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69837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一种通过模具对经加热的金属管材料进行成型的成型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成型装置具备,模具、通电加热金属管材料的通电端子、及向金属管材料内供给气体的气体供给部。该成型装置中,将通过通电端子加热的金属管材料配置于模具内,在封闭模具的状态下从气体供给部向金属管材料供给气体而使其膨胀,由此能够使金属管材料成型为与模具的形状对应的形状。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5441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上述专利文献1的成型装置中,在大气中将金属管材料加热至能够进行淬火强化的温度范围。此时,金属管材料的表面被氧化,在其表面产生氧化层。若该氧化层产生于成型品的表面,则有可能影响成型品的外观和材料强度。因此,要求抑制在金属管材料的表面产生氧化层,并提升成型品的品质。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升成型品的品质的成型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的成型装置为成型金属管的成型装置,所述成型装置具备:加热部,对金属管材料进行加热;第1气体供给部,向经过加热的金属管材料内供给气体以使其膨胀;模具,使膨胀的金属管材料接触模具以成型出金属管;保持部,在模具的内部空间保持金属管材料;第2气体供给部,向金属管材料的表面供给惰性气体;及控制部,控制模具的动作、加热部、第1气体供给部、保持部及第2气体供给部,控制部至少在用加热部加热金属管材料的时刻,以用保持部保持于模具的内部空间的金属管材料的表面成为暴露于惰性气体的状态的方式控制第2气体供给部。

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的成型装置中,控制部至少在用加热部加热金属管材料的时刻,以用保持部保持于模具的内部空间的金属管材料的表面成为暴露于惰性气体的状态的方式控制第2气体供给部。如此,在模具的内部空间中,成为金属管材料的表面暴露于惰性气体的状态,因此在加热部进行加热时,能够抑制金属管材料的表面氧化。由此,能够抑制金属管材料的表面产生氧化层,而进行吹塑成型。通过上述方式,能够提升成型品的品质。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涉及的成型装置还可以具备盖部,所述盖部在第2气体供给部供给惰性气体时,在金属管材料的长边方向上的端部侧封闭模具的内部空间。由此,能够抑制惰性气体从金属管材料的长边方向上的端部侧向模具的外部泄漏。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涉及的成型装置中,加热部具有通电加热金属管材料的电极,盖部可由电极构成。如此,电极能够兼用作盖部。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涉及的成型装置中,模具可以具备封闭部,所述封闭部在第2气体供给部供给惰性气体时,从金属管材料的长边方向观察的剖面上,将内部空间设为封闭状态。封闭部从金属管材料的长边方向观察的剖面上封闭内部空间,由此能够抑制惰性气体向模具的外部泄漏。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涉及的成型装置中,第2气体供给部可以具备,内表面气体供给部,向金属管材料的内表面供给惰性气体,及外表面气体供给部,向金属管材料的外表面供给惰性气体。由此,能够在金属管材料的内表面及外表面双方抑制产生氧化层。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涉及的成型装置中,内表面气体供给部可兼用作第1气体供给部。通过如此兼用气体供给部,能够减少部件数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提升成型品的品质的成型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成型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a)、图2(b)为沿图1所示的II-II线的剖视图,且为吹塑成型模具的概略剖视图。

图3为表示利用成型装置进行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4为表示利用成型装置进行的吹塑成型工序和此后的流程的图。

