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炉生产流水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28086发布日期:2020-10-23 19:38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炉生产流水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炉生产流水线。



背景技术:

电炉为电陶炉,现有的电炉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多个工位,每个工位通过一个或者多个工人进行操作,将电炉的发热组件进行组装、温控器和壳体进行组装,再将发热组件和壳体进行组装,因此导致整条流水线下来需要十几个工人进行操作,需要较大的人力资源,而且通过如果进行安装,每个产品的质量不一,无法实现标准化生产。

因此现有的生产流水线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且重量不一,无法满足生产所需,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电炉生产流水线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高效生产的电炉生产流水线。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电炉生产流水线,包括:

循环输送线和依次沿循环输送线设置的自动装螺杆工位、自动装螺母工位、位置调节工位、上盖总成安装工位和锁螺栓工位;

移动托架,其设置在循环输送线上通过循环输送线带动进行移动,所述移动托架用于放置零件;

自动装螺杆工位,其对移动托架上的零件进行自动打螺杆;

自动装螺母工位,其用于对移动托架上的零件进行上螺母;

位置调节工位,其位置调节工位用于对移动托架上的零件进行位置调整;

上盖总成安装工位由上盖输送工位、温控器安装工位、挡圈安装工位和取料工位组成;

上盖输送工位,其位于循环输送线一侧,用于带动上盖移动;

温控器安装工位,其位于上盖输送工位一侧,能将温控器安装在上盖上;

挡圈安装工位,其位于上盖输送工位一侧,能将挡圈安装在上盖上;

取料工位,能将上盖输送工位上的上盖抓取到移动托架上与移动托架上的零件进行组装;

锁螺栓工位,其能对移动托架上的零件和上盖进行组合安装;

阻挡组件,其安装在循环输送线上,分别位于每个工位上,用于限制移动托架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托架包括有托板,所述托板安装在循环输送线上跟随循环输送线移动,在所述托板上设有通孔,在所述托板上以通孔的轴心为圆心沿圆周设有多个定位柱。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装螺杆工位包括有固定架,在所述固定架上设有三轴移动机器手,所述三轴移动机器手能实现左右、前后和上下移动,在所述三轴移动机器手上设有安装座,在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能进行上下方向移动,在所述电动推杆的移动轴上安装有固定块,在所述固定块上安装有自动电批,在所述自动电批的下端设有扭动杆,在所述扭动杆正下方设有上下贯穿的管道,所述管道固定设置在安装座上,所述管道与扭动杆互为同轴设置,所述扭动杆活动穿插在管道内,在所述管道一侧连通有进料斜管,所述自动装螺杆工位还包括有振动筛盘组件,所述振动筛盘组件的输出端通过导管与进料斜管连接,在所述管道左右两侧分别铰接有管道夹,所述管道夹能对管道下端开口进行封闭,在所述管道夹的铰接轴上设有扭簧,所述扭簧一端连接在管道夹上,另一端连接在管道上。

进一步的,所述位置调节工位包括设置在循环输送线上的第一气缸,在所述第一气缸上设有移动架,在所述移动架设有第一电机,在所述第一电机上设有转动盘,所述位置调节工位还包括有摄像头、图像识别器和控制器,所述摄像头与图像识别器电性连接,所述图像识别器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气缸、第一电机连接进行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输送工位包括有安装架,在所述安装架上前后间隔设有第一导轨,在所述第一导轨上活动插有移动座,在所述移动座上设有第二导轨,在所述移动座和第二导轨上分别设有固定板,在所述固定板上设有能与上盖插接配合的插销,安装在第二导轨上的固定板能相对第二导轨进行移动,在所述安装架上设有第一横移装置,所述第一横移装置与移动座连接能带动移动座沿第一导轨移动,在所述移动座上设有第二横移装置,所述第二横移装置能带动安装在第二导轨上的固定板能相对第二导轨进行移动;

所述上盖输送工位还包括设置在安装架上的立架,在所述立架上设有第三导轨,在所述第三导轨和立架上分别设有安装板,在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第一气缸,在所述第一气缸上安装有第一气爪,在所述第一气爪的两个驱动端连接有抓取夹,安装在第三导轨上的安装板与第三导轨插接配合、其能相对第三导轨移动,在所述立架上设有第三横移装置,所述第三横移装置与安装在第三导轨上的安装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温控器安装工位包括有支架,在所述支架上设有上下举升组件,在所述上下举升组件上堆叠有放置温控器的放料盘,在所述放料盘上方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连接安装在支架上,在所述安装架上设有能实现左右、前后和上下移动的移动组件,在所述移动组件上安装有第五气爪;

