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精确定位钻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98653发布日期:2019-04-23 23:26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移动精确定位钻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钻孔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可移动精确定位钻孔装置。



背景技术:

电钻是用于金属材料、木材、塑料等钻孔的工具,工作快捷便利,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

现有申请公布号为CN106180809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可自动夹紧的手电钻,包括机身,机身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可拆卸蓄电池,机身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伸缩防尘罩,伸缩防尘罩包括固定罩,固定罩的内腔一端固定设有弹簧安装座,固定罩的内腔通过滚轮滑动连接有移动杆,移动杆通过复位弹簧与弹簧安装座固定连接,固定罩的另一端贯穿设有伸缩罩,且伸缩罩延伸至固定罩的外部。

但是,在距地面较高的平面使用上述电钻打孔时,工人需要借助梯子钻孔。钻完一块区域的孔后,工人需要爬下梯子移动梯子至下一个钻孔区域,且很难精准地找对钻孔位置,需要不断移动梯子,较为不便,因此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精确定位钻孔装置,其具有方便移动定位钻孔装置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移动精确定位钻孔装置,包括钻孔装置,所述钻孔装置包括机身、钻头和用于固定机身的安装板,还包括用于移动钻孔装置的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底座和安装在底座底面四角的滚轮;所述底座顶面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连接在底座和安装板之间的气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需要在距地面较高的平面打孔时,启动气缸,气缸推动安装板上升,使得钻头达到钻孔高度,进行钻孔;钻孔完毕后,工作人员通过滚轮移动钻孔装置至下一个钻孔区域,较为便捷省力。通过升降装置,工人无需爬至高处进行钻孔,防止高空作业时由在遇堵电锤反转时造成胳膊扭伤,提高安全系数,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气缸呈矩形阵列设置在底座顶面四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气缸设置在顶面四角,启动气缸后,安装板受力均匀可平稳上升,钻头也平稳上升到指定位置处,不易发生倾斜,提高钻孔装置的定位准确度。

进一步地,所述滚轮包括轮体和轮体支架,所述轮体中心处穿设有转轴,所述轮体支架侧壁穿设有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滚轮移动到指定位置后,通过旋转螺栓,使得螺栓抵紧轮体,防止滚轮滑动带动钻孔装置移动,提高钻孔装置的定位准确度。

进一步地,所述螺栓对称分布在轮体支架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滚轮移动到指定位置后,通过旋转轮体两侧的螺栓,使得两边螺栓均抵紧轮体,防止滚轮滑动带动钻孔装置移动,进一步提高钻孔装置的定位准确度。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顶面设置有红外定位装置,所述红外定位装置包括支撑杆和设置在支撑杆顶端的红外线标线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红外定位装置,通过红外定位装置确认打孔目标点。在钻孔开始前,打开红外线标线仪,可以精确地判断钻头是否对准打孔处,进一步提高钻孔装置的定位精确度。

进一步地,所述机身上连接有一个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连接有垂直于固定块顶面且环绕在钻头周围的伸缩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钻孔时,会有较多灰尘掉落,灰尘入眼则会对工作人员产生一定的伤害。通过设置伸缩管,钻头打孔的同时,伸缩管在墙壁于固定块间压缩,打孔产生的灰尘掉落在伸缩管内,防止打孔过程中灰尘四处飞散造成环境污染,也保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健康。伸缩管为PU聚氨酯塑料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管靠近机身的底端连接有排灰管,所述排灰管远离伸缩管的一端连接有集灰箱,所述集灰箱设置在安装板顶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打孔过程中机身振动,产生的灰尘从排灰管抖落入集灰箱中。排灰管螺纹连接于集灰箱,工作人员旋转取下排灰管即可定期清理集灰箱。通过设置集灰箱,避免伸缩管中收集的灰尘过多影响后续集尘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机身和安装板之间设置有减振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电钻工作时噪音较大较为刺耳,通过设置减振垫,减少电钻工作时的振动能量,达到减振降噪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升降装置,当工作人员需要在距地面较高的平面打孔时,启动气缸,气缸推动安装板上升,使得钻头达到钻孔高度,进行钻孔;钻孔完毕后,工作人员通过滚轮移动钻孔装置至下一个钻孔区域,具有便捷省力的效果,也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通过在轮体支架上穿设螺栓,当滚轮移动到指定位置后,通过旋转螺栓,使得螺栓抵紧轮体,防止滚轮滑动带动钻孔装置移动,提高钻孔装置的定位准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的可移动精确定位钻孔装置部分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的可移动精确定位钻孔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身;11、安装板;12、钻头;13、固定块;2、底座;3、滚轮;31、轮体;32、轮体支架;33、转轴;4、螺栓;5、气缸;6、红外定位装置;61、支撑杆;62、红外线标线仪;7、伸缩管;71、排灰管;8、集灰箱;9、减振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可移动精确定位钻孔装置,参照图1与图2,包括钻孔装置,钻孔装置包括机身1、钻头12和用于固定机身1的安装板11,机身1螺钉固定于安装板11上。由于钻孔装置工作时噪音较大较为刺耳,在机身1和安装板11之间设置减振垫9,减振垫9为多孔型橡胶板,其内部呈网状,类似天然橡胶的大分子结构,在交变的应力应变的作用下能耗散大量的振动能量,具有极佳的阻尼减振效果。通过设置减振垫9,减小电钻运作时的振动能量,达到减振降噪的目的。

