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管机用轧管扶正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136838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轧管机用轧管扶正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轧管机用轧管扶正装置,属于轧管机【技术领域】。包括设有第一通孔的固定支架,固定支架的两侧均设有驱动元件,两驱动元件的执行端之间设有托辊支架;托辊支架和固定支架之间设有三个摆臂,每个摆臂的固定端均通过支撑轴铰接在固定支架上,三个支撑轴呈正三角形分布,每个摆臂中部的外侧均通过转轴铰接在托辊支架上,每个摆臂的扶正端集中在一起形成夹持空间并与第一通孔相对应设置;托辊支架包括一封闭的框架体,框架体上设有与第一通孔对应设置的第二通孔;位于下部的摆臂的扶正端均高于第一通孔的下表面和第二通孔的下表面。提高了轧管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保证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降低了维修频率和使用成本。
【专利说明】轧管机用轧管扶正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轧管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轧管机用轧管扶正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阶段,使用连轧管机轧制钢管是当今广泛应用的纵轧钢管方法。在轧制过程中,轧管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将直接影响轧管的壁厚精度,进而对制成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都有决定性的影响。
[0003]为了保证轧管在轧制过程中的稳定性,一般都设有扶正装置,目前在使用的轧管扶正装置,如图1所示,该扶正装置主要由固定支架1、托辊支架2、液压油缸7以及三个摆臂4组成,三个摆臂4的一端安装在支架I上,这一端为固定端,三个摆臂4的另一端即扶正端用于夹持轧管9。但是,该扶正装置的托辊支架2设置成向下开口的C型结构,三个摆臂4的其中两个安装在托辊支架2的开口端上,进而在工作中,由于轧管9的重力作用,易使位于下部的摆臂4产生抖动,造成轧管9夹持不稳,定位精度差,影响制成品的质量,同时安装摆臂4的转轴5和支撑轴6很容易磨损,正常使用过程中,平均15天就需要维修或更换一次,不仅影响了正常的工作,还造成使用成本的增加;长期使用时,由于托辊支架2的开口处刚性差,且受力大、受力不均匀,会使开口处变形,中心下落,定位精度和制成品的质量会大大降低,同样也会加速转轴5和支撑轴6的磨损,甚至报废,大大降低了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轧管机用轧管扶正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提供的扶正装置中托辊支架刚性差,导致易变形,造成定位精度低以及影响制成品质量和使用成本高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轧管机用轧管扶正装置,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供轧管进出的第一通孔,所述固定支架的两侧均设有驱动元件,两所述驱动元件之间设有托辊支架,两所述驱动元件的执行端均与所述托辊支架相连;所述托辊支架和所述固定支架之间设有三个摆臂,每个所述摆臂的固定端均通过支撑轴铰接在所述固定支架上,三个所述支撑轴呈正三角形分布,每个所述摆臂中部的外侧通过转轴铰接在所述托辊支架上,三个所述摆臂的扶正端集中在一起形成夹持空间并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设置;所述托辊支架包括一封闭的框架体,所述框架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设置的第二通孔;位于下部的所述摆臂的扶正端均高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通孔的下表面。
[0006]作为一种改进,每个所述摆臂的扶正端上均转动安装有托辊,位于下部的所述托辊均高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通孔的下表面。
[0007]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每个所述托辊上均设有与所述轧管相适配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托辊的延伸方向一致,位于下部的所述托辊上的所述弧形槽的最低点高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通孔的下表面。[0008]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通孔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通孔的下表面在同一个平面内。
[0009]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通孔的下表面高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下表面。
[0010]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1]由于托辊支架包括封闭的框架体,三个摆臂的尾部均通过转轴铰接在托辊支架上,采用该托辊支架,与传统的开口 C型结构相比,刚性和工作强度得到了大大的提高,避免了重力集中在开口处,导致变形和中心下落的问题,从而提高了轧管的定位精度,进而提高了在轧制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不仅有效保证了生产效率,还保证了所轧制的轧管的精度,达到了制成品高质量的要求;同时,由于托辊支架受力均匀,从而转轴和支撑轴能长时间工作不磨损,不仅保证了设备长期正常的稳定工作,还降低了维修频率和减少了使用成本。
