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包装容器成型设备的胀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94288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包装容器成型设备的胀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包装容器加工设备,特别是一种金属包装容器成型设备的胀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金属包装容器,在灌装和封盖之前,一般是多个套叠成一叠进行放置或运输,以节省放置或运输空间。为了使多个能够套叠成一叠,金属包装容器在成型时一般都必须将其围壁上部加工一个外凸的套叠限位环,这个套叠限位环还起到提高围壁的刚性的作用,这个加工过程就叫胀筋。胀筋加工一般是通过金属包装容器成型设备的胀筋装置来完成,但目前的胀筋装置存在缺陷:一是胀筋驱动机构比较复杂,且存在构件之间的配合间隙,造成构件之间的撞击噪音;二是一个胀筋装置只能匹配一付胀筋模板,在金属包装容器围壁上胀一个规格尺寸的套叠限位环,所以胀筋装置的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金属包装容器成型设备的胀锥装置存在胀锥驱动机构比较复杂,构件之间存在撞击噪音以及胀筋装置的利用率较低等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金属包装容器成型设备的胀筋装置,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金属包装容器成型设备的胀筋装置,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胀筋驱动机构、升降杆、升降杆回位弹簧和若干块胀筋模板,所述升降杆与升降杆回位弹簧配合并与胀筋驱动机构作驱动配合,所述升降杆上设有胀筋座,所述若干块胀筋模板环绕所述胀筋座外侧排列安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胀筋驱动机构包括动力轴、凸轮、杠杆和回位气缸,所述凸轮固定在动力轴上,所述杠杆的一头铰接在机架的支点上、其中部转动配合有第一滚轮、其另一头转动配合有第二滚轮,所述回位气缸铰接在机架上、其活塞杆外端铰接在所述支点与所述第一滚轮之间的杠杆上,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升降杆的上端部接触配合,所述第二滚轮与所述凸轮接触配合。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升降杆上可以设有上胀筋座和下胀筋座,所述若干块胀筋模板环绕所述上胀筋座外侧排列安装,或者环绕所述下胀筋座外侧排列安装。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上胀筋座和下胀筋座上可以分别设有与所述若干块胀筋模板的内锥面配合的外锥面。

所述升降杆回位弹簧可以是分别设于所述升降杆两侧、所述升降杆回位弹簧通过推板与所述升降杆作上推配合。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若干胀筋模板的外侧筋槽上可以安装有回位弹性筋。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接触配合是始终接触的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胀筋驱动机构由动力轴、凸轮、杠杆和回位气缸配合构成,且胀锥驱动机构不用设置回位弹簧,所以结构比较简单;由于杠杆的一头铰接在机架的支点上、其中部转动配合有第一滚轮、其另一头转动配合有第二滚轮,回位气缸铰接在机架上、其活塞杆外端铰接在所述支点与所述第一滚轮之间的杠杆上,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升降杆的上端部接触配合,所述第二滚轮与所述凸轮接触配合,所以构件之间没有配合间隙,不会产生撞击噪音;由于升降杆上可以设有上胀筋座和下胀筋座,所述若干块胀筋模板环绕所述上胀筋座外侧排列安装,或者环绕所述下胀筋座外侧排列安装,这样一个胀筋装置就能匹配二付胀筋模板,加工二种不同规格尺寸的套叠限位环,有效提高胀筋装置的利用率。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一种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另一种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图中:1、机架;2、胀筋驱动机构;3、升降杆;4、升降杆回位弹簧;5、胀筋模板;6、胀筋座(上胀筋座);7、动力轴;8、凸轮;9、杠杆;10、回位气缸;11、杠杆的一头;12、机架的支点;13、第一滚轮;14、杠杆的另一头;15、第二滚轮;16、活塞杆;17、下胀筋座;18、胀锥模板的内锥面;19、上胀筋座的外锥面;20、推板;21、胀筋模板;22、胀筋模板的内锥面;23、下胀筋座的外锥面;24和25、回位弹性筋。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金属包装容器成型设备的胀筋装置,包括机架1以及设置在机架1上的胀筋驱动机构2、升降杆3、升降杆回位弹簧4和若干块胀筋模板5等,所述升降杆3与升降杆回位弹簧4配合并与胀筋驱动机构2作驱动配合,所述升降杆3上设有胀筋座6,所述若干块胀筋模板5等环绕所述胀筋座6外侧排列安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胀筋驱动机构2包括动力轴7、凸轮8、杠杆9和回位气缸10,所述凸轮8固定在动力轴7上,所述杠杆9的一头11铰接在机架1的支点12上、所述杠杆9的中部转动配合有第一滚轮13、所述杠杆9的另一头14转动配合有第二滚轮15,所述回位气缸10铰接在机架1上、其活塞杆16外端铰接在所述支点12与所述第一滚轮13之间的杠杆9上,所述第一滚轮13与所述升降杆3的上端部接触配合,所述第二滚轮15与所述凸轮8接触配合。

另外,所述升降杆3上设有上胀筋座6和下胀筋座17。

所述上胀筋座6上设有与所述若干块胀筋模板5等的内锥面18配合的外锥面19。

所述升降杆回位弹簧4等分别设于所述升降杆3两侧、所述升降杆回位弹簧4等通过推板20与所述升降杆3作上推配合。

参照图2,本金属包装容器成型设备的胀筋装置,与图1比较,其差别在于所述若干块胀筋模板21等环绕所述下胀筋座17外侧排列安装,所述下胀筋座17上设有与所述若干块胀筋模板21等的内锥面22配合的外锥面23,原排列安装在上胀筋座6外侧的所述若干块胀筋模板5等卸去,其他结构与图1相同。

所述若干块胀筋模板5等或21等的外侧筋槽上可以安装有回位弹性筋24或25。

工作时,当升降杆3下方的托盘将一个金属包装容器上升,让胀锥模板5等或胀筋模板21等进入金属包装容器腔内后,动力轴7带动凸轮8转动,对杠杆9上的第二滚轮15下压,这时杠杆9上的第一滚轮13压迫升降杆3下行,升降杆3上的上胀筋座6或下胀筋座17的外锥面19、23分别推动胀筋模板5等的内锥面18或胀筋模板21等的内锥面22,使若干块胀筋模板5等或21等往外胀开,在金属包装容器的围壁上成型一个外凸的套叠限位环;当凸轮8转过另一角度时,凸轮8释放了杠杆9的第二滚轮15,回位气缸10的活塞杆16内缩,驱动杠杆9的另一头14上翘,使第二滚轮15始终与凸轮8接触;同时,升降杆回位弹簧4等通过推板20推动升降杆3上行,一方面使得升降杆3的上端部始终与第一滚轮13接触,另一方面使上胀筋座6或下胀筋座17的外锥面19、23释放了胀筋模板5等的内锥面18或胀筋模板21等的内锥面22,在回位弹性筋24或25的作用下,若干块胀筋模板5等或21等内缩;这时托盘就可以将经过胀筋加工的金属包装容器下降退出胀筋工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