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Y形抓钉自动成型装置及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91599发布日期:2019-09-29 18:54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Y形抓钉自动成型装置及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抓钉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y形抓钉自动成型装置及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y形抓钉适用于涂敷耐火材料或涂敷其他混凝土等,增强涂敷效果之用,该型抓钉适合用机械自动焊接,一般制作工艺流程为:放料→校直→冲断→初成型→终成型,五个工序,其中放料、校直,冲断可连续完成,初成型和终成型分两次在压力机上完成,使用此方法,生产周期长、劳动强度大、生产设备多、尺寸精度差,对使用自动焊接有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y形抓钉生产周期长,劳动强度大,成本高,精度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y形抓钉自动成型装置及加工工艺,其能够缩短生产周期,降低劳动强度和成本,提高精度。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y形抓钉自动成型装置,其包括顺次布置的放料矫直机、切断机构、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切断机构处的成型机构,所述成型机构包括预成型模具和终成型模具,所述预成型模具包括对应布置且可活动的前模具和后模具,所述前模具上设置有v形凸块,所述后模具上开设有v形凹槽,所述终成型模具包括对称布置且可活动的左成型模具和右成型模具,所述左成型模具和右成型模具内侧面包括下竖向平面和上倾斜平面。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切断机构包括连接切刀驱动油缸的切刀;

所述前模具、后模具、左成型模具、右成型模具分别连接一个伺服电机。

一种y形抓钉自动成型加工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

(1)先将钢带从圆盘状态进行校正平直;

其特征在于,(2)将校直后的钢带送至成型机构处,前模具和后模具移动将钢带挤压成v形;

(3)后模具复位,左成型模具和右成型模具移动,从两侧将v形的钢带下部挤压合拢形成y形;

(4)前模具、左成型模具和右成型模具均复位,切断机构切断得到成型好的y形抓钉。

采用本发明后,y形抓钉的生产可以在一条流水线上连续完成,成型工位处通过预成型模具和终成型模具即可挤压成型,极大的缩短生产周期,降低了劳动强度和成本,提高了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y形抓钉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图2所示,一种y形抓钉自动成型装置,其包括顺次布置的放料矫直机1、切断机构2、送料机构、设置于切断机构处的成型机构4,成型机构4包括预成型模具和终成型模具,预成型模具包括对应布置且可活动的前模具5和后模具6,前模具5上设置有v形凸块7,后模具6上开设有v形凹槽8,终成型模具包括对称布置且可活动的左成型模具9和右成型模具3,左成型模具9和右成型模具3内侧面包括下竖向平面和上倾斜平面,当两者靠近时形成一个y形的腔体。切断机构2一般采用连接切刀驱动油缸的切刀,通过油缸来驱动切刀实现切断。为了确保成型的精确度,前模具5、后模具6、左成型模具9、右成型模具3分别连接一个伺服电机来实现驱动。为了确保精确送料,送料机构也采用伺服电机驱动。

一种y形抓钉自动成型加工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

(1)先将钢带从圆盘状态进行校正平直;

(2)将校直后的钢带送至成型机构处,前模具和后模具移动将钢带挤压成v形;

(3)后模具复位,左成型模具和右成型模具移动,从两侧将v形的钢带下部挤压合拢形成y形;

(4)前模具、左成型模具和右成型模具均复位,切断机构切断得到成型好的y形抓钉,继续往后移动完成下料。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抓钉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Y形抓钉自动成型装置及加工工艺,其能够缩短生产周期,降低劳动强度和成本,提高精度,其包括放料矫直机、切断机构、送料机构,成型机构,成型机构包括预成型模具和终成型模具,预成型模具包括对应布置且可活动的前模具和后模具,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先将钢带从圆盘状态进行校正平直;(2)将校直后的钢带送至成型机构处,前模具和后模具移动将钢带挤压成V形;(3)后模具复位,左成型模具和右成型模具移动,从两侧将V形的钢带下部挤压合拢形成Y形;(4)前模具、左成型模具和右成型模具均复位,切断机构切断得到成型好的Y形抓钉。

技术研发人员:蒋荣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1
技术公布日:2019.09.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