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铸机扇形段水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6533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连铸机扇形段水冷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铸机扇形段,尤其是一种连铸机扇形段水冷结构。
背景技术
铸坯被拉出结晶器下口时,仅在表面凝结一层很薄的坯壳,继续进入扇形段区域 二次冷却凝固和顺利拉坯。扇形段辊子直接与铸坯表面接触,具有高温、重载、工况恶劣等 特点,因而对轴承和辊子冷却效果有很高的要求。 传统的扇形段水冷结构中(如图1、图2、图3),设备冷却水对轴承和辊子进行冷却 时,方形空心型钢紧贴立板两侧焊接,矩形空心型钢焊于立板和支撑块交叉处,在辊子剖视 图中(如图2)可以看出存在A、 B、 C、 D四处焊接盲点,所以空心型钢与立板或支撑块的接 触面四周需满焊防止泄漏,焊接量大。 另外,由于扇形段区域铸坯冷却过程产生大量水雾,空心型钢材质如果采用碳素 结构钢,极易锈蚀影响设备使用寿命;如果采用不锈钢,而立板和支撑块材质为碳素结构 钢,焊接后热处理时易产生裂纹,造成漏水现象。同时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焊缝易发生破裂 而造成冷却水泄漏,且修复补焊量大,不利于设备的检修和维护。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连铸机扇形段水冷结构,它 能使辊子的供、回水管和轴承座的供、回水管与与扇形段立板和支撑块之间无焊接盲点,焊 接量少、维护方便,极大地降低了扇形段漏水现象发生率和设备检修时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技术方案是一种连铸机扇形段水冷结 构,包括立板和设置在立板上的支撑块,在立板上设置有辊子的供、回水管及轴承座的供、 回水管,辊子的供、回水管和轴承座的供、回水管沿立板的外侧边设置,辊子的供、回水管分 别通过设置在支撑块内的水流通道与辊子冷却水通道连接,所述轴承座的供、回水管分别 通过设置在支撑块内的水流通道与轴承座冷却水通道连接。 位于立板上侧边的辊子的供水管通过设置在支撑块内的辊子供水通道与辊子冷 却进水通道连接,位于立板上侧边的辊子的回水管通过设置在支撑块内的辊子回水通道与 辊子冷却回水通道连接;位于立板侧边上的轴承座的供水管通过设置在支撑块内的轴承座 供水通道与轴承座冷却进水通道连接,位于立板上的侧边的轴承座的回水管通过设置在支 撑块内的轴承座回水通道与轴承座冷却回水通道连接;所述位于每个支撑块内的轴承座供 水通道之间通过轴承座供水管连接,所述位于每个支撑块内的轴承座回水通道之间通过轴 承座回水管连接。 为了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水汽的锈蚀,辊子的供、回水管和轴承座的供、回水管 均为不锈钢管。 位于立板上侧边的辊子的供、回水管分别通过不锈钢弯头与位于立板左、右侧边 的辊子的供、回水管连接;所述位于立板上侧边的轴承座的供、回水管分别通过不锈钢弯头与位于立板左、右侧边的轴承座的供、回水管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解决辊子的供、回水管和轴承座的 供、回水管与扇形段立板和支撑块之间在焊接和热处理过程中易产生裂纹的问题,降低扇 形段制造过程中和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漏水现象的发生率,保证设备冷却水路的可靠性, 利于设备的检修和维护。

图1为原有连铸机扇形段水冷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3为图2中B-B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机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C向视图; 图6为图4中D-D剖视图; 图7为图5中E-E剖视图; 图8为图5中F-F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 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任何在本实施例基本精神上的改进或替代,仍属于本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4、5、6、7、8所示, 一种连铸机扇形段水冷结构,包括立板1和设置 在立板1上的支撑块2,在立板1上设置有辊子3的供、回水管4、5及轴承座6的供、回水管 7、8,辊子3的供、回水管4、5和轴承座6的供、回水管7、8沿立板1的外侧边设置,辊子3 的供、回水管4、5分别通过设置在支撑块2内的水流通道与辊子冷却水通道9连接,轴承座 6的供、回水管7、8分别通过设置在支撑块2内的水流通道与轴承座冷却水通道10连接。 