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车轮的振动研磨方法和其振动研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6787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车轮的振动研磨方法和其振动研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车轮的振动研磨方法和其振动研磨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用于研磨车辆用车轮的技术,例如有下述技术。日本特开平11-216660号公报所公开的研磨技术是,将安装在旋转轴的前端部的 车辆用车轮插入在收容有研磨介质的研磨介质收容槽内,使旋转轴沿包括该旋转轴的轴心 在内的面进行圆形振动或向前后左右振动。日本特开2001-3536M号公报所公开的研磨技术是,将安装在旋转轴的一端侧的 车辆用车轮插入在收容有研磨介质的罐内,使车辆用车轮一边以旋转轴的轴心为中心进行 旋转,一边以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状态直线移动。日本特开2003-136394号公报所公开的研磨技术是,使安装在工件支承轴的前端 部的车辆用车轮的前表面面对以适当的方法使研磨介质收容槽内的研磨介质流动后形成 的研磨介质的流体,使工件支承轴以轴心为中心进行旋转,此外还在车辆用车轮的背面的 下方附近设置挡板构件。在上述以往技术中,均是以增大向具有三维形状那样的复杂形状的车辆用车轮的 内侧面移动的研磨介质的移动量的方式来进行改良,但仍然不能使研磨介质充分活跃地向 车辆用车轮的内侧面流动。特别是,不能使研磨介质的表面压力充分地作用于车辆用车轮 的轮辐部的窗孔,从而不能良好地研磨窗孔的飞边。因此,很难均勻地研磨车辆用车轮的整 个内外表面,而且还不易进一步缩短研磨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成的,目的在于提供能以比以往短的时间均勻地研磨 车辆用车轮的整个内外表面、而且还能良好地研磨轮辐部的窗孔的车辆用车轮的振动研磨 方法和其振动研磨装置。本发明的车辆用车轮的振动研磨方法用于研磨如下车辆用车轮,S卩,具备圆盘状 的轮辐部和轮辐部周围的圆筒状的轮辋部的三维形状的车辆用车轮,上述轮辐部设置有多 个窗孔,使收容有研磨介质的有底圆筒状的研磨介质收容槽摇头动地振动,由此使研磨介 质收容槽内的研磨介质呈漩涡状流动,并且产生在旋涡的中心部向下流动而在旋涡的外周 部向上流动的对流、或在旋涡的中心部向上流动而在旋涡的外周部向下流动的对流;以下述方式将车辆用车轮没入到研磨介质收容槽内的研磨介质内,S卩,使支承轴 自车辆用车轮的背面侧与该车辆用车轮相连接且使车辆用车轮处于轮辐部的背面朝上的 横置姿势、并且将轮辋部配置在由上述对流产生的向上的研磨介质的流体和向下的研磨介 质的流体之间的方式,从而使研磨介质在车轮外侧和车轮内侧流动、且经过轮辐部的窗孔 地流动,而且借助支承轴使车辆用车轮振动,从而对车辆用车轮进行振动研磨。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使研磨介质收容槽振动而产生研磨介质的旋涡状流动和由研 磨介质的上下方向的流动而产生对流,利用该旋涡状流动和对流,不仅能使研磨介质与车 辆用车轮的外侧面活跃地接触,还能使研磨介质与车辆用车轮的内侧面活跃地接触,而且 甚至能使研磨介质与轮辐部的窗孔活跃地接触。此外,借助支承轴使车辆用车轮振动,能够 增大与车辆用车轮的外侧面、内侧面和窗孔接触的研磨介质的表面压力、密度。因而,能够 均勻地研磨三维形状那样的复杂形状的车辆用车轮的整个内外表面,能够良好地去除窗孔 的飞边,而且还能以比以往短的时间进行研磨。