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钢电炉的炉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1945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炼钢电炉的炉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炼钢电炉的炉盖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炼钢用的电炉设备,尤其是一种炼钢电炉的炉盖。
技术背景[0002]电炉作为常用的炼钢炉,以其炼钢质量好、效率高等特点在钢铁领域使用的非 常广泛,随着科技的发展,电炉逐渐成为主流的炼钢炉。电炉炉盖是电炉的重要元件, 在冶炼过程中,电炉炉盖的工作条件十分恶劣,它通常要承受14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 而且高温持续时间较长,尤其是在还原期长时间的高温精炼更是对电炉炉盖提出了更高 的耐高温要求。另外在冶炼过程中,烟尘和炉气对炉盖耐火材料的化学侵蚀也非常严 重,除此之外,还有弧光反射和辐射对炉盖的灼烧,同时炉盖还将受到炉内和炉外的压 力不平衡、机械碰撞与振动以及燥音的冲击,这些不利因素都将对炉盖的使用寿命带来 重大影响。现有的炉盖设计通常只注重于材料的选择,而对使用时炉盖整体的受力平衡 性考虑较少,尤其是吊环位置的不合理,使得整个炉盖整体上受力不均,受力偏大的部 位在前述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更容易损坏,从而减少了炉盖的使用寿命。发明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整体受力平衡的炼 钢电炉的炉盖。[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炼钢电炉的炉盖,它主要包括圆形的 盖体,盖体上设有吊环和三个电极孔,三个电极孔呈正三角形设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吊 环数目为三个,也呈正三角形设置,且每个吊环位于两个电极孔之间。[0005]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的盖体的侧壁上设有一个半圆形槽。[0006]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的盖体的侧壁为倾斜设置。[0007]本实用新型得到的炼钢电炉的炉盖,整体上受力均勻,从而在炉盖上不存在受 力偏大的点而容易受高温、灼烧、辐射、振动等的破坏,从而可延长炼钢电炉的炉盖的 使用寿命,节省了生产成本。


[0008]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0009]图2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0010]图3是图2中A-A,处的剖视图;[0011]图4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0012]图中盖体1、吊环2、电极孔3、半圆形槽4。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0014]实施例1[001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炼钢电炉的炉盖,它主要包括圆形的盖体1,盖 体1上设有吊环2和三个电极孔3,三个电极孔3呈正三角形设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吊环 2数目为三个,也呈正三角形设置,且每个吊环2位于两个电极孔3之间。这样的结构整 体上受力均勻,从而在炉盖上不存在受力偏大的点而容易受高温、灼烧、辐射、振动等 的破坏,从而可延长炼钢电炉的炉盖的使用寿命,节省了生产成本。[0016]实施例2[0017]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炼钢电炉的炉盖,它主要包括圆形的盖体 1,盖体1上设有吊环2和三个电极孔3,三个电极孔3呈正三角形设置,其特征是所述的 吊环2数目为三个,也呈正三角形设置,且每个吊环2位于两个电极孔3之间。与实施 例1不同的是所述的盖体11的侧壁为倾斜设置,密封性更好。[0018]本实施例所描述的炼钢电炉的炉盖,整体上受力均勻,从而在炉盖上不存在受 力偏大的点而容易受高温、灼烧、辐射、振动等的破坏,从而可延长炼钢电炉的炉盖的 使用寿命,节省了生产成本,另外,在使用时可获得更加良好的密封性。[0019]实施例3[0020]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炼钢电炉的炉盖,它主要包括圆形的盖体1,盖 体1上设有吊环2和三个电极孔3,三个电极孔3呈正三角形设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吊环 2数目为三个,也呈正三角形设置,且每个吊环2位于两个电极孔3之间。与实施例2不 同的是所述的盖体1的侧壁上设有一个半圆形槽4。
权利要求1.一种炼钢电炉的炉盖,它主要包括圆形的盖体(1),盖体⑴上设有吊环⑵和三 个电极孔(3),三个电极孔(3)呈正三角形设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吊环⑵数目为三个, 也呈正三角形设置,且每个吊环(2)位于两个电极孔(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炼钢电炉的炉盖,其特征是所述的盖体(1)的侧壁上设有一 个半圆形槽G)。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炼钢电炉的炉盖,其特征是所述的侧壁呈倾斜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炼钢电炉的炉盖,它主要包括圆形的盖体,盖体上设有吊环和三个电极孔,三个电极孔呈正三角形设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吊环数目为三个,也呈正三角形设置,且每个吊环位于两个电极孔之间。本实用新型得到的炼钢电炉的炉盖,整体上受力均匀,从而在炉盖上不存在受力偏大的点而容易受高温、灼烧、辐射、振动等的破坏,从而可延长炼钢电炉的炉盖的使用寿命,节省了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C21C5/52GK201809385SQ20102024401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日
发明者傅水明 申请人:德清县凯瑞新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