位于立板1上侧边的辊子3的供水管4通过设置在支撑块2内的辊子供水通道11 与辊子冷却进水通道9-l连接,位于立板1上侧边的辊子3的回水管5通过设置在支撑块2 内的辊子回水通道12与辊子冷却回水通道9-2连接;位于立板1侧边上的轴承座6的供水 管7通过设置在支撑块2内的轴承座供水通道13与轴承座冷却进水通道10-1连接,位于 立板1上的侧边的轴承座6的回水管8通过设置在支撑块3内的轴承座回水通道14与轴 承座冷却回水通道10-2连接;位于每个支撑块2内的轴承座供水通道13之间通过轴承座 供水管7连接,位于每个支撑块2内的轴承座回水通道14之间通过轴承座回水管8连接。 辊子3的供、回水管4、5和轴承座6的供、回水管7、8均为不锈钢管。 位于立板1上侧边的辊子3的供、回水管4、5分别通过不锈钢弯头15与位于立板 1左、右侧边的辊子3的供、回水管4、5连接;位于立板1上侧边的轴承座6的供、回水管7、 8分别通过不锈钢弯头15与位于立板1左、右侧边的轴承座6的供、回水管7、8连接。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工作的冷却水一路经过辊子3的供水管4、辊子供水通道11、 辊子冷却进水通道9-1进入到辊子3,对辊子3进行冷却,冷却后再经过辊子冷却回水通道 9-2、辊子回水通道12、辊子3的回水管5回到外部水箱;冷却水另一路经轴承座6的供水管7、轴承座供水通道13、轴承座冷却水进水通道10-1进入到轴承座6,对轴承座6进行冷 却,冷却后再经过轴承座冷却水回水通道10-2、轴承座回水通道14、轴承座回水管8回到外 部水箱。
权利要求一种连铸机扇形段水冷结构,包括立板(1)和设置在立板(1)上的支撑块(2),在立板(1)上设置有辊子(3)的供、回水管(4、5)及轴承座(6)的供、回水管(7、8),其特征是所述辊子(3)的供、回水管(4、5)和轴承座(6)的供、回水管(7、8)沿立板(1)的外侧边设置,所述辊子(3)的供、回水管(4、5)分别通过设置在支撑块(2)内的水流通道与辊子冷却水通道(9)连接,所述轴承座(6)的供、回水管(7、8)分别通过设置在支撑块(2)内的水流通道与轴承座冷却水通道(10)连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机扇形段水冷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位于立板(1)上侧边 的辊子(3)的供水管(4)通过设置在支撑块(2)内的辊子供水通道(11)与辊子冷却进水 通道(9-1)连接,所述位于立板(1)上侧边的辊子(3)的回水管(5)通过设置在支撑块(2) 内的辊子回水通道(12)与辊子冷却回水通道(9-2)连接;所述位于立板(1)侧边上的轴 承座(6)的供水管(7)通过设置在支撑块(2)内的轴承座供水通道(13)与轴承座冷却进 水通道(10-1)连接,所述位于立板(1)上的侧边的轴承座(6)的回水管(8)通过设置在支 撑块(3)内的轴承座回水通道(14)与轴承座冷却回水通道(10-2)连接;所述位于每个支 撑块(2)内的轴承座供水通道(13)之间通过轴承座供水管(7)连接,所述位于每个支撑块 (2)内的轴承座回水通道(14)之间通过轴承座回水管(8)连接。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铸机扇形段水冷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辊子(3)的供、回水管 (4、5)和轴承座(6)的供、回水管(7、8)均为不锈钢管。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铸机扇形段水冷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位于立板(1)上侧边 的辊子(3)的供、回水管(4、5)分别通过不锈钢弯头(15)与位于立板(1)左、右侧边的辊 子(3)的供、回水管(4、5)连接;所述位于立板(1)上侧边的轴承座(6)的供、回水管(7、 8)分别通过不锈钢弯头(15)与位于立板(1)左、右侧边的轴承座(6)的供、回水管(7、8) 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铸机扇形段水冷结构,包括立板(1)和设置在立板(1)上的支撑块(2),在立板(1)上设置有辊子(3)的供、回水管(4、5)及轴承座(6)的供、回水管(7、8),所述辊子(3)的供、回水管(4、5)和轴承座(6)的供、回水管(7、8)沿立板(1)的外侧边设置,所述辊子(3)的供、回水管(4、5)分别通过设置在支撑块(2)内的水流通道与辊子冷却水通道(9)连接,所述轴承座(6)的供、回水管(7、8)分别通过设置在支撑块(2)内的水流通道与轴承座冷却水通道(10)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焊接量少、维护方便的优点,极大的降低扇形段漏水现象发生率和设备检修时间。
文档编号B22D11/124GK201493458SQ200920128888
公开日2010年6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8日
发明者刘志鹏, 彭晓华, 曾珊 申请人: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