在上述振动研磨方法中,最好以下述深度将车辆用车轮没入到研磨介质收容槽内 的研磨介质内,即,使研磨介质超过轮辋部上端而在车轮外侧与车轮内侧之间移动、且在研 磨介质收容槽的比车辆用车轮靠下部的底部使研磨介质在该槽的中心部与外周部之间移 动的深度。由此,能够在车辆用车轮的上下方使研磨介质收容槽内的研磨介质在该槽的中心 部与外周部之间可靠且良好地移动,因此能够沿车辆用车轮的内外表面可靠地形成研磨介 质的上述对流。因而,能够可靠地且在短时间内均勻地研磨车辆用车轮的内外表面、去除窗 孔的飞边。在上述振动研磨方法中,研磨介质收容槽的直径最好是车辆用车轮的轮辋直径的 1. 2 1. 8 倍。在研磨介质收容槽的直径小于车辆用车轮的轮辋直径的1. 2倍时,可能在车辆用 车轮的内侧活跃地产生研磨介质的上述对流,另一方面在研磨介质收容槽的直径大于车辆 用车轮的轮辋直径的1.8倍时,可能在车辆用车轮的外侧活跃地产生上述对流。因而,在将 研磨介质收容槽的直径设定成车辆用车轮的轮辋直径的1. 2 1. 8倍的尺寸时,能够沿车 辆用车轮的内外表面可靠地形成研磨介质的上述对流。由此,能够可靠地且在短时间内均 勻地研磨车辆用车轮的内外表面、去除窗孔的飞边。在上述振动研磨方法中,最好与研磨介质收容槽的中心线同轴地设置车辆用车 轮,从而通过使支承轴上下移动来使车辆用车轮振动,或者通过使支承轴与研磨介质收容 槽对称地摇头摆动来使车辆用车轮振动。这样,能够高效地增大与车辆用车轮接触的研磨介质的表面压力和密度,从而能 够可靠地且在短时间内均勻地研磨车辆用车轮的内外表面。另外,本发明的车辆用车轮的振动研磨装置是用于实施上述振动研磨方法的装 置,该装置包括下部单元,其具有填充研磨介质的有底圆筒状的研磨介质收容槽,该研磨介质收 容槽与下部侧振动电动机相连接,并且,该下部单元利用下部侧支承弹性构件支承研磨介 质收容槽;上部单元,其具有支承轴,该支承轴自车辆用车轮的背面侧与该车辆用车轮相连 接而以使轮辐部的背面朝上的横置姿势将该车辆用车轮没入到研磨介质收容槽内的研磨 介质内,该支承轴与上部侧振动电动机相连接,并且,该上部单元利用上部侧支承弹性构件 对支承轴进行支承。由此,能够实施可起到上述作用的振动研磨方法。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车轮的振动研磨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车轮的振动研磨装置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研磨介质在研磨介质收容槽内流动的状态的示意图。图4是表示车辆用车轮的外形结构的说明图。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车轮的振动研磨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支承轴的另一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方式1如图1、图2所示,实施方式1的振动研磨装置10是用于研磨铝合金等的轻合金 制的车辆用车轮1的装置,通过进行铸造或锻造等而制成该车辆用车轮1,该振动研磨装置 10包括下部单元10a、上部单元IOb和用于设置上述单元10a、10b的基台9。另外,例如如 图4所示,作为工件的车辆用车轮1是在轮辐部11的外周具有圆筒状的轮辋部12的三维 形状,在轮辐部11上设置有多个窗孔13和辐条(spoke) 14,另外在轮辐部11的中心的轮毂 上设置有中心孔(center hole) 15,在该中心孔15的周围设置有多个安装螺栓用孔部16。 另外,车辆用车轮1可以是单件(Piece)、2件、3个件等形态中的任意一种。基台9由主框架91和副框架92构成。