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蚀性及抗起皱性得到提高的低铬铁素体系不锈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8646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耐蚀性及抗起皱性得到提高的低铬铁素体系不锈钢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耐蚀性及抗起皱性得到提高的低铬铁素体系不锈钢,按重量%包括10.0%至15.0%的Cr、0.01%至0.05%的C、0.01%至0.05%的N、0.7%至2.0%的Si、0.01%至2.0%的Mn、0.035%以下的P、0.01%以下的S、剩余的Fe及杂质,且满足下面式(1)至式(3),式(1):0.45≤10×Si/Cr≤1.7,式(2):0.03≤[C+N](wt%)≤0.07,式(3):25≤γmax(%)≤55,其中,γmax(%)=420C(wt%)+470N(wt%)+23Ni(wt%)+9Cu(wt%)+10Mn(wt%)+180-11.5Cr(wt%)-11.5Si(wt%)-12Mo(wt%)-52Al(wt%)。
【专利说明】耐蚀性及抗起皱性得到提高的低铬铁素体系不锈钢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耐蚀性及抗起皱性得到提高的低铬铁素体系不锈钢,尤其涉及降低高 价的铬的含量并控制硅和碳等成分从而使耐蚀性及抗起皱性的特性得到提高的铁素体系 不锈钢。

【背景技术】
[0002] 铁素体系不锈钢相比于奥氏体系不锈钢,价格低廉且热膨胀率低,而且表面光泽、 成型性以及耐氧化性良好,因而广泛使用于耐热器具、洗涤槽上板、外装材料、家电产品、电 子部件等中。
[0003] 另一方面,铁素体系不锈钢通过热轧工序、去除被热轧的钢卷的表面氧化皮且去 除材料内部应力的退火酸洗工序、冷轧及退火工序而制得,其中,在洗涤槽等厨房设备或部 件中使用所述铁素体系不锈钢的情况下,存在因点蚀或生锈等腐蚀而使表面品质降低的问 题。因此,为了防止铁素体系不锈钢的品质的降低,通常添加铬(Cr)、钥(Mo)、钨(W)等高价 的元素,以改善所述铁素体系不锈钢的耐点蚀性及耐盐害腐蚀(Chloride Corrosion)性。 前述方法导致铁素体系不锈钢的成本上升,同时使铁素体系不锈钢高合金化,从而成为降 低成型性的原因。
[0004] 铁素体系不锈钢430钢是含有16wt %以上的铬(Gr)的16Cr钢,其广泛使用于家 庭用西式餐具及家电产品部件之中。最近,持续要求开发出一种能够替代正在适用于洗衣 机主体(body)及装饰惯用管(tube)等的430钢的低成本钢种。因此,针对降低铬含量的 同时与通常的16Cr钢(430钢)相比具有毫不逊色的物理性质的低铬型铁素体系不锈钢的 研究正在多样地进行。


【发明内容】

[0005] 技术问题
[0006]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蚀性、抗起皱性、成型 性优异的低铬铁素体系不锈钢。
[0007] 而且,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铬及硅的含量而降低生产成本的低铬 铁素体系不锈钢。
[0008] 技术方案
[0009] 根据用于实现如上所述的目的的本发明的特征,本发明涉及一种耐蚀性及抗起皱 性得到提高的低铬铁素体系不锈钢,按重量%包括10. 0%至15. 0%的Cr、0. 01 %至0. 05% 的 C、0. 01 %至 0. 05 % 的 N、0. 7 %至 2. 0 % 的 Si、0. 01 %至 2. 0 % 的 Μη、0. 035 % 以下的 P、 0.01 %以下的S、剩余的Fe及杂质,且满足下面式(1)至式(3),
[0010] 式(1) :0· 45 彡 10XSi/Cr 彡 1. 7
[0011] 式⑵:0· 03 彡[C+N] (wt% )彡 0· 07
[0012] 式(3) :25 彡 γΜΧ(% )彡 55
[0013] 其中,=420C(wt%)+470N(wt%)+23Ni(wt%)+9Cu(wt%)+10Mn(wt%) +180-11. 5Cr(wt% )-11. 5Si(wt% )-12Mo(wt% )-52Al(wt% ) 〇