在所述支架上设有安装支架,在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第三气缸,在所述第三气缸上安装有用于承托温控器的第二托架,在所述第二托架后方的安装支架上设有直线输送组件,在所述直线输送组件上安装有第二气爪,所述温控器安装工位位于上盖输送工位的后侧,在所述上盖输送工位上还设有自动打螺丝机。

进一步的,所述温控器安装工位还包括在安装支架上设有第四导轨,在所述第四导轨上插接有第四滑动块,在所述第四滑动块上设有第二气缸,在所述第二气缸上安装有用于承托温控器的第一托架,在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第一推杆电机,所述第一推杆电机的推动轴与第四滑动块连接;

在所述安装支架上还设有滑动座,在所述安装支架设有第三推杆电机,所述第三推杆电机与滑动座连接,在所述滑动座上设有第二推杆电机,在所述第二推杆电机的推动轴上连接有第五滑动块,在所述第五滑动块上安装有旋转气缸,在所述旋转气缸上安装有第三气爪。

进一步的,所述挡圈安装工位,包括有工作台,在所述工作台上设有立架,在所述立架上设有直线轨道,在所述立架上设有第一振动筛盘,在所述第一振动筛盘的输出端与直线轨道连接有输送通道,在所述直线轨道后方活动插接有推板,在所述立架上设有第一直线移动组件,所述第一直线移动组件与推板;

在所述立架上还设有第二直线移动组件,在所述第二直线移动组件上安装有第四气缸,在所述第四气缸上设有第二旋转气缸,在所述第二旋转气缸上设有第四气爪,在所述第四气爪的两个输出端头上连接有夹杆;

在所述直线轨道的前部还设有挡圈位置调整组件;

在所述上盖输送工位上还设有自动打螺丝机。

进一步的,所述取料工位包括设置在上盖输送工位末端的第一安装架,在所述第一安装架上安装有第三直线移动组件,在所述第三直线移动组件上固定有第一安装座,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安装有转轴,在所述转轴上安装有第五气缸,在所述第五气缸上安装有连接杆,在所述连接杆上设有多个安装支杆,在所述安装支杆上设有第一气动吸盘,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安装有第六气缸,所述第六气缸与转轴铰接;

在所述第一安装架一侧还设有第二安装架,在所述第二安装架上安装有第四直线移动组件,在所述第四直线移动组件上安装有第七气缸,在所述第七气缸上安装有第三旋转气缸,在所述第三旋转气缸上固定连接吸盘固定架,在所述第二气动吸盘。

进一步的,所述阻挡组件包括有安装固定板,所述安装固定板安装在循环输送线上,在所述安装固定板上安装有第一铰接座,在所述第一铰接座上铰接有限位块,在所述安装固定板上设有第八气缸,所述第八气缸与限位块连接。

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合理、节省生产成本且效率高效,质量标准化的特点,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只需人工上料即可,其余工作均设备自动完成组装,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能实现质量标准,保证产品的质量,这是人工生产没办法统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移动托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自动装螺杆工位的立体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发明中自动装螺杆工位的立体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发明中自动装螺杆工位的立体示意图之三;

图6为本发明中自动装螺杆工位的立体示意图之四;

图7为本发明中自动装螺杆工位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位置调节工位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上盖输送工位的立体示意图之一;

图10为本发明中上盖输送工位的立体示意图之二;

图11为本发明中上盖输送工位的立体示意图之三;

图12为本发明中温控器安装工位的立体示意图之一;

图13为本发明中温控器安装工位的立体示意图之二;

图14为本发明中温控器安装工位的立体示意图之三;

图15为本发明中温控器安装工位的立体示意图之四;

图16为本发明中自动打螺丝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中挡圈安装工位的立体示意图之一;

图18为本发明中挡圈安装工位的立体示意图之二;

图19为本发明中上盖总成安装工位的立体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中取料工位的立体示意图之一;

图21为本发明中取料工位的立体示意图之二;

图22为本发明中取料工位的立体示意图之三;

图23为本发明中阻挡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中挡圈位置调整组件的立体示意图之一;

