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应力用加热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343898阅读:来源:国知局
6 (B)所示,利用感应从表面侧将钢板Pl加热进行加热。此时,如符号Al所示,由于主加热线圈部11被配置为与钢板Pl的表面相接触或相靠近,因此可以将相对于该钢板Pl的对置部位局部地以共同强度进行加热。除此以外,由于辅助加热线圈部12a、12b被配置为与主加热线圈部11相比离钢板Pl的表面更远,因此虽然加热强度弱,但可以对由该主加热线圈部11局部加热的钢板Pl的对置部位的周围如符号A2所示大范围地进行感应加热。由此,就可以以主加热线圈部11的对置部位为中心大范围地以加热强度从外侧向中心逐渐增强的方式对钢板Pl进行加热。
[0046]其结果是,在钢板Pl的主加热线圈部11的对置部位的周围,可以在抑制过度加热的同时将该对置部位附近有效地加热。于是,可以将主加热线圈部11的对置部位附近的背面侧也有效地加热,从而可以有效地去除由在该背面侧进行的焊接(符号W1、W2)所造成的应力。
[0047]而且,由于在主加热线圈11和辅助加热线圈12a、12b中流过的电流是相反方向,因此可以抑制在该主加热线圈11与辅助加热线圈12a、12b的周围产生的磁场相互抵消的现象。因而,可以更加有效地将钢板Pl感应加热。
[0048]<实施方式二 >
下面,参照图7至图8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7至图8是表示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去应力用加热装置的加热线圈的结构及加热时的样子的图。
[0049]本实施方式的去应力用加热装置I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一的结构大致相同,然而为了加热钢板I而设于装置I自身的下面侧的加热线圈20的结构不同。特别是,本实施方式的加热线圈20的形状被制成具有沿行进方向延伸且相互平行配置的四根直线状的线圈部21a、21b、22a、22b。以下,参照图7及图8,对本实施方式的加热线圈20的具体的结构进行说明。
[0050]图7是表示加热线圈20的结构的立体图。如该图中所示,加热线圈20被构成为具有位于一端侧并输入有高频电流的两个输入端23、24以及四根直线状的线圈部21a、21b、22a、22b。这四根直线状的线圈部21a、21b、22a、22b被构成为全都连接在一起而成为一个线圈,以流过由输入端23、24供给的高频电流。而且,加热线圈20由用铜制成且内部为空洞的管状构件构成,以在内部流过冷却用水(参照图8(A))。
[0051]此外,四根线圈部21a、21b、22a、22b由位于内侧的2根主加热线圈部21a、21b (第一线圈部)和分别位于它们的两个外侧的两根辅助加热线圈部22a、22b (第二线圈部)构成。此外,两根主加热线圈部21a、21b如图8(A)所示,被配置为与钢板Pl的表面相靠近(或相接触)。而且,另外两根辅助加热线圈部22a、22b与主加热线圈部21a、21b相平行,并且配置在离开主加热线圈部21a、21b规定距离的周围。具体而言,两根辅助加热线圈部22a,22b被配置炎从两侧夹持两根主加热线圈部21a、22a。
[0052]此外,两根辅助加热线圈部22a、22b如图8(A)所示,被配置为比上述主加热线圈部21a、21b更加远离钢板Pl的表面。也就是说,使从钢板Pl的表面到与该表面相面对的辅助加热线圈部22a、22b的对置面的距离大于从钢板Pl的表面到与该表面相面对的主加热线圈部21a、21b的对置面的距离,以此方式来配置辅助加热线圈部22a、22b。
[0053]而且,如图8(B)的符号25所示,四根线圈部21a、21b、22a、22b在被芯构件包围周围的状态下搭载于去应力用加热装置I中。
[0054]此外,当向如上所述结构的加热线圈20供给高频电流时,就会如图7的箭头所示在输入端23、24中流过电流,在此状态下,相对于四根线圈部21a、21b、22a、22b分别沿图7的箭头方向流过电流。此时,如果着眼于相邻配置的主加热线圈部21a和辅助加热线圈部22a、或者主加热线圈部21b和辅助加热线圈部22b,则分别沿相反方向流过电流。
[0055]通过如上所述地对加热线圈20供给高频电流就可以利用因该电流而产生的磁场,如图8 (B)所示利用感应加热从表面侧将钢板Pl进行加热。此时,如符号Al所示,由于主加热线圈部21a、21b被配置为与钢板Pl的表面相接触或相靠近,因此能够将与该钢板Pl相面对的对置部位局部地加热。除此之外,由于辅助加热线圈部22a、22b被配置为比主加热线圈部21a、21b更加远离钢板Pl的表面,因此虽然加热强度弱,但可以对由该主加热线圈部2la、2Ib局部加热的钢板Pl的对置部位的周围如符号A2所示地大范围地进行感应加热。由此,就可以以主加热线圈部21a、21b的对置部位为中心大范围地以加热强度从外侧朝向中心逐渐增强的方式对钢板Pl进行加热。