主框架91包括圆形的底板部91a、长板状 的2根柱部91b和筒状的支承台91c ;上述柱部91b自底板部91a的缘部相对地立起;上 述支承台91c突出设置在底板部91a的中央部、且在上端开口部具有向内侧延伸的凸缘部 91d。副框架92包括腿部9 和圆板状的支承板部92b ;上述腿部9 与各柱部91b相连 接;上述支承板部92b连结各腿部92a、且在中央具有支承轴通孔92c。如图1所示,以板厚变厚的方式形成主框架91的柱部91b的上端部,且以具有成 为楔形模的多个倾斜面的方式形成该上端部。外,副框架92的腿部9 包括自支承板部 92b的缘部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部分、和自该水平部分向下弯曲的部分,弯曲部分的壁厚与柱 部91b的上端部的厚度相同,该腿部9 形成为与柱部91b的上端的形状相匹配的楔形模 形状。因而,通过使柱部91b的上端和腿部92a的下端卡合,能够阻止副框架92在水平方 向上向任意方向移动。下部单元IOa包括设置在主框架91中且用于收容研磨介质3的研磨介质收容槽 2 ;安装在研磨介质收容槽2下部的下部侧支承框架5 ;安装于下部侧支承框架5的下部侧 振动电动机4 ;安装于下部侧支承框架5且用于支承研磨介质收容槽2的下部侧支承弹簧 (下部侧弹性构件)93。另外,研磨介质3可以使用塑料制介质、陶瓷制介质等通常使用的 所有介质,研磨介质3的材质、形状、大小可以利用研磨精加工而任意选择。另外,在本振动 研磨装置10的振动研磨中,可以应用湿式研磨、干式研磨中的任意一种研磨。研磨介质收容槽2形成为收容有研磨介质3的有底圆筒状,将车辆用车轮1自研 磨介质收容槽2上端的开放部投入到研磨介质收容槽2内。另外,在研磨介质收容槽2的 底面的外周缘沿周向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排水口 21。在进行了湿式研磨的情况下,当自研 磨介质收容槽2只排出水时,该排水口 21打开。因而,该排水口 21形成为具有不会使研磨 介质3下落的开口面积的尺寸,在使用小粒径的研磨介质3时,在排水口 21处配置过滤器,从而能够不会使研磨介质3下落地只排出水。下部侧振动电动机4具有收容有转子的主体外壳41,旋转轴42与电动机旋转轴相 连接,且在旋转轴42的两端部安装有不平衡重(unbalanced weight)43。与研磨介质收容 槽2的中心同轴地配置旋转轴42,且使旋转轴42的轴心朝向垂直方向。使不平衡重43的一方比另一方重、或者使不平衡重43的相对于轴心的偏心位置 的角度偏离,在使下部侧驱动电动机4进行驱动时,以使旋转轴42的上端描画较大的圆形 轨道的方式使旋转轴42摇头旋转。这样,在使旋转轴42摇头旋转时,能够利用旋转轴42的 抖动使研磨介质收容槽2摇头摆动而引起三维振动,从而能够使研磨介质收容槽2内的研 磨介质3呈旋涡状流动,并且产生在旋涡的中心部向下流动而在旋涡的外周部向上流动的 对流、或在旋涡的中心部向上流动而在旋涡的外周部向下流动的对流。另外,在向研磨介质 收容槽2内插入车辆用车轮1的操作过程中、在研磨介质收容槽2内研磨车辆用车轮1的 动作过程中、自研磨介质收容槽2内取出车辆用车轮1的操作过程中,下部侧驱动电动机4 进行驱动。下部侧支承框架5呈圆板状且在中心插入有旋转轴42的上端部,该下部侧支承框 架5由电动机固定板51和筒状的收容槽支承筒52构成,上述电动机固定板51在下表面固 定有下部侧振动电动机4的主体外壳41,上述收容槽支承筒52具有固定于该电动机固定板 51的缘部的凸缘部53。在将下部侧振动电动机4固定在电动机固定板51上的状态下,将收容槽支承筒52 的凸缘部53固定在电动机固定板51的上表面外周缘上,然后将研磨介质收容槽2的底面 固定在收容槽支承筒52的上端。通过这样组装,能够形成如下状态,即,借助下部侧支承框 架5将下部侧振动电动机4支承在研磨介质收容槽2下方的状态。此外,借助下部侧支承弹簧93将下部侧支承框架5支承在基台9中。