图5为电极周边的放大图,图5(a)为表示电极保持金属管材料的状态的图,图5(b)为表示吹塑机构抵接于电极的状态的图,图5(c)为电极的主视图。

图6为沿图1所示的II-II线的剖视图,且为惰性气体供给工序中的吹塑成型模具的概略剖视图。

图7(a)、图7(b)、图7(c)为表示惰性气体供给工序的图。

图8(a)、图8(b)、图8(c)为表示变形例所涉及的惰性气体供给工序的图。

图9(a)、图9(b)、图9(c)为表示变形例所涉及的惰性气体供给工序的图。

图10(a)、图10(b)、图10(c)为表示变形例所涉及的惰性气体供给工序的图。

图11为表示变形例所涉及的加热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成型装置的结构〉

如图1所示,成型金属管的成型装置10具备:吹塑成型模具(模具)13,其包含上模12及下模11;滑动件82,使上模12及下模11中的至少一个模具移动;驱动部81,产生用于使滑动件82移动的驱动力;管保持机构(保持部)30,在上模12与下模11之间水平保持金属管材料14;加热机构(加热部)50,对通过该管保持机构30保持的金属管材料14通电以进行加热;吹塑机构(第1气体供给部)60,向经过加热的金属管材料14吹入高压气体;控制部70,控制驱动部81、管保持机构30、吹塑成型模具13的动作、加热机构50及吹塑机构60;及水循环机构72,对吹塑成型模具13进行强制性水冷。另外,吹塑机构60如后述,还作为向金属管材料14的表面供给惰性气体的惰性气体供给部(第2气体供给部)90发挥作用。对于惰性气体供给部90的具体构成,与动作一同在后面进行叙述。在金属管材料14被加热至淬火温度(AC3相变点温度以上)时,控制部70进行关闭吹塑成型模具13并向经过加热的金属管材料14吹入高压气体等一系列的控制。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将成型后的管称为金属管80(参照图2(b)),将完成之前所经历的中途阶段的管称为金属管材料14。

下模11固定于较大的基台15。并且,下模11由较大的钢铁制块构成,且在其上表面具备模腔(凹部)16。此外,在下模11的左右端(图1中为左右端)附近设置有电极容纳空间11a,在该空间11a内具备构成为能够通过致动器(未图示)上下进退移动的第1电极17和第2电极18。在这些第1电极17、第2电极18的上表面形成有与金属管材料14的下侧外周面对应的半圆弧状的凹槽17a、18a(参照图5(c)),且能够载置成恰好在该凹槽17a、18a的部分嵌入金属管材料14。并且,第1电极17、第2电极18的正面(模具的外侧方向的面),形成有朝向凹槽17a、18a且周围以锥状倾斜凹陷的锥形凹面17b、18b。另外,在下模11形成有冷却水通道19,在大致中心处具备从下插入的热电偶21。该热电偶21通过弹簧22被支承而自如地上下移动。

另外,位于下模11侧的一对第1电极17、第2电极18兼做管保持机构30,且能够水平支承金属管材料14而使其能够在上模12与下模11之间升降。并且,热电偶21仅仅作为测温构件的一例而示出,也可以是辐射温度计或光温度计等非接触型温度传感器。另外,只要获得通电时间与温度之间的相关性,则完全能够省略测温构件来构成。

上模12在下表面具备模腔(凹部)24,其为内置了冷却水通道25的大型钢铁制块。上模12将上端部固定在滑动件82。而且,固定有上模12的滑动件82通过加压缸26被吊起,且被导引缸27引导成不进行横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部81具备产生用于使滑动件82移动的驱动力的伺服马达83。驱动部81由将驱动加压缸26的流体(将液压缸用作加压缸26时为工作油)供给到该加压缸26的流体供给部构成。控制部70通过控制驱动部81的伺服马达83来控制供给到加压缸26的流体的量,从而能够控制滑动件82的移动。另外,驱动部81并不限定于如上述经由加压缸26而向滑动件82赋予驱动力,例如也可以是在滑动件82上机械地连接驱动部以将伺服马达83所产生的驱动力直接或间接地赋予给滑动件82。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只有上模12进行移动,但也可以是除了上模12或代替上模12而使下模11进行移动。并且,本实施方式中,驱动部81也可以不具备伺服马达83。

并且,设置于上模12的左右端(图1中为左右端)附近的电极容纳空间12a内与下模11同样地具备构成为能够通过致动器(未图示)上下进退移动的第1电极17和第2电极18。在这些第1电极17、第2电极18的下表面形成有与金属管材料14的上侧外周面对应的半圆弧状的凹槽17a、18a(参照图5(c)),且恰好能够在该凹槽17a、18a嵌合金属管材料14。并且,在第1电极17、第2电极18的正面(模具的外侧方向的面)形成有朝向凹槽17a、18a且周围以锥状倾斜凹陷的锥形凹面17b、18b。即,构成为若通过上下一对第1电极17、第2电极18从上下方向夹持金属管材料14,则恰好能够紧紧地圈住金属管材料14的整个外周。

