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笔记本底板精确打孔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76024发布日期:2021-05-25 14:48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笔记本底板精确打孔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孔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笔记本底板精确打孔设备。



背景技术:

底板通常被作为机器底部的安装部件,而由于部件之间的固定多是使用螺钉进行,如此就需要在底板上开出较多的孔,现有的打孔装置通常需要人工手动将底板放置于工作台上,接着操作打孔装置对底板进行打孔,待底板一处打孔完成后,还需人工手动推动底板,使打孔装置对底板的不同部位进行打孔,但人们手动推动底板,每次推动的距离不一,如此就容易使打孔的位置不一,进而会影响部件的安装位置,且由于人们距离机器较近,进而容易被打孔时产生的铁屑划伤。

因此,亟需研发一种自动化程度较高、安全性较高和能够对底板进行清扫的用于笔记本底板精确打孔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需要人工手动推动底板和安全性较低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较高、安全性较高和能够对底板进行清扫的用于笔记本底板精确打孔设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笔记本底板精确打孔设备,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操作台;打孔机构,操作台上设有打孔机构;夹紧机构,打孔机构上设有夹紧机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打孔机构包括:支撑座,底座顶部设有支撑座;伺服电机,支撑座上设有伺服电机;第一转杆,伺服电机输出轴上设有第一转杆;导向套,操作台上设有导向套;转盘,导向套上转动式设有转盘;第二转杆,转盘上转动式设有第二转杆,第二转杆与第一转杆配合;第一下压杆,导向套上滑动式设有第一下压杆,第一下压杆与第二转杆转动式连接;第一弹簧,第一下压杆与导向套之间设有第一弹簧;钻头,第一下压杆底部对称设有钻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夹紧机构包括:第二下压杆,第一下压杆上设有第二下压杆;第一滑轨,操作台上对称设有第一滑轨;第一楔形块,第一滑轨内均滑动式设有第一楔形块,第一楔形块与第一滑轨之间均设有弹性件,第二下压杆与第一楔形块配合;第二弹簧,第一楔形块上均设有第二弹簧;夹紧块,操作台上对称滑动式设有夹紧块,夹紧块与第二弹簧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推进机构,推进机构包括:推块,操作台上滑动式设有推块;齿条,推块上设有齿条;第三弹簧,推块与操作台之间设有第三弹簧;缺齿轮,伺服电机输出轴上设有缺齿轮;第一全齿轮,支撑座上转动式设有第一全齿轮,第一全齿轮与缺齿轮啮合;第一锥齿轮,支撑座上转动式设有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支撑座上转动式设有第二锥齿轮;传动组件,第一锥齿轮与第一全齿轮之间设有传动组件;第二全齿轮,第二锥齿轮上转动式设有第二全齿轮,第二全齿轮与齿条啮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清洁机构,清洁机构包括:第二滑轨,操作台上对称设有第二滑轨;刷子,第二滑轨之间对称滑动式设有刷子,刷子可伸缩;导向杆,刷子上均设有导向杆;第四弹簧,导向杆上均套有第四弹簧;固定块,操作台上对称设有固定块,固定块与导向杆滑动式连接,第四弹簧与固定块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触发机构,触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操作台上对称设有第一支撑杆;转板,第一支撑杆上均转动式设有转板;第五弹簧,转板均与第一支撑杆之间设有第五弹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支撑板,操作台上设有支撑板;连接杆,支撑板上滑动式设有连接杆;第二楔形块,支撑板上均滑动式设有第二楔形块,第二楔形块与连接杆配合;第六弹簧,支撑板与第二楔形块之间设有第六弹簧;第七弹簧,支撑板与连接杆之间设有第七弹簧;第二支撑杆,支撑板上设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上滑动式设有异形杆,异形杆与第二楔形块配合;第八弹簧,异形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设有第八弹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转动机构,转动机构包括:挡板,操作台上转动式设有挡板;转环,挡板上设有转环;扭簧,转环与操作台之间设有扭簧,扭簧套在挡板上。

