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环打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0909阅读:1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环打孔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圆环打孔装置。



背景技术:

圆环类零件是实际生产中应用比较多的零件,属于比较难加工零件。圆环类零件一般需在同一圆周均布打多个孔,其传统的打孔方法为首先人工进行划线工序找各孔中心,找到各孔中心后将圆环类零件通过钻床夹具夹紧,再通过钻床的钻头对准各孔中心钻孔,而人工划线找各孔中心时,由于圆环类零件中心是中空的,因而不易找到基准中心,从而大大增加了找到各孔中心的难度,又人工通过普通的直尺和圆规等工具划线找基准中心以及各孔中心存在操作误差和测量误差等,使得找到的各孔中心存在误差,使得各孔加工精度无法保证,且容易出现报废品。同时通过钻床夹具夹紧圆环类零件进行钻孔时,其直接钻床夹具夹紧圆环类零件,极易造成圆环类零件夹紧变形,另外由于需在圆环类零件上钻多个孔,因而需要进行多次安装,在安装和钻孔操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操作误差,大大降低了加工精度,同时由于需要多次安装于定位,操作时间较长,生产效率较低。特别对于既要在端面的同一圆周均布加工多个孔,又要在圆环的同一圆周均布加工多个孔的圆环类零件,其划线难度大,装夹次数多,造成加工精度低,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圆环打孔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无需对工件圆环进行划线找各孔中心,且能通过一次装夹即可完成工件圆环在端面圆周均布打多个孔和圆环圆周均布打多个孔,工件圆环加工精度高,生产效率高,且能满足对不同内径和外径工件圆环的装夹要求,适用范围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圆环打孔装置,包括角钢、复合钻模板、T型螺杆、六角螺母和工件圆环,所述角钢的直角边的右侧垂直设置有T型槽,所述T型槽的长度等于所述角钢的直角边的宽度;

所述T型螺杆的杆头安装于所述T型槽内,所述T型螺杆的杆头相对于所述T型槽能移动;所述复合钻模板的中心设置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包括大台阶孔和小内孔,所述大台阶孔的台阶面的中心设置有定位外止口,所述复合钻模板沿端面圆周均布地设置有多个端面圆柱孔,所述端面圆柱孔内套有钻套一;所述复合钻模板的大台阶孔处沿圆环圆周均布地设置有多个圆环圆柱孔,所述圆环圆柱孔内套有钻套二;

所述工件圆环的左端面贴合所述角钢的直角边的右侧面;所述复合钻模板的定位外止口配合安装于所述工件圆环的内孔,且所述工件圆环的右端面贴合所述复合钻模板的大台阶孔的台阶面;所述T型螺杆的杆部依次穿过所述工件圆环的内孔、复合钻模板的大台阶孔和复合钻模板的小内孔后通过所述六角螺母锁紧。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钻模板的大台阶孔的深度小于所述工件圆环的厚度1-2mm,所述复合钻模板的大台阶孔的内径大于所述工件圆环的外径0.1-0.25mm,所述复合钻模板的小内孔大于所述T型螺杆的杆部的外径0.25-0.5mm。

进一步地,所述T型螺杆的杆部通过两所述六角螺母锁紧。

进一步地,所述角钢为不等边角钢,所述角钢的直角边的宽度大于所述角钢的底边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外止口的止口高度为2-5mm,所述定位外止口与所述工件圆环的内孔间隙配合或过渡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无需对工件圆环进行划线找各端面圆周均布的多个孔的中心以及圆环圆周均布的多个孔的中心,简化了工件圆环的加工工序,提高了工件圆环的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工件圆环装夹时,复合钻模板的定位外止口与工件圆环的内孔配合安装,保证了复合钻模板与工件圆环的装配精度,以提高了工件圆环的加工精度,其复合钻模板的大台阶孔处的圆环包裹工件圆环的外径;复合钻模板与工件圆环装配好后,T型螺杆的杆头安装于角钢的直角边的T型槽内,且工件圆环的左端面贴合角钢的直角边的右侧面,T型螺杆的杆部依次穿过工件圆环的内孔、复合钻模板的大台阶孔和小内孔后通过六角螺母锁紧,从而完成工件圆环装夹,钻孔时通过钻床的钻头对准复合钻模板的端面圆柱孔内的钻套一即可完成工件圆环上端面圆周均布的多个孔的钻孔,同时通过钻床的钻头对准复合钻模板的圆环圆柱孔内的钻套二即可完成工件圆环上圆环圆周均布的多个孔的钻孔,其钻套一和钻套二起到了钻床钻头的导向作用,防止钻头跑偏而无法定位,影响钻孔精度和效率,特别是钻头在钻圆环圆周的多个孔时,如果没有钻套二导向,很容易引起钻头跑偏,甚至钻头断裂等,本实用新型工件圆环只需一次装夹即可完成其端面圆周均布的多个孔的钻孔以及圆环圆周均布的多个孔的钻孔,从而大大降低了装夹误差,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装拆方便。

