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6294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装配技术及其自动化装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其提供一种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零部件自动上料后进行装配得到所需产品是自动化装配技术中常见的装配形式,现阶段采用的上料方式存在一定的不足:

如轴承或类轴承的圆柱体的供料,现阶段采用利用振动盘及传输轨道配合使用完成其上料;

振动盘的设置需要占用较大生产空间不利于其他设备的布置,同时其工作时产生的噪音需要设置相应的隔音装置,且对电力资源的使用较大,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上料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料装置,其设置料仓组件、分料组件配合送料滑道完成轴承或类轴承的圆柱体的供料,结构精简,避免对生产空间的额外占用同时能源占用较低便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实施。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上料装置,包括设置送料滑道、与所述送料滑道连接的且其上开设有与所述送料滑道相对应且相连通的进料口的料仓组件、以及与所述料仓组件连接的且与所述进料口相配合使用的分料组件;所述送料滑道上设置有用于监测所述送料滑道上有无存料的且与所述分料组件相配合使用的监测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料仓组件包括安装立板、对应设置于所述安装立板上的一组料仓侧板、以及连接于所述料仓侧板的与所述分料组件配合使用的弧状承料板、以及与所述料仓侧板和所述弧状承料板连接的料仓围板;所述进料口开设于对应设置在所述安装立板上的一组料仓侧板其其中之一。

进一步的,所述分料组件包括设置于与所述安装立板连接的安装板上的分料驱动装置、通过分料连接板连接于所述分料驱动装置的且与所述料仓组件及其上设置的所述进料口相配合使用的分料板。

进一步的,所述分料板其顶端呈斜坡状。

进一步的,所述分料驱动装置由气缸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监测传感器为对射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设置于安装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上料装置,其设置料仓组件、分料组件配合送料滑道完成轴承或类轴承的圆柱体的供料,结构精简,避免对生产空间的额外占用同时能源占用较低便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实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中数字表示:

1送料滑道,11监测传感器;

2料仓组件,21进料口,22安装立板,23料仓侧板,24弧状承料板,25料仓围板;

3分料组件,31分料驱动装置,32分料连接板,33分料板;

4安装架;

5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照图1‐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上料装置,包括设置送料滑道1、与送料滑道1连接的且其上开设有与送料滑道1相对应且相连通的进料口21的料仓组件2、以及与料仓组件2连接的且与进料口21相配合使用的分料组件3;送

送料滑道1上设置有用于监测送料滑道1上有无存料的且与分料组件3相配合使用的监测传感器11。

料仓组件2包括安装立板22、对应设置于安装立板22上的一组料仓侧板23、以及连接于料仓侧板23的与分料组件3配合使用的弧状承料板24、以及与料仓侧板23和弧状承料板24连接的料仓围板25;

进料口21开设于对应设置在安装立板22上的一组料仓侧板23其其中之一。

分料组件3包括设置于与安装立板22连接的安装板5上的分料驱动装置31、通过分料连接板32连接于分料驱动装置31的且与料仓组件2及其上设置的进料口21相配合使用的分料板33。

分料板33其顶端呈斜坡状。

分料驱动装置31由气缸构成。

监测传感器11为对射传感器。

安装板5设置于安装架4上。

本实施例的一种上料装置对轴承或类轴承的圆柱体的供料包括如下步骤:

1)监测传感器11实时监测送料滑道1上有无存料,当监测结构为送料滑道1上无存料,分料组件3响应监测结果进行驱动;

2)分料组件3的分料驱动装置31驱动,通过分料连接板32带动分料板33向上,将储存于料仓组件2内的轴承或类轴承的圆柱体提升到与进料口21相对应高度处;同时由于分料板33其顶端呈斜坡状,轴承或类轴承的圆柱体自动向进料口21滑落进入送料滑道1;

3)监测传感器11实时监测送料滑道1上有存料,分料组件3响应监测结果进行驱动;

4)分料组件3的分料驱动装置31驱动,通过分料连接板32带动分料板33向下复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的一种上料装置,其设置料仓组件2、分料组件3配合送料滑道1完成轴承或类轴承的圆柱体的供料,结构精简,避免对生产空间的额外占用同时能源占用较低便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实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