图25为本发明中挡圈位置调整组件的立体示意图之二;

图26为本发明中挡圈位置调整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26,一种电炉生产流水线,包括:

循环输送线1和依次沿循环输送线1设置的自动装螺杆工位2、自动装螺母工位3、位置调节工位4、上盖总成安装工位100和锁螺栓工位8;

移动托架11,其设置在循环输送线1上通过循环输送线1带动进行移动,所述移动托架11用于放置零件;

自动装螺杆工位2,其对移动托架11上的零件进行自动打螺杆;

自动装螺母工位3,其用于对移动托架11上的零件进行上螺母;

位置调节工位4,其位置调节工位4用于对移动托架11上的零件进行位置调整;

上盖总成安装工位100由上盖输送工位9、温控器安装工位6、挡圈安装工位10和取料工位7组成;

上盖输送工位9,其位于循环输送线1一侧,用于带动上盖移动;

温控器安装工位6,其位于上盖输送工位9一侧,能将温控器安装在上盖上;

挡圈安装工位10,其位于上盖输送工位9一侧,能将挡圈安装在上盖上;

取料工位7,能将上盖输送工位9上的上盖抓取到移动托架11上与移动托架11上的零件进行组装;

锁螺栓工位8,其能对移动托架11上的零件和上盖进行组合安装;

阻挡组件5,其安装在循环输送线1上,分别位于每个工位上,用于限制移动托架11移动。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1)、通过工人将发热组件和发热组件的保护盖放置在移动托架上;

2)、启动循环输送线,循环输送线带动移动托架移动,来到自动装螺杆工位下方时,阻挡组件对移动托架进行限制;

3)、此时通过自动装螺杆工位对发热组件进行打螺杆,打螺杆完毕后,阻挡组件解除对移动托架的限制;

4)移动托架继续跟随循环输送线移动,来到自动装螺母工位时,阻挡组件对移动托架进行限制;

5)、自动装螺母工位对刚刚装配的螺杆进行上螺母,上螺母完毕后,阻挡组件解除对移动托架的限制;

6)、移动托架进行跟随循环输送线移动,来到位置调节工位时,阻挡组件对移动托架进行限制,通过图形采集的方式对移动托架上的零件进行图像识别,然后带动移动托架上的零件进行位置调节,便于与上盖进行组装;

7)位置调整后,阻挡组件解除对移动托架限制,移动托架继续跟随循环输送线移动,来到上盖总成安装工位一侧时,阻挡组件对移动托架进行限制;

8)此时通过工人将上盖固定放置在上盖输送工位上,上盖输送工位带动上盖进行输送;

9)温控器安装工位对上盖输送工位上的上盖进行装配温控器;

10)挡圈安装工位对上盖输送工位上的上盖进行装配挡圈;

11)温控器和挡圈均装配完成后,上盖输送工位带动上盖移动到上盖输送工位的末端;

12)通过取料工位将上盖输送工位上的上盖抓取,抓取后将上盖进行盖合在步骤7中移动托架上的零件上;

13)此时将步骤7中的阻挡组件解除对移动托架的限制,移动托架继续跟随循环输送线移动;

14)循环输送线带动移动托架移动到锁螺栓工位时,阻挡组件对移动托架进行限制,

15)锁螺栓工位对上盖和发热组件进行上螺丝进行固定,上完螺丝后,阻挡组件解除对移动托架的限制,移动托架继续跟随循环输送线移动;

16)最后移动托架上的产品通过机械手或人工抓取,移动托架则通过循环输送线移动回到原点。

参见图2,所述移动托架11包括有托板111,所述托板111安装在循环输送线1上跟随循环输送线1移动,在所述托板111上设有通孔112,通孔112便于位置调节工位从下部将零件顶起带动零件转动,进行位置调整,在所述托板111上以通孔112的轴心为圆心沿圆周设有多个定位柱113,定位柱能对发热组件进行定位,防止发热组件左右前后位置偏移,实现带动零件移动的同时能保证其位置不会偏差。