[0056]其结果是,在钢板Pl的主加热线圈部21a、21b的对置部位的周围,可以在抑制过度的加热的同时将该对置部位附近有效地加热。于是,可以将主加热线圈部11的对置部位附近的背面侧也有效地加热,从而可以有效地去除由在该背面侧进行的焊接(符号W1、W2)而造成的应力。
[0057]<实施方式三>
下面,参照图9对本发明的第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去应力用加热装置的加热线圈的结构图,图9 (A)表示俯视图,图9 (B)表示中央附近的剖面图。
[0058]本实施方式的去应力用加热装置I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一的结构大致相同,然而为了加热钢板I而设于装置I自身下面侧的加热线圈30的结构不同。特别是,本实施方式的加热线圈30虽然在由用铜制成的管状构件结构这一点上相同,但如图9(A)所示,是将一根线圈构件卷绕成螺旋状而形成。
[0059]此外,位于螺旋状的加热线圈30的中心附近(内部侧)的主加热线圈部31如图9(B)所示,被配置为与成为加热对象的钢板Pl的表面靠近(或接触)。另外,位于加热线圈30的外周附近(外周侧)、也就是位于上述主加热线圈部31的周围的辅助加热线圈部32如图9(B)所示,被配置为比上述主加热线圈部31更加远离钢板Pl的表面。
[0060]通过如上所述地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加热线圈30,就可以与上述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相同,以主加热线圈部31的对置部位为中心大范围地以加热强度从外侧朝向中心逐渐增强的方式加热钢板P1。其结果是,在钢板Pl的主加热线圈部31的对置部位的周围,可以在抑制过度加热的同时,将该对置部位附近有效地加热。
[0061]<实施方式四>
下面,参照图10至图12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0至图12是表示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去应力用加热装置的加热线圈的结构及加热时的样子的图。
[0062]本实施方式的去应力用加热装置I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一的结构以外,还具备两根冷却部26a、26b。如图10所示,冷却部26a、26b被制成直线形状,与上述沿行进方向延伸的四根直线状的线圈部21a、21b、22a、22b平行配置。
[0063]具体而言,两根冷却部26a、26b在离开两根辅助加热线圈部22a、22b规定距离的周围,分别被配置于与主加热线圈部21a、21b的配置侧相反的一侧。此外,两根冷却部26a、26b被配置为从两侧夹持两根辅助加热线圈部22a、22b。
[0064]此外,两根冷却部26a、26b如图1l(A)所示,被配置为比上述主加热线圈部21a、21b更加远离钢板Pl的表面,另外,被配置相对于钢板Pl的表面离开与辅助加热线圈部22a,22b大致相同距离。但是,冷却部26a、26b相对于钢板Pl表面的距离无论是怎样的距离都可以。
[0065]另外,冷却部26a、26b例如由铜制成,如图1l(A)所示,由内部为空洞的管状构件构成。此外被构成为在冷却部26a、26b的内部流过用于冷却钢板Pl的水。通过与各冷却部26a、26b连结的支承管27a、27b供给该水。
[0066]此外,如图1l(A)所示,在各冷却部26a、26b中,在成为与钢板Pl的表面的对置面的部位,形成有从内部贯穿到外部的贯穿孔26aa、26ba。如后述所示那样,从该贯穿孔26aa、26ba中,如图12(A)的符号28a、28b所示向钢板Pl的表面排出流经冷却部26a、26b内部的水。而且,从冷却部26a、26b中排出的物质(冷却物质)并不限定为水,只要是压缩空气或水蒸气等可以冷却的物质即可。与之对应,从支承管27a、27b向冷却部26a、26b供给冷却物质。另外,也可以将冷却管26a、26b与上述各线圈部21a、21b、22a、22b连结,向冷却部26a、26b供给流经该线圈部内的水。
[0067]在上述结构中,参照图11至图12对向加热线圈20供给高频电流时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通过向加热线圈20供给高频电流,就可以利用由该电流而产生的磁场,如图11⑷所示,利用感应加热从表面侧将钢板Pl进行加热。此时,如符号Al所示,由于主加热线圈部21a、21b被配置为与钢板Pl的表面接触或靠近,因此就可以将与该钢板Pl的对置部位局部地加热。除此以外,由于辅助加热线圈部22a、22b被配置为比主加热线圈部21a、21b更加远离钢板Pl的表面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