图2表示吹塑成型模具13的概略截面。其为沿着图1的II-II线的吹塑成型模具13的剖视图,表示吹塑成型时的模具位置的状态。如图2所示,将基准线S设为下模11的上表面及上模12的下表面,则在下模11的上表面形成有矩形形状的凹部11b,在上模12的下表面与下模11的凹部11b对置的位置形成有矩形形状的凹部12b。并且,在下模11的上表面,在凹部11b的左右方向上的一侧(图2中左侧)形成有矩形形状的凸部11c,在凹部11b的左右方向上的另一侧(图2中右侧)形成有矩形形状的凸部11d。并且,在上模12的下表面,在与下模11的凸部11c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矩形形状的凹部12d,在与下模11的凸部11d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矩形形状的凹部12c。在吹塑成型模具13被关闭的状态下,通过下模11的凹部11b与上模12的凹部12b的组合而形成矩形形状的空间即主模腔部MC。此时,下模11的凸部11c与上模12的凹部12d嵌合,下模11的凸部11d与上模12的凹部12c嵌合。如图2(a)所示,配置在主模腔部MC内的金属管材料14通过膨胀以图2(b)所示方式与主模腔部MC的内壁面接触,并成型为该主模腔部MC的形状(在此为截面矩形形状)。

图6为表示惰性气体供给部90供给惰性气体时的状态的概略剖视图。如图6所示,惰性气体供给部90供给惰性气体时,下模11的凹部11b及上模12的凹部12b从金属管材料14的外表面分离,成为形成有间隙GP的状态。形成于下模11的凸部11c、11d与形成于上模12的凹部12c、12d的阶梯结构作为封闭部97而发挥作用,所述封闭部97在惰性气体供给部90供给惰性气体时,在从金属管材料14的长边方向观察的截面上成为封闭内部空间的状态。下模11的凸部11c与上模12的凹部12d嵌合,下模11的凸部11d与上模12的凹部12c嵌合,由此在从金属管材料14的长边方向观察的截面中,主模腔部MC成为封闭状态。即,下模11的凸部11c,11d的突出高度设定为大于吹塑成型模具13的表面与金属管材料14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GP,因此,开模时在上述截面中,主模腔部MC不与吹塑成型模具13的外部连通。由此,不会导致供给到吹塑成型模具13的内部空间的惰性气体向侧面喷出,因此能够有效地将金属管材料14的表面暴露于惰性气体。这种封闭部97可以设置于吹塑成型模具13的长边方向中的大致整个区域。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举出了下模11上形成有凸部(11c,11d)的例子而进行了说明,但只要开模时在上述截面中,主模腔部MC成为不与外部连通的状态即可,吹塑成型模具13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下模11侧形成一个凸部,在上模12侧形成一个凸部的结构。

加热机构50具有:电极17、18;电源51;导线52,从该电源51延伸且与第1电极17和第2电极18连接;及开关53,设置于该导线52。

吹塑机构60由高压气体源61、积存通过该高压气体源61供给的高压气体的蓄能器62、从该蓄能器62延伸至缸体单元42的第1管体63、设置于该第1管体63的压力控制阀64及切换阀65、从蓄能器62延伸至形成于密封部件44内的气体通道46的第2管体67及设置于该第2管体67的通断阀68及止回阀69构成。另外,密封部件44的前端形成为尖细的锥面45,且构成为恰好能够与第1电极的锥形凹面17b、第2电极的锥形凹面18b嵌合抵接的形状(参照图5)。另外,密封部件44经由缸杆43与缸体单元42连结,且能够配合缸体单元42的工作进退移动。并且,缸体单元42经由块41载置固定于基台15上。另外,对于金属管材料14,从气体通道46供给高压气体,并从气体通道47排出金属管材料14内的高压气体。

压力控制阀64发挥将与密封部件44侧所要求的推力相适应的工作压力的高压气体供给到缸体单元42的作用。止回阀69发挥防止高压气体在第2管体67内逆流的作用。控制部70通过(A)至(A)的信息传递从热电偶21获取温度信息,控制加压缸26、开关53、切换阀65及通断阀68等。

水循环机构72由积存水的水槽73、汲取积存于该水槽73中的水并对其进行加压而送到下模11的冷却水通道19和上模12的冷却水通道25的水泵74及配管75构成。虽然进行了省略,但也可以将降低水温的冷却塔或净化水的过滤器设置于配管75。