参照图2,为了方便操作人员移动钻孔装置,还设置了移动装置。移动装置包括底座2和安装在底座2底面的滚轮3,底座2呈矩形,滚轮3共设置有四个且位于底座2底面的四角 。滚轮3包括轮体31和轮体支架32,轮体支架32焊接与底座2底面。轮体31中心处穿设有转轴33,轮体31通过转轴33安装在轮体支架32上。轮体支架32的两个侧壁均对称穿设有螺栓4,当滚轮3移动到指定位置后,通过旋转轮体31两侧的螺栓4,使得两边螺栓4均抵紧轮体31,防止滚轮3滑动带动钻孔装置移动,进一步提高钻孔装置的定位准确度。本实施例中螺栓4为羊角螺栓,增大手部与螺栓4的接触面积,方便操作人员旋转螺栓4。

参照图2,底座2顶面设置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螺钉固定在底座2顶面的四个气缸5,气缸5连接在底座2和安装板11之间。当工作人员需要在距地面较高的平面打孔时,启动气缸5,气缸5推动安装板11上升,使得钻头12达到钻孔高度,进行钻孔。通过升降装置,工人无需爬至高处进行钻孔,防止高空作业时由在遇堵电锤反转时造成胳膊扭伤,提高安全系数,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由于气缸5设置在底座2顶面四角,启动气缸5后,安装板11受力均匀可平稳上升,钻头12也平稳上升到指定位置处,不易发生倾斜,进一步提高钻孔装置的定位准确度。

参照图2,为了提高钻孔装置的定位准确度,安装板11顶面上还设置了红外定位装置6。红外定位装置6包括支撑杆61和设置在支撑杆61顶端的红外线标线仪62。当需要钻孔时,启动红外定位装置6,通过红外定位装置6确认打孔目标点。在钻孔开始前,打开红外线标线仪62,可以精确地判断钻头12是否对准打孔处,进一步提高钻孔装置的定位精确度。

参照图1与图2,在钻孔时,会有较多灰尘掉落,灰尘入眼则会对工作人员产生一定的伤害。在机身1上连接一个固定块13,固定块13上连接有伸缩管7,伸缩管7垂直于固定块13顶面且环绕在钻头12周围。伸缩管7靠近机身1的底端连接有排灰管71,排灰管71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集灰箱8,集灰箱8安装在安装板11顶面上。通过设置伸缩管7,钻头12打孔的同时,伸缩管7在墙壁与固定块13间压缩,打孔产生的灰尘掉落在伸缩管7内,防止打孔过程中灰尘四处飞散造成环境污染,也保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健康。伸缩管7为PU聚氨酯塑料材料。由于钻孔装置工作时会振动,将灰尘从排灰管71抖落入集灰箱8中。工作人员旋转排灰管71,从而分离排灰管71与集灰箱8,定期清理集灰箱8,。通过设置集灰箱8,避免伸缩管7中收集的灰尘过多影响后续集尘工作。

工作原理如下:

在钻孔开始前,先通过滚轮3移动钻孔装置到达钻孔区域。打开红外线标线仪62,可以精确地判断钻头12是否对准打孔处,对准后,旋转螺栓4,使得两边螺栓4均抵紧轮体31,防止滚轮3滑动带动钻孔装置移动,进一步提高钻孔装置的定位准确度。

启动气缸5,气缸5推动安装板11上升,使得钻头12达到钻孔高度,进行钻孔。通过升降装置,工人无需爬至高处进行钻孔,防止高空作业时由在遇堵电锤反转时造成胳膊扭伤,提高安全系数。该定位钻孔装置省时省力,操作简单方便,打孔效率高,无需操作人员人工作业,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人工作业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且打孔定位精确。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