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损的旋转式侧围定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6604发布日期:2019-04-03 00:24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磨损的旋转式侧围定型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定型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磨损的旋转式侧围定型机。



背景技术:

定型是制造特殊形状工件的一种加工工艺,毛坯经过压模和底模的相互作用,形成与模具互补的形状。侧围定型机通过底模和压模的凹槽配合,使平面的毛坯具有旋转式的侧围结构,工件毛坯材料可以是皮革、布料,也可以是金属箔片。不同材料的毛坯加工工艺有一定差异,对模具造成的磨损程度也不相同。

旋转式侧围定型工艺一般会将平面的毛坯材料固定在底模上,压模由上至下缓慢运动,压模与底模完全配合时,即可使平面的毛坯料具有旋转式侧围结构。在成型过程中,压模与毛坯料的接触表面会产生相对运动,导致压模表面磨损,在压制表面硬度较大的材料时造成的磨损尤为明显,传统旋转式侧围定型机缺乏减缓磨损的机构设计,使得压模的工作寿命大幅减小,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种耐磨损的旋转式侧围定型机。本实用新型在压模的周向增加了喷油管,喷油管在加工过程中在压模的边缘喷出润滑油,润滑压模与工件接触的表面,降低压模和工件表面摩擦带来的损耗,增加了定型机的耐磨损性能,同时在底座上增加了集油槽将润滑油重新收集,循环利用,降低了成本。

一种耐磨损的旋转式侧围定型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方设有底模,所述底模周边设有集油槽,所述底座前侧边缘下方设有导油槽,所述导油槽较高的一端与所述集油槽连接,所述导油槽较低的一端与油箱连接,所述油箱位于所述底座侧前方一角平面下侧,所述油箱上方有油箱封口,所述油箱封口通过第一油管与油泵的入口相连,所述油泵位于所述底座侧后方一角平面上侧,所述油泵的出口通过第二油管与喷油管相连,所述喷油管环绕在压模周向,所述压模位于升降柱的外悬前端,所述升降柱位于所述底模的正后方。

优选地,所述喷油管的喷嘴连通到所述压模与工件接触的表面。

优选地,所述集油槽其中一部分环绕在所述底模四周,另一部分从环绕部分中引出,向所述底座的外延沿伸。

优选地,所述底模和所述压模的中心处在同一条竖直线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油管与第二油管内径为2cm,外径为3cm。

优选地,所述导油槽的宽度为4cm,深度为3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压模的周向增加了喷油管,喷油管在加工过程中在压模的边缘喷出润滑油,润滑压模与工件接触的表面,降低压模和工件表面摩擦带来的损耗,增加了定型机的耐磨损性能,同时在底座上增加了集油槽将润滑油重新收集,循环利用,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耐磨损的旋转式侧围定型机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耐磨损的旋转式侧围定型机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耐磨损的旋转式侧围定型机的正视图。

图中:1-底座;2-底模;3-集油槽;4-导油槽;5-油箱;6-油箱封口;7-第一油管;8-油泵;9-第二油管;10-升降柱;11-压模;12-喷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只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3所示,一种耐磨损的旋转式侧围定型机,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方设有底模2,所述底模2周边设有集油槽3,所述底座1前侧边缘下方设有导油槽4,所述导油槽4较高的一端与所述集油槽3连接,所述导油槽4较低的一端与油箱5连接,所述油箱5位于所述底座1侧前方一角平面下侧,所述油箱5上方有油箱封口6,所述油箱封口6通过第一油管7与油泵8的入口相连,所述油泵8位于所述底座1侧后方一角平面上侧,所述油泵8的出口通过第二油管9与喷油管12相连,所述喷油管12环绕在压模11周向,所述压模11位于升降柱10的外悬前端,所述升降柱10位于所述底模2的正后方。

所述喷油管12的喷嘴连通到所述压模11与工件接触的表面;所述集油槽3其中一部分环绕在所述底模2四周,另一部分从环绕部分中引出,向所述底座1的外延沿伸;所述底模2和所述压模11的中心处在同一条竖直线上;所述第一油管7与第二油管9内径为2cm,外径为3cm;所述导油槽4的宽度为4cm,深度为3cm。

具体工作过程中,将坯料固定在底模2上,油泵8从油箱6中抽取润滑油,经喷油管12将润滑油喷洒在压模11与工件接触的表面,压模升降柱10驱动压模11由上至下缓缓运动,接触到坯料时,由于压模11表面有一层润滑油形成的薄层,可以有效降低压模11与坯料接触表面摩擦带来的损耗,经喷油管12喷洒出的润滑油由于自身重力的作用向下滴落,被底座1上的集油槽3收集,经导油槽4流入油箱5中,实现了润滑油的重复利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