详细而言, 在下部侧支承框架5的电动机固定板51的下表面与主框架91的支承台91c的凸缘部91d 的上表面之间配置8个由螺旋弹簧构成的下部侧支承弹簧93,从而能够借助下部侧支承弹 簧93将下部侧支承框架5支承在基台9中。在借助下部侧支承弹簧93将下部侧支承框架5支承在基台9中时,成为下部侧振 动电动机4配置在筒状的支承台91c的内部的状态,且成为研磨介质收容槽2配置在支承 台91c的上方的状态。由此,下部侧振动电动机4和研磨介质收容槽2被弹性支承在基台9 中,当使下部侧振动电动机4进行驱动时,下部侧支承弹簧93随着下部侧振动电动机4的 驱动而伸缩,使研磨介质收容槽2进行三维式动作的振动。上部单元IOb包括设置在副框架92上且供车辆用车轮1安装在下端的支承轴6 ; 固定支承轴6的上端的上部侧支承框架7 ;安装在上部侧支承框架7中的上部侧振动电动 机8 ;安装于上部侧支承框架7且对支承轴6进行支承的上部侧支承弹簧(上部侧弹性构 件)94。支承轴6的下端自车辆用车轮1的轮辐部11的背面侧与中心孔15相连接,从而 使轮辐部11的背面朝上地将车辆用车轮1以横置状态没入到研磨介质收容槽2内的研磨 介质3内。上部侧振动电动机8具有收容有转子的主体外壳81,旋转轴82与电动机旋转轴相 连接。在旋转轴82的两端部安装有不平衡重83。与研磨介质收容槽2的中心同轴地配置旋转轴82,且使旋转轴82的轴心朝向垂直方向。上部侧支承框架7由支承轴固定部71和电动机固定部73构成;上述支承轴固定 部71为具有圆形底面的有底筒状,且在上端具有朝向外侧伸出的第一凸缘72;上述电动机 固定部73覆盖支承轴固定部71的开口部,且在中央部具有供与上部侧振动电动机8的电 动机旋转轴相连接的旋转轴82贯穿的通孔,并且该电动机固定部73具有与第一凸缘72重 合的第二凸缘74。将支承轴6的上端固定在上部侧支承框架7的支承轴固定部71的底面中心部,将 上部侧振动电动机8的主体外壳81固定在电动机固定部73的上表面上,使第一凸缘72和 第二凸缘74重合固定,从而利用支承轴固定部71和电动机固定部73形成空间,旋转轴82 的下端部和下部侧的不平衡重83配置在该空间内。另外,同轴地配置支承轴6的轴心和旋 转轴82的轴心。并且,通过将支承轴6的上端固定在上部侧支承框架7的下表面、且将上部侧振动 电动机8固定在上部侧支承框架7的上表面,能够使利用上部侧振动电动机8的驱动而产 生的振动经由上部侧支承框架7传递到支承轴6。此外,借助上部侧支承弹簧94将上部侧支承框架7支承在基台9上。详细而言, 在上部侧支承框架7的支承轴固定部71的第一凸缘72的下表面与副框架92的支承板部 92b的上表面之间配置8个由螺旋弹簧构成的上部侧支承弹簧94,从而能够借助上部侧支 承弹簧94将上部侧支承框架7支承在基台9上。在借助上部侧支承弹簧94将上部侧支承框架7支承在基台9上时,成为如下状 态,即,支承轴6贯穿在形成于副框架92的支承板部92b中的支承轴通孔92c内、且上部侧 振动电动机8配置在支承板部92b的上方的状态。另外,形成在支承板部92b中的支承轴 通孔92c的尺寸形成为在利用上部侧支承弹簧94的伸缩使上部侧支承框架7沿上下方向 振动时,能够将该上部侧支承框架7的支承轴固定部71也收纳在支承轴通孔92c中的那样 的尺寸。由此,上部侧振动电动机8和支承轴6被弹性支承于基台9,当使上部侧振动电动 机8进行驱动时,上部侧支承弹簧94随着振动而伸缩,使支承轴6沿上下方向振动。接下来,说明利用上述结构的振动研磨装置10对车辆用车轮1进行振动研磨的方 法。首先,使下部侧振动电动机4进行驱动而使研磨介质收容槽2摇头摆动并振动,从 而使研磨介质收容槽2内的研磨介质3呈旋涡状流动,并且产生在旋涡的中心部向下流动 而在旋涡的外周部向上流动的对流(参照图幻、或在旋涡的中心部向上流动而在旋涡的外 周部向下流动的对流。另外,可以根据下部侧振动电动机4的转速、不平衡重43的配置方 式等来设定研磨介质3的该旋涡状的流动方向、对流的形态。然后,使支承轴6自轮辐部11的背面侧与中心孔15相连接而使车辆用车轮1处 于使轮辐部11的背面朝上的横置姿势,与研磨介质收容槽2的中心线同轴地设置车辆用车 轮1,自振动着的研磨介质收容槽2的上方的开放部投入到研磨介质3内。此时,以将轮辋 部12配置在由上述对流产生的研磨介质3的向上的流体与向下的流体之间的方式将车辆 用车轮1没入到研磨介质收容槽2内的研磨介质3内,使研磨介质3在车轮外侧和车轮内 侧流动,并且通过轮辐部11的窗孔13地流动(参照图1、图3)。由此,利用由研磨介质收 容槽2的振动而产生的研磨介质3的旋涡状的流动和由研磨介质3的上下方向的流动而产
