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体上盖加工线的黄铜粉末排屑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3928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阀体上盖加工线的黄铜粉末排屑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自动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阀体上盖加工线的黄铜粉末排屑机构。



背景技术:

在阀体上盖的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黄铜粉末,那么就需要黄铜粉末排屑机构来对黄铜粉末进行排屑,现有的黄铜粉末排屑机构,结构复杂,无法将黄铜粉末全部排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阀体上盖加工线的黄铜粉末排屑机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阀体上盖加工线的黄铜粉末排屑机构,该阀体上盖加工线的黄铜粉末排屑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支架, 第一安装支架上安装有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支架的侧壁上设有管道排屑装置,管道排屑装置上安装有风琴式防护罩,阀体上盖加工线的黄铜粉末排屑机构还包括安装在第一安装板上的排屑吸收装置,排屑吸收装置与风琴式防护罩的另一端固定;

优选的是,管道排屑装置包括安装在第一安装支架侧壁上带有倾斜面的黄铜粉末排放槽,管道排屑装置还包括排放管道,黄铜粉末排放槽的上平面设有与排放管道相对应的开口,黄铜粉末排放槽上的开口处均安装有排放管道,第一安装板的上平面安装有与排放管道对应的排放管道固定架,排放管道固定架分别与排放管道的头部固定,第一风扇安装框上固定有风琴式防护罩的一面安装有风扇,黄铜粉末排放槽的内部位于排放管道出口前方的位置安装有台阶式的空气喷嘴,地面上安装有废料收集筐,废料收集筐位于黄铜粉末排放槽出料口的下方;

优选的是,排屑吸收装置包括依次安装在第一安装板上的第一排屑吸收组件、第二排屑吸收组件、第三排屑吸收组件、第四排屑吸收组件和第五排屑吸收组件,第一排屑吸收组件、第三排屑吸收组件与第五排屑吸收组件的结构相同,第二排屑吸收组件与第四排屑吸收组件的结构相同;

优选的是,第一排屑吸收组件包括对称安装在第一安装板上平面的两组第一铰链座,两组第一铰链座上均销接有第一升降弯头型连杆,两组第一升降弯头型连杆的另一端均安装有第一连杆连接板,两块第一连杆连接板之间安装有第一风扇安装框,第一风扇安装框上插装有转轴,转轴的两端分别与相对的第一升降弯头型连杆固定,第一风扇安装框的外侧面设有矩形开口,矩形开口处安装有风扇,第一风扇安装框的上平面安装有第一歧管块连接板,第一歧管块连接板与第一风扇安装框形成密封框体,第一歧管块连接板的上平面安装有第一歧管块,第一歧管块的下端面设有扇形空气喷嘴,扇形空气喷嘴穿过第一歧管块连接板,第一排屑吸收组件还包括第一推拉气缸连接板,第一推拉气缸连接板上通过气缸固定座上安装有两个第一推拉气缸,第一推拉气缸的活塞杆通过连接头与第二铰链座铰接,第二铰链座与第一升降弯头型连杆铰接;

优选的是,第二排屑吸收组件包括通过导向轴支座对称安装在第一安装板上平面的两组导向柱,导向柱的上端通过导向轴支座固定有导向柱连接板,导向柱连接板上安装有第一升降气缸,第一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穿过导向柱连接板,两组导向柱上均套装有升降直线轴承,第二排屑吸收组件还包括相对的两个升降直线轴承之间安装的升降直线轴承连接板,两块升降直线轴承连接板之间固定有第二风扇安装框,第二风扇安装框的外侧面设有矩形开口,矩形开口处安装有风扇,第二风扇安装框的上平面安装有第二歧管块连接板,第二歧管块连接板与第二风扇安装框形成封闭的框体,第二歧管块连接板的上平面安装有第二歧管块,第二歧管块的下端面设有扇形空气喷嘴,扇形空气喷嘴穿过第二歧管块连接板,第二歧管块连接板的上平面通过浮动接头与第一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阀体上盖加工线的黄铜粉末排屑机构,该阀体上盖加工线的黄铜粉末排屑机构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够将加工中产生的黄铜粉末排干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阀体上盖加工线的黄铜粉末排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阀体上盖加工线的黄铜粉末排屑机构的管道排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阀体上盖加工线的黄铜粉末排屑机构的第一排屑吸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阀体上盖加工线的黄铜粉末排屑机构的第二排屑吸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种阀体上盖加工线的黄铜粉末排屑机构,该阀体上盖加工线的黄铜粉末排屑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支架113, 第一安装支架113上安装有第一安装板114,第一安装支架113的侧壁上设有管道排屑装置110,管道排屑装置110上安装有风琴式防护罩111,阀体上盖加工线的黄铜粉末排屑机构还包括安装在第一安装板114上的排屑吸收装置112,排屑吸收装置112与风琴式防护罩111的另一端固定;