[0012]由于每个摆臂的扶正端上均转动安装有托辊,从而在轧管的输送过程中,托辊随着轧管的输送而转动,保证了输送的流畅性;由于位于下部的托辊高于第一通孔的下表面和第二通孔的下表面,从而保证了托辊在轧管的输送过程中始终与轧管接触,避免了轧管与第一通孔的下表面或第二通孔的下表面直接接触,而影响定位精度和加工精度。
[0013]由于每个托辊上设有均与轧管相适配的弧形槽,从而通过弧形槽保证了轧管在轧制过程中,始终处于良好的定位状态,进而进一步保证了制成品的质量。
[0014]由于第一通孔的下表面和第二通孔的下表面在同一个平面内,或者,第一通孔的下表面高于第二通孔的下表面,从而摆臂上的托辊在夹持扎管时,进一步保证了托辊上的最低点高于第一通孔的下表面和第二通孔的下表面,进而保证了正常工作和加工的精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传统轧管机用轧管扶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固定支架;2_托辊支架;3-托辊;4-摆臂;5-转轴;6_支撑轴;7_液压油缸;8_支轴;9_轧管;10-弧形槽;11-通孔;12_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9]如图2所示,该轧管机用轧管扶正装置包括固定支架1,该固定支架I上设有供轧管9进出的第一通孔,该第一通孔为通孔11,该固定支架I的两侧均设有驱动元件,该驱动元件为液压油缸7,两液压油缸7的缸体均通过支轴8铰接在固定支架I上,两液压油缸7之间设有托辊支架2,两液压油缸7的活塞端均与托辊支架2相连;该托辊支架2和固定支架I之间设有三个摆臂4,每个摆臂4的固定端均通过支撑轴6铰接在固定支架I上,三个支撑轴6呈正三角形分布,每个摆臂4中部的外侧均通过转轴5铰接在托辊支架2上,三个摆臂4的扶正端集中在一起形成夹持空间并与通孔11相对应设置,每个摆臂4的扶正端上均转动安装有托辊3,每个托辊3上均设有与轧管9相适配的弧形槽10,该弧形槽10的延伸方向与托辊3的延伸方向一致。
[0020]该托辊支架2包括一封闭的框架体,该框架体的两侧边的下部均设有一倾斜结构的倾斜体,每个倾斜体上均通过转轴5铰接一摆臂4,该框架体上设有与通孔11对应设置的第二通孔,该第二通孔为通孔12 ;位于下部的托辊3上弧形槽10的最低点均高于通孔11的下表面和通孔12的下表面,该通孔11的下表面和通孔12的下表面在同一个平面内,或者,该通孔11的下表面高于通孔12的下表面。
[0021]在实际应用中,右侧的液压油缸7推动托辊支架2向左移动,从而三个摆臂4均以各自铰接的支撑轴6为支点逆时针转动,进而三个托辊3围成的夹持空间将加大,此时,轧管9从固定支架I上的通孔11输送过来进入夹持空间,当轧管9输送至指定位置后,左侧的液压油缸7推动托辊支架2向右移动,三个托辊3围成的夹持空间缩小并夹持住轧管9,实现对轧管9的扶正定位。采用该轧管机用轧管扶正装置,由于托辊支架2包括封闭的框架体,三个摆臂4的尾部均通过转轴5铰接在该托辊支架2上,与传统的开口 C型托辊支架相比,该托辊支架2的刚性和工作强度得到了大大的提高,避免了重力集中在开口处,导致变形和中心下落的问题,从而提高轧管9的定位精度,进而提高了在轧制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不仅有效保证了生产效率,还保证了所轧制的轧管9的精度,达到了制成品高质量的要求;同时,由于托辊支架2受力均匀,从而转轴5和支撑轴6能长时间工作不磨损,不仅保证了设备长期正常的稳定工作,还降低了维修频率和减少了使用成本。
[002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轧管机用轧管扶正装置,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供轧管进出的第一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的两侧均设有驱动元件,两所述驱动元件之间设有托辊支架,两所述驱动元件的执行端均与所述托辊支架相连;所述托辊支架和所述固定支架之间设有三个摆臂,每个所述摆臂的固定端均通过支撑轴铰接在所述固定支架上,三个所述支撑轴呈正三角形分布,每个所述摆臂中部的外侧均通过转轴铰接在所述托辊支架上,三个所述摆臂的扶正端集中在一起形成夹持空间并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设置;所述托辊支架包括一封闭的框架体,所述框架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设置的第二通孔;位于下部的所述摆臂的扶正端均高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通孔的下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管机用轧管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摆臂的扶正端上均转动安装有托辊,位于下部的所述托辊均高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通孔的下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轧管机用轧管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托辊上设有均与所述轧管相适配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托辊的延伸方向一致,位于下部的所述托辊上的所述弧形槽的最低点高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通孔的下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轧管机用轧管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通孔的下表面在同一个平面内。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轧管机用轧管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下表面高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下表面。
【文档编号】B21B39/14GK203817062SQ201420157628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日
【发明者】张云三, 郭玉琳, 国焕然, 张松江, 杨爱臣 申请人:山东墨龙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