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曲轴的精锻用坯料的成形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286988阅读:来源:国知局

[0056]在图3所示的成形装置中,以使粗销部P’的偏心方向与铅垂方向相一致、且将第I粗销部ΡΓ、第4粗销部P4’配置在上方的姿态、换言之将第2粗销部P2’、第3粗销部P3’配置在下方的姿态将粗坯料4容纳于模具内,并成形为精锻用坯料。因此,在下侧模具支承台22和上侧模具支承台23安装有沿粗坯料4的轴向划分的、各自上下成对的固定轴颈模10U、10B、可动轴颈模11U、11B,以及销模12和辅助销模13。
[0057]固定轴颈模10U、1B配置于粗坯料4的粗轴颈部J’中的一个粗轴颈部J’的位置,例如在图3中,固定轴颈模10UU0B配置于中央的第3粗轴颈部J3’的位置,上方的固定轴颈模1U安装于上侧模具支承台23,下方的固定轴颈模1B安装于下侧模具支承台22。特别是,上方的固定轴颈模1U相对于上侧模具支承台23完全固定,下方的固定轴颈模1B相对于下侧模具支承台22完全固定。
[0058]在固定轴颈模10U、10B分别形成有半圆筒状的第I刻入部10Ua、10Ba,和与该第I刻入部10Ua、10Ba的前后(图3中的左右)相邻的第2刻入部10Ub、10Bb。第I刻入部1UaUOBa的长度与精锻用坯料5的第3粗轴颈部J3”的轴向的长度相同。第2刻入部1UbUOBb的长度与精锻用坯料5的与其轴颈部J3”相连的粗臂部A”(第4粗臂部A4”、第5粗臂部A5”)的轴向的厚度相同。
[0059]固定轴颈模10UU0B通过伴随着压力机的驱动的上侧模具支承台23的下降、即压力机的压下,用第I刻入部1UaUOBa以从上下方向夹入第3粗轴颈部J3’的方式保持第3粗轴颈部J3’。与此同时,固定轴颈模10UU0B成为第2刻入部1UbUOBb的靠第I刻入部10Ua、1Ba侧的表面接触于与第3粗轴颈部J3’相连的第4粗臂部A4’、第5粗臂部A5’的靠第3粗轴颈部J3’侧的侧面的状态。
[0060]可动轴颈模IlUUlB配置于粗坯料4的除用固定轴颈模10UU0B所夹入的粗轴颈部J’以外的各个粗轴颈部J’的位置,例如在图3中,可动轴颈模IlUUlB配置于第I粗轴颈部Jl’、第2粗轴颈部J2’、第4粗轴颈部J4’、第5粗轴颈部J5’各自的位置,上方的可动轴颈模IlU安装于上侧模具支承台23,下方的可动轴颈模IlB安装于下侧模具支承台22。特别是,容许上方的可动轴颈模IlU相对于上侧模具支承台23在朝向固定轴颈模1U的轴向上移动,容许下方的可动轴颈模IlB相对于下侧模具支承台22在朝向固定轴颈模1B的轴向上移动。
[0061]在可动轴颈模IlUUlB分别形成有半圆筒状的第I刻入部llUa、llBa、和与该第I刻入部IlUaUlBa的前后(图3中的左右)相邻的第2刻入部llUb、llBb。第I刻入部IlUaUlBa的长度与精锻用坯料5的第I粗轴颈部J1”、第2粗轴颈部J2”、第4粗轴颈部J4”和第5粗轴颈部J5”的轴向的长度相同。第2刻入部I IUb、I IBb的长度与精锻用坯料5的与第I粗轴颈部J1”、第2粗轴颈部J2”、第4粗轴颈部J4”和第5粗轴颈部J5”相连的粗臂部A”的轴向的厚度相同。
[0062]可动轴颈模IlUUlB利用伴随着压力机的驱动的上侧模具支承台23的下降、即压力机的压下,用第I刻入部IlUaUlBa以分别从上下方向夹入各粗轴颈部J’的方式保持各粗轴颈部J’。与此同时,可动轴颈模11U、IIB成为第2刻入部IlUb、IIBb的靠第I刻入部IlUaUlBa侧的表面接触于与各粗轴颈部J’相连的粗臂部A’的靠各粗轴颈部J’侧的侧面的状态。
[0063]此处,在两端的第I粗轴颈部J1’、第5粗轴颈部J5’的位置处配置的可动轴颈模IlUUlB的端面成为倾斜面14U、14B。相对于此,在下侧垫板20上,与这些第I粗轴颈部J1’、第5粗轴颈部J5’的可动轴颈模IlUUlB的倾斜面14U、14B的位置相对应地分别竖立设置有第I楔块26,各第I楔块26贯通下侧模具支承台22而朝上方突出。第I粗轴颈部J1’、第5粗轴颈部J5’的可动轴颈模IlUUlB中的下侧的可动轴颈模IlB的倾斜面14B在初期状态下与第I楔块26的斜面相接触。另一方面,上侧的可动轴颈模IlU的倾斜面14U利用伴随着压力机的驱动的上侧模具支承台23的下降、即压力机的压下,成为与第I楔块26的斜面相接触的状态。