有益效果:1、本发明通过夹紧机构实现对底板的夹紧,接着在打孔机构和配合下实现对底板的打孔。

2、通过设有推进机构,进而实现对底板的自动向左推动。

3、通过设有清洁机构,如此就便于人们对底板的清理。

4、通过设有触发机构,进而实现夹紧机构与清洁机构的同时运作,如此就无需人工手动移动清洁机构。

5、通过设有固定机构,如此就可更好的对底板进行固定。

6、通过设有转动机构,进而实现对底板进行限位,同时还便于人们对底板的收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三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四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五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六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底座,2-操作台,3-打孔机构,30-支撑座,31-伺服电机,32-第一转杆,33-转盘,34-第二转杆,35-第一下压杆,36-第一弹簧,37-导向套,38-钻头,4-夹紧机构,40-第二下压杆,41-第一滑轨,42-第一楔形块,43-第二弹簧,44-夹紧块,5-推进机构,50-推块,51-齿条,52-第三弹簧,53-缺齿轮,54-第一全齿轮,55-传动组件,56-第一锥齿轮,57-第二锥齿轮,58-第二全齿轮,6-清洁机构,60-第二滑轨,61-刷子,62-导向杆,63-第四弹簧,64-固定块,7-触发机构,70-第一支撑杆,71-转板,72-第五弹簧,8-固定机构,80-支撑板,81-连接杆,82-第二楔形块,83-第六弹簧,84-第七弹簧,85-第二支撑杆,86-第八弹簧,9-转动机构,90-挡板,91-转环,92-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应用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用于笔记本底板精确打孔设备,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有底座1、操作台2、打孔机构3和夹紧机构4,底座1上设有操作台2,操作台2上设有打孔机构3,打孔机构3上设有夹紧机构4。

当人们需要使用本设备时,首先人们将底板放置于操作台2右侧,接着人们就可启动打孔机构3,打孔机构3运作进而对底板左侧进行打孔,同时打孔机构3带动夹紧机构4运作,使得夹紧机构4将底板夹紧,接着待底板左侧打孔完成后,打孔机构3向上移动与底板分离,打孔机构3向上移动使得夹紧机构4将底板松开,此时人们就可将底板向左推动,使底板右侧移动至打孔机构3下方,使得打孔机构3对底板的右侧进行打孔,待打孔完成人们就可底板取下,接着当人们不需要使用本设备时,关闭打孔机构3即可。

打孔机构3包括有支撑座30、伺服电机31、第一转杆32、转盘33、第二转杆34、第一下压杆35、第一弹簧36、导向套37和钻头38,底座1顶部设有支撑座30,支撑座30上设有伺服电机31,伺服电机31输出轴上设有第一转杆32,操作台2上设有导向套37,导向套37上转动式设有转盘33,转盘33上转动式设有第二转杆34,第二转杆34与第一转杆32配合,导向套37上滑动式设有第一下压杆35,第一下压杆35与第二转杆34转动式连接,第一下压杆35与导向套37之间设有第一弹簧36,第一下压杆35底部对称设有钻头38。

夹紧机构4包括有第二下压杆40、第一滑轨41、第一楔形块42、第二弹簧43和夹紧块44,第一下压杆35上设有第二下压杆40,操作台2上对称设有第一滑轨41,第一滑轨41内均滑动式设有第一楔形块42,第一楔形块42与第一滑轨41之间均设有弹性件,第二下压杆40与第一楔形块42配合,第一楔形块42上均设有第二弹簧43,操作台2上对称滑动式设有夹紧块44,夹紧块44与第二弹簧43连接。

首先人们将底板放置于操作台2右侧,并使底板左侧对准钻头38,接着人们就可启动伺服电机31和钻头38,伺服电机31输出轴通过第一转杆32带动第二转杆34和转盘33运动,第二转杆34进而带动第一下压杆35向下移动,第一弹簧36被压缩,第一下压杆35带动钻头38和第二下压杆40向下移动,第二下压杆40向下移动从而将第一楔形块42向内挤压,第一楔形块42通过第二弹簧43带动夹紧块44向内移动,弹性件被压缩,待夹紧块44与底板接触时,夹紧块44将底板夹紧,第二弹簧43被压缩,接着待钻头38移动至与底板接触时,钻头38对底板进行打孔,打孔完成后,第二转杆34向下移动至最大限度,第二转杆34位于第一转杆32后侧,第一转杆32进而不再挡住第二转杆34,此时第一弹簧36复位带动钻头38和第二下压杆40迅速向上移动,使第二下压杆40不再挤压第一楔形块42,使得弹性件和第二弹簧43复位,弹性件和第二弹簧43带动第一楔形块42和夹紧块44复位,使夹紧块44与底板分离,接着人们就可将底板向左推动,使底板右侧移动至钻头38下方,待第一转杆32转动至与第二转杆34接触时,钻头38向下移动,当钻头38与底板右侧接触时,钻头38对底板右侧进行打孔,如此不断重复就可实现对底板的快速打孔,接着待打孔完成,人们就可将底板取下,当人们不需要使用本设备时,关闭伺服电机31和钻头38即可。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1、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还包括推进机构5,推进机构5包括有推块50、齿条51、第三弹簧52、缺齿轮53、第一全齿轮54、传动组件55、第一锥齿轮56、第二锥齿轮57和第二全齿轮58,操作台2上滑动式设有推块50,推块50上设有齿条51,推块50与操作台2之间设有第三弹簧52,伺服电机31输出轴上设有缺齿轮53,支撑座30上转动式设有第一全齿轮54,第一全齿轮54与缺齿轮53啮合,支撑座30上转动式设有第一锥齿轮56,支撑座30上转动式设有第二锥齿轮57,第一锥齿轮56与第一全齿轮54之间设有传动组件55,第二锥齿轮57上转动式设有第二全齿轮58,第二全齿轮58与齿条51啮合。