参见图3至7,所述自动装螺杆工位2包括有固定架2000,在所述固定架2000上设有三轴移动机器手2001,三轴移动机器手2001采用现有的市售产品,所述三轴移动机器手2001能实现左右、前后和上下移动,在所述三轴移动机器手2001上设有安装座2007,在所述安装座2007上设有电动推杆2009,所述电动推杆2009能进行上下方向移动,在所述电动推杆2009的移动轴上安装有固定块2005,在所述固定块2005上安装有自动电批2006,在所述自动电批2006的下端设有扭动杆2002,在所述扭动杆2002正下方设有上下贯穿的管道2004,所述管道2004固定设置在安装座2007上,所述管道2004与扭动杆2002互为同轴设置,所述扭动杆2002活动穿插在管道2004内,在所述管道2004一侧连通有进料斜管2003,所述自动装螺杆工位2还包括有振动筛盘组件2200,所述振动筛盘组件2200的输出端通过导管与进料斜管2003连接,振动筛盘组件2200采用现有输送螺杆、螺栓的振动筛盘组件,其能实现将螺杆逐一输送至进料斜管2003内即可,在所述管道2004左右两侧分别铰接有管道夹2008,所述管道夹2008能对管道2004下端开口进行封闭,在所述管道夹2008的铰接轴上设有扭簧,所述扭簧一端连接在管道夹2008上,另一端连接在管道2004上,所述扭动杆的下端面与螺杆的形状吻合,便于扭动杆驱使螺杆转动。

自动装螺杆工位的工作原理;

1),当承托零件的移动托架移动到自动装螺杆工位正下方时,阻挡组件对移动托架进行限制移动;

2),振动盘逐一将螺杆输送到进料斜管内,此时通过三轴移动机器手带动安装座进行位置调节,使管道靠近零件;

3),再通过电动推杆带动自动电批和扭动杆向下移动,在自动电批和扭动杆向下移动顶压管道内的螺杆,从而使管道夹向两侧张开,再配合自动电批转动即可将螺杆转入到零件内。

参见图3至7,所述自动装螺杆工位2还包括有自动定位组件21,所述自动定位组件21包括设置在固定架2000上的定位气缸22,在所述定位气缸22上设有定位环23,在所述定位环23上沿圆周设有多个转动轴25,在所述转动轴25的下端设有摆杆24,在所述转动轴25上设有转盘26,在所述转盘26依次连接有连杆27,首尾两个转盘26不设有连杆27互相连接,在所述定位环23上设有驱动气缸28,所述驱动气缸28与转盘26连接。

在打螺杆前,能通过定位气缸带动定位环向下移动,定位环的位置与移动托架上零件安装位置对应,定位环下降后,通过驱动气缸带动转盘转动,即可驱动转动轴驱使摆杆相对于转动轴摆动,多个摆杆从外向内将移动托架上的零件夹紧,便于固定进行打螺杆。

本发明中,所述自动装螺杆工位2、自动装螺母工位3和锁螺栓工位其结构一致,区别之处在于各种的振动盘不一样,振动盘采用现有振动盘即可。

本发明中所述自动装螺杆工位2、自动装螺母工位3和锁螺栓工位均可采用现有的市售产品,能实现打螺杆、螺母或螺丝即可。

参见图8,所述位置调节工位4包括设置在循环输送线1上的第一气缸42,在所述第一气缸42上设有移动架41,在所述移动架41设有第一电机43,在所述第一电机43上设有转动盘44,所述位置调节工位4还包括有摄像头、图像识别器和控制器,所述摄像头与图像识别器电性连接,所述图像识别器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气缸42、第一电机43连接进行控制,当移动托架移动到位置调节工位下方时,阻挡组件限制移动托架移动,然后通过摄像头对移动托架上的零件进行图像收集,再将图像信息输送给图像识别器,图像识别器根据图像信息与原本的信息进行对比,给出指令给控制器,控制器驱动第一气缸和第一电机进行工作,第一气缸带动移动架向上移动,通过转动盘从通孔112向上将零件顶起,然后通过第一电机转动带动零件进行调节角度,便于后面与上盖进行配合打螺丝。

参见图9至11,所述上盖输送工位9包括有安装架91,在所述安装架91上前后间隔设有第一导轨99,在所述第一导轨99上活动插有移动座960,在所述移动座960上设有第二导轨970,在所述移动座960和第二导轨970上分别设有固定板97,在所述固定板97上设有能与上盖插接配合的插销98,安装在第二导轨970上的固定板97能相对第二导轨970进行移动,在所述安装架91上设有第一横移装置92,所述第一横移装置92与移动座960连接能带动移动座960沿第一导轨99移动,在所述移动座960上设有第二横移装置96,所述第二横移装置96能带动安装在第二导轨970上的固定板97能相对第二导轨970进行移动;

