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摩擦片打孔系统的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47637发布日期:2019-01-02 21:30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用于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摩擦片打孔系统的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摩擦片生产用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摩擦片打孔系统的夹具。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申请号为CN94209416.6的摩擦片自动钻孔机,包括分度器、夹紧装置、钻孔装置。夹紧装置装设在分度器上,其主要包含有:轴座;上、下基盘呈对应地设置在轴座上,并被分度器传动旋转;调整上、下基盘间距的升降调整机构设在轴座上;夹紧单元分布在上、下基盘的相对应面上,并以轴座为中心环绕排列;同步调整夹紧单元与轴座中心距离的同步调整机构,装设在轴座上;钻孔装置具有钻头,其各有一个动力源,且钻头对正夹紧装置的轴中心线。虽然该摩擦片自动钻孔机实现了夹持多种规格的摩擦片并施以自动化钻孔作业,但是该摩擦片自动钻孔机仍然存在的缺点为:

但是该夹紧装置需要多个驱动才能夹紧摩擦片,导致浪费驱动装置,增加生产成本,同时也浪费驱动装置使用的能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摩擦片打孔系统的夹具,解决现有技术需要多个驱动才能夹紧摩擦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用于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摩擦片打孔系统的夹具,包括:

座体,其内开设有第一空腔,座体内开设有中心线在y方向上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贯穿第一空腔;

第一围板,其用于从x方向上支撑摩擦片,安装在夹具上的摩擦片底面与第一围板平行,第一围板靠近打孔装置,第一围板上开设有供打孔装置钻刀穿过的第一穿孔;

第二围板,其用于从与y方向和x方向均垂直的z方向上支撑摩擦片;

x方向加持组件,其包括x夹持板、第一导向筒、第一导向杆、第一弹簧以及第一推动板,x夹持板与第一围板平行,x夹持板一端伸入至第一空腔内,座体上开设有供x夹持板滑动的x滑动槽,x滑动槽与第一空腔和第一通孔均连通,且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靠近x滑动槽的面均凹陷形成一缺口,以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不阻碍x夹持板的移动,在x夹持板位于第一空腔内的端部固定有一第一导向筒,第一导向筒向背离钻孔装置方向延伸,第一导向筒一端供第一导向杆一端插入,第一导向杆另一端固定至一第一安装块,在第一安装块上固定有第一弹簧一端,第一弹簧另一端固定至第一导向杆,第一安装块背离第一导向杆一侧设置有一第一推动板;

z方向加持组件,其包括z夹持板、第一挤压杆、第一滚轮、第一楔块、第二弹簧以及第二安装块,z夹持板与第二围板平行,在座体上开设有将第一通孔和第一空腔均连通的z滑动槽,z夹持板从z滑动槽伸入至第一空腔内,z夹持板背离第二围板的面固定有一位于第一空腔内的第一挤压杆,第一挤压杆安装有能转动的第一滚轮,与第一滚轮相切有第一楔块,第一楔块与第一滚轮相切面为第一挤压面,第一挤压面与竖直平面之间夹角为锐角,在z夹持板背离第一挤压杆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空腔内壁固定有第二安装块,第二安装块连接至第二弹簧一端,第二弹簧另一端连接至z夹持板;

第二气缸,其安装在座体远离钻孔装置一侧,第二气缸活塞杆伸入至第一空腔内,第二气缸伸缩方向为x方向,第二气缸活塞杆中部固定至第一推动板,第二气缸活塞杆端部固定至一连接块,第一楔块大端连接至连接块,第一楔块小端向背离第二气缸所在方向延伸,当x夹持板压紧摩擦片时第二气缸能使得第一楔块大端的第一挤压面与第一滚轮相切且z夹持板压紧摩擦片;当x夹持板未压紧摩擦片时第二气缸使得第一楔块小端的第一挤压面与第一滚轮相切且在第二弹簧弹力下z夹持板松开摩擦片。

优选的是,x方向加持组件还包括支撑杆以及第一滑轨,第一导向筒外壁固定至支撑杆一端,支撑杆另一端能滑动地安装在第一滑轨内,第一滑轨安装在第一空腔内壁上,支撑杆在第一滑轨导向下的滑动方向以及第一导向杆相对第一导向筒的滑动方向均与第二气缸的伸缩方向平行。

