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C补强片的自动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18140发布日期:2019-03-02 02:33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FPC补强片的自动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型件冲压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FPC补强片的自动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FPC补强片是用于电子产品补强作用必须构件之一,主要用于局部补强FPC插接区域并使该区域不至于弯折,提高插接区域的强度,方便整体的组装。

传统的FPC补强片的生产方式通过对成卷的补强料板矫直送入冲压模具内进行冲压再顶出的方式进行生产。这种生产方式不仅生产效率低下,且生产的一致性差,生产的制品的尺寸精度不能保证,不能实现现有对FPC补强片的高效率、高精度的自动化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FPC补强片的自动生产装置,皆在提高FPC补强片冲压效率和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FPC补强片的自动生产装置,其包括:

一放料机构,补强料板卷设在放料机构上,补强料板的底面设有复合膜,复合膜上黏贴有胶带;

一冲压模具,其包括依次从上到下叠层设置的上盖板、上夹板、下模板与下垫板,以及两相对平行设置的冲头;上夹板与下模板之间设有若干导向柱,每一导向柱的周侧设有两压力弹簧;下模板设有过料孔,补强料板从该过料孔穿过下模板;下垫板设有过料槽,胶带从该过料槽横穿下垫板;冲头的第一端设置在上盖板上,下模板上设有供冲头穿过的第一通孔,冲头的第二端插入第一通孔内,上盖板向下压,冲头压穿补强料板形成补强片;上盖板上设有气缸,气缸的输出端设有与两冲头对应的气针,气针沿冲头的长度方向穿过其对应的冲头,冲头在补强料板上冲出补强片,气针通气将补强片吹落在胶带上;

一第一收料机构,其位于过料孔的出料侧,冲压后的补强料板卷设在第一收料机构上;

一第二收料机构,其位于第一收料机构的左侧,黏贴有补强片的胶带卷设在第二收料机构上。

优选地,固定座上设有限位块,限位块向下模板凸设凸起部;下模板相对凸起部设有避让部,凸起部压在避让部上。

优选地,过料孔的进料侧与出料侧均设有用于限制补强料板在水平面来回抖动的归正机构,归正机构包括固定座,固定座上设有两相对设置的支座,两支座之间设有两平行设置的导向轴;两导向轴设有两滑动设置的归正块,补强料板从两归正块之间穿过;

每一支座上设有与该支座螺旋配合的调节杆,归正块与其对应支座上的调节杆连接。

优选地,过料孔进料侧的归正机构的左侧设有矫直机构,补强料板依次穿过矫直机构与过料孔进料侧的归正机构进入下模板。

优选地,矫直机构包括承料轮与压料组件;

压料组件包括压料支架,压料支架上设有两下压料轮,位于两下压料轮上方且可上下调节的上压料轮;

压料支架的左侧设有承料支架,承料轮设置在承料支架上,承料轮外侧卷设多层柔性布;承料支架与压料支架的连接的部分设有滑槽,滑槽内设有两可滑动调节的轴承,补强料板从两轴承之间穿过。

优选地,上夹板内设有第一入子,下模板相对上夹板的位置设有第二入子以及第三入子,第一入子位于过料孔的上方,第三入子位于过料孔的下方;冲头的第一端设置在第一入子内,其第二端穿过第二入子,第三入子设有供冲头穿过的通孔。

优选地,第一入子设有卡槽,冲头相对卡槽的位置设有对位槽,卡槽内设有卡片,卡片插入卡槽内且卡入对位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放置补强料板卷料的放料机构,用于对进行补强料板下压冲料的冲压模具,用于回收补强料板废料的第一收料机构以及用于回收成型的补强片的第二收料机构,可实现对补强料板的冲裁、废料回收、以及成品收集一体化自动生产,有效提高FPC补强片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FPC补强片的自动生产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归正机构与矫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冲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冲压模具的剖视图;

图5为冲头与第一入子的装配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FPC补强片的自动生产装置。

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FPC补强片的自动生产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归正机构与矫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冲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冲压模具的剖视图,图5为冲头与第一入子的装配示意图。

如图1-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FPC补强片的自动生产装置,其包括依次从左到右设置的放料机构100、工作台200、第一收料机构300以及第二收料机构400。补强料板800卷设在放料机构100上。补强料板800的底面设有复合膜,复合膜上黏贴有胶带810。

工作台200上设有冲压模具500,该冲压模具500包括依次从上到下叠层设置的上盖板510、上夹板520、下模板530与下垫板540,以及两相对平行设置的冲头550。上盖板510上设有两立柱,其上方设有冲压机,该冲压机可将上盖板510向下挤压。上夹板520与下模板530之间设有若干导向柱521,每一导向柱521的周侧设有两压力弹簧522。下模板530的下部设有横穿下模板530的扁形过料孔531,下垫板540设有横穿下垫板540的过料槽541,该过料槽541与过料孔531相平行。补强料板800从过料孔531穿过下模板530并连接在第一收料机构300,胶带810从过料槽541横穿下垫板540并连接在第二收料机构400。冲头550的第一端设置在上盖板510上,下模板530上设有供冲头550穿过的第一通孔,冲头550的第二端插入第一通孔内,上盖板510向下压,冲头550压穿补强料板800形成补强片。上盖板510上设有气缸511,气缸511的输出端设有与两冲头550对应的气针512,气针512沿冲头550的长度方向穿过其对应的冲头550。当冲头550在补强料板800上冲出补强片后,可通过气缸511向气针512内通气将补强片快速吹落在胶带810上。

