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LF炉升温效率减少溶剂消耗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13344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炼钢工艺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可提高lf炉升温效率,减少溶剂消耗的方法。
背景技术
:lf炉升温电耗是冶炼厂的主要耗能项目之一。目前,降低电耗的主要工艺措施主要有:1、控制转炉低温出钢比例,防止因顶渣结壳而不能进行有效的埋弧加热;2、根据lf炉进站钢水罐顶渣情况,决定升温档位;3、在升温前加入cac2造泡沫渣等,这些措施对降低电耗起了相当的作用。上述工艺的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地缩短造渣过程所需时间,以便lf炉可进行埋弧加热。通过以上措施可使造渣缩短至15min左右。但如何能进一步缩短造渣时间,进行埋弧加热,最大限度地降低电耗,显然仅仅依靠上述措施是不可能实现的。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高lf炉升温效率,减少能源、合金及溶剂消耗,降低冶炼成本。为此,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提高lf炉升温效率减少溶剂消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定义两种钢水罐,一种是lf炉精炼处理后,在铸机浇铸的钢水罐a;另一种是准备在转炉出钢的钢水罐b,计划进lf炉精炼处理;(2)转炉出钢时,将钢水装入钢水罐b,保证净空在500~550mm;(3)钢水罐a上机浇铸完后,立即将剩余钢渣翻到钢水罐b内;(4)钢水罐b进入lf炉处理时,以4~4.5℃/min的速度升温4~5min后,分2~4批次加入白灰造渣料,每批白灰加入量在480~650kg;加第一批白灰的同时加入铝线段,加入量为:(成品上线铝含量+0.01%)×10000×30;加入白灰的同时一起加入助熔渣,助熔渣加入量为白灰的0.15%~0.25%;渣料加入总量较不回收钢渣的罐次减少200~800kg,助熔渣加入总量较不回收钢渣的罐次减少100~375kg;(5)钢水罐a内钢渣回收的条件是:当钢水罐b内钢种有合金残余元素要求的,如果钢水罐a内含有该合金成分,则不回收;当钢水罐b已回收2次以上时,则不再继续回收或只回收部分钢渣。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可极大提高lf炉升温效率,有效减少能源、合金及溶剂消耗,降低冶炼成本。以典型钢种ah32为例,本发明与常规工艺对比统计结果为:对比例实施例升温时间,min/罐2217白灰加入量,kg/罐17191305助熔渣加入量,kg/罐446200本发明不包括回收残钢的效益,仅降低能源、合金、溶剂消耗的吨钢效益即可达2.59元。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1、定义两种钢水罐,一种是lf炉精炼处理后,在铸机浇铸的钢水罐a,另一种是准备在转炉出钢的钢水罐b,计划进lf炉精炼处理。2、转炉出钢时,将钢水装入钢水罐b,保证净空在530mm。3、钢水罐a上机浇铸完后,立即将剩余钢渣翻到钢水罐b内,以减少钢渣 散失热量,同时避免钢渣温度低,翻渣时翻不净。4、钢水罐b进入lf炉处理时,因顶渣较厚且流动性好,因而选择第4档升温,以4℃/min的速度升温5min后,分2次加入白灰造渣料。加第一批白灰的同时加入铝线段,成品上线铝含量为0.045%,铝线段加入量为(0.045%+0.01%)×10000×30=165kg。加入白灰的同时一起加入助熔渣,助熔渣总加入量209kg。渣料加入总量较不回收钢渣的罐次减少774kg,助熔渣加入总量较不回收钢渣的罐次减少208kg。实施例2:1、定义两种钢水罐,一种是lf炉精炼处理后,在铸机浇铸的钢水罐a,另一种是准备在转炉出钢的钢水罐b,计划进lf炉精炼处理。2、转炉出钢时,将钢水装入钢水罐b,保证净空在540mm。3、钢水罐a上机浇铸完后,立即将剩余钢渣翻到钢水罐b内,以减少钢渣散失热量,同时避免钢渣温度低,翻渣时翻不净。4、钢水罐b进入lf炉后,因顶渣较厚且流动性好,因而选择第4档升温,以4.5℃/min的速度升温4min后,分2次加入白灰造渣料。在加第一批白灰的同时加入铝线段,成品上线铝含量为0.045%,铝线段加入量为(0.045%+0.01%)×10000×30=165kg。在加入白灰的同时一起加入助熔渣,助熔渣总加入量190kg。渣料加入总量较不回收钢渣的罐次减少546kg,助熔渣加入总量较不回收钢渣的罐次减少285kg。技术特征:技术总结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LF炉升温效率减少溶剂消耗的方法,转炉出钢钢水装入准备在转炉出钢的钢水罐B,LF炉精炼处理后的钢水罐A上机浇铸后,立即将剩余钢渣翻到钢水罐B内;钢水罐B进入LF炉处理时,分2~4批次加入白灰造渣料,每批加入量480~650kg;加第一批白灰的同时加入铝线段和助熔渣,助熔渣加入量为白灰的0.15~0.25%;渣料加入量较不回收钢渣的罐次减少200~800kg,助熔渣加入总量较不回收钢渣的罐次减少100~375kg;当钢水罐B内钢种有合金残余元素要求的,若钢水罐A内含有该合金成分则不回收;当钢水罐B已回收2次以上时,亦不再回收。本发明可极大提高LF炉升温效率,有效减少能源、合金及溶剂消耗,降低吨钢成本。技术研发人员:苏小利;于海岐;张宏亮;吕志勇;邢维义;王金辉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16.01.27技术公布日