[0014] 而且,所述耐蚀性及抗起皱性得到提高的低铬铁素体系不锈钢按重量%可包括 12.5%至14.5%的0、0.031%至0.039%的(:、0.01%至0.025%的队1.0%至2.0%的51、 0· 1%至 0· 6%的 Μη。
[0015] 按重量%还可含有0.01%至0.20%的Ti以及0.01%至0. 15%的Al中的一种或 两种。
[0016] 所述铁素体系不锈钢从所述铁素体系不锈钢的表面开始沿深度方向具备钝化膜 层,该钝化膜层的铬含量为包含于铁素体系不锈钢的整体平均铬含量的50%以下,所述钝 化膜层包括Cr原子及Si原子,且包括所述Si原子相比Cr原子更多的原子层。
[0017] 所述钝化膜层中Si/Cr原子比可以为4以上。
[0018] 2. 85[Si]+76. 4[C+N] (wt% )可以为 8. 5 以下。
[0019] 0· 13[Si]+8. 68[C+N] (wt% )可以为 0· 75 以下。
[0020] 有益效果
[0021]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本发明,可提供耐蚀性、抗起皱性、成型性优异的低铬铁素体系 不锈钢。
[0022] 而且,根据本发明可提供控制铬及硅的含量而降低了生产成本的低铬铁素体系不 锈钢。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 图Ia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铁素体系不锈钢的钝化膜层的成分的 图。
[0024] 图Ib为示出基于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铁素体系不锈钢的深度的成分的浓 度的曲线图。
[0025] 图2为示出基于通常的铁素体系不锈钢的深度的成分的浓度的曲线图。
[0026] 图3a为示出铁素体系不锈钢的耐蚀性的图。
[0027] 图3b为示出在热轧铁素体系不锈钢时的起皱形成与否的图。
[0028] 图4为确认针对Si/Cr原子比的平均El (% )的图表。
[0029] 图5为示出基于Si、C及N的关系的平均El (%)的图表。
[0030] 图6为示出基于Si、C及N的关系的平均r值的图表。
[0031] 图7为确认基于Ymax的起皱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其他实施例的具体事项包含于详细说明及附图中。
[0033] 本发明的优点、特征以及实现这些的方法通过参照与附图一起详细描述的实施例 将会变得清楚。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公开的实施例,而是可以以彼此不同的多样的形态 实现,在以下的说明中当记载为某一部分与其他部分连接时,这不仅指直接连接的情形,而 且还包括其中间夹着另一元件而电连接的情形。并且,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在附图中省 略了与本发明无关的部分,而且在整个说明书中,对相近的部分赋予了相同的附图符号。
[0034]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0035]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耐蚀性及抗起皱性得到提高的低铬铁素体系不锈钢 按重量%包括:10· 0%至 15. 0% 的 Cr、0. 01%至 0· 05% 的 C、0. 01%至 0· 05% 的 Ν、0· 7%至 2.0%的3丨、0.01%至2.0%的]?11、0.035%以下的?、0.01%以下的5、剩余的?6及杂质,且 满足下面式(1)至式(3)。
[0036] 式(1) :0· 45 彡 10XSi/Cr 彡 1. 7
[0037] 式⑵:0· 03 彡[C+N] (wt% )彡 0· 07
[0038] 式(3) :25 彡 γΜΧ(% )彡 55
[0039] 其中,Ymax(% ) = 420C(wt% )+470N(wt% )+23Ni (wt% )+9Cu(wt% (+lOMrKwt% ) +180-11. 5Cr(wt% )-11. 5Si(wt% )-12Mo(wt% )-52Al(wt% ) 〇