所述第一横移装置92和第二横移装置96采用现有的直线移动机构,例如推杆电机、气缸或丝杆直线移动机构皆可,其实现前后的直线移动即可。

所述上盖输送工位9还包括设置在安装架91上的立架95,在所述立架95上设有第三导轨903,在所述第三导轨903和立架95上分别设有安装板900,在所述安装板900上安装有第一气缸902,在所述第一气缸902上安装有第一气爪904,在所述第一气爪904的两个驱动端连接有抓取夹906,安装在第三导轨903上的安装板900与第三导轨903插接配合、其能相对第三导轨903移动,在所述立架95上设有第三横移装置94,所述第三横移装置94与安装在第三导轨903上的安装板900连接。

本发明中所述两条第一导轨99接替带动上盖进行输送,先将上盖安装在第一条的第一导轨99上,上盖沿着第一条的第一导轨移动,通过第一气缸902配合第一气爪904工作将第一条第一导轨上的上盖夹取,然后配合温控器安装工位和挡圈安装工位对上盖进行安装温控器和挡圈,在通过将上盖放置到第二条第一导轨上的插销98上,第二条第一导轨负责将上盖输送至取料组件处。

上盖输送工位的工作原理:

1),工人将上盖插接在插销98上,然后通过第一横移装置92带动移动座960移动,带动上盖进行移动;

2),移动到第一气缸902和第一气爪904下方时,通过第一气缸向下移动,第一气爪夹取第一条第一导管上的上盖,夹取后,第一气缸带动上盖向上移动一个位置,此时第一横移装置92带动移动座960复位;

3),然后通过温控器安装工位和挡圈安装工位对上盖进行安装温控器和挡圈;

4),安装完毕后,第二条第一导管上的第一横移装置92带动移动座960移动到第一气缸902和第一气爪904下方;

5),此时第一气缸902向下移动,使上盖再次插入到第二条第一导轨上的插销上,再通过第二条第一导管上的第一横移装置92带动移动座960,移动到取料组件处。

本发明中的第二横移装置96用于调节两个固定板97的距离,从而调节两个插销的距离,能根据不同产品的规格进行调整。

本发明中的第三横移装置94采用现有的直线移动机构,例如推杆电机、气缸或丝杆直线移动机构皆可,其实现前后的直线移动即可。

本发明中的第三横移装置94,用于调节两个安装板900的距离,从而调节两个第一气爪904的距离,能根据不同产品的规格进行调整,便于夹取。

本发明中的第一导轨为可活动式,在所述安装架91上设有两个直线移动机构,所述第一导轨安装在直线移动机构上,所述直线移动机构采用现有的直线移动机构,例如推杆电机、气缸或丝杆直线移动机构皆可,其实现前后的直线移动即可,能带动第一导轨进行前后移动,第一导轨可移动设置,所述第一横移装置92固定在第一导轨上,第一导轨可移动设置便于与第一气爪配合在抓取上盖后进行位置的避让进行复位。

参见图12至15,所述温控器安装工位6包括有支架61,在所述支架61上设有上下举升组件62,在所述上下举升组件62上堆叠有放置温控器的放料盘63,在所述放料盘63上方设有安装架65,所述安装架65连接安装在支架61上,在所述安装架65上设有能实现左右、前后和上下移动的移动组件64,在所述移动组件64上安装有第五气爪641;

所述移动组件64采用现有的移动机器人,其能实现左右、前后和上下移动即可

在所述支架61上设有安装支架6405,在所述安装支架6405上设有第三气缸6409,在所述第三气缸6409上安装有用于承托温控器的第二托架6408,在所述第二托架6408后方的安装支架6405上设有直线输送组件6400,在所述直线输送组件6400上安装有第二气爪6406,所述温控器安装工位6位于上盖输送工位9的后侧。

所述直线输送组件6400采用现有的直线移动机构,例如推杆电机、气缸或丝杆直线移动机构皆可,其实现前后的直线移动即可。

参见图16,在所述上盖输送工位9上还设有自动打螺丝机1000。

温控器安装工位第一种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1),通过工人预先将温控器规整的放置在放料盘内;

