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铸造用冷铁,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覆砂铁丸冷铁。
背景技术:
在铸造生产中,在铸件的厚大部位如果凝固晚又得不到金属液体的补充,就会形成缩孔或缩松缺陷,导致其报废。为了防止这些缺陷的产生,铸造工艺上通常会采用激冷的方法。
激冷的方法有多种,但目前最实用、最简便的是冷铁激冷。具体方法是:在铸件的厚大部位安放冷铁,使其因为激冷而快速凝固,在凝固过程中能够得到金属液体的补充,从而避免该处产生缩孔或缩松的铸造缺陷。冷铁的大小,是根据激冷部位的厚大情况来选择的,如果冷铁过小不能吸收足够的热量,这个厚大部位同样会产生缩孔或缩松的铸造缺陷。有的产品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只有狭窄的出砂口(用来清理该空间成形的芯砂),而在该空间里存在厚大结构需要激冷,这时,冷铁的尺寸过大就无法从狭窄的出砂口取出来,冷铁过小不仅激冷作用小达不到工艺要求,而且安放繁杂,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铸件狭窄出砂口内空间厚大部位激冷的覆砂铁丸冷铁,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覆砂铁丸冷铁,其特征在于:包括砂壳、填充在砂壳内腔中的激冷铁丸和用于密封砂壳的盖板;所述砂壳与铸件激冷部位相接触的面为工作面,所述盖板位于砂壳的非工作面上。
进一步地说,所述砂壳的工作面壁厚为3-8mm。
再进一步说,所述激冷铁丸的粒度为2-5mm。
再进一步说,其形状为长方体结构、圆柱体结构或者工作面为圆弧面的梯形体结构。
更进一步说,所述砂壳上,在离开工作面方向上的外侧面设有拔模斜度。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铸件狭窄出砂口内空间厚大部位激冷,既能够起到激冷的作用,防止在这些部位的内部在凝固后存在缩孔或缩松等铸造缺陷,又能够在逐渐凝固后溃散,便于从狭窄的出砂口漏出,克服了冷铁尺寸大于出砂口尺寸不能取出的困难,有助于解决实际困难、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应用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覆砂铁丸冷铁,包括砂壳1、填充在砂壳1内腔中的激冷铁丸2和用于密封砂壳1的盖板3。
制作砂壳1的模具:根据采用的型芯砂种类来确定模具的材质和类型,如果采用树脂砂,则模具材料可以采用木材或者铝合金;如果采用覆膜砂,模具材料采用铸铁。为了节约能源和降低成本,通常采用树脂砂、木模。所述砂壳1的工作面壁厚为3-8mm,视其本身外廓尺寸大小成正比而定:若本身尺寸小,壁厚偏向下限;反之本身尺寸大,尺寸偏向上限。
所述激冷铁丸2的粒度为2-5mm。制作激冷铁丸2的材料通常采用低牌号灰铸铁(HT150或以下),丸状,视觉清洁即可,其它力学性能、尺寸精度、圆整度、不同尺寸铁丸所占比例等都无具体要求。铁丸的用量,则根据已知的铸造工艺在该部位使用块状冷铁的体积,折算为铁丸的近似体积,然后乘以1.2-1.5的保险系数,这是因为铸件厚大部位的热量要通过覆砂层才能传递到铁丸,而且铁丸与铁丸之间的热量传递效率也要低于热量在块状冷铁内部的传递。
所述砂壳1与铸件激冷部位相接触的面为工作面11,所述盖板3位于砂壳1的非工作面上,用粘接剂粘牢。
所述砂壳1上,在离开工作面11方向上的外侧面12设有拔模斜度,防止其从坭芯中松动或脱出,其拔模斜度的选择在铸造行业是已知的。
所述覆砂铁丸冷铁的形状为如图1所示的长方体结构,也可以是如图2、3中所示位于铸件A中心的圆柱状覆砂铁丸冷铁B,还可以是如图2、3中所示位于铸件A外围的工作面为圆弧面梯形覆砂铁丸冷铁C。
需要本实用新型所述覆砂铁丸冷铁激冷的部位一般是铸件的内腔,而铸件的内腔一般是使用坭芯成形,因此,覆砂铁丸冷铁应该预制成形。使用时,将其工作面贴在芯盒内铸件模型需要激冷的部位,然后,充填芯砂制芯(制芯的方法在铸造行业是已知的,只是应当在紧实芯砂的时候要避免覆砂铁丸冷铁的砂壳破裂)。覆砂铁丸冷铁需要的数量是根据需要吸收的热量多少来确定的,这在铸造工艺学中是已知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覆砂铁丸冷铁安放在坭芯中可以与坭芯一起刷涂料、烘干等,不会影响使用;覆砂铁丸冷铁的排气,按照铸造行业已知的坭芯排气方法处理即可。
应用实施例:
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是一种铸件的一个空间内局部具有圆柱状的厚大部位,这个部位需要激冷,此空间只留有一个比较狭小的出孔,如果冷铁尺寸大于这个尺寸则无法从此孔中取出,冷铁过小则安放繁琐。在铸件A的中心部位采用的圆柱状覆砂铁丸冷铁B,铸件A外侧的圆弧面梯形覆砂铁丸冷铁C,圆柱状覆砂铁丸冷铁B与圆弧面梯形覆砂铁丸冷铁C共同对该部位激冷,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个狭窄空间内厚大部位激冷冷铁尺寸过大不能取出的问题。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