[0040] 此外,所述低铬铁素体系不锈钢按重量%还可含有0.01%至0.20%的Ti以及 0.01%至0. 15%的Al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下,如果没有特别言及,则含量表示重量%。
[0041] 铬(Cr)的量为10. Owt%至15. Owt%。铬是为了提高钢的耐蚀性而添加的合金 元素,铬的临界含量为l〇wt%。如果所述铬包含为小于10. Owt%,则使铁素体系不锈钢的 耐蚀性降低,从而成为问题。另一方面,如果所述铬包含为超过15. Owt %,则含有碳和氮的 铁素体系不锈钢可能引起晶间腐蚀,且不必要地使制造成本增加,因此优选为所述铬含有 10. Owt % 至 15. Owt %。
[0042] 碳(C)的量为0. Olwt%至0. 05wt%。所述碳是钢的奥氏体稳定化元素,因此起到 使奥氏体分率最大化的作用而具有抑制麻纹(roping)及起皱的效果,所以所述碳优选包 含为O.Olwt%以上。另一方面,如果所述碳包含过多,则降低延伸率从而显著降低产品的加 工性,因此可包含为〇. lwt%以下。所述延伸率是告知铁素体系不锈钢的冷轧产品的加工性 的品质特性中的一个,是广泛通用的术语,其由如下的值来计算:该值是将对所述铁素体系 不锈钢的冷轧产品进行单轴拉伸时发生破断的瞬间为止所得到的延伸的量除以初始长度 而获得的值。
[0043] 氮(N)的量为0. Olwt%至0. 05wt%。所述氮起到使奥氏体分率增加的作用,从而 在进行热轧时起到析出奥氏体相而促进再结晶的作用,因此包含为O.Olwt%以上,另一方 面,如果所述氮的添加量过多,则不仅阻碍加工性,而且还会成为冷轧产品的拉伸应变的原 因,因此将其含量限制为0. 05wt %以下。
[0044] 硅(Si)的量为0. 7wt%至2. Owt%。硅是在炼钢时作为脱氧剂而添加的元素,是 铁素体稳定化元素,因此以〇. 以上的含量含有是较好的。另一方面,如果所述硅的含 量过多,则会引起材质的硬化而降低延展性,因而优选为以2. Owt%以下的含量含有。由于 在本发明中降低了 Cr含量,因此将Si限制在前述范围之内也能够确保优异的成型性。
[0045] 锰(Mn)的量为0. Olwt%至2. Owt%。锰虽然是钢中不可避免地包含的杂质,然而 也是奥氏体稳定化元素,因而起到抑制麻纹(roping)及起皱的效果。另一方面,如果所述 锰的含量包含过多,则在焊接时产生锰系烟尘(fume)且成为MnS相析出的原因,从而降低 延伸率,因此将其含量限制在前述范围。
[0046] 磷(P)的量为0. 035wt%以下。磷是钢中所包含的不可避免的杂质,当所述磷超过 0. 035wt%时,在进行酸洗时引起晶间腐蚀或者降低热间加工性,因此其含量限制在前述范 围。
[0047] 硫(S)的量为0. Olwt%以下。硫是钢中所包含的不可避免的杂质,当所述硫超过 O.Olwt%时,在晶界发生偏析而降低热间加工性,因此其含量限制在前述范围。
[0048] 钛(Ti)的量为O.Olwt%至0. 20wt%。钛是起到使铸片组织的等轴晶粒度微细 化的作用的元素,其起到将碳、氮等固定而提高加工性的作用,因此优选添加为O.Olwt%以 上。另一方面,如果所述钛的添加超过〇.20wt%,则会成为不锈钢的制造成本增加以及冷轧 产品的条状(sliver)缺陷的原因,因此其含量限制在前述范围。
[0049] 铝(Al)的量为O.Olwt%至0. 15wt%。铝作为炼钢时的脱氧剂,优选添加为 0. Olwt%以上,然而如果所述铝的添加量超过0. 15wt%,则以非金属夹杂物存在而成为冷 轧钢带的条状(sliver)缺陷的原因,且使焊接性降低,因此其含量限制在前述范围。除了 前述元素以外的铁素体系不锈钢的剩余部分由铁(Fe)以及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
[0050]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铁素体系不锈钢中,硅(Si)与铬(Cr)满足下面的式(1),碳 (C)与氮(N)满足下面的式(2),)可满足下面的式(3)。
[0051] 式(1) :0· 45 彡 10XSi/Cr 彡 1. 7