优选的是,z方向加持组件还包括第二滑轨,在第一空腔内设置有第二滑轨,z夹持板一端能滑动地安装在第二滑轨上,第二滑轨的导向方向为z方向。

优选的是,还包括y方向加持组件;

y方向加持组件包括:第二楔块、第二滚轮、第二挤压杆、第三安装块、第三弹簧、第二导向筒、第二导向杆、铰接件、转动臂、安装杆以及y夹持板,第二楔块大端与连接块固定,第二楔块小端向背离连接块方向延伸,与第二楔块顶面相切有第二滚轮,第二楔块顶面与水平面之间夹角为锐角,第二滚轮能转动地安装在一第二挤压杆底端,第二挤压杆底端固定有第三安装块,第三安装块固定至第三弹簧一端,第三弹簧另一端固定至第一空腔内壁,第二挤压杆顶部穿出座体且固定至第二导向筒外壁,第二导向筒供第二导向杆穿过,第二导向杆能相对第二导向筒在z反向上运动,第二导向杆一端铰接至铰接件一端,铰接件另一端铰接至转动臂一端,转动臂中部转动安装在安装杆顶端,安装杆底端固定在第一围板上,转动臂另一端安装有y夹持板,当第二楔块大端与第二滚轮相切时y夹持板能压紧在摩擦片顶部;当第二楔块小端与第二滚轮相切时在第三弹簧弹力下y夹持板释放摩擦片顶部。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夹具未夹紧的初始状态时,第二气缸回缩,第一推动板与第一安装块不接触,能够手动掰动x夹持板,使得x夹持板到第一围板之间距离足够放入摩擦片,放入后摩擦片的高与x方向平行,此时第一楔块的小端与第一滚轮相切,此时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下能保持z 夹持板到第二围板之间距离足够大,能保持摩擦片插入,此时亦第二楔块的小端与第二滚轮相切,在第三弹簧弹力下使得y夹持板上翘,仅掰动x夹持板就能放入摩擦片,放入方便。当放好摩擦片后需要夹紧时,启动第二气缸伸长,开始推动板慢慢与第一安装块接触,使得x夹持板有向第一围板运动的趋势,x夹持板和第一围板从x方向上夹紧摩擦片,由于第一弹簧的作用,能够使得x夹持板越来越向第一围板运动的趋势,第一推动板也能相对x夹持板移动,第一楔块由小端变为大端与第一滚轮相切,在第一楔块的压迫下第一挤压杆带动z夹持板向第二围板运动,最终实现第二围板与z夹持板从z方向将摩擦片夹紧,与此同时,第二楔块由小端变为大端与第二滚轮相切,在第二楔块的压迫下第二挤压杆向上上移,带动铰接件抬高转动臂远离y夹持板的一端,y夹持板下压,实现y夹持板从y 方向将摩擦片夹紧,第二导向筒与第二导向杆的作用时避免因转动臂在z方向上有分运动而导致转动部顺畅。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摩擦片打孔系统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附图标记:摩擦片3、座体21、第一围板22、第二围板23、x方向加持组件24、x夹持板241、第一导向筒242、第一导向杆243、第一弹簧244、第一推动板245、z方向加持组件25、z夹持板251、第一挤压杆252、第一滚轮253、第一楔块254、第二弹簧255、第二安装块256、第二气缸26、连接板261、支撑杆246、第一滑轨247、第二滑轨257、y方向加持组件27、第二楔块271、第二滚轮272、第二挤压杆273、第三安装块274、第三弹簧275、第二导向筒276、第二导向杆277、铰接件278、转动臂279、安装杆270、y 夹持板28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摩擦片打孔系统,包括:

座体21,其内开设有第一空腔,座体21内开设有中心线在y方向上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贯穿第一空腔;

第一围板22,其用于从x方向上支撑摩擦片3,安装在夹具2上的摩擦片3底面与第一围板22平行,第一围板22靠近打孔装置4,第一围板22上开设有供打孔装置4钻刀穿过的第一穿孔;

第二围板23,其用于从与y方向和x方向均垂直的z方向上支撑摩擦片3;

x方向加持组件24,其包括x夹持板241、第一导向筒242、第一导向杆243、第一弹簧244以及第一推动板245,x夹持板241与第一围板22平行,x夹持板241一端伸入至第一空腔内,座体21上开设有供x夹持板241滑动的x滑动槽,x滑动槽与第一空腔和第一通孔均连通,且第一支撑板51和第二支撑板52靠近x滑动槽的面均凹陷形成一缺口,以使第一支撑板51和第二支撑板52不阻碍x夹持板241的移动,在x夹持板241位于第一空腔内的端部固定有一第一导向筒242,第一导向筒242向背离钻孔装置方向延伸,第一导向筒242一端供第一导向杆243一端插入,第一导向杆243另一端固定至一第一安装块,在第一安装块上固定有第一弹簧244一端,第一弹簧244另一端固定至第一导向杆243,第一安装块背离第一导向杆243一侧设置有一第一推动板245;

z方向加持组件25,其包括z夹持板251、第一挤压杆252、第一滚轮253、第一楔块 254、第二弹簧255以及第二安装块256,z夹持板251与第二围板23平行,在座体21上开设有将第一通孔和第一空腔均连通的z滑动槽,z夹持板251从z滑动槽伸入至第一空腔内,z夹持板251背离第二围板23的面固定有一位于第一空腔内的第一挤压杆252,第一挤压杆252安装有能转动的第一滚轮253,与第一滚轮253相切有第一楔块254,第一楔块254与第一滚轮253相切面为第一挤压面,第一挤压面与竖直平面之间夹角为锐角,在z夹持板251背离第一挤压杆252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空腔内壁固定有第二安装块256,第二安装块256连接至第二弹簧255一端,第二弹簧255另一端连接至z夹持板251;