在本实施例中,放料机构100采用现有的放料架,亦可采用其他形式的放卷机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收料机构300与第二收料机构400均可采用现有卷料机,亦可采用其他形式的收料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将补强料板800卷设在放料结构上,将补强料板800的料头从下模板530的过料孔531穿过,并连接在第一收料机构300上。补强料板800的料头在插入过料孔531时,将补强料板800底面的胶带810从补强料板800撕开,将胶带810从下垫板540的过料槽541穿过,并连接在第二收料机构400上。而后,启动冲压机向下挤压上盖板510,上盖板510将上夹板520向下模板530压,使得上夹板520内的冲头550向补强料板800冲压形成补强片。接下来,通过气缸511向气针512内通气,将冲压成形的补强片快速吹落在胶带810上。最后,冲压机复位,上夹板520在压力弹簧522的恢复力下复位,同时冲头550随上夹板520一起完成复位工作。每次冲压完毕后,第一收料机构300拉动补强料板800移动,第一收料机构300拉动胶带810移动,待下一次的冲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放置补强料板800卷料的放料机构100,用于对进行补强料板800下压冲料的冲压模具500,用于回收补强料板800废料的第一收料机构300以及用于回收成型的补强片的第二收料机构400,可实现对补强料板800的冲裁、废料回收、以及成品收集一体化自动生产,有效提高FPC补强片的生产效率。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过料孔531的进料侧与出料侧均设有用于限制补强料板800在水平面来回抖动的归正机构600。具体地,归正机构600包括固定座610,该固定座610上设有两相对设置的支座620,两支座620之间设有两平行设置的导向轴630;两导向轴630设有两滑动设置的归正块640,补强料板800从两归正块640之间穿过。每一支座620上设有与该支座620螺旋配合的调节杆650,归正块640与其对应支座620上的调节杆650连接。

当补强料板800从两归正块640之间穿过时,通过调节杆650将归正块640向补强料板800的两侧挤压,将补强料板800限制在两归正块640之间。同样地,过料孔531出料侧的补强料板800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式来限制补强料板800的抖动。当补强料板800在过料孔531的进料侧与出料侧均可保持平稳时,就可以保证补强料板800在冲压过程中整体的平稳性,以便于冲头550进行稳定冲压,提高对补强片冲压的精度。

进一步地,固定座610上设有限位块660,限位块660向下模板530凸设凸起部。下模板530相对凸起部设有避让部,凸起部压在避让部上。通过设置限位块660,以减小下模板530在冲压过程中的抖动引起的补强料板800的震动,进一步提高冲头550对补强料板800冲压的精度。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过料孔531进料侧的归正机构600的左侧设有矫直机构700,补强料板800依次穿过矫直机构700与过料孔531进料侧的归正机构600进入下模板530。具体地,矫直机构700包括承料轮710与压料组件。压料组件包括压料支架721,压料支架721上设有两下压料轮722,位于两下压料轮722上方且可以上下调节的上压料轮723。压料支架721的左侧设有承料支架724,承料轮710设置在承料支架724上,承料轮710外包括柔性材料。承料支架724与压料支架721的连接的部分设有滑槽725,滑槽725内设有两可滑动调节的轴承726,补强料板800从两轴承726之间穿过。

当补强料板800经过矫直机构700时,通过上压料轮723向补强料板800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得补强料板800更加平整,冲压出来的补强片的厚度更加均匀。滑槽725内设置的两轴承726可以用于限制在进入矫直机构700发生抖动。同时,承料轮710外包括柔性材料为棉料,避免损伤补强料板800的底面的胶带810。

在本实施例中,上压料轮723的两端分别设有滑块727,压料支架721上设有与滑块727对应的导槽,上压料轮723的两端的滑块727分别插入其对应的导槽内。工作人员可通过外部的电机来驱动上压料轮723沿导槽方向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对补强料板800施加一定的压力。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为便于安装冲头550,上夹板520内设有第一入子523,下模板530相对上夹板520的位置设有第二入子532以及第三入子533,第一入子523位于过料孔531的上方,第三入子533位于过料孔531的下方;冲头550的第一端设置在第一入子523内,其第二端穿过第二入子532,第三入子533设有供冲头550穿过的通孔。通过设置第一入子523、第二入子532与第三入子533,可先第二入子532与第三入子533分别安装在下模板530内,将冲头550的第一端安装在第一入子523后,再将冲头550的第二端插入第二入子532内,然后将上夹板520与下模板530装配好,从而提高冲头550安装的效率和便利性。同时,在本实施例中,当补强片在经过第三入子533时,其四周的毛刺可通过与第三入子533的摩擦接触去除掉,提高补强片的良品率。

进一步地,第一入子523设有卡槽5231,冲头550相对卡槽5231的位置设有对位槽,在卡槽5231插入一卡片5232,卡片5232插入卡槽5231内且卡入对位槽内,从而将冲头550紧卡在第一入子523内,需要拆卸是,仅需将卡片5232从卡槽5232抽出,即可快速将冲头550从第一入子523内拔出,进行冲头550的更换或者拆卸。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