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拉床方便换刀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73521阅读:679来源:国知局
立式拉床方便换刀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是一种立式拉床方便换刀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拉床为用拉刀作为刀具加工工件通孔、平面和成形表面的机床。拉削能获得较高的尺寸精度和较小的表面粗糙度,生产率高,适用于成批大量生产,拉床一般具有立式拉床和卧式拉床,这了确保拉削精度,拉刀使用一定时间后需要更换,立式拉床由于高度较高,内部空间狭小,换刀装置很不方便,目前立式拉床一般无专用换刀装置,需要人工操作,一般换刀时需要两个工人在两侧配合将拉刀卸下,由于立体拉床操作空间比较狭小,卸刀时经常受空间限制无法使力,同时拉床润滑油和冷却液会污染衣服,这些因素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造成换刀时间较长,并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拉床方便换刀辅助装置,在立式拉床内部设置升降支架,升降支架上设置可上下转动的承重臂,然后承重臂通过联接关节连接换刀紧固套,通过换刀紧固套夹紧拉刀,然后通过动力机构驱动承重臂上升或下降实现辅助卸刀,升降支架可带动整个换刀辅助装置上下移动,方便换刀紧固套与拉刀的配合,本实用新型方便在立式拉床狭小的空间内更换拉刀,具体结构紧凑,操作方便,省时省力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立式拉床方便换刀辅助装置,包括机架和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拉床的机架或壳体上设置有升降支架,升降支架与承重臂的后端铰接,承重臂与升降支架之间设置使承重臂上升或下降的驱动装置,承重臂的前端与换刀紧固套装置活动连接,换刀紧固套装置可在承重臂的前端左右摆动;所述的换刀紧固套装置包括旋转壳体和球孔套,球孔套通过销轴枢接在旋转壳体内,球孔套可以销轴为轴自由旋转,球孔套内安装有提刀头。升降支架包括上下设置的支架和锁紧环,支架和锁紧环套接在机架的导柱上,支架前侧设置有活动槽,活动槽的两侧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上部开设销孔,承重臂的后端容置活动槽内,有一销轴穿过承重臂的后端和两侧的连接板的销孔实现支架和承重臂的铰接,在所述的连接板下部的前侧还设置斜槽,所述的驱动装置通过枢轴枢接在两侧连接板的斜槽内,在所述的承重臂的底部开设连接槽,连接槽两侧壁开设有锁孔,驱动装置顶杆的端部容置于连接槽,并通过锁轴与承重臂铰接。所述的驱动装置为油缸,油缸的缸体枢接在连接板下部的斜槽内,油缸的活动杆的上端与容置于承重臂底部的连接槽内并通过锁轴与承重臂铰接。所述的锁紧环上端设置有环形槽,环形槽设置钢球,钢球与支架底部接触。换刀紧固套装置还包括活动连接件,活动连接件后端与承重臂的前端铰接,所述的旋转壳体的后端设置连接轴,连接轴通过螺母套和紧固螺母与活动连接件的前端活动连接接,使得旋转壳体能以连接轴为轴自由旋转,所述的活动连接件包括前连接件和后连接件,前、后连接件相互铰接,后连接件的后端与承重臂的前端铰接,前连接件前端的外壁开设有外螺纹,所述的连接轴穿过螺母套的螺孔,在连接轴外壁开设环形槽,环形槽上套接有哈夫,哈夫的外径大于螺孔内径并与螺母套内径相匹配,螺母套旋接在前连接件的外螺纹上,并通过紧固螺母锁紧。在所述的前连接件的前端开有盲孔,所述的连接轴的后端容置于盲孔内。所述的提刀头的外径与球孔套的内径相匹配,提刀头上部的外径设置一圈凸环,凸环上开有贯穿提刀头侧壁的锁紧孔。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立式拉床没有专门的换刀辅助装置而设计的,考虑到立式拉床高度高内部空间狭小的结构特点,本实用新型设计一款由油缸驱动的换刀辅助装置,油缸可以驱动承重臂以支架铰接点为支点上升或下降,再由承重臂带动换刀紧固套装置上升或下降;又由于换刀紧固套装置上升或下降的轨迹为弧线,而拉刀为直线结构,为此本实用新型在换刀紧固套装置上设置了旋转壳体和球孔套,提刀头是安装在球孔套的内,球孔套枢接在旋转壳体内部,旋转壳体随着换刀紧固套装置上下弧度摆动时,球孔套相对旋转壳体而旋转,使得提刀头保持直线运动,从而实现拉刀的拆卸和安装,由于拉刀更换过程的施力由于油缸来完成,人工只需将上下移动和旋转支架即可将拉刀取出并安装,操作起来非常方便,并且省时省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换刀时提到位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换刀时放到位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二;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刀头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6所示,一种立式拉床方便换刀辅助装置,包括机架和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拉床的机架或壳体上设置有升降支架,升降支架1与承重臂2的后端铰接,承重臂2与升降支架1之间设置使承重臂上升或下降的油缸3,承重臂2的前端与换刀紧固套装置5活动连接,换刀紧固套装置5可在承重臂2的前端左右摆动;所述的换刀紧固套装置5包括旋转壳体51和球孔套52,球孔套52通过销轴53枢接在旋转壳体51内,球孔套52可以销轴53为轴自由旋转,球孔套52内安装有提刀头54。