第二气缸26,其安装在座体21远离钻孔装置一侧,第二气缸26活塞杆伸入至第一空腔内,第二气缸26伸缩方向为x方向,第二气缸26活塞杆中部固定至第一推动板245,第二气缸26活塞杆端部固定至一连接块,第一楔块254大端连接至连接块,第一楔块254 小端向背离第二气缸26所在方向延伸,当x夹持板241压紧摩擦片3时第二气缸26能使得第一楔块254大端的第一挤压面与第一滚轮253相切且z夹持板251压紧摩擦片3;当x 夹持板241未压紧摩擦片3时第二气缸26使得第一楔块254小端的第一挤压面与第一滚轮253相切且在第二弹簧255弹力下z夹持板251松开摩擦片3。

如图1以及图2所示,为了保证x夹持板241在x方向上能运动的前提下对x夹持板 241进行支撑,x方向加持组件24还包括支撑杆246以及第一滑轨247,第一导向筒242 外壁固定至支撑杆246一端,支撑杆246另一端能滑动地安装在第一滑轨247内,第一滑轨247安装在第一空腔内壁上,支撑杆246在第一滑轨247导向下的滑动方向以及第一导向杆243相对第一导向筒242的滑动方向均与第二气缸26的伸缩方向平行。

如图1以及图2所示,为了保证z夹持板251在z方向上能运动的前提下对z夹持板 251进行支撑,z方向加持组件25还包括第二滑轨257,在第一空腔内设置有第二滑轨257, z夹持板251一端能滑动地安装在第二滑轨257上,第二滑轨257的导向方向为z方向。

如图1以及图2所示,为了实现在从z反向夹紧时同时从y方向夹紧摩擦片3,还包括y方向加持组件27;

y方向加持组件27包括:第二楔块271、第二滚轮272、第二挤压杆273、第三安装块274、第三弹簧275、第二导向筒276、第二导向杆277、铰接件278、转动臂279、安装杆270以及y夹持板280,第二楔块271大端与连接块固定,第二楔块271小端向背离连接块方向延伸,与第二楔块271顶面相切有第二滚轮272,第二楔块271顶面与水平面之间夹角为锐角,第二滚轮272能转动地安装在一第二挤压杆273底端,第二挤压杆273 底端固定有第三安装块274,第三安装块274固定至第三弹簧275一端,第三弹簧275另一端固定至第一空腔内壁,第二挤压杆273顶部穿出座体21且固定至第二导向筒276外壁,第二导向筒276供第二导向杆穿过,第二导向杆能相对第二导向筒276在z反向上运动,第二导向杆一端铰接至铰接件278一端,铰接件278另一端铰接至转动臂279一端,转动臂279中部转动安装在安装杆270顶端,安装杆270底端固定在第一围板22上,转动臂279另一端安装有y夹持板280,当第二楔块271大端与第二滚轮272相切时y夹持板280能压紧在摩擦片3顶部;当第二楔块271小端与第二滚轮272相切时在第三弹簧275 弹力下y夹持板280释放摩擦片3顶部。

夹具2的工作原理:夹具2未夹紧的初始状态时,第二气缸26回缩,第一推动板245 与第一安装块不接触,能够手动掰动x夹持板241,使得x夹持板241到第一围板22之间距离足够放入摩擦片3,放入后摩擦片3的高与x方向平行,此时第一楔块254的小端与第一滚轮253相切,此时在第二弹簧255的弹力下能保持z夹持板251到第二围板23之间距离足够大,能保持摩擦片3插入,此时亦第二楔块271的小端与第二滚轮272相切,在第三弹簧275弹力下使得y夹持板280上翘,仅掰动x夹持板241就能放入摩擦片3,放入方便。当放好摩擦片3后需要夹紧时,启动第二气缸26伸长,开始推动板慢慢与第一安装块接触,使得x夹持板241有向第一围板22运动的趋势,x夹持板241和第一围板 22从x方向上夹紧摩擦片3,由于第一弹簧244的作用,能够使得x夹持板241越来越向第一围板22运动的趋势,第一推动板245也能相对x夹持板241移动,第一楔块254由小端变为大端与第一滚轮253相切,在第一楔块254的压迫下第一挤压杆252带动z夹持板251向第二围板23运动,最终实现第二围板23与z夹持板251从z方向将摩擦片3夹紧,与此同时,第二楔块271由小端变为大端与第二滚轮272相切,在第二楔块271的压迫下第二挤压杆273向上上移,带动铰接件278抬高转动臂279远离y夹持板280的一端, y夹持板280下压,实现y夹持板280从y方向将摩擦片3夹紧,第二导向筒276与第二导向杆的作用时避免因转动臂279在z方向上有分运动而导致转动部顺畅。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