7生的对流,不仅能够使研磨介质3与车辆用车轮1的外侧面活跃地接触,还能使研磨介质3 与车辆用车轮1的内侧面活跃地接触,而且甚至能使研磨介质3与轮辐部11的窗孔13活 跃地接触。在该情况下,优选研磨介质收容槽2的直径是车辆用车轮1的轮辋直径的1. 2 1. 8倍,更优选是1. 4 1. 8倍。这是因为,在研磨介质收容槽2的直径是小于车辆用车轮 1的轮辋直径的1. 2倍的尺寸时,可能只在车辆用车轮1的内侧活跃地产生研磨介质3的上 述对流,另一方面在研磨介质收容槽2的直径是大于车辆用车轮1的轮辋直径的1. 8倍的 尺寸时,可能只在车辆用车轮1的外侧活跃地产生上述对流。因而,在将研磨介质收容槽2 的直径设定成车辆用车轮1的轮辋直径的1. 2 1. 8倍的尺寸时,能够沿车辆用车轮1的内 外表面可靠地形成研磨介质3的上述对流。详细而言,在车辆用车轮1的轮辋直径为500mm 的情况下,使用直径为600mm 900mm的研磨介质收容槽2。即,使车辆用车轮1的外侧面 与研磨介质收容槽2的内壁面之间形成50mm 200mm的间隔。另外,关于研磨介质收容槽2内的车辆用车轮1的投入位置,以下述深度将车辆用 车轮1没入到研磨介质收容槽2内的研磨介质3内,即,能使研磨介质3超过轮辋部12的 上端而在车轮外侧与车轮内侧之间移动、且能在车辆用车轮1的下部的研磨介质收容槽2 的底部使研磨介质3在该槽的中心部与外周部之间移动的深度。由此,能够在车辆用车轮 1的上下方使研磨介质收容槽2内的研磨介质3在槽的中心部与外周部之间可靠且良好地 移动,因此能够沿车辆用车轮1的内外表面可靠地形成研磨介质3的上述对流。在该情况下,可以根据研磨介质3的尺寸、种类、下部侧振动电动机4的旋转速度、 研磨介质收容槽2的摇头角度等适当地设定车辆用车轮1的投入位置,将车辆用车轮1投 入在下述深度,即,在研磨介质收容槽2静止的状态下车辆用车轮的下表面与研磨介质收 容槽2的底部之间的间隙至少为研磨介质3的平均高度以上的深度。另外,关于研磨介质 收容槽2内的研磨介质3的填充量,只要是在研磨介质收容槽2振动时能使研磨介质3超 过车辆用车轮1的轮辋部12的上端而在车轮外侧与车轮内侧之间移动的填充量即可,也可 以是在研磨介质收容槽2静止时未到达轮辋部12的上端的填充量。然后,使上部侧振动电动机8进行驱动而使支承轴6与研磨介质收容槽2对称地 摇头摆动,带动车辆用车轮1振动,从而如图3所示,一边使在研磨介质收容槽2内呈旋涡 状流动的研磨介质3以下述方式产生对流一边使车辆用车轮1振动,即,研磨介质3自车轮 外侧向上流动而被导入到车辆内侧、在车辆内侧向下流动而通过轮辐部11的窗孔13流向 研磨介质收容槽2的底部的方式。由此,通过借助支承轴6使车辆用车轮1振动,能够增大 与车辆用车轮1的外侧面、内侧面和窗孔13接触的研磨介质3的表面压力、密度。因而,能 够均勻地研磨三维形状那样的复杂形状的车辆用车轮1的整个内外表面,亦能够良好地去 除窗孔13的飞边,而且还能以比以往短的时间(例如若以往花费30分钟、则本实施方式花 费10分钟以下)进行研磨。另外,为了使研磨介质3与车辆用车轮1激烈碰撞,优选使车 辆用车轮1的由摇头摆动引发的旋转的方向与研磨介质3的旋涡的旋转方向相反地设置上 部侧振动电动机8的旋转方向,但也可以使车辆用车轮1的由摇头摆动引发的旋转的方向 与研磨介质3的旋涡的旋转方向相同地设置上部侧振动电动机8的旋转方向。