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内键槽的刀具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10029阅读:927来源:国知局
加工内键槽的刀具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工内键槽的刀具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刨床是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通用设备,特别适合于材料板面的加工,如楔形板面的加工等。由于刨床主要是依赖滑枕的直线往复移动来实现加工任务,所以其所能胜任的加工任务是有限且加工的精度也不是很高,尤其在管类零件的内管上加工键槽并非易事,随着管腔内径的变小,加工难度显著增加。

现有技术中,滑枕前端布置的刀具装卸起来较为麻烦,且调试时难以保证刀具的精准定位,这样不仅导致键槽的加工精度低,而且也会影响键槽的加工效率。因此,如何确保刀具的可靠固定,这是加工出满足安装要求的管内键槽的必要前提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稳定性好的加工内键槽的刀具固定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加工内键槽的刀具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芯杆,芯杆上开设有凹槽,凹槽延伸到芯杆的一端端面上,芯杆上凹槽所在段的杆身上套设有卡圈,芯杆的凹槽与卡圈之间围成容纳刀具的空腔,刀具自凹槽内延伸到芯杆的杆端前方,芯杆和\或卡圈与刀具之间还设有锁紧单元。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采用卡圈将刀具卡设固定在芯杆的凹槽内,同时采用锁紧单元进行锁紧,这样刀具不仅固定可靠性高,而且拆卸方便,实际安装时,将芯杆远离刀具的端部固定在刨床的滑枕前端,这样即可借助刨床驱动刀具实现键槽的加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卡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卡圈的剖视图;

图5是图2中芯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加工内键槽的刀具固定装置,如图1-5所示,其包括芯杆10,芯杆10上开设有凹槽11,凹槽11延伸到芯杆10的一端端面上,芯杆10上凹槽11所在段的杆身上套设有卡圈20,芯杆10的凹槽11与卡圈20之间围成容纳刀具D的空腔,刀具D自凹槽11内延伸到芯杆10的杆端前方,芯杆10和\或卡圈20与刀具D之间还设有锁紧单元。本发明采用卡圈20将刀具D卡设固定在芯杆10的凹槽11内,同时采用锁紧单元进行锁紧,这样刀具D不仅固定可靠性高,而且拆卸方便,实际安装时,将芯杆10远离刀具D的端部固定在刨床的滑枕前端,这样即可借助刨床驱动刀具D实现键槽的加工,非常方便。具体如图1所示,芯杆10远离刀具D的端部固定在刨床的滑枕前端处。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如图1-5所示,卡圈20的内壁平行且间隔布置有两限位板21,两限位板21插置在凹槽11内、且两限位板21的板面分别与凹槽11的两槽壁构成吻合贴靠,两限位板21和凹槽11的槽底之间围合构成容纳固定刀具D的空腔。实际加工时,根据不同的刀具D尺寸,如根据刀具D的厚度可以相应地加工对应匹配的卡圈D,并保证卡圈30上的两限位板21之间的间隔距离与刀具D的厚度一致即可,进而满足不同规格的刀具D的安装,也就是说,具体卡圈30的外圆尺寸可以不变,只需根据刀具适度调整其内壁上的两限位板21之间的间隔距离即可,这样不仅造价成本低,而且对加工模具的要求也低,加工方便。

具体的方案为,如图1-5所示,所述芯杆10为圆柱形杆体,所述凹槽11垂直于其槽长方向的槽腔截面为方形,两限位板21的间隔距离与刀具D的厚度相吻合,两限位板21和凹槽11的槽底之间围合构成的空腔截面呈长方形。

进一步的,如图1-5所示,卡圈20的侧壁上开设有螺纹孔23,螺纹孔23的孔芯方向与两限位板21的板面平行、且螺纹孔23贯通至两限位板21围合构成的凹槽22的槽底,所述锁紧单元为与螺纹孔23配合的紧固螺钉30,紧固螺钉30的端部自螺纹孔23旋至凹槽22的槽底处以对刀具20构成抵靠锁紧,如此可以有效提高刀具D的固定强度。实际安装时,可以将先卡圈30套设在芯杆10上,然后再从芯杆10的前端将刀具D沿着芯杆10的长度方向插入凹槽11,之后再从螺纹孔23旋入紧固螺钉30以使紧固螺钉30的端部抵靠在刀具D靠近凹槽22的槽底的刀边上即可,如此可确保刀具D的可靠固定,而更换刀具D时,相应地将紧固螺钉30和卡圈20拆除即可,非常方便。

优选的,所述芯杆10上间隔套设有两个卡圈20,如图1所示,通过两个卡圈20的间隔布置可以提高刀具D固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而确保转轴等产品的内键槽的加工精密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