[0052] 式⑵:0· 03 彡[C+N] (wt% )彡 0· 07
[0053] 式(3) :25 彡 γΜΧ(% )彡 55
[0054] 其中,Ymax(% ) = 420C(wt% )+470N(wt% )+23Ni (wt% )+9Cu(wt% (+lOMrKwt% ) +180-11. 5Cr(wt% )-11. 5Si(wt% )-12Mo(wt% )-52Al(wt% ) 〇
[0055] 根据本实施例的铁素体系不锈钢中,硅与铬的比率即式(I)的[lOXSi/Cr]可以 是0.45以上且1.7以下。如果所述[lOXSi/Cr]小于0.45,则所述铁素体系不锈钢可能 容易受到盐害腐蚀(Chloride Corrosion)。即,所述盐害腐蚀的程度可通过利用5wt% NaCl (aq)的盐害腐蚀评价来确认。所述盐害腐蚀评价是对铁素体系不锈钢以喷雾一干燥一 沉积一干燥作为一个周期进行一天的腐蚀周期腐蚀试验,其可通过用所述腐蚀试验对铁素 体系不锈钢连续进行腐蚀周期达50天之后测量所述铁素体系不锈钢的腐蚀深度来确认。 在此,在所述一个周期内分配于喷雾一干燥一沉积的时间之比大致为1:2:1左右。此时,当 腐蚀深度为铁素体系不锈钢的板厚度的1/3以上时,表示在盐害腐蚀评价中不合格。对于 所述[10 X Si/Cr]为小于0. 45的铁素体系不锈钢而言,在所述盐害腐蚀评价中腐蚀深度为 板厚度的1/3以上,因此为了具备针对预定盐害腐蚀的抗性,铁素体不锈钢的[lOXSi/Cr] 优选为0. 45以上。另一方面,如果所述[10X Si/Cr]超过1. 7,则铁素体系不锈钢的延伸率 会降低而可能成为问题。
[0056] 铁素体系不锈钢中碳和氮之和即[C+N] (wt% )可以如所述式(2)那样包含为 0.03以上且0.07以下。如果所述[C+N] (wt% )小于0.03,则在热轧区间上奥氏体分率 变低,从而无法实现热轧组织的微细化以及铸造组织的破坏,从而导致最终产品的起皱 (ridging)劣化。所述起皱是在对铁素体系不锈钢进行成型加工时沿轧制方向平行地以皱 纹形态产生的表面缺陷,所述起皱不仅使产品外观变差,而且还降低成型性。而且,所产生 的起皱较严重时,需要在成型之后进行额外的研磨工序,因此成为增加制造成本的原因。另 一方面,如果[C+N] (wt% )超过0. 07,则虽然铁素体系不锈钢的抗起皱性优异,然而由于较 高的碳及氮的含量而导致延伸率变差。
[0057] 而且,在根据本实施例的铁素体系不锈钢中,如式(3)那样,)优选为25 以上且55以下,如果所述小于25,则奥氏体分率变低,从而无法实现热轧组织的 微细化以及铸造组织的破坏,从而导致最终产品的起皱(ridging)劣化。如果Ymax(% )超 过55,则虽然抗起皱性优异,然而会导致耐蚀性变差。
[0058] 在所述铁素体系不锈钢中,从所述铁素体系不锈钢的表面开始沿深度方向具备钝 化膜层,该钝化膜层的铬含量为包含于所述铁素体系不锈钢的整体平均铬含量的50%以 下,所述钝化膜层包括Cr原子及Si原子,且可包括所述Si原子相比Cr原子更多的原子 层。在此,所述Cr原子例如可包括包含Cr的氧化物等化合物中所包含的Cr,所述Si原子 例如可包括包含Si的氧化物等化合物中所包含的Si。此时,所述钝化膜层中Si/Cr原子 比(atomic ratio)可以是4以上。而且,所述钝化膜层是指如下的层:例如在包含于铁素 体系不锈钢的整体平均铬含量为15wt %的情况下,含有所述整体平均铬含量的50 %以下 即大约7. 5wt%以下的铬的层。
[0059] 通常,铁素体系不锈钢为了满足最终产品的耐蚀性要求水平,一般添加高价的铬 (Cr)等元素来改善耐点蚀性和耐盐害腐蚀性。作为这样的钢种可以举出含有16wt%以上 的铬的钢,如430钢。然而,所述铬之类的元素会使不锈钢的成本上升,且会引起由高合金 化引起的成型性下降。
[0060] 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例的铁素体系不锈钢具备能够用低成本替代所述430钢的 特性。根据所述本实施例的铁素体系不锈钢通过降低铬的含量的同时调节碳(C)、氮(N)、 铬(Cr)的含量而可以维持与430钢同等程度以上的表面品质及成型特性,而且通过添加 硅(Si)来控制冷轧产品的所述钝化膜层上的Si/Cr原子比使其达到4以上,从而在相对 于430钢而言低Cr含量下也能够确保与430钢同等水平的耐蚀性。例如,所述钝化膜层在 铁素体系不锈钢的表面上大致以3nm至7nm的深度具备。而且,所述铁素体系不锈钢在钝 化膜层中Si/Cr原子比优选为4以上,如本实施例那样在铬包含为10. Owt %至15. Owt % 的铁素体系不锈钢中,因所述Si效应而在铁素体系不锈钢的表面上形成Si-O层的纳米层 (nano-layer),据此可提高耐点蚀性,且可增加盐害腐蚀的抵抗性。