如上所述,采用上述振动研磨方法,能够均勻地研磨三维形状那样的复杂形状的 车辆用车轮1的整个内外表面,并且能以比以往短的时间进行研磨。而且,能够使研磨介质13与轮辐部11的窗孔13活跃地接触,从而亦能够良好地去除窗孔13的飞边。在上述振动研磨装置10中,将下部单元IOa设置在主框架91中,并且将上部单元 IOb设置在副框架92上,以使副框架92能装卸地与主框架91的上端楔形嵌合的方式将副 框架92安装在主框架91上,因此,能够防止上部单元IOb由于研磨介质收容槽2振动而受 到研磨介质收容槽2内的研磨介质3的旋涡状的流动等的转矩的影响而转动。从而,能够 可靠地形成研磨介质3的上述对流,从而能够可靠地且在短时间内均勻地研磨车辆用车轮 1的内外表面。另外,通过以副框架92能装卸地与主框架91的上端楔形嵌合的方式将副框 架92安装在主框架91上,能够易于将车辆用车轮1收容在研磨介质收容槽2内的适当的 方向和位置上。此外,由于一体地设置副框架92、上部侧支承弹簧94、上部侧支承框架7、支承轴6 和上部侧振动电动机8来构成上部单元10b,因此用将车辆用车轮1安装在支承轴6的下端 而只进行将副框架92安装在主框架91上、自主框架91卸下副框架92的简单操作,就能进 行将车辆用车轮1放入研磨介质收容槽2中或自研磨介质收容槽2取出车辆用车轮1的操作。实施方式2在实施方式1中,与支承轴6和研磨介质收容槽2的中心同轴地配置上部侧振动 电动机8和旋转轴82,但如图5所示,在实施方式2的振动研磨装置10中,将上部侧支承框 架7的电动机固定部73的形状形成为板状而横放上部侧振动电动机8,且沿与支承轴6正 交的方向以穿过支承轴6的轴心的方式配置旋转轴82。由此,利用上部侧振动电动机8的 驱动能够使支承轴6上下移动,从而带动车辆用车轮1上下振动。另外,放倒上部侧振动电 动机8而省去的高度量可以将装置的高度抑制得较低。实施方式2的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 1相同,获得的作用、效果也与实施方式1相同。其他实施方式例如如图6所示,也可以利用多根具有抓着轮辋部上端的凸缘部12a的把持机构 的支承轴6A来构成支承轴。在该情况下,可以利用由液压缸等进退机构62驱动的凸轮61 等来构成把持机构。采用该种结构,能够自动进行在支承轴6A处的车辆用车轮1的装卸作 业,能够在该支承轴6A与附加设置的取出机械手之间交接研磨前后的车辆用车轮1,从而 有利于使研磨作业整体实现自动化。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下部侧振动电动机4与设置有不平衡重43的旋转轴 42同轴地相连接,但也可以采用下述机构,即,将下部侧振动电动机立设在研磨介质收容槽 2的旁边,将旋转轴42可转动地支承于固定板51,在该下部侧振动电动机的电动机旋转轴 与设置有不平衡重43的旋转轴42之间绕挂传动带、或者啮合设置齿轮等等,从而通过使旋 转轴42旋转能够带动不平衡重43旋转。由此,通过不将下部侧振动电动机设置在研磨介 质收容槽2下方而省去的高度量能够将装置的高度抑制得较低。另外,在将车辆用车轮1搬入到研磨介质收容槽2内或自研磨介质收容槽2内搬 出车辆用车轮1时,也可以用设置在外部的机械手等保持上部单元IOb地输送车辆用车轮 1。另外,为了能够容易地进行车辆用车轮1的装卸作业,也可以能在90度 180度 的范围内转动地构成上部单元10b。
