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6233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刀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拉刀,它涉及一种拉削滚子轴承保持架长方形兜孔用的拉刀,以解决现有四方拉刀拉削保持架长方形兜孔存在兜孔位置精度的稳定性差及轴承保持架质量不高的问题,它包括柄部、前导部、后导部和多个刀齿;所述前导部的断面为八边形,八边形中的相对的两边平行,多个粗切削齿由八方四面刃逐渐过渡为四方四面刃,四方四面刃的刀齿由多个精切削齿构成,每个精切削齿中一组相对刀刃为短边刃,另外一组相对的刀刃为长边刃,多个精切削齿中的短边刃和长边刃由前导部至后导部方向分别等齿升量逐渐增大,直至最后一个精切削齿成为长方形。本实用新型用于轴承保持架兜孔的加工。
【专利说明】—种拉刀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削滚子轴承保持架长方形兜孔用的拉刀,属于刀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采用拉刀拉削滚子轴承保持架兜孔,无论是正方形兜孔还是长方形兜孔都用四方拉刀拉削,保持架拉方孔前的预制孔加工为圆孔,由钻削或铰削加工完成。
[0003]四方拉刀拉削正方形兜孔时,拉削效果不错,而拉削长方形兜孔时,拉削效果不好,主要体现为:一、兜孔位置精度的稳定性差,主要是兜孔位置的相互差(兜孔底面距保持架该侧端面的最大距离与最小距离之差)变化频率大,拉削几个保持架后,相互差就会出现超差;二、轴承保持架的质量及合格率不高。拉削长方形兜孔出现上述弊端是因为兜孔长边方向的拉削量太大,拉削力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是为解决现有四方拉刀拉削保持架长方形兜孔存在兜孔位置精度的稳定性差及轴承保持架质量不高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拉刀。
[0005]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拉刀包括柄部、前导部、后导部和多个刀齿,多个刀齿主要由多个粗切削齿、多个精切削齿和多个校准齿组成;
[0006]所述前导部的断面为八边形,八边形中的相对的两边平行,多个粗切削齿由八方四面刃逐渐过渡为四方四面刃,四方四面刃的刀齿由多个精切削齿构成,每个精切削齿中一组相对刀刃为短边刃,另外一组相对的刀刃为长边刃,多个精切削齿中的短边刃和长边刃由前导部至后导部方向分别等齿升量逐渐增大,直至最后一个精切削齿成为长方形。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08]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拉刀设计结构,拉刀整体为长八方形拉刀,刀齿的刀刃为四面刃,八方四面刃通过对角两平行刃之间的距离Z的增加逐渐成为四方形状,短边刃和长边刃由前导部至后导部方向逐渐增大,本实用新型的拉刀可以降低保持架兜孔短边方向的拉削量,可以降低保持架兜孔长边方向的拉削量,使拉刀在工作过程中受力均匀,切削过程平稳,保证长方形兜孔拉削精度和精度稳定性,提高该类保持架加工质量和加工合格率,经实践证明,兜孔拉削精度提高了 50%以上,精度稳定性明显提高,兜孔底面距保持架该侧端面的最大距离与最小距离之差(相互差)变化频率明显变小,加工合格率达到90%以上。
[0009]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拉刀进行保持架兜孔的加工,设计并加工完成2个非标系列保持架的长方形兜孔拉刀,本实用新型拉削实践证明,这种结构的拉刀,完全能够保证长方形兜孔拉削精度批量满足工艺要求,精度数值变化频率小,拉削过程非常稳定。适合大规模批量生产。【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背景技术】中的四方拉刀的整体结构主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M-M剖视图,图4是图1的A-A剖视图,图5是图1的B-B剖视图,图6是图1的C-C剖视图,图7是图1的E-E剖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拉刀的整体结构主视图,图9是图8的俯视图,图10是图8的D-D剖视图,图11是图8的F-F剖视图,图12是图8的H-H剖视图,图13是图8的G-G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8-图13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一种拉刀包括柄部1、前导部2、后导部3和多个刀齿,多个刀齿主要由多个粗切削齿、多个精切削齿4-1和多个校准齿4-2组成;
[0012]所述前导部2的断面为八边形,八边形中的相对的两边平行,多个粗切削齿由八方四面刃逐渐过渡为四方四面刃,四方四面刃的刀齿由多个精切削齿4-1构成,每个精切削齿4-1中一组相对刀刃为短边刃X,另外一组相对的刀刃为长边刃Y,多个精切削齿4-1中的短边刃X和长边刃Y由前导部2至后导部3方向分别等齿升量逐渐增大,直至最后一个精切削齿成为长方形。