2),移动组件64带动第五气爪641在放料盘内抓取温控器;

3),在通过移动组件64带动第五气爪641移动,将第五气爪641上的温控器放置到第二托架6408上;

4),通过第三气缸6409带动第二托架6408向上移动;

5),然后通过第二气爪6406将第二托架6408上的温控器抓取;

6),再通过直线输送组件6400带动第二气爪6406移动,即可带动温控器移动到上盖的安装位置上,

7),通过自动打螺丝机1000对温控器和上盖进行打螺丝进行安装固定。

参见图14至15,所述温控器安装工位6还包括在安装支架6405上设有第四导轨6403,在所述第四导轨6403上插接有第四滑动块,在所述第四滑动块上设有第二气缸6402,在所述第二气缸6402上安装有用于承托温控器的第一托架6401,在所述安装支架6405上设有第一推杆电机6504,所述第一推杆电机6504的推动轴与第四滑动块连接;

所述第一推杆电机6504的推动轴与第四滑动块连接,能带动第一托架沿第四导管6403移动,所述第二气缸6402能带动第一托架6401上下移动,调节温控器的位置,便于第三气爪6502将其抓取

在所述安装支架6405上还设有滑动座6506,在所述安装支架6405设有第三推杆电机6505,所述第三推杆电机6505与滑动座6506连接,在所述滑动座6506上设有第二推杆电机6500,在所述第二推杆电机6500的推动轴上连接有第五滑动块6503,在所述第五滑动块6503上安装有旋转气缸6501,在所述旋转气缸6501上安装有第三气爪6502。

温控器安装工位第二种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1),通过工人预先将温控器规整的放置在放料盘内;

2),移动组件64带动第五气爪641在放料盘内抓取温控器;

3),在通过移动组件64带动第五气爪641移动,将第五气爪641上的温控器放置到第一托架6401上;

4),然后通过第三推杆电机6505带动滑动座移动和第二推杆电机6500带动第五滑动块6503移动,调节第三气爪6502的位置去抓取放置在第一托架6401上的温控器;

5),再通过第三推杆电机6505带动滑动座移动和第二推杆电机6500带动第五滑动块6503移动,配合第三气爪6502,将第三气爪6502上的温控器放置到第二托架6408上;

6),然后通过第二气爪6406将第二托架6408上的温控器抓取;

7),再通过直线输送组件6400带动第二气爪6406移动,即可带动温控器移动到上盖的安装位置上,

8),通过自动打螺丝机1000对温控器和上盖进行打螺丝进行安装固定。

参见图17至19,所述挡圈安装工位10,包括有工作台1110,在所述工作台1110上设有立架1120,在所述立架1120上设有直线轨道103,在所述立架1120上设有第一振动筛盘101,在所述第一振动筛盘101的输出端与直线轨道103连接有输送通道102,在所述直线轨道103后方活动插接有推板105,在所述立架1120上设有第一直线移动组件104,所述第一直线移动组件104与推板105;

在所述立架1120上还设有第二直线移动组件106,在所述第二直线移动组件106上安装有第四气缸107,在所述第四气缸107上设有第二旋转气缸108,在所述第二旋转气缸108上设有第四气爪109,在所述第四气爪109的两个输出端头上连接有夹杆110;

参见图16,在所述上盖输送工位9上还设有自动打螺丝机1000。

1),通过第一振动筛盘101启动,将物料逐一输送至直线轨道103内;

2),然后通过第一直线移动组件带动推板105移动,将挡圈输送至直线轨道103的前端;

3),再通过第二直线移动组件106带动第四气缸107向后侧移动,使气爪位于挡圈上方;

4),通过第四气缸107带动第四气爪向下移动,第四气爪张开将直线轨道内的挡圈抓取;

5),再通过第二直线移动组件106、第四气缸107和第四气爪工作,将挡圈带动到上盖对应的位置上;

6),通过自动打螺丝机1000对挡圈和上盖进行打螺丝。

本发明的挡圈和温控器可通过打一次螺丝进行固定,温控器贴合上盖的内壁,挡圈贴合上盖的外壁,三者位于同一直线上,即可通过自动打螺丝机1000对挡圈、温控器和上盖进行打螺丝,完成一次性装配固定。

