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冲压铆接模具的传输铆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8226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体化冲压铆接模具的传输铆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体化冲压铆接模具的传输铆接结构,该传输铆接结构设置于铆压凹、凸模的铆接面上且与该铆接模具的铆压凹、凸模连接形成联动机构,所述传输铆接结构包括传输机构、预定位机构及铆接机构,所述传输机构与预定位机构一侧连接形成触点铆接前定位结构,而铆接机构位于预定位机构后侧,实现触点与料带的铆接;所述预定位机构为单个触点定位滑动凸模结构。
【专利说明】一体化冲压铆接模具的传输铆接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体化冲压铆接模具的传输铆接结构,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分属于铆接模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带触点类产品,如继电器中常用的带触点或接点的端子或弹片,他们的加工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先将料带冷锻的方式加工呈颗粒状的接点或触点;然后用冲压模具冲出端子或弹片;最后将客户状接点或触点与端子或弹片进行铆合,从而加工成带接点或车垫的端子或弹片,这种方法分三道工序,铆接接点或触点时一颗一颗进行铆接,工序多,加工速度慢,效率低下,品质也不稳定。另一种,先将料带冷锻加工呈颗粒状的接点或触点,然后直接用震动盘将触点或接点送入模具与端子或弹片进行铆合,用连续冲压的方式进行加工,这种方式较前一种效率高,不良品少,但触点或接点被输送入模具时无法确保单个触点或接点针对一个定位孔进行铆压,从而具有铆压的准确率较低等不足。
[0003]由此,本发明人考虑对现有的触点或接点与料带铆接的准确度提高进行结构改进,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体化冲压铆接模具的传输铆接结构,其增加预定位机构实现触点与料带对应定位孔实现触点与料带在铆压前的定位,确保铆接准确度及有效放置漏铆的情况。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体化冲压铆接模具的传输铆接结构,该传输铆接结构设置于铆压凹、凸模的铆接面上且与该铆接模具的铆压凹、凸模连接形成联动机构,所述传输铆接结构包括传输机构、预定位机构及铆接机构,所述传输机构与预定位机构一侧连接形成触点铆接前定位结构,而铆接机构位于预定位机构后侧,实现触点与料带的铆接;所述预定位机构为单个触点定位滑动凸模结构。
[0007]进一步,所述传输机构包括振动料斗及触点导轨,所述振动料斗的触点输出端与触点导轨相连通。
[0008]进一步,所述预定位机构包括一滑块及两个随铆压凹、凸模的开合联动的纵向滑动凸模,所述传输机构与滑块一侧连接并将单个触点传输于滑块对应料带铆接孔位置上。
[0009]进一步,所述滑块位于两纵向滑动凸模之间且其两端均设置有滑动滚轴,每个滑动滚轴与对应纵向滑动凸模配合实现移动;所述两纵向滑动凸模由铆压凹、凸模的合模的开合运动进行纵向运动,进而带动所述滑块实现滑块横向运动,确保滑块上放置单个触点。
[0010]进一步,所述每个滑块凸模为斜楔凸模
[0011]进一步,所述每个滑块凸模后侧设置有一滑块凸模靠刀。
[0012]进一步,所述预定位机构及铆接机构之间设置有检测单元。[0013]进一步,所述的检测单元为安装在料带下方的红外线传感器等可探测料带上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0015]利用预定位机构进行对单个触点与对应料带定位孔的定位,从而确保料带上每个定位孔与触点的铆接,确保铆接的准确性(优点可尽量补充)。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省略振动料斗及部分触点导轨);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省略振动料斗的防尘盖);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铆压凹模上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图3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1]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一体化冲压铆接模具的传输铆接结构,该传输铆接结构设置于铆压凹、凸模的铆接面上且与该铆接模具的铆压凹、凸模连接形成联动机构,所述传输铆接结构包括传输机构1、预定位机构2及铆接机构3。
[0022]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前述传输机构I包括振动料斗11及触点导轨12,所述振动料斗11的触点输出端与触点导轨12相连通,所述振动料斗11为市场上销售的因振动而导出物料的料斗结构,而所述触点导轨12为具有触点输送槽的导轨,所述输送槽的宽度恰好容纳一个触点并利用振动料斗的震动令排成一排的触点实现传输。
[0023]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前述预定位机构2及铆接机构3均位于铆压凹、凸模的铆接面上且随铆压凹、凸模的开、合模运动实现与定位及铆压。
