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金属棒材轧头穿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轧头穿模机。
背景技术:
线芯一般由纯铜细线制成,由于铜的延展性较好,因此铜线是由较细的铜棒拉拔成型。实际生产中,在对铜棒进行穿模拉拔前,要先进行铜棒端部轧尖处理,才能使得铜棒穿过模孔。现有技术提供了一些轧尖穿模装置。
201520537808.3公布了一种轧尖穿模机,其包括机架、用于轧头的轧辊组和用于穿模的卷筒,所述轧辊组通过左、右轴承座设置在机架的上端面,所述轧辊组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左轴承座内部的轴承中,所述轧辊组的另一端设置于右轴承座内部的齿轮中,所述轧辊组的轧辊为变径辊。该案提出了一种轧辊组,但轧辊组在安装时不易调整对齐,容易出现偏差,且铜棒受力不均匀,导致轧头效果不好。因此,现有技术仍有改进的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轧头穿模机,可以一次性完成对铜棒的轧头处理,且轧辊组结构稳定,可以进行大批量铜棒的快速扎头处理。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轧头穿模机,其包括机架、电机装置、第一轧辊、第二轧辊以及多个大辊盘和小辊盘,所述电机装置连接至所述第一轧辊和第二轧辊,一个以上的所述大辊盘和小辊盘相互间隔的固定在所述第一轧辊上,一个以上的所述大辊盘和小辊盘相互间隔的固定在所述第二轧辊上,所述第一轧辊的至少一个的所述大辊盘与所述第二轧辊的至少一个的所述小辊盘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轧辊的至少一个的所述小辊盘与所述第二轧辊的至少一个的所述大辊盘在同一平面上,其中,所述大辊盘的圆周面上设有沿其周向贯通的第一凹槽,在所述大辊盘的径向方向上所述第一凹槽呈半圆形,所述小辊盘的圆周面上设有沿其周向贯通的第二凹槽,在所述小辊盘的径向方向上所述第二凹槽呈半圆形,所述第一轧辊的至少一个的所述大辊盘与所述第二轧辊的至少一个的所述小辊盘的圆周面相贴合,所述第一轧辊的至少一个的所述小辊盘与所述第二轧辊的至少一个的所述大辊盘的圆周面相贴合,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合拢呈圆形。
在本发明的轧头穿模机中,所述第一凹槽的半径沿着所述第一轧辊的轴向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二凹槽的半径沿着所述第一轧辊的轴向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凹槽的半径沿着所述第二轧辊的轴向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凹槽的半径沿着所述第二轧辊的轴向方向逐渐增大。
在本发明的轧头穿模机中,所述大辊盘和小辊盘的厚度相同。
在本发明的轧头穿模机中,所述第一轧辊和第二轧辊分别通过轴承座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上端面,所述电机装置通过一对等齿数的齿轮组驱动所述第一轧辊和第二轧辊。
在本发明的轧头穿模机中,所述电机装置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电机装置包括电机和减速箱。
实施本发明的这种轧头穿模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大辊盘和小辊盘相互间隔的设置,可以使得第一轧辊和第二轧辊装配紧密,在进行铜棒轧尖时,使得铜棒受力均匀,不易变形,大大提高了轧尖效果。由于在拉拔铜线时,铜线尺寸要求不同,模孔尺寸会改变,因此铜棒扎头凹槽要具有多种尺寸。本案可以对铜棒进行一次性轧尖处理,能稳定高效的处理大批量铜棒,且结构非常简单,操作简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这种轧头穿模机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轧辊和第二轧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至2所示的本发明的这种轧头穿模机,其包括机架1、电机装置2、第一轧辊3、第二轧辊4、多个大辊盘5、多个小辊盘6。
所述电机装置2连接至所述第一轧辊3和第二轧辊4。所述第一轧辊3和第二轧辊4分别通过轴承座10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1的上端面,第一轧辊3和第二轧辊4两端都用轴承座10固定连接在机架1上。所述电机装置2通过一对等齿数的齿轮组20驱动所述第一轧辊3和第二轧辊4,该结构可以保证第一轧辊3和第二轧辊4能等角速度转动。所述电机装置2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电机装置2包括电机11和附属于该电机11的减速箱12,电机11固定连接在机架1上的电机座上。一个以上的所述大辊盘5和小辊盘6相互间隔的固定在所述第一轧辊3上,一个以上的所述大辊盘5和小辊盘6相互间隔的固定在所述第二轧辊4上。所述第一轧辊3的至少一个的所述大辊盘5与所述第二轧辊4的至少一个的所述小辊盘6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轧辊3的至少一个的所述小辊盘6与所述第二轧辊4的至少一个的所述大辊盘5在同一平面上。所述大辊盘5和小辊盘6的厚度相等,大辊盘5的直径大于小辊盘6的直径。当第一轧辊3和第二轧辊4做啮合运动时,一个轧辊上的大辊盘5与另一轧辊上的小辊盘6的圆周面相贴合,或者具有一个非常微小的交错空间。
其中,所述大辊盘5的圆周面上设有沿其周向贯通的第一凹槽51,在所述大辊盘5的径向方向上所述第一凹槽51呈半圆形。所述小辊盘6的圆周面上设有沿其周向贯通的第二凹槽61,在所述小辊盘6的径向方向上所述第二凹槽61呈半圆形。大辊盘5和小辊盘6的圆周面上都设有向内凹的半圆形凹槽。所述第一轧辊3的至少一个的所述大辊盘5与所述第二轧辊4的至少一个的所述小辊盘6的圆周面相贴合。所述第一轧辊3的至少一个的所述小辊盘6与所述第二轧辊4的至少一个的所述大辊盘5的圆周面相贴合。第一轧辊3上的大辊盘5与第二轧辊4上的小辊盘6的圆周面相贴合,且第一凹槽51和第二凹槽61合拢恰好呈圆形。第一轧辊3上的小辊盘6与第二轧辊4上的大辊盘5的圆周面相贴合,且第一凹槽51和第二凹槽61合拢也恰好呈圆形。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第一轧辊3和第二轧辊4通过大辊盘5和小辊盘6相互嵌合,装配紧密,安装非常方便快捷,不需要采用外部工具来进行轧辊微调。在第一轧辊3和第二轧辊4做啮合运动时,第一轧辊3和第二轧辊4上的大辊盘5的侧面相互贴合,相互支撑,提供一个较大的挤压力。当进行铜棒扎尖时,可以使得铜棒受力均匀,一次性快速轧尖成型,且能保证轧尖凹槽不会发生受力偏移的现象,大大提高了轧尖效率,且具有较好的轧尖效果。
所述第一凹槽51的半径沿着所述第一轧辊3的轴向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二凹槽61的半径沿着所述第一轧辊3的轴向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凹槽51的半径沿着所述第二轧辊4的轴向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凹槽61的半径沿着所述第二轧辊4的轴向方向逐渐增大。一个轧辊上的大辊盘5与另一轧辊上的小辊盘6的圆周面相贴合,且第一凹槽51和第二凹槽61合拢恰好呈圆形,形成轧尖模孔。第一轧辊3和第二轧辊4上的大辊盘5和小辊盘6能形成多对配合,因此可以制造出多种轧尖模孔,从而满足铜棒拉拔铜线模孔多样性的需求,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至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得以解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