〈成型装置的作用〉

接着,对成型装置10的作用进行说明。图3中示出从投放作为材料的金属管材料14的管投放工序至对金属管材料14通电以加热的通电加热工序。如图3所示,准备能够淬火的钢类的金属管材料14,并通过机械手臂等(未图示)将该金属管材料14载置到设置于下模11侧的第1电极17、第2电极18上。由于在第1电极17、第2电极18上形成有凹槽17a、18a,因此金属管材料14通过该凹槽17a、18a被定位。接着,控制部70(参照图1)通过控制管保持机构30使该管保持机构30保持金属管材料14。具体而言,使能够进退移动各电极17、18的致动器(未图示)工作以使各个位于上下方的第1电极17、第2电极18接近/抵接。通过该抵接,金属管材料14的两端部从上下被第1电极17、第2电极18夹持。并且,该夹持因形成于第1电极17、第2电极18的凹槽17a、18a的存在而以与金属管材料14的整周紧贴的方式被夹持。但是,并不限于与金属管材料14的整周紧贴的结构,也可以是第1电极17、第2电极18与金属管材料14的周向的一部分抵接的结构。

接着,控制部70至少在用加热机构50加热金属管材料14的时刻,以成为用管保持机构30保持于吹塑成型模具13的内部空间的金属管材料14的表面成为暴露于惰性气体的状态的方式控制惰性气体供给部90。控制部70在用管保持机构30保持金属管材料14的状态下,由加热机构50进行加热之前的阶段,控制吹塑成型模具13的动作及管保持机构30。由此,成为在下模11与金属管材料14之间形成少许间隙GP,并且在上模12与金属管材料14之间形成少许间隙GP的状态(参照图6)。控制部70通过在该状态下控制惰性气体供给部90,由此以惰性气体充满吹塑成型模具13的内部空间(即,间隙GP及金属管材料14d的内部)。由此,成为金属管材料14的表面(内表面及外表面)暴露于惰性气体的状态。另外,惰性气体供给部90的动作内容在后面进行叙述。

将金属管材料14的表面设为暴露于惰性气体的状态之后,控制部70通过控制加热机构50来加热金属管材料14。具体而言,控制部70将加热机构50的开关53设为开启。这样一来,电力从电源51供给到金属管材料14,通过存在于金属管材料14的电阻,使得金属管材料14自身发热(焦耳热)。此时,始终监测热电偶21的测定值,并根据该结果控制通电。

图4中示出吹塑成型及吹塑成型后的处理内容。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对于加热后的金属管材料14关闭吹塑成型模具13,并将金属管材料14配置密封到该吹塑成型模具13的模腔内。之后,使缸体单元42工作以利用吹塑机构60的一部分即密封部件44对金属管材料14的两端进行密封(一并参照图5)。另外,该密封不是密封部件44直接与金属管材料14的两端面抵接而进行密封,而是经由形成于第1电极17的锥形凹面17b、形成于第2电极18的锥形凹面18b来间接地进行。这样能够大面积密封,因此能够提高密封性能,还防止因重复密封动作而引起的密封部件的损耗,而且有效地防止金属管材料14两端面的变形等。密封结束之后,将高压气体吹入金属管材料14内,以使通过加热而软化的金属管材料14沿着模腔的形状变形。

金属管材料14经过高温(950℃前后)加热而软化,且能够以比较低的压力进行吹塑成型。具体而言,作为高压气体采用常温(25℃)下4Mpa的惰性气体的情况下,该惰性气体在密闭的金属管材料14内最终加热至950℃左右。惰性气体热膨胀,根据波义耳-查尔斯定律达到约16~17MPa。即,能够轻松地对950℃的金属管材料14进行吹塑成型。另外,为了抑制金属管材料14的氧化,优选吹塑成型时吹塑机构60供给的气体也为惰性气体,但也可以是空气等。

而且,经过吹塑成型而膨胀的金属管材料14的外周面与下模11的模腔16接触而被快速冷却的同时,与上模12的模腔24接触而快速冷却(上模12与下模11的热容量大且被管理成低温,因此只要接触金属管材料14,则管表面的热量一次性就被模具侧夺去。)。这种冷却法被称为模具接触冷却或模具冷却。之后,进行开模,则完成作为完成品的金属管80。