[0061] 图Ia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铁素体系不锈钢的钝化膜层的成分的 图,图Ib为示出基于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铁素体系不锈钢的深度的成分的浓度的 曲线图。图2为示出基于通常的铁素体系不锈钢的深度的成分的浓度的曲线图。图3a为 示出铁素体系不锈钢的耐蚀性的图,图3b为示出在热轧铁素体系不锈钢时的起皱形成与 否的图。
[0062] 参照图Ia及图Ib可以确认,根据本实施例的铁素体系不锈钢在作为所述铁素体 系不锈钢的表面的钝化层(passive film)中形成有Si-O层的纳米层。在图Ia中,作为 对根据本实施例的铁素体系不锈钢的冷轧产品的钝化膜层进行分析的结果,表示对所述钝 化膜层利用三维原子探针(3DAP:3Dimension Atomic Probe)装置通过经过试片的原子 溅射(sputtering)的质量分析及位置分析来进行原子单位三维位置分析的结果。所述钝 化层中,相比Cr原子包含更多的Si原子。然而,对于图2而言,钝化膜层中以大致相近的 量包含Si原子和Cr原子。在图Ib及图2中,钝化膜层表示铬含量为作为整体平均铬含 量的15wt%的50%以下的部分,例如,铁素体系不锈钢中所包含的整体平均铬含量大致为 15wt%的情况下(曲线图中铬的含量与深度无关地大致恒定的部分),此时,钝化膜层可指 铬含量为7. 5wt%以下的部分。
[0063] 图3a是对图Ib及图2中的铁素体系不锈钢的耐蚀性进行确认的结果,图3b是对 在热轧图Ib及图2中的铁素体系不锈钢时起皱产生的程度进行确认的图。
[0064] 图3a是在钝化膜层中对基于Si原子及Cr原子的含量的耐蚀性进行评价的结果。 图3a中(a)涉及的是图2中的钝化膜层的Si原子与Cr原子具有大致相近的量的情形下 的铁素体不锈钢,其中可以确认耐蚀性较差。另一方面,图3a中(b)示出图Ib中的钝化膜 层的Si原子相比Cr原子更多的情形的图,由此可以确认耐蚀性比较优异。即,可以确认, 如图Ib那样,在钝化膜层中包含较多的Si原子时,对耐蚀性起到有利的作用。
[0065] 而且,图3b是在钝化膜层中对基于Si原子及Cr原子的含量的起皱性进行评价的 结果。图3b的(a)涉及的是在图2所示的钝化膜层中Si原子与Cr原子相近的铁素体系 不锈钢,其中在进行热乳时发生起皱。由此可以确认,由于全-铁素体(fully-ferrite)单 相热轧,粗大晶粒发达而抗起皱性较差。
[0066] 另一方面,图3b的(b)涉及的是如图Ib那样在钝化膜层中相比Cr原子包含更多 的Si原子的铁素体系不锈钢,其中可以确认到在热轧时没有发生起皱。这是因为,钝化膜 层所具备的相对较多的Si原子在所述铁素体系不锈钢的表面上形成Si-O层,据此,在热轧 时如图3b的(b) -样没有发生起皱而具备优异的表面品质。而且可以确认到,在钝化膜层 中相比Cr原子包含更多的Si原子的铁素体系不锈钢存在半-铁素体(semi-ferrite)相 变态,从而在热轧时因晶粒微细化而抗起皱性比较优异。
[0067] 因此,铁素体系不锈钢优选为在钝化膜层中相比于Cr原子包含更多的Si原子。 而且,在所述铁素体系不锈钢中,钝化膜层的Si/Cr原子比小于4时,可能难以充分地形成 Si-O层的纳米层,因而更加优选的是,所述铁素体系不锈钢的钝化膜层中Si/Cr原子比为4 以上。
[0068] 以下,记载本发明的实施例和比较例。然而,下面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优选的 一个实施例,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并不被下面的实施例所限制。