[0013]本实施方式步骤一中预制孔加工为椭圆孔,有利于减少兜孔轴向(短边方向和长边方向)的拉削留量,使兜孔四个面的拉削量均匀。
[0014]本实施方式的等齿升量是指四方四面刃中的前后相邻两个短边刃或长边刃的齿升量相等,即后一个短边刃或长边刃的齿量与前一个短边刃或长边刃的齿量成等差数列。
[0015]【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8和图9说明,本实施方式所述校准齿4-2的数量为至少10个。如此设置,有利于长方形兜孔的校准和修光,保证长方形兜孔拉削精度满足工艺要求。
[001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0017]实施例1、钢保持架兜空加工,兜孔为长方形,长和宽分别为
12.过去加工方式:预制孔尺寸为OlLg+tl lHim,采用6次拉削完成。弊端为:1.兜
孔拉削困难且位置合格率低。由于第一把刀拉削后形成的孔为椭圆形,二刀的前导部为椭圆形,对刀具引导定位的稳定性弱,加工过程中体现为二刀拉削后形成的半成品兜孔相互位置差的散差较大,一般为0.06mm~0.15mm (成品5?孔位置相互差为不大于0.08mm),这给后续拉削带来很大困难,批量产品合格率能够达到60%左右;2.拉削效率低。一般一天八小时能完成约5件保持架。
[0018]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八方形前导部的拉刀,加工方式为:预制孔尺寸为宽为12.l+°_°5mm,长为13.1+°_°5臟的长方孔,采用4次拉削完成。优点为:1.兜孔拉削难度小且位置合格率高。由于第一把刀的前导部为八方形,减少兜孔拉削余量,刀齿齿升量小,拉削平稳;2.预制孔对对刀具引导定位的稳定性强,加工过程中体现为半成品兜孔相互位置差的散差较小,一般为0.04mm~0.8mm (成品5?孔位置相互差为不大于0.08mm),有利于后续拉削,批量产品合格率能够达到90%以上;3.拉削高。一般一天八小时能完成约15件保持架。
[0019]实施例2、铜保持架兜孔加工,兜孔为长方形,长和宽分别为8.7+(11_和6.7+(11_。过去加工方式:预制孔尺寸为06.2+°1!!!!!!,采用I次拉削完成。弊端为:1.兜孔位置合格率低。3?孔相互位置差呈现无规律变化,个别3?孔的位置相互差突然由0.04mm~0.05mm增加到0.2mm左右,下面的几对5?孔位置相互差又回复到0.04~0.08mm(成品览孔位置相互差为不大于0.08mm)。加工过程调整难度非常大。批量产品合格率能够达到20%左右,不仅无法保生产而且浪费极大,只能暂时用线切割的方式加工保持架兜孔2.生产周期长。由于线切割加工效率低,同时该加工工序是外委加工,加工周期长。3.制造成本高。线切割的加工费用与拉削比较,单间费用应该为拉削的20倍左右。
[0020]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八方形前导部的拉刀,加工方式为:预制孔尺寸为宽为G+tl lHim,长为S+tl lHim的长方孔,采用4次拉削完成。优点为:1.兜孔拉削难度小且位置合格率高。由于第一把刀的前导部为八方形,减少兜孔拉削余量,刀齿齿升量小,拉削平稳;2.预制孔对对刀具引导定位的稳定性强,加工过程中体现为半成品兜孔相互位置差的散差较小,一般为0.04mm~0.8mm (成品兜孔位置相互差为不大于0.08mm),有利于后续拉削,批量产品合格率能够达到90%以上;3.拉削高。一般一天八小时能完成约15件保持架。
[0021]上述两种材质保持架兜孔的加工是典型性的,类似上述结构的保持架目前都采用八方拉刀拉削加工,工艺方法都相应地由圆形预制孔加工成为方形预制孔,不仅保证长方形兜孔的位置精度,而且提高`产品合格率,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加工成本。
【权利要求】
1.一种拉刀,它包括柄部(I)、前导部(2)、后导部(3)和多个刀齿,多个刀齿主要由多个粗切削齿、多个精切削齿(4-1)和多个校准齿(4-2)组成; 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导部2的断面为八边形,八边形中的相对的两边平行,多个粗切削齿由八方四面刃逐渐过渡为四方四面刃,四方四面刃的刀齿由多个精切削齿(4-1)构成,每个精切削齿(4-1)中一组相对刀刃为短边刃(X),另外一组相对的刀刃为长边刃(Y),多个精切削齿(4-1)中的短边刃(X)和长边刃(Y)由前导部(2)至后导部(3)方向分别等齿升量逐渐增大,直至最后一个精切削齿成为长方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准齿(4-2)的数量为至少10个。
【文档编号】B23D43/00GK203541721SQ201320782174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7日
【发明者】李迎丽, 王松, 杨树新, 胡北, 刘伟, 刘海波 申请人:中航工业哈尔滨轴承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