〈惰性气体供给工序〉

在此,对于向金属管材料14的表面供给惰性气体的惰性气体供给工序进行详细说明。例如,若在大气中将金属管材料14加热至950℃左右的高温,则金属管材料14的表面被氧化,在其表面产生氧化层。若为该氧化层生成于成型品即金属管80的状态,则有可能对外观和材料强度产生影响。例如,金属管80的表面残留有氧化层的情况下会对涂布性等产生影响。并且,金属管80的表面产生有氧化层的情况下,有可能成为焊接不良的原因。并且,通过表面氧化而在金属管80的表面形成脱去碳状态的脱碳层。若形成这种脱碳层,则会导致作为材料的拉伸强度及疲劳强度下降。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成型装置10中,通过在金属管材料14的表面暴露于惰性气体的状态下进行加热,由此抑制金属管材料14的表面氧化。

参照图7,对惰性气体供给工序的一例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惰性气体供给工序中,下模11与金属管材料14之间形成少许间隙GP,并且在上模12与金属管材料14之间形成有少许间隙GP的状态下,金属管材料14被保持于吹塑成型模具13的内部空间。如图7(a)所示,该间隙GP在金属管材料14的长边方向上的吹塑成型模具13的两端部13a,13b上开口。如此,在吹塑成型模具13的两端部13a,13b上开口的间隙GP通过第1电极17及第2电极18被封闭。即,惰性气体供给部90供给惰性气体时,第1电极17及第2电极18作为在金属管材料14的长边方向上的端部侧封闭吹塑成型模具13的内部空间的盖部96而发挥作用。

图7(b)为沿图7(a)所示的VIIb-VIIb线的剖视图。如图7(b)所示,从金属管材料14的长边方向观察的截面中,由凸部11c,11d及凹部12d,12c的阶梯结构构成的封闭部97使吹塑成型模具13的内部空间为封闭状态。并且,如图7(c)所示,盖部96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96a配置于比封闭部97更靠外侧。因此,盖部96能够封闭由一对封闭部97包围的内部空间的整个区域。

如图7(a)所示,惰性气体供给部90具备向金属管材料14的内表面供给惰性气体GB的内表面气体供给部91、及向金属管材料14的外表面供给惰性气体GB的外表面气体供给部92。惰性气体供给部90的内表面气体供给部91及外表面气体供给部92可以沿用吹塑机构60的高压气体源61等。作为惰性气体,可以采用氩气、氮气、氦气、氖气等。

