第一壳体的空腔,第二模上设有用于容纳电机壳体的第二壳体的第二空腔,第二模靠近第一模的一侧端面上设有用于容纳支耳的凹槽和用于容纳连接支架的第二凹槽,所述的凹槽和铆钉冲头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第一模和第二模之间设有导向单元,支耳位于凹槽内,连接支架位于第二凹槽内,第一模在导向单元的引导下朝向第二模靠近并挤压支耳上的铆钉,由于第一、第二壳体在第二模中得到了可靠的准确定位,所以可以保证铆压冲头和支耳上铆钉的对位精确,有效防止铆钉出现开裂。扭弯现象,提高铆接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电机外壳的铆接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铆接领域,特别涉及电机外壳的铆接模具。
【背景技术】
[0002]电机的外部都会设置一层外壳进行保护,如图4所不,电机壳体30由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两部分组成,且两者之间采用铆钉进行铆接固定,在第一、第二壳体31、32的外周壁上有多个连接支耳33,支耳33上有供铆钉穿过的连接孔。第二壳体32的周壁上还设置了多个用于将电机固定在负载上的连接支架34,连接支架34和支耳33间隔布置。目前电机外壳的铆接模具很难保证铆钉和铆钉压柱对准,经常会因为对位不精确铆钉出现开裂、扭弯等现象,严重需要拆除铆钉进行重新压接,费工费时,严重降低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定位准确,有效防止铆钉开裂的电机外壳的铆接模具。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机外壳的铆接模具,包括第一模和第二模,第一模上设有铆压冲头和用于容纳电机壳体的第一壳体的空腔,第二模上设有用于容纳电机壳体的第二壳体的第二空腔,第二模靠近第一模的一侧端面上设有用于容纳支耳的凹槽和用于容纳连接支架的第二凹槽,所述的凹槽和铆钉冲头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第一模和第二模之间设有导向单元。
[0005]由于米用以上技术方案,支耳位于凹槽内,连接支架位于第二凹槽内,第一模在导向单元的引导下朝向第二模靠近并挤压支耳上的铆钉,由于第一、第二壳体在第二模中得到了可靠的准确,所以可以保证铆压冲头和支耳上铆钉的对位精确,有效防止铆钉出现开裂。扭弯现象,提高铆接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7]图2是第二模和电机壳体的装配示意图;
[0008]图3是电机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如图1, 一种电机外壳的铆接模具,包括第一模10和第二模20,第一模10上设有铆压冲头11和用于容纳电机壳体30的第一壳体31的空腔12,第二模20上设有用于容纳电机壳体30的第二壳体32的第二空腔22,第二模20靠近第一模10的一侧端面上设有用于容纳支耳33的凹槽23和用于容纳连接支架34的第二凹槽24,所述的凹槽23和铆钉冲头11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第一模10和第二模20之间设有导向单元。凹槽23的形状尺寸和支耳33吻合,第二凹槽24的形状尺寸和连接支架34吻合,也就说支耳33、连接支架34放置到对应的槽之后就限制了第一、第二壳体31、32的周向自由度,也就是说第一、第二壳体31、32不会再发生转动现象,因此能够良好的保证支耳33上的铆钉和铆钉冲头11之间的对准。而且支耳33和连接支架34的形状有很大区别,凹槽23和第二凹槽24形状区别也很大,操作人员可以很容易的把第一、第二壳体31、32放到对应的位置处,不应考虑太多定位问题,从而减小了劳动强度。第一模10在导向单元的引导下朝向第二模20靠近并挤压支耳33上的铆钉,由于第一、第二壳体31、32被牢牢的定位,壳体上铆钉的位置也不会产生移动,所以铆压冲头和铆钉的对位非常精确,可以有效防止铆钉出现开裂。扭弯现象,提高铆接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0]如图1、3,所述的第二凹槽24的两侧分别设有导向柱25,两根导向柱25之间的距离与连接支架34的尺寸吻合,导向柱25的头部呈锥状,优选锥台状,第二凹槽24两侧的导向柱25构成导向单元,所述的第一模10上设有用于容纳导向柱25的孔。连接支架34的侧壁会沿着导向柱25的锥状头部滑落到第二凹槽24内,导向柱25起到引导作用,实现壳体放入第二模具20中的自动对正,相当于是微量调节,进一步提高第一、第二壳体31、32的定位准确度。
[0011]所述的第二空腔22腔底部设有压簧。在第一模10和第二模20分离的时候,第一、第二壳体31、32并没有完全的落入第二空腔22内,壳体的下端面和第二模20之间少量空隙,当第一模10朝向第二模20 —侧移动的时候,电机壳体向下运动宁挤压压簧,如若此时电机壳体的位置稍有偏差会在导向柱25的引导下自动调整到理论位置,实现了铆接压住和铆钉的自动对正。当铆接工序结束时,第一、第二模具分离,电机壳体会在压簧的恢复力作用下弹起,便于取料。
[0012]所述的第一模10和第二模20沿竖直方向布置,且第二模20位于第一模10的正下方。
[0013]所述的第二壳体32的外周壁上均匀间隔设置有四个连接支架34,其中两个相对的连接支架34的旁侧均设有导向柱25。也就说位于同一直线上的两个连接支架14的旁边分别设有一组导向柱25,进一步提到铆接压头11和铆钉的对正,提高铆接质量。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机外壳的铆接模具,包括第一模(10)和第二模(20),第一模(10)上设有铆压冲头(11)和用于容纳电机壳体(30 )的第一壳体(31)的空腔(12 ),第二模(20 )上设有用于容纳电机壳体(30)的第二壳体(32)的第二空腔(22),其特征在于:第二模(20)靠近第一模(10)的一侧端面上设有用于容纳支耳(33)的凹槽(23)和用于容纳连接支架(34)的第二凹槽(24),所述的凹槽(23)和铆钉冲头(11)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第一模(10)和第二模(20)之间设有导向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外壳的铆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凹槽(24)的两侧分别设有导向柱(25),两根导向柱(25)之间的距离与连接支架(34)的尺寸吻合,导向柱(25)的头部呈锥状,第二凹槽(24)两侧的导向柱(25)构成导向单元,所述的第一模(10)上设有用于容纳导向柱(25)的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外壳的铆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空腔(22)腔底部设有压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机外壳的铆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模(10)和第二模(20)沿竖直方向布置,且第二模(20)位于第一模(10)的正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外壳的铆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壳体(32)的外周壁上均匀间隔设置有四个连接支架(34),其中两个相对的连接支架(34)的旁侧均设有导向柱(25)。
【文档编号】B21J15/44GK203495119SQ201320602818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7日
【发明者】顾强 申请人:合肥凯邦电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