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门板冲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77298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门板加工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门板冲压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的轿车工业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轿车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是轿车厂家提高自身生产力的有效办法,也是轿车工业不断奋斗的目标。世界各大轿车公司,为了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总是千方百计地、不断地改善自己的工艺方法,采用最新的科技手段提高产品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经过汽车界、冲压界的不懈努力,在车身冲压成形方面,不断涌现出各种新工艺新方法。

其中,汽车门板成型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冲压去除多余部分,以适应后续的组装加工,然而,由于轿车车门板的结构特点,成形过程中金属流动复杂,由于受力不均,以致容易出现拉裂或起皱现象,使得冲压产品缺陷率增加。目前对于门板的冲压装置不能很好的对门板进行冲压,效率低下,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因此亟需寻找一种能避免受力不均,降低产品拉裂或起皱的缺陷率的汽车门板冲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并提供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门板冲压装置,通过在压块上设置缓冲层避免冲压处周围受力不均,降低产品拉裂或起皱的缺陷率。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汽车门板冲压装置,包括:

背板,其顶部朝向一侧垂直固定有顶板;

冲压主体,其包括:

固定在所述顶板上的驱动气缸;

冲压柱,其固定在所述顶板下方且可由所述驱动气缸驱动上下移动;

压板装置,其包括:

固定板,其固定于所述背板上,所述冲压柱穿过所述固定板的中间;

导向柱,其穿过所述固定板的一侧,所述导向柱的顶部设有驱动机构;

活动板,其固定在所述导向柱的底部并可由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活动板底部中间设置有压块,所述压块为双层结构,其包括压紧层和固定于所述压紧层上方的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为聚氨酯材质,所述压紧层与所述缓冲层接触的上表面设有深度为0.1~0.2mm且不贯穿所述压紧层的气孔;

所述冲压柱的下端依次穿过所述活动板和所述压块;

底座,其与所述顶板平行,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模腔,所述模腔位于所述冲压柱正下方。

优选的是,所述压紧层的侧面设有至少一圈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深度为0.2~0.3mm。

优选的是,所述压紧层的侧面环设有所述气孔,所述气孔到所述压紧层的上边缘的高度与所述压紧层的厚度的比为1:10~15。

优选的是,所述驱动气缸包括竖直穿过所述顶板的活塞杆,所述冲压柱与所述活塞杆的下端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背板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模腔高度齐平的支撑块。

优选的是,所述底座包括与所述固定板平行的底板,所述模腔可拆卸的固定于所述底板顶部,所述底板底部由支撑座支撑。

优选的是,所述模腔底部连接有与底部连通且10~25°角倾斜设置的下料管,所述下料管穿过所述底板,所述下料管的出口处设置有收料盒。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门板冲压装置,针对传统装置中轿车车门板因结构复杂,成形过程中金属流动复杂,容易在局部压边力偏小时,导致过多材料流进模腔从而产生起皱的问题,或局部压边力过大时导致出现拉裂的问题,通过在压块上设置缓冲层和气孔,均匀分散压边力,避免冲压处周围受力不均,降低产品拉裂或起皱的缺陷率。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门板冲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门板冲压装置,包括:

背板1,其顶部朝向一侧垂直固定有顶板2;

冲压主体3,其包括:

固定在所述顶板2上的驱动气缸310;

冲压柱320,其固定在所述顶板2下方且可由所述驱动气缸310驱动上下移动;

压板装置4,其包括:

固定板410,其固定于所述背板1上,所述冲压柱320穿过所述固定板410的中间;

导向柱420,其穿过所述固定板410的一侧,所述导向柱420的顶部设有驱动机构430;

活动板440,其固定在所述导向柱420的底部并可由所述驱动机构430驱动,所述活动板440底部中间设置有压块450,所述压块450为双层结构,其包括压紧层451和固定于所述压紧层451上方的缓冲层452,所述缓冲层452为聚氨酯材质,所述压紧层451与所述缓冲层452接触的上表面设有深度为0.1~0.2mm且不贯穿所述压紧层451的气孔453;

所述冲压柱320的下端依次穿过所述活动板440和所述压块450;

底座5,其与所述顶板2平行,所述底座5上设置有模腔6,所述模腔6位于所述冲压柱320正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门板冲压装置,针对传统装置中汽车门板因结构复杂,成形过程中金属流动复杂,容易在局部压边力偏小时,导致过多材料流进模腔从而产生起皱的问题,或局部压边力过大时导致出现拉裂的问题,通过在压块450上设置聚氨酯材质的缓冲层452,同时在压紧层451与缓冲层452接触的上表面设有气孔453,柔性材质的缓冲层452与刚性的压紧层451共同作用,气孔453避免局部拉伸力过大,从而均匀分散压边力,避免冲压作用点周围受力不均,降低产品拉裂或起皱的缺陷率。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不等厚汽车门板的冲压装置使用时,将不等厚汽车门板放置在模腔6上,之后驱动机构430通过导向柱420带动活动板440下行,压块450对冲压处外侧进行压紧,之后驱动气缸310带动冲压柱下行,冲压柱320底端穿过压块450对冲压处进行冲压,得到冲压后的汽车门板,而由于压块450上凹槽的设置,降低了薄板侧起皱的缺陷率。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压紧层451的侧面设有至少一圈环形凹槽454,所述环形凹槽454深度为0.2~0.3mm。侧面设置的环形凹槽454与上部的缓冲层452配合,从多个方向均匀分散压边力。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压紧层451的侧面环设有所述气孔453,所述气孔453到所述压紧层451的上边缘的高度与所述压紧层451的厚度的比为1:10~15。侧面环设的气孔453进一步分散压边力,避免冲压作用点周围受力不均。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气缸310包括竖直穿过所述顶板2的活塞杆311,所述冲压柱320与所述活塞杆311的下端连接。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背板1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模腔6高度齐平的支撑块。支撑块的设置用于更好的撑起较大的汽车门板,方便在冲压处进行操作。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5包括与所述固定板410平行的底板510,所述模腔6可拆卸的固定于所述底板510顶部,所述底板510底部由支撑座520支撑。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模腔6底部连接有与底部连通且10~25°角倾斜设置的下料管7,所述下料管7穿过所述底板510,所述下料管7的出口处设置有收料盒8。下料管7和收料盒8的设置使冲压去除的废料通过10~25°倾斜的下料管7落入收料盒8内,节省人力,也方便取出收料盒8中的废料循环使用收料盒8。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