[0069] 以下,表1中表示了铁素体系不锈钢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合金成分。表1的实施 例中对碳(C)、氮(N)、硅(Si)以及铬(Cr)的含量进行了控制,所述实施例及比较例通过真 空溶解来确认了成分。
[0070] 对于基于表1的实施例以及比较例而言,通过粗轧机和连续终轧机而制造为热轧 板的铁素体系不锈钢,然后经过热乳罩式退火(Batch Annealing)(或连续退火)并接着实 施了冷轧及冷轧退火。表2中示出了对基于表1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10XSi/Cr]、[C+N] (wt% )以及),表3中示出了对基于表1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最终冷轧产品的作 为代表性的品质的抗起皱等级、点蚀电位等级、平均延伸率(%)、平均r值、盐害腐蚀评价 (盐害腐蚀抵抗性)等进行确认的结果。而且,示出了所述实施例和比较例的最终冷轧产品 的钝化膜层(passive film layer)中的Si原子与Cr原子之比。
[0071] 表 1
[0072]

【权利要求】
1. 一种耐蚀性及抗起皱性得到提高的低铅铁素体系不镑钢,按重量%包括10. 0%至 15.0%的Cr、0.01%至0.05%的C、0.01%至0.05%的N、0.7%至2.0%的Si、0.01%至 2. 0%的Mn、0. 035%^下的P、0. 01%W下的S、剩余的化及杂质,且满足下面式(1)至式 做, 式(1) :〇. 45《lOXSi/Cr《1. 7 式(2) ;0. 03《[C+闲(wt% )《0. 07 式(3) ;25《Ymax(% )《55 其中,Y max (% ) = 420C (wt % ) +470N(wt % ) +23Ni (wt % ) +9Cu (wt % ) +10Mn (wt % ) +180 -11. 5Cr (wt% ) -11. 5Si (wt% ) -12Mo (wt% ) -52A1 (wt% )。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蚀性及抗起皱性得到提高的低铅铁素体系不镑钢,其特征在 于,按重量%包括 12. 5%至 14. 5% 的 Cr、0. 031 %至 0. 039% 的 C、0. 01 %至 0. 025% 的 N、 1.0%至2.0%的81、0.1%至0.6%的]?11。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蚀性及抗起皱性得到提高的低铅铁素体系不镑钢,其特征在 于,按重量%还含有0. 01%至0. 20%的Ti W及0. 01%至0. 15%的A1中的一种或两种。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蚀性及抗起皱性得到提高的低铅铁素体系不镑钢,其特征在 于,所述铁素体系不镑钢从所述铁素体系不镑钢的表面开始沿深度方向具备纯化膜层,该 纯化膜层的铅含量为包含于铁素体系不镑钢的整体平均铅含量的50% W下,所述纯化膜层 包括化原子及Si原子,且包括所述Si原子相比化原子更多的原子层。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耐蚀性及抗起皱性得到提高的低铅铁素体系不镑钢,其特征在 于,所述纯化膜层中Si/化原子比为4 W上。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蚀性及抗起皱性得到提高的低铅铁素体系不镑钢,其特征在 于,2. 85[SUW6. 4[C+闲(wt% )为 8. 5 W 下。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蚀性及抗起皱性得到提高的低铅铁素体系不镑钢,其特征在 于,0. 13[Si]+8. 68[C+闲(wt% )为 0. 75 W下。
【文档编号】C22C38/34GK104471099SQ201280074385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8日
【发明者】康亨求, 金相锡, 朴志彦, 朴美男, 徐辅晟 申请人:Posco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