管道排屑装置110包括安装在第一安装支架113侧壁上带有倾斜面的黄铜粉末排放槽1100,管道排屑装置110还包括排放管道1101,黄铜粉末排放槽1100的上平面设有与排放管道1101相对应的开口,黄铜粉末排放槽1100上的开口处均安装有排放管道1101,第一安装板114的上平面安装有与排放管道1101对应的排放管道固定架1102,排放管道固定架1102分别与排放管道1101的头部固定,排放管道1101上固定有风琴式防护罩111的一面安装有风扇,黄铜粉末排放槽1100的内部位于排放管道1101出口前方的位置安装有台阶式的空气喷嘴,地面上安装有废料收集筐1105,废料收集筐1105位于黄铜粉末排放槽1100出料口的下方;

排屑吸收装置112包括依次安装在第一安装板114上的第一排屑吸收组件1120、第二排屑吸收组件1121、第三排屑吸收组件1122、第四排屑吸收组件1123和第五排屑吸收组件1124,第一排屑吸收组件1120、第三排屑吸收组件1122与第五排屑吸收组件1124的结构相同,第二排屑吸收组件1121与第四排屑吸收组件1123的结构相同;

第一排屑吸收组件1120包括对称安装在第一安装板114上平面的两组第一铰链座11200,两组第一铰链座11200上均销接有第一升降弯头型连杆11201,两组第一升降弯头型连杆11201的另一端均安装有第一连杆连接板11202,两块第一连杆连接板11202之间安装有第一风扇安装框11203,第一风扇安装框11203上插装有转轴,转轴的两端分别与相对的第一升降弯头型连杆11201固定,第一风扇安装框11203上固定有风琴式防护罩111的一面面安装有风扇,第一风扇安装框11203的上平面安装有第一歧管块连接板11204,第一歧管块连接板11204与第一风扇安装框11203形成密封框体,第一歧管块连接板11204的上平面安装有第一歧管块11205,第一歧管块11205的下端面设有扇形空气喷嘴,扇形空气喷嘴穿过第一歧管块连接板11204,第一排屑吸收组件1120还包括第一推拉气缸连接板11208,第一推拉气缸连接板11208上通过气缸固定座上安装有两个第一推拉气缸11206,第一推拉气缸11206的活塞杆通过连接头与第二铰链座11207铰接,第二铰链座11207与第一升降弯头型连杆11201铰接;

第二排屑吸收组件1121包括通过导向轴支座对称安装在第一安装板114上平面的两组导向柱11210,导向柱11210的上端通过导向轴支座固定有导向柱连接板11211,导向柱连接板11211上安装有第一升降气缸11212,第一升降气缸11212的活塞杆穿过导向柱连接板11211,两组导向柱11210上均套装有升降直线轴承11213,第二排屑吸收组件1121还包括每组升降直线轴承11213之间安装的升降直线轴承连接板11214,两块升降直线轴承连接板11214之间固定有第二风扇安装框11215,第二风扇安装框11215上固定有风琴式防护罩111的一面安装有风扇,第二风扇安装框11215的上平面安装有第二歧管块连接板11216,第二歧管块连接板11216与第二风扇安装框11215形成封闭的框体,第二歧管块连接板11216的上平面安装有第二歧管块11217,第二歧管块11217的下端面设有扇形空气喷嘴,扇形空气喷嘴穿过第二歧管块连接板11216,第二歧管块连接板11216的上平面通过浮动接头与第一升降气缸11212的活塞杆固定。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第一排屑吸收组件1120的第一推拉气缸11206带动第二铰链座11207使得第一升降弯头型连杆11201向下,第一升降弯头型连杆11201带动第一风扇安装框11203向下,第一排屑吸收组件1120的扇形喷嘴将黄铜粉末吸起,第一排屑吸收组件1120的风扇将黄铜粉末吹到黄铜粉末排放槽1100中,管道排屑装置110的空气喷嘴将黄铜粉末排放槽1100中的黄铜粉末吹到废料收集筐1105中;第二排屑吸收组件1121的第一升降气缸11212带动第二风扇安装框11215向下,第二排屑吸收组件1121的扇形喷嘴将未吸收完的黄铜粉末吹起,第二排屑吸收组件1121的风扇将黄铜粉末吹到黄铜粉末排放槽1100中,管道排屑装置110的空气喷嘴将黄铜粉末排放槽1100中的黄铜粉末吹到废料收集筐1105中;第三排屑吸收组件1122重复第一排屑吸收组件1120的步骤,第四排屑吸收组件1123重复第二排屑吸收组件1121的步骤,第五排屑吸收组件1124重复第一排屑吸收组件1120的工作步骤。

本实用新型阀体上盖加工线的黄铜粉末排屑机构,该阀体上盖加工线的黄铜粉末排屑机构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够将加工中产生的黄铜粉末排干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