升降支架1包括上下设置的支架11和锁紧环12,支架11和锁紧环12套接在机架的导柱上,支架11前侧设置有活动槽13,活动槽13的两侧设置有连接板14,连接板14上部开设销孔15,承重臂2的后端容置活动槽13内,有一销轴穿过承重臂2的后端和两侧的连接板14的销孔15实现支架11和承重臂2的铰接,在所述的连接板14下部的前侧还设置斜槽16,所述的油缸3通过枢轴枢接在两侧连接板15的斜槽16内,在所述的承重臂2的底部开设连接槽21,连接槽21两侧壁开设有锁孔22,油缸3顶杆31的端部容置于连接槽21,并通过锁轴与承重臂2铰接;所述的锁紧环12上端设置有环形槽,环形槽内设置有钢球6,钢球6与支架11底部接触。换刀紧固套装置5还包括活动连接件,所述的活动连接件包括前连接件56和后连接件57,前、后连接件56、57相互铰接,后连接件57的后端与承重臂2的前端铰接,前连接件56前端的外壁开设有外螺纹58,所述的旋转壳体51的后端设置连接轴53,连接轴53通过螺母套54和紧固螺母55与活动连接件的前端活动连接接,所述的连接轴53穿过螺母套54的螺孔,在所述的前连接件56的前端开有盲孔,所述的连接轴53的后端容置于盲孔内,在连接轴53外壁开设环形槽,环形槽上套接有哈夫61,哈夫61的外径大于螺孔内径并与螺母套54内径相匹配,螺母套54旋接在前连接件56的外螺纹58上,并通过紧固螺母55锁紧,使得旋转壳体51能以连接轴53为轴自由旋转。所述的提刀头7的外径与球孔套52的内径相匹配,提刀头7上部的外径设置一圈凸环71,凸环71上开有贯穿提刀头侧壁的锁紧孔72。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将支架移动至拉刀端部的位置,然后旋转支架1和换刀紧固套装置5,将换刀紧固套装置5旋转至拉刀位置相对应,并使得提刀头与拉刀套接,然后上升或下降支架1至拉刀中部的位置,锁紧环12锁紧固定支架的位置,同时通过锁紧螺丝旋接在提刀头7的锁紧孔72将提刀头7和拉刀锁紧,然后启动油缸,油缸驱动承重臂2上升和下降将拉刀拆卸下来,然后再旋转换刀紧固套装置5和支架,将折卸下来送到拉床的外套,接着松开锁紧螺丝将拉刀取下,换上新的拉刀在提刀头上并锁紧锁紧螺丝,再将换刀紧固套装置5和支架转到拉床内部,通过换刀紧固套装置5各部件之间活动连接机构调整位置使得拉刀位置对准,然后油缸驱动承重臂2上升和下降将新拉刀换上,接着松开锁紧螺丝,并松开锁紧环,移动支架上升或下降使得换刀紧固套装置5的提刀头脱离拉刀即完成换刀工作,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目前拉床换刀麻烦时间长效率低的问题,实现了拉床换刀的方便快速省力,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如图4、5所示,本实用新型平时折叠状态时,换刀紧固套装置5的前、后件处于折弯状态,使得旋转壳体51紧贴于支架旁边,另外本实施例中支架内部开有通孔可以套接在导柱上,由于立式拉床一般均设置有四根导柱,本实用新型支架设置导柱上,可以简化换刀辅助装置的结构,换刀辅助装置的升降直接导柱上上下滑动来实现,锁紧环12起到定位作用,并且锁紧环12顶部设置有环形槽,环形槽内设置钢球6,钢球6与支架11底部接触,这一结构起到平面轴承的作用,方便支架旋转。本实用新型承重臂2通过油缸3驱动,承重臂2前部的换刀紧固套装置5包括了相互铰接前、后连接件,前、后连接件使得前端的旋转壳体51和球孔套52可折叠,位置更加灵活闲置时不占空间,不影响拉床正常工作,考虑到换刀紧固套装置上升或下降的轨迹为弧线,而拉刀为直线结构,为此本实用新型将球孔套枢接在旋转壳体内部,提刀头是安装在球孔套的内,旋转壳体上下摆动时,球孔套相对旋转壳体而旋转,使得提刀头保持直线运动,从而实现拉刀的拆卸和安装。由于拉刀长度较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旋转壳体51的后端设置连接轴53,连接轴53通过螺母套54和紧固螺母55与活动连接件的前端活动连接接,在连接轴53外壁开设环形槽,环形槽上套接有哈夫61,哈夫61的外径大于螺孔内径并与螺母套54内径相匹配,螺母套54旋接在前连接件56的外螺纹58上,并通过紧固螺母55锁紧,使得旋转壳体51能以连接轴53为轴自由旋转,旋转壳体能自由以连接轴旋转,放置和提取拉刀可以将拉刀平放,操作起来更加方便。本实用新型由于拉刀更换过程的施力由于油缸来完成,人工只需将上下移动和旋转支架即可将拉刀取出并安装,操作起来非常方便,并且省时省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