2、本实用新型的T型螺杆的杆头相对于角钢的直角边的T型槽能移动,因而本实用新型能满足对不同内径和外径工件圆环的装夹要求,适用范围广,使用价值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钻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C-C剖视图。

上述附图标记:

1角钢,2 T型螺杆,3复合钻模板,4六角螺母,5钻套一,6钻套二,7工件圆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圆环打孔装置,包括角钢1、复合钻模板3、T型螺杆2、六角螺母4和工件圆环7,所述角钢1的直角边的右侧垂直设置有T型槽,所述T型槽的长度等于所述角钢1的直角边的宽度。

所述T型螺杆2的杆头安装于所述T型槽内,所述T型螺杆2的杆头相对于所述T型槽能移动。

如图4-5所示,所述复合钻模板3的中心设置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包括大台阶孔和小内孔,所述大台阶孔的台阶面的中心设置有定位外止口,所述复合钻模板3沿端面圆周均布地设置有多个端面圆柱孔,所述端面圆柱孔内套有钻套一5;所述复合钻模板3的大台阶孔处沿圆环圆周均布地设置有多个圆环圆柱孔,所述圆环圆柱孔内套有钻套二6。

所述工件圆环7的左端面贴合所述角钢1的直角边的右侧面;所述复合钻模板3的定位外止口配合安装于所述工件圆环7的内孔,且所述工件圆环7的右端面贴合所述复合钻模板3的大台阶孔的台阶面;所述T型螺杆2的杆部依次穿过所述工件圆环7的内孔、复合钻模板3的大台阶孔和复合钻模板3的小内孔后通过所述六角螺母4锁紧。

本实用新型无需对工件圆环7进行划线找各端面圆周均布的多个孔的中心以及圆环圆周均布的多个孔的中心,简化了工件圆环7的加工工序,提高了工件圆环7的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工件圆环7装夹时,复合钻模板3的定位外止口与工件圆环7的内孔配合安装,保证了复合钻模板3与工件圆环7的装配精度,以提高了工件圆环7的加工精度,其复合钻模板3的大台阶孔处的圆环包裹工件圆环7的外径;复合钻模板3与工件圆环7装配好后,T型螺杆2的杆头安装于角钢1的直角边的T型槽内,且工件圆环7的左端面贴合角钢1的直角边的右侧面,T型螺杆2的杆部依次穿过工件圆环7的内孔、复合钻模板3的大台阶孔和小内孔后通过六角螺母4锁紧,从而完成工件圆环7装夹,钻孔时通过钻床的钻头对准复合钻模板3的端面圆柱孔内的钻套一7即可完成工件圆环7上端面圆周均布的多个孔的钻孔,同时通过钻床的钻头对准复合钻模板3的圆环圆柱孔内的钻套二6即可完成工件圆环7上圆环圆周均布的多个孔的钻孔,其钻套一5和钻套二6起到了钻床钻头的导向作用,防止钻头跑偏而无法定位,影响钻孔精度和效率,特别是钻头在钻圆环圆周均布的多个孔时,如果没有钻套二6导向,很容易引起钻头跑偏,甚至钻头断裂等,本实用新型工件圆环7只需一次装夹即可完成其端面圆周均布的多个孔的钻孔以及圆环圆周均布的多个孔的钻孔,从而大大降低了装夹误差,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装拆方便。

本实用新型具体地,所述复合钻模板3的大台阶孔的深度小于所述工件圆环7的厚度1-2mm,即完成工件圆环7装夹后,复合钻模板3的左端面与角钢1的直角边的右侧面存在间隙1-2 mm。所述复合钻模板3的大台阶孔的内径大于所述工件圆环7的外径0.1-0.25mm,所述复合钻模板3的小内孔大于所述T型螺杆2的杆部的外径0.25-0.5mm。

为提高T型螺杆2的杆部的锁紧力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所述T型螺杆2的杆部通过两所述六角螺母4锁紧。实际使用时,根据不同需求,可使用多个六乐螺母4锁紧,以提高工件圆环7的装夹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角钢1为不等边角钢,所述角钢1的直角边的宽度大于所述角钢1的底边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具体地,所述定位外止口的止口高度为2-5mm,所述定位外止口与所述工件圆环7的内孔间隙配合或过渡配合,以保证了复合钻模板3与工件圆环7的装配精度,以提高了工件圆环7的加工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T型螺杆2的杆头相对于角钢1的直角边的T型槽能移动,因而本实用新型能满足对不同内径和外径工件圆环7的装夹要求,适用范围广,使用价值高。

本实用新型通过复合钻模板3的使用,无需对工件圆环7划线找各孔中心,即可完成工件圆环7上各孔的钻孔,且保证了各孔的加工精度,同时通过复合钻模板3能完成对应尺寸的工件圆环7的批量加工,大大提高了工件圆环7的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同时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