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强度钢材多工位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0871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超高强度钢材多工位模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工位模具,属于汽车安全生产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1200Mpa超高强度钢材是目前世界上抗拉强度最高的热轧产品,由于不含任何贵重合金,1200Mpa超高强钢具有环保、 低成本、可焊接等优势,可用于制造结构件、加强件、安全件等。近年来,随着汽车制造业对 “提高汽车安全性,降低汽车自重”的需求不断加大,780Mpa以上的高强度钢应用比重呈加大趋势,1200Mpa超高强度钢材由于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太高,钢材回弹不易控制,成型难度很大,冷冲压成型及批量生产成功者寥寥。此项研究与专利技术对1200Mpa超高强度钢材的回弹控制领域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高强度钢材多工位模具,该技术方案结构简单、紧凑,制作多工位工装冷冲压模具,使用垫板对模具联合安装,使用端拾器夹手完成工件的自动夹持、传递,从而实现1200Mpa超高强度钢材自动化多工位连续冷冲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工位模具包括第一工位模具、第二空工位ID,第三工位模具,第四空工位ID,第五工位模具,垫板以及端拾器夹手,所述第一工位模具、第二空工位,第三工位模具第四空工位,第五工位模具以及端拾器夹手均设置在垫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工位模具、第三工位模具、第五工位模具均包括上模座、下模座、成型钢料以及升举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端拾器夹手包括托手、托手固定块、托手调节板、支撑板、固定板、检测单元总成、检测单元固定块以及触发杆,所述托手设置在托手固定块上,所述托手调节板设置在托手固定块后方,所述支撑板设置在固定板上,检测单元总成通过检测单元固定块设置在固定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升举器包括导板、弹簧、镶块以及定位具,弹簧均匀分布在举升器下部,导板位于举升器两端,镶块以及定位具位于举升器上部,保证超高强度钢材在冲压时稳定成型与回弹控制。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1)整个技术方案设计巧妙,结构简单紧凑;2)该技术方案可以稳定控制回弹、生产稳定的超高强度零件,还可以提升生产效率,减少模具工装成本,实现无人化的自动化生产模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端拾器夹手结构示意图;

图3为工位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下模座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上模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托手,2、托手固定块,3、托手调节板,4、支撑板,5、固定板,6、检测单元总成,7、端拾器夹手,8、检测单元固定块,9、触发杆,10、第一工位模具,11、第二空工位,12、第三工位模具,13、第四空工位,14、第五工位模具,15、垫板,16、镶块,17、定位具,18、导板,19、弹簧,20、上模座,21、下模座,22、成型钢料,23、升举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认识和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5,一种多工位模具包括第一工位模具10、第二空工位11,第三工位模具12,第四空工位13,第五工位模具14,垫板6以及端拾器夹手7,所述第一工位模具10、第二空工位11,第三工位模具-3第四空工位ID-4,第五工位模具-5以及端拾器夹手均设置在垫板15上。所述第一工位模具、第三工位模具、第五工位模具均包括上模座、下模座、成型钢料以及升举器;所述第二空工位、第三空工位科学布局,使得多工位机床受力更合理。该技术方案结构设计紧凑巧妙,实现1200Mpa超高强度钢材多工位连续冲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作业人数。

实施例2:

参见图1-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端拾器夹手包括托手1、托手固定块2、托手调节板3、支撑板4、固定板5、检测单元总成6、检测单元固定块8以及触发杆9,所述托手设置在托手固定块上,所述托手调节板设置在托手固定块后方,所述支撑板设置在固定板上,检测单元总成通过检测单元固定块设置在固定板上。其余结构和优点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实施例3:

参见图1-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升举器包括导板18、弹簧19、镶块16以及定位具17,弹簧均匀分布在举升器下部,导板位于举升器两端,镶块以及定位具位于举升器上部,保证超高强度钢材在冲压时稳定成型与回弹控制。其余结构和优点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工作过程:参见图1-图5,该技术方案中,由于原材料强度高达1200Mpa,普通常规的模具钢材不满足寿命要求,成型钢料使用ASSAB88材料;使用举升器托举工件,实现工件自动浮料;专用端拾器夹手的动作模式,实现1200Mpa超高强度钢材多工位连续冲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作业人数;通过垫板将各工序多工位模具等高联合安装;使用机械手,完成工件的自动搬运传送生产制件。图2为多工位机械手构成简图,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必须稳定可靠,不允许产生任何松动现象;采用夹钳或托铲形式,保证传输过程零件抓取牢固、可靠;夹钳开口角度及接触面形式选用合理,保证斜边、翻边制件可抓取。通过多工位机台的连续作动,实现1200 Mpa超高强度原材料经过多道工序完成冷冲压成型。通过端拾器夹手的运动、夹持、搬运、打开、运动这一连串的动作,实现超高强度钢材在模具OP10至模具OP50工序间的传送,实现自动化连续冲压生产。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将实施例2、3所述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个与实施例1组合形成新的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没有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作出的等同替换或者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