[0064]另外,在靠中央的第2粗轴颈部J2’、第4粗轴颈部J4’的位置处配置的可动轴颈模IlUUlB上,在自第I刻入部IlUaUlBa和第2刻入部I lUb、IlBb偏离的侧部(图3中的纸面向外和向里)固定有具有倾斜面15U、15B的未图示的块。相对于此,在下侧垫板20上,与这些第2粗轴颈部J2’、第4粗轴颈部J4’的可动轴颈模IlUUlB的倾斜面15U、15B的位置相对应地分别竖立设置有第2楔块27,各第2楔块27贯通下侧模具支承台22而朝上方突出。第2粗轴颈部J2’、第4粗轴颈部J4’的可动轴颈模IlUUlB中的下侧的可动轴颈模IlB的倾斜面15B在初期状态下与第2楔块27的斜面相接触。另一方面,上侧的可动轴颈模IlU的倾斜面15U利用伴随着压力机的驱动的上侧模具支承台23的下降、即压力机的压下,成为与第2楔块27的斜面相接触的状态。
[0065]之后,伴随着压力机继续压下,上侧的可动轴颈模IlU与下侧的可动轴颈模IlB —体地被下压。由此,对于第I粗轴颈部J1’、第5粗轴颈部J5’的可动轴颈模IlUUlB来说,上下的任意一者由于其倾斜面14U、14B沿着第I楔块26的斜面滑动,因此朝第3粗轴颈部J3’的固定轴颈模10UU0B沿着轴向移动。与此同时,对于第2粗轴颈部J2’、第4粗轴颈部J4’的可动轴颈模IlUUlB来说,上下的任意一者由于其倾斜面15U、15B沿着第2楔块27的斜面滑动,因此朝第3粗轴颈部J3’的固定轴颈模10UU0B沿着轴向移动。总之,可动轴颈模IlUUlB能够分别利用斜楔机构沿着轴向移动。
[0066]上下成对的销模12和辅助销模13配置于粗坯料4的粗销部P’各自的位置,上方的销模12和辅助销模13安装于上侧模具支承台23,下方的销模12和辅助销模13安装于下侧模具支承台22。销模12配置于粗销部P’各自的偏心中心侧,另一侧的辅助销模13配置于与粗销部P’各自的偏心中心侧相反的外侧。例如,在第I粗销部ΡΓ的位置处,由于第I粗销部ΡΓ配置于上侧,因此销模12安装于下侧模具支承台22,并且辅助销模13安装于上侧模具支承台23。
[0067]特别是,均容许销模12和辅助销模13中的上下的任意一者相对于上侧模具支承台23、下侧模具支承台22在朝向固定轴颈模10UU0B的轴向上移动。而且,只有销模12也被容许在朝向粗销部P’的偏心方向上移动。
[0068]在销模12、辅助销模13分别形成有半圆筒状的刻入部12a、13a。刻入部12a、13a的长度与精锻用坯料5的粗销部P”的轴向的长度相同。
[0069]利用伴随着压力机的驱动的上侧模具支承台23下降、即压力机压下,销模12成为刻入部12a贴紧于各粗销部P’的偏心中心侧、销模12的两侧面接触于与各粗销部P’相连的粗臂部A’的靠各粗销部P’侧的侧面的状态。
[0070]之后,销模12和辅助销模13伴随着压力机继续压下而一体地被下压。由此,销模12和辅助销模13随着如上述那样可动轴颈模IlUUlB沿着轴向移动而朝向第3粗轴颈部J3’的固定轴颈模10UU0B沿着轴向移动。另外,销模12沿着偏心方向的移动利用与各销模12相连结的液压缸16的驱动而进行。
[0071]此外,销模12和辅助销模13沿着轴向的移动也可以利用与可动轴颈模IlUUlB同样的斜楔机构、液压缸、伺服马达等另外的机构强制进行。辅助销模13也可以与相邻的一对可动轴颈模IlUUlB中的一者一体化。
[0072]在图3所示的初期状态下,在分别在轴向上相连的固定轴颈模10UU0B和可动轴颈模IIU、IIB与销模12和辅助销模13之间,为了容许可动轴颈模IIU、11B、以及销模12和辅助销模13沿着轴向的移动,确保有间隙。这些各间隙的尺寸为精锻用坯料5的粗臂部A”的厚度与粗坯料4的粗臂部A’的厚度之差。
[0073]接下来,对基于这样构成的成形装置的精锻用坯料的成形方法进行说明。
[0074]图4和图5是用于对基于图3所示的本发明的成形装置的精锻用坯料的成形方法进行说明的纵剖视图,图4表示成形初期的状态,图5表示成形完成时的状态。
[0075]将粗坯料4容纳于所述图3所示的下侧的固定轴颈模10B、可动轴颈模11B、以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