作为内表面气体供给部91使用吹塑机构60的密封部件44。如此,内表面气体供给部91可以兼用作吹塑机构60。密封部件44从金属管材料14的长边方向的各个端部向金属管材料14的内部供给惰性气体。由此,金属管材料14内被充满惰性气体,成为内表面暴露于惰性气体的状态。或者,也可以从金属管材料14的一端部供给惰性气体,并从另一端部排出。并且,外表面气体供给部92由流路98构成,该流路98形成于第1电极17及第2电极18,并与吹塑成型模具13内的间隙GP连通。从第1电极17的流路98供给惰性气体,并从第2电极18的流路98排出惰性气体。但也可以颠倒该流动。由此,间隙GP被惰性气体所充满,金属管材料14的外表面暴露于惰性气体。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成型装置10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成型装置10中,控制部70至少在用加热机构50加热金属管材料14的时刻,以成为用管保持机构30保持于吹塑成型模具13的内部空间的金属管材料14的表面暴露于惰性气体的状态的方式控制惰性气体供给部90。如此,在吹塑成型模具13的内部空间,成为金属管材料14的表面暴露于惰性气体的状态,因此加热机构50进行加热时,能够抑制金属管材料14的表面氧化。由此,能够抑制金属管材料14的表面产生氧化层,而进行吹塑成型。通过以上,能够提升成型品的品质。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成型装置10中,还具备盖部96,所述盖部96在惰性气体供给部90供给惰性气体时,在金属管材料14的长边方向上的端部侧封闭吹塑成型模具13的内部空间。由此,能够抑制惰性气体从金属管材料14的长边方向上的端部侧向吹塑成型模具13的外部泄漏。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成型装置中,加热部具有通电加热金属管材料14的电极17、18,盖部96由电极17,18构成。由此,能够将电极17,18兼用作盖部96。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成型装置10中,吹塑成型模具13具备封闭部97,所述封闭部97在惰性气体供给部90供给惰性气体时,从金属管材料14的长边方向观察的截面中,成为封闭内部空间的状态。封闭部97通过从金属管材料14的长边方向观察的截面上封闭内部空间,能够抑制惰性气体向吹塑成型模具13的外部泄漏。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成型装置10中,惰性气体供给部90具备向金属管材料14的内表面供给惰性气体的内表面气体供给部91、及向金属管材料14的外表面供给惰性气体的外表面气体供给部92。由此,能够在金属管材料14的内表面及外表面双方抑制产生氧化层。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成型装置10中,内表面气体供给部91可以兼用作吹塑机构60。通过如此兼用气体供给部,能够减少部件数量。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惰性气体供给部9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只要是在加热的时刻能够将金属管材料的表面暴露于惰性气体的结构,则可以采用任意结构。例如,可以采用图8所示的结构。如图8所示,也可以在吹塑成型模具13的内部设置用于使惰性气体GB流动的流路102,并将该流路102设为外表面气体供给部92。流路102设置于下模11及上模12的长边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通过该结构,经由下模11及上模12的流路102的一侧,向金属管材料14的外部的间隙GP供给惰性气体GB,并从另一侧流路102排出。另外,成型时,流路102通过销103被密封,且通过该销103的前端面确保成型面。并且,金属管材料14可以在吹塑成型模具13的内部空间通过形成于下模11及上模12的销101保持。并且,如图8(b)所示,作为封闭部97,可以采用封锁下模11与上模12之间的间隙的闸门机构。封闭部97具备封锁间隙的闸门106、及驱动闸门106的驱动机构107。

并且,还可以采用图9所示的结构。如图9所示,可以使从流路102供给的惰性气体GB进入金属管材料14的内部。此时,以覆盖金属管材料14的端部的方式,在盖部96设置罩体108。并且,以在金属管材料14的外侧的间隙GP流动的惰性气体流入罩体108与盖部96之间的方式,在盖部96形成流路等。由此,间隙GP的惰性气体进入金属管材料14的内部。从下模11及上模12中的任一方流路102供给惰性气体,并从另一方流路102被排出。

并且,还可以采用图10所示的结构。图10所示,可以使惰性气体从形成于第1电极17的流路98及形成于第2电极18的流路98双方向间隙GP流动,并从上模12的流路102排出。可由密封部件44向金属管材料14的内部供给惰性气体。

并且,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电极17、18的通电加热对金属管材料14进行了加热,但加热部的结构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采用如图11所示的结构。图11所示的成型装置中,在吹塑成型模具13的内部空间,由以围绕金属管材料14的外围的方式卷绕导线的线圈113构成加热部。用于向线圈113供给交流电力的导线112沿长边方向贯穿一侧的盖部110并向外部导出。根据该结构,通过使一侧的盖部110及线圈113从图11的纸面左侧滑动,由此在吹塑成型模具13的内部空间配置线圈113。之后,向线圈113供给交流电力,则金属管材料14通过高频感应加热被加热。此时,盖部110由绝缘材料形成。但是,导线被绝缘材料覆盖的情况下,也能够由导电性材料形成盖部110。加热结束之后,使一侧的盖部110及线圈113向纸面左侧滑动,而从吹塑成型模具13拔出。拔出一侧的盖部110及线圈113期间,从另一侧的盖部110侧持续供给惰性气体GB,由此能够抑制空气从一侧的盖部110脱离的吹塑成型模具13的开口侵入。

并且,可以在作为盖部而发挥作用的电极的表面(模具之间)设置保护部件等。即,除了电极直接封闭模具的内部空间的结构之外,还可以为电极间接盖住金属的内部空间的结构。

符号说明

10-成型装置、13-吹塑成型模具(模具)、30-管保持机构(保持部)、50-加热机构(加热部)、60-吹塑机构(第1气体供给部)、70-控制部、90-惰性气体供给部(第2气体供给部)、91-内表面气体供给部、92-外表面气体供给部、96-盖部、97-封闭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