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空工件定位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45693发布日期:2018-08-10 20:25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定位治具,尤其涉及一种中空工件定位治具。



背景技术:

中空工件尤其是中空管件在加工之前需要对工件进行定位,现有一般通过三爪卡盘来夹紧工件,由于三爪卡盘只是将工件的部分外周面夹住,工件的其余外周面依然没有被限制住,导致工件夹持不牢固,使得工件加工精度差,另外,中空工件的侧壁比较薄,若夹持的过紧则会导致侧壁变形,使得工件有损伤,导致工件报废,增大企业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中空工件定位治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中空工件定位治具,包括中空的治具本体、锁紧件和气囊,所述治具本体的内侧壁设置有环形台阶,所述台阶上安装有弹性套,所述治具本体包括锥状体和筒状体,所述锥状体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切口,所述锁紧件包括锁紧本体、设置在所述锁紧件本体内且相连通的锥形螺纹孔和通孔,所述锁紧本体与所述锥状体螺纹连接,所述锁紧本体通过拉绳与所述气囊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中空工件定位治具进一步包括所述锥状体与筒状体一体成型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中空工件定位治具进一步包括所述切口呈长条状。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中空工件定位治具进一步包括多个所述切口沿周向均匀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中空工件定位治具进一步包括所述气囊包括气囊本体、设置在所述气囊本体上的气嘴、与所述气嘴相连接的气管,所述气管连接有气泵。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中空工件定位治具进一步包括所述气囊本体呈圆筒状。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中空工件定位治具进一步包括所述锁紧本体的外侧壁设置有粗糙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锁紧本体与锥状体是楔面配合,当旋转锁紧本体时,多个切口的设置便于锥状体的收缩,锥状体挤压弹性套,使得弹性套夹紧工件,气囊充气膨胀与中空工件的内壁接触,用于抵住中空工件的内壁,避免中空工件的变形,确保中空工件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治具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3所示,一种中空工件定位治具,包括中空的治具本体2、锁紧件4和气囊6,治具本体2固定在车床上,治具本体2的内侧壁设置有环形台阶8,环形台阶8上安装有弹性套10,治具本体2包括锥状体12和筒状体14,锥状体12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切口16,锁紧件4包括锁紧本体18、设置在锁紧件本体18内且相连通的锥形螺纹孔20和通孔22,可在锥状体12上设置外螺纹(图中未示出),外螺纹与锥形螺纹孔20相配合,锁紧本体18与锥状体12螺纹连接,锁紧本体18通过拉绳24与气囊6相连接。中空工件穿过弹性套10、锥形螺纹孔20和通孔22,由于锁紧本体18与锥状体12是楔面配合,当旋转锁紧本体18时,多个切口16的设置便于锥状体12的收缩,锥状体12挤压弹性套10,使得弹性套10夹紧工件,气囊6伸入中空工件内,气囊6充气膨胀与中空工件的内壁接触,用于抵住中空工件的内壁,避免中空工件的变形,确保中空工件的质量。

为了提高治具本体2的强度,本实用新型优选锥状体12与筒状体14一体成型连接。

本实用新型优选切口16呈长条状,使得锥状体12快速收缩,提高夹紧效率。多个切口16沿周向均匀间隔设置,进一步方便锥状体12的收缩。

本实用新型优选气囊6包括气囊本体26、设置在气囊本体26上的气嘴28、与气嘴28相连接的气管30,气管30连接有气泵32。

为了能够全方位的与中空工件内壁接触,使得中空工件受力均匀,本实用新型优选气囊本体26呈圆筒状。

为了便于旋转锥状体12,本实用新型优选锁紧本体18的外侧壁设置有粗糙结构34。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治具本体2固定在车床上,待加工的中空工件36穿过弹性套10、锥形螺纹孔20和通孔22,旋转锥状体12使得锥状体12与锁紧本体18之间锁紧,锥状体12压缩弹性套10,弹性套10夹紧中空工件36,同时气泵32通过气管30、气嘴28给气囊本体26充气,使得气囊本体26抵住中空工件36内壁,即可实现中空工件36的固定。

以上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