另外,也可以采用下述结构,S卩,在使上部单元IOb与下部单元IOa对接(docking) 时,为了使上部单元IOb的上部侧振动电动机8进行驱动而向上部侧振动电动机8供电,在 解除上部单元IOb与下部单元IOa的对接时,为了使上部侧振动电动机8停止驱动而停止 向上部侧振动电动机8供电,以上述方式在上部单元IOb与下部单元IOa连接或解除连接 时同步地控制向上部侧振动电动机8的供电情况。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车轮的振动研磨方法,该车辆用车轮具备圆盘状的轮辐部和轮辐部周围 的圆筒状的轮辋部的三维形状,上述轮辐部设置有多个窗孔,其中,使收容有研磨介质的有底圆筒状的研磨介质收容槽摇头摆动地振动,由此使研磨介质 收容槽内的研磨介质呈漩涡状流动,并且产生在旋涡的中心部向下流动而在旋涡的外周部 向上流动的对流、或在旋涡的中心部向上流动而在旋涡的外周部向下流动的对流;以下述方式将车辆用车轮没入到研磨介质收容槽内的研磨介质内,即,使支承轴自车 辆用车轮的背面侧与该车辆用车轮相连接且使该车辆用车轮处于使轮辐部的背面朝上的 横置姿势、并且将轮辋部配置在由上述对流产生的向上的研磨介质的流体和向下的研磨介 质的流体之间的方式,从而使研磨介质在车轮外侧和车轮内侧流动、且经过轮辐部的窗孔 地流动,借助支承轴使车辆用车轮振动,从而对车辆用车轮进行振动研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车轮的振动研磨方法,其中,以下述深度将车辆用车 轮没入到研磨介质收容槽内的研磨介质内,即,使研磨介质超过轮辋部上端而在车轮外侧 与车轮内侧之间移动、且在研磨介质收容槽的比车辆用车轮靠下部的底部使研磨介质在该 槽的中心部与外周部之间移动的深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车轮的振动研磨方法,其中,研磨介质收容槽的直 径是车辆用车轮的轮辋直径的1. 2 1. 8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车轮的振动研磨方法,其中,与研磨介质收容槽的 中心线同轴地设置车辆用车轮,通过使支承轴上下移动来使车辆用车轮振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车轮的振动研磨方法,其中,与研磨介质收容槽的 中心线同轴地设置车辆用车轮,通过使支承轴与研磨介质收容槽对称地摇头摆动来使车辆 用车轮振动。
6.一种车辆用车轮的振动研磨装置,该车辆用车轮的振动研磨装置用于实施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该装置包括下部单元,其具有填充研磨介质的有底圆筒状研磨介质收容槽,该研磨介质收容槽与 下部侧振动电动机相连接,并且,该下部单元利用下部侧支承弹性构件支承研磨介质收容 槽;上部单元,其具有支承轴,该支承轴自车辆用车轮的背面侧与该车辆用车轮相连接而 以轮辐部的背面朝上的横置姿势将车辆用车轮没入到研磨介质收容槽内的研磨介质内,该 支承轴与上部侧振动电动机相连接,并且,该上部单元利用上部侧支承弹性构件对支承轴 进行支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能以比以往短的时间均匀研磨车轮内外表面、且能良好地研磨轮辐部的窗孔的车辆用车轮的振动研磨方法和其振动研磨装置。使收容研磨介质的有底圆筒状研磨介质收容槽摇头摆动地振动而使研磨介质收容槽内的研磨介质呈漩涡状流动,并产生在旋涡中心部与外周部之间上下流动的对流,以使支承轴自车辆用车轮背面侧与车辆用车轮相连接而使车辆用车轮处于轮辐部背面朝上的横置姿势、且将轮辋部配置在由上述对流产生的向上的研磨介质流体和向下的研磨介质流体之间的方式将车辆用车轮没入到研磨介质收容槽内的研磨介质内而使研磨介质在车轮外侧和车轮内侧流动、且经过轮辐部的窗孔地流动,借助支承轴使车辆用车轮振动而对车辆用车轮进行振动研磨。
文档编号B24B31/10GK102085638SQ20101054013
公开日2011年6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4日
发明者村上友幸, 稻谷修二郎 申请人:雷斯工程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