[0024]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前述预定位机构2包括一滑块21及两个随铆压凹、凸模的开合联动的纵向滑动凸模22,所述传输机构与I滑块21—侧连接并将单个触点传输于滑块对应料带铆接孔位置上,其中所述每个滑块凸模22为斜楔凸模且每个滑块凸模22后侧设置有一滑块凸模靠刀23 ;所述滑块21位于两纵向滑动凸模22之间且其两端均设置有滑动滚轴24,每个滑动滚轴24与对应纵向滑动凸模22配合实现移动;所述两纵向滑动凸模22由铆压凹、凸模的合模的开合运动进行纵向运动,进而带动所述滑块21实现滑块横向运动,确保滑块上放置单个触点A ;所述两纵向滑动凸模22随铆压凹、凸模上下移动一次,带动滑块21纵向升降一次,进而实现一个触点A从触点导轨12位移到滑块21对应位置上,从而确保单个触点A的定位。
[0025]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前述铆接机构3为与铆压凸模连接并实现联动的冲头(未示出)及铆压底座31,其由铆压凸模在开合模过程中实现对预与定位后的触点进行铆压,实现触点与料带的连接,其中冲头为实现铆压的压头并可隋模具联动的均可,市场上有销售。
[0026]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如下:
[0027]首先按正常的连续模结构冲成条料,包括定位孔以及触点孔,然后从模具外连接的震动料盘将触点通过轨道送到模具内部,模内有一个滑块,在初始位置(即开模状态下)滑块21上只能放置一颗触点A,当模具下行时上模两个滑块凸模22带动下面的滑块21移动,滑块21将仅有的一颗定位好的触点A移动到触点孔下方,带动下压将触点柄准确插入料带触点孔柄使触点帽与料带B紧密贴合,然后预铆凸模下行将触点柄受压变粗,大于触点孔0.05左右,在料带B抬起时触点能连接到料带上;
[0028]完成后,模具弹开,滑块复位,重新定位下一个触点,料带B抬起触点跟着料带B —起送料及下一个工位。下一个工位为重铆工位,模具下行卸料板压到料带同时压着触点A,将触点A准确的导入铆触点下模,触点下模尺寸就是要求的铆后触点帽的尺寸,并将触点帽与料带紧密贴合,铆压凸模下行,将触点铆到图纸要求的高度以及扩张度,触点下模尺寸就是要求的铆后触点帽的尺寸,至此触点A已经按要求铆到了料带B上,后续完成成型以及产品分离工位,分离出的产品便是一个组合的部件,不需要单独的铆接工序,直接可以上生产线装配。
[0029]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权利要求】
1.一体化冲压铆接模具的传输铆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传输铆接结构设置于铆压凹、凸模的铆接面上且与该铆接模具的铆压凹、凸模连接形成联动机构,所述传输铆接结构包括传输机构、预定位机构及铆接机构,所述传输机构与预定位机构一侧连接形成触点铆接前定位结构,而铆接机构位于预定位机构后侧,实现触点与料带的铆接;所述预定位机构为单个触点定位滑动凸模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冲压铆接模具的传输铆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位机构包括一滑块及两个随铆压凹、凸模的开合联动的纵向滑动凸模,所述传输机构与滑块一侧连接并将单个触点传输于滑块对应料带铆接孔位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冲压铆接模具的传输铆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位于两纵向滑动凸模之间且其两端均设置有滑动滚轴,每个滑动滚轴与对应纵向滑动凸模配合实现移动;所述两纵向滑动凸模由铆压凹、凸模的合模的开合运动进行纵向运动,进而带动所述滑块实现滑块横向运动,确保滑块上放置单个触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冲压铆接模具的传输铆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滑动凸模为斜楔凸模。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体化冲压铆接模具的传输铆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滑动凸模后侧设置有一滑块凸模靠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冲压铆接模具的传输铆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位机构及铆接机构之间设置有检测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体化冲压铆接模具的传输铆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机构包括振动料斗及触点导轨,所述振动料斗的触点输出端与触点导轨相连通。
【文档编号】B21D39/00GK203791500SQ201420193565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1日
【发明者】杨国福 申请人:厦门锐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