参见图24至26,在所述直线轨道103的前部还设有挡圈位置调整组件1100,所述挡圈位置调整组件1100包括设置在直线轨道103前端的通槽2109,在所述通槽2109下方的直线轨道103上安装有气缸固定支架2104,在所述气缸固定支架2100上设有第十气缸2105,在所述第十气缸2105上固定有电机安装架2106,在所述电机安装架2106上设有驱动电机2107,在所述驱动电机2107的电机轴上设有定位柱2110,在所述定位柱2110的侧壁上设有定位杆2111,在所述驱动电机2107的电机轴上设有配合定位柱2113,在所述电机安装架2106上安装有接近开关2108,所述接近开关2108与配合定位柱2113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在所述通槽2109上方的直线轨道103上安装有气缸固定板2102,在所述气缸固定板2102上安装有第一驱动气缸2101,在所述第一驱动气缸2101的活塞杆上设有压合座2103,在所述压合座2103上设有让位孔2112,所述让位孔2112与定位柱2110互为同轴设置。

挡圈位置调整组件的工作原理:

1),当挡圈输送至直线轨道103的前部时;

2),第十气缸带动电机固定架向上移动,第一驱动气缸带动压合座向下移动,从而通过定位柱插入到挡圈的孔位内,压合座对挡圈的上端面进行压合限制;

3),然后通过驱动电机带动定位柱转动,由于定位杆的存在,定位柱转动时,挡圈跟随转动;

4),通过接近开关2108与配合定位柱2113进行配合工作,配合定位柱2113跟随驱动电机2107进行转动,从而当配合定位柱2113转动到接近开关2108互相对应时,即完成位置对应,即可根据需要进行位置调整,此时通过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再转动一个指定角度即可。

参见图20至22,所述取料工位7包括设置在上盖输送工位9末端的第一安装架701,在所述第一安装架701上安装有第三直线移动组件702,在所述第三直线移动组件702上固定有第一安装座7031,在所述第一安装座7031上安装有转轴703,在所述转轴703上安装有第五气缸704,在所述第五气缸704上安装有连接杆706,在所述连接杆706上设有多个安装支杆707,在所述安装支杆707上设有第一气动吸盘708,在所述第一安装座7031上安装有第六气缸705,所述第六气缸705与转轴703铰接;

在所述第一安装架701一侧还设有第二安装架709,在所述第二安装架709上安装有第四直线移动组件710,在所述第四直线移动组件710上安装有第七气缸711,在所述第七气缸711上安装有第三旋转气缸712,在所述第三旋转气缸712上固定连接吸盘固定架713,在所述第二气动吸盘714。

1),在上盖组装好温控器和挡圈后,第三直线移动组件702带动第一安装座7031移动到上盖的位置上;

2),通过第六气缸705带动转轴703转动,即可带动连接杆706、安装支杆707和第一气动吸盘708进行翻转与上盖的端面贴合

3)通过第一气动吸盘708外接真空泵,进行真空吸附,牢牢的将上盖进行吸附;

4),再通过第三直线移动组件702带动第一安装座7031移动到第二气动吸盘714下方且通过第六气缸705带动转轴703复位,使上盖处于平躺状态;

5),通过四直线移动组件710带动第七气缸711移动,第七气缸711带动第三旋转气缸712上下移动,第三旋转气缸712带动第二气动吸盘714旋转,三者带动第二气动吸盘调整位置与第一气动吸盘上的上盖进行贴合;

6),通过第二气动吸盘外接真空泵,进行真空吸附,牢牢的将上盖进行吸附,而第一气动吸盘则进行充气,将上盖放开;

7),在通过四直线移动组件710带动第七气缸711移动,第七气缸711带动第三旋转气缸712上下移动,第三旋转气缸712带动第二气动吸盘714旋转,三者带动上盖移动,将上盖放置到移动托架上。

参见图23,所述阻挡组件5包括有安装固定板51,所述安装固定板51安装在循环输送线1上,在所述安装固定板51上安装有第一铰接座53,在所述第一铰接座53上铰接有限位块54,在所述安装固定板51上设有第八气缸52,所述第八气缸52与限位块54连接。

所述阻挡组件5的工作原理:

1),在移动托架跟随循环输送线移动到每个工位下方时,限位块54对移动托架进行阻挡;

2),当对应的工位对移动托架上的零件完成加工后,第八气缸带动限位块相对于第一铰接座进行摆动,即可解除对移动托架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