首先人们将底板与推块50接触,当伺服电机31被启动后,伺服电机31输出轴带动缺齿轮53转动,当钻头38向下移动对底板左侧进行打孔时,缺齿轮53不与第一全齿轮54啮合,接着待底板左侧打孔完成时,第二转杆34位于第一转杆32后侧,此时缺齿轮53与第一全齿轮54啮合,缺齿轮53通过传动组件55带动第一锥齿轮56转动,第一锥齿轮56通过第二锥齿轮57带动第二全齿轮58转动,第二全齿轮58通过齿条51带动推块50向左移动,第三弹簧52被压缩,推块50带动底板向左移动,如此就可实现底板的自动向左移动,接着待缺齿轮53转动至与第一全齿轮54分离时,底板右侧移动至钻头38下方,接着钻头38向下移动对底板右侧进行打孔,同时第三弹簧52带动齿条51和推块50向右移动复位,由于第二全齿轮58为单向齿轮,因此齿条51向右移动时不会带动第二锥齿轮57转动。

还包括清洁机构6,清洁机构6包括有第二滑轨60、刷子61、导向杆62、第四弹簧63和固定块64,操作台2上对称设有第二滑轨60,第二滑轨60之间对称滑动式设有刷子61,刷子61可伸缩,刷子61上均设有导向杆62,导向杆62上均套有第四弹簧63,操作台2上对称设有固定块64,固定块64与导向杆62滑动式连接,第四弹簧63与固定块64连接。

当底板向左移动时,人们就可将导向杆62向外拉动,第四弹簧63被压缩,导向杆62带动刷子61向外移动,如此就可对底板上的杂质进行清扫,如此就便于人们对底板的清理,待清理完成,齿条51复位完成,人们就可松开导向杆62,使第四弹簧63带动刷子61和导向杆62复位。

还包括触发机构7,触发机构7包括有第一支撑杆70、转板71和第五弹簧72,操作台2上对称设有第一支撑杆70,第一支撑杆70上均转动式设有转板71,转板71均与第一支撑杆70之间设有第五弹簧72。

当第一楔形块42向内移动时,第一楔形块42通过转板71带动导向杆62向外移动,第五弹簧72发生形变,如此就无需人工手动移动导向杆62,接着当第一楔形块42复位时,缺齿轮53与第一全齿轮54开始啮合,此时第五弹簧72带动转板71复位,进而不再拉动导向杆62,如此在刷子61向内移动复位时,底板左侧与刷子61接触,刷子61进而对底板进行清扫,同时向内移动复位,如此就不会挡住齿条51,接着待刷子61再次被向外拉动时,齿条51复位完成。

还包括固定机构8,固定机构8包括有支撑板80、连接杆81、第二楔形块82、第六弹簧83、第七弹簧84、第二支撑杆85和第八弹簧86,操作台2上设有支撑板80,支撑板80上滑动式设有连接杆81,支撑板80上均滑动式设有第二楔形块82,第二楔形块82与连接杆81配合,支撑板80与第二楔形块82之间设有第六弹簧83,支撑板80与连接杆81之间设有第七弹簧84,支撑板80上设有第二支撑杆85,第二支撑杆85上滑动式设有异形杆,异形杆与第二楔形块82配合,异形杆与第二支撑杆85之间设有第八弹簧86。

当齿条51移动至与异形杆接触时,异形杆被挤压向左移动,第八弹簧86被压缩,待异形杆与第二楔形块82接触时,异形杆带动第二楔形块82向左移动,第六弹簧83被压缩,使得第二楔形块82与连接杆81分离,由于初始状态时,第七弹簧84为拉伸状态,如此当第二楔形块82与连接杆81分离时,第七弹簧84会带动连接杆81向下移动,对底板进行固定,接着待齿条51复位不再挤压异形杆时,第八弹簧86带动异形杆复位,第二楔形块82被连接杆81挡住,然后当底板打孔完成后,人们就可将连接杆81向上移动,使连接杆81上的卡孔与第二楔形块82重合,使得第六弹簧83带动第二楔形块82复位卡住连接杆81,此时第七弹簧84恢复为拉伸状态,接着人们就可松开连接杆81,将底板取下。

还包括转动机构9,转动机构9包括有挡板90、转环91和扭簧92,操作台2上转动式设有挡板90,挡板90上设有转环91,转环91与操作台2之间设有扭簧92,扭簧92套在挡板90上。

当底板向左移动至与挡板90接触时,挡板90可对底板进行限位,接着当人们需要将底板取下时,就可转动转环91,转环91带动挡板90转动,扭簧92发生形变,待底板被取下后,人们就可松开转环91,使扭簧92带动挡板90复位。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