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线圈弯脚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4495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扁平线圈弯脚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加工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扁平线圈弯脚机。



背景技术:

电子技术的发展,已经广泛应用表面贴装或表面安装(SMT)技术,它为了将无引脚或短引线表面组装元器件安装在印制电路板的表面或其它基板的表面上,要求表面组装元器件比如电感线圈类,在焊接前需要将其引脚折脚,在现有技术中,大多情况下是工人使用小尖嘴钳手工折脚,这样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大,一个班次单个操作工要完成 2000 个线路板的焊接前引脚折弯。随着劳动次数的增加,工人更加的疲劳,工作效率下降;此外,折弯长度和角度均由操作工人自行把握,会造成产品的品质不一,电感线圈损坏率高,降低产品的合格率。例如,两脚折弯不一致平整,无法在印制电路板的表面贴合,而折弯过多则引起焊接后线路板局部短路,折弯过少则引起虚焊。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扁平线圈弯脚机,其有效地解决了非常规线圈产品打型弯脚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扁平线圈弯脚机,包括有机座、下模、上模、驱动机构以及控制装置;该下模设置于机座上,下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下模内的机构活动的助力杆,助力杆伸出下模外;该上模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机座上,上模位于下模的正上方;该驱动机构和控制装置均设置于机座上,驱动机构带动上模上下活动,该控制装置连接驱动机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机座包括有底板、支撑座和导柱,该支撑座固定于底板的表面,该下模固定于支撑座上,该导柱竖向固定于支撑座上,该上模设置于导柱上并沿导柱上下活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机构为气缸。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模上表面设置有镶嵌孔,该镶嵌孔上设置有可拆卸的下模镶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将线圈放入下模上,驱动机构带动上模下压,压紧线圈,再推动下模助力件,使产品的引脚进行折弯;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因人工折弯引脚产生的产品角度和长度不一的问题,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保证了产品的合格率,减少了人工成本。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安装下模镶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需加工的线圈示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对线圈上脚打型好的示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对线圈上脚和下脚都打型好的示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机座 11、底板

12、支撑座 13、导柱

20、下模 30、上模

40、驱动机构 50、控制装置

60、助力杆 70、下模镶件

80、线圈 81、上脚

82、下脚。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机座10、下模20、上模30、驱动机构40以及控制装置50。

该下模20设置于机座10上,该机座10包括有底板11、支撑座12和导柱13,该支撑座12固定于底板11的表面,上述下模20固定于支撑座12上,该导柱13竖向固定于支撑座12上,上述上模30设置于导柱13上并沿导柱13上下活动;下模20上设置有用于控制下模20内的机构活动的助力杆60,该助力杆60伸出下模20外,下模20内的机构可以为拨动杆(图中未示)和传动机构(图中未示),该助力杆60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拨动杆转动;该下模20上表面设置有镶嵌孔(图中未示),镶嵌孔可以设置于拨动杆上,该镶嵌孔上设置有可拆卸的下模镶件70。

该上模30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机座10上,上模30位于下模20的正上方;驱动机构40和控制装置50均设置于机座10上,驱动机构40带动上述上模30上下活动,该控制装置50连接驱动机构40,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40为气缸。

工作时,将线圈80(如图3所示)放入下模20的上表面,按下控制装置50,驱动机构40带动上模30下压,压紧线圈80,再推动助力杆60至限位处,此时,线圈80的上脚81打型完成(如图4所示);再次按下控制装置50,关闭电源,驱动机构40带动上模30往上运动,取出上脚81打型好的线圈80,在下模20的镶嵌孔内安装上下模镶件70,然后把上脚81打型好的线圈80放入下模20上表面,按下控制装置50,驱动机构40带动上模20下压,压紧上脚81打型好的线圈80,再次推动助力杆60至限位处,则线圈80完成下脚82打型完成(如图5所示),关闭电源,取出打型好的线圈80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

通过将线圈放入下模上,驱动机构带动上模下压压紧线圈,推动下模助力件,使产品的引脚进行折弯;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因人工折弯引脚产生的产品角度和长度不一的问题,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保证了产品的合格率,减少了人工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