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无缝管起鼓变形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7351阅读:5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及机械加工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无缝管起鼓变形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制造领域经常会涉及到各种形状的弯管结构,比如尾气管等,弯管的成型方式有很多种,对于比较规则的弯管结构一般是在冲压设备上通过上下配合的模具来完成的,模具由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构成,相互匹配冲压即可成型。

然而,现有的汽车零部件结构复杂,通常需要多个弯曲折点,这种弯曲方式无论是冷压还是热压,又或者采用焊接方式,都会出现成本高昂,质量粗糙的特点,尤其是焊接方式,经常容易出现折断开裂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无缝管起鼓变形工装,本变形工装能调节管材的变形弯曲坐标点,同时还能进行冲压起鼓操作,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约了加工工时,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新型无缝管起鼓变形工装,包括定模和动模,定模上设有三爪夹具,三爪夹具中央设有管材芯轴,动模内设有弹力推送装置,弹力推送装置下方安装有管材夹具,管材夹具通过固定螺栓与弹力推送装置活动相连,弹力推送装置底部设有推送板,推送板设于管材夹具中的管材腔体中,管材夹具底端还设有起鼓调节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将一根无缝管直接套入三爪夹具中的管材芯轴中,然后通过动模尾端的压力气缸推动作用,使得动模和定模相互挤压,从而实现无缝管的起鼓操作,当需要进行弯曲变形操作时,通过管材夹具夹住管材向侧边缓慢旋转,即可实现弯管成型步骤,避免了传统需要热压或冷压技术来实现弯曲成型的弊端,节约了生产成本,有利于工业化加工使用。

优选的,三爪夹具上还设有防震机构,有利于避免管材受震动影响,造成质量过低的现象。

优选的,管材芯轴尾端还设有锁紧装置。

优选的,管材夹具的边角为圆角,有利于避免管材被夹具棱角磨伤,造成质量降低的问题。

优选的,动模尾端还通过管道与压力气缸相连,通过压力气缸向动模施加力的作用,从而使得动模和定模之间相互挤压,使用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能调节管材的变形弯曲坐标点,同时还能进行冲压起鼓操作,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约了加工工时,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2)三爪夹具上设有防震机构,有利于避免机器抖动造成加工质量精度过低的问题;

(3)管材夹具的边角为圆角,有利于避免管材被夹具棱角磨伤,造成质量降低的问题;

(4)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动模,20-定模,30-三爪夹具,40-防震机构,50-管材芯轴,60-弹力推送装置,70-固定螺栓,80-管材夹具,90-起鼓调节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无缝管起鼓变形工装,包括定模20和动模10,定模20上设有三爪夹具30,三爪夹具30中央设有管材芯轴50,动模10内设有弹力推送装置60,弹力推送装置60下方安装有管材夹具80,管材夹具80通过固定螺栓与弹力推送装置60活动相连,弹力推送装置60底部设有推送板,推送板设于管材夹具80中的管材腔体中,管材夹具80底端还设有起鼓调节装置90。

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将一根无缝管直接套入三爪夹具30中的管材芯轴50中,然后通过动模10尾端的压力气缸推动作用,使得动模10和定模20相互挤压,从而实现无缝管的起鼓操作,当需要进行弯曲变形操作时,通过管材夹具80夹住管材向侧边缓慢旋转,即可实现弯管成型步骤,避免了传统需要热压或冷压技术来实现弯曲成型的弊端,节约了生产成本,有利于工业化加工使用。

优选的,三爪夹具30上还设有防震机构40,有利于避免管材受震动影响,造成质量过低的现象。

优选的,管材芯轴50尾端还设有锁紧装置。

优选的,管材夹具80的边角为圆角,有利于避免管材被夹具棱角磨伤,造成质量降低的问题。

优选的,动模10尾端还通过管道与压力气缸相连,通过压力气缸向动模10施加力的作用,从而使得动模10和定模20之间相互挤压,使用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