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式线切割机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6565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移动式线切割机床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五金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式线切割机床。



背景技术:

线切割机主要由机床、数控系统和高频电源这三部分组成。数控系统由单片机、键盘、变频检测系统构成,具有间隙补偿、直线插补、圆弧插补、断丝自动处理等主要功能。能切割材料,如高强度、高韧性、高硬度、高脆性、磁性材料,以及精密细小和形状复杂的零件。

目前的线切割机由于重量大,因此很难移动,但是切割过程中由于切割硬物会导致机体颤动,并且切割机穿采用的数控切割则是为了精准性,机体的颤抖会导致切割丝颤抖,使切割轨迹发生变化,加大工件尺寸的误差;而且现有的线切割机移动较为困难,需要用叉车抬起才能移动,若地面平整度差,会导致线切割机倾斜,即使是细微的倾斜,也会导致加工精度的降低,需要有经验的操作人员在绘制切割轨迹时补偿才能提高加工精度,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方便且能确保机床平稳的可移动式线切割机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移动式线切割机床,包括机床和承载装置;所述的承载装置设置在机床的底部,该承载装置包括8个支撑脚、8个液压缸和8个连接器;所述的支撑脚均匀分布的设置在机床底部,液压缸均设置在机床底端内部,连接器的一端伸入机床内与液压缸的伸缩杆连接,另一端与支撑脚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脚的底部设置有支座,支座与支撑脚之间通过自动补偿装置连接;所述的自动补偿装置包括上接触轴承、下接触轴承、补偿外筒和底板;所述上接触轴承设有上内圈和上外圈,所述上内圈和上外圈可相对转动和摆动,所述下接触轴承设有下内圈和下外圈,所述下内圈和下外圈可相对转动和摆动,所述上接触轴承的上内圈和支撑脚底端的上部紧配合,上接触轴承的上外圈和补偿外筒内孔配接,所述下接触轴承的下内圈和支撑脚底端的下部紧配合,下接触轴承的下外圈和补偿外筒内孔配接,所述底板压在下接触轴承的下外圈端面上,底板与支座固定连接。

所述的承载装置还设置有8个万向轮;所述的万向轮均匀分布的设置在机床底部,支撑脚与机床底部的最大间距大于万向轮与机床底部的间距。

在所述每个支撑脚的中心设置有滑槽,滑槽贯穿支撑脚轴线,滑槽内设置有滚轮脚,滚轮脚的上端穿过支撑脚后固定在机床底部上,另一端与万向轮活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之处在于:

本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式线切割机床,由于是在机床底部设置有支撑脚,且支撑脚连接有液压缸,在需要调整机床位置时,通过液压缸带动连接器的伸缩,即可以实现对机床高度进行调整,操作简单方便;而且由于在支座与支撑脚之间设置有自动补偿装置,该自动补偿装置利用支撑脚在两个接触关节轴承内的配合,在对机床进行位移时,即使底面具有细微倾斜或角差,四个支撑脚的自动补偿装置可以自动补位,实现将机床水平且平稳的固定,而且在机床发生颤抖时,自动补偿装置也可以吸收,进一步提高机床的稳定性。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新型保护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新型承载装置与机床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可移动式线切割机床,包括机床1和承载装置2;所述的承载装置2设置在机床1的底部,该承载装置2包括8个支撑脚20、8个液压缸21和8个连接器22;所述的支撑脚20均匀分布的设置在机床1底部,液压缸21均设置在机床1底端内部,连接器22的一端伸入机床1内与液压缸21的伸缩杆连接,另一端与支撑脚20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脚20的底部设置有支座200,支座200与支撑脚20之间通过自动补偿装置3连接;所述的自动补偿装置3包括上接触轴承30、下接触轴承31、补偿外筒32和底板33;所述上接触轴承30设有上内圈300和上外圈301,所述上内圈300和上外圈301可相对转动和摆动,所述下接触轴承31设有下内圈310和下外圈311,所述下内圈310和下外圈311可相对转动和摆动,所述上接触轴承的上内圈300和支撑脚20底端的上部紧配合,上接触轴承的上外圈301和补偿外筒32内孔配接,所述下接触轴承的下内圈310和支撑脚20底端的下部紧配合,下接触轴承的下外圈310和补偿外筒32内孔配接,所述底板33压在下接触轴承的下外圈310端面上,底板33与支座200固定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由于是在机床底部设置有支撑脚,且支撑脚连接有液压缸,在需要调整机床位置时,通过液压缸带动连接器的伸缩,即可以实现对机床高度进行调整,操作简单方便;而且由于在支座与支撑脚之间设置有自动补偿装置,该自动补偿装置利用支撑脚在两个接触关节轴承内的配合,在对机床进行位移时,即使底面具有细微倾斜或角差,四个支撑脚的自动补偿装置可以自动补位,实现将机床水平且平稳的固定,而且在机床发生颤抖时,自动补偿装置也可以吸收,进一步提高机床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的承载装置2还设置有8个万向轮23;所述的万向轮23均匀分布的设置在机床1底部,支撑脚20与机床1底部的最大间距大于万向轮23与机床1底部的间距;通过这样的设置,在一些情况下需要移动机床时,可以先通过液压缸将支撑脚收起,使万向轮与底面接触,即可以移动机床,使用方便。

更优选地,在所述每个支撑脚20的中心设置有滑槽201,滑槽201贯穿支撑脚20轴线,滑槽201内设置有滚轮脚230,滚轮脚230的上端穿过支撑脚20后固定在机床1底部上,另一端与万向轮23活动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将万向轮利用滚轮脚设置在支撑脚的滑槽内,在不使用万向轮时,万向轮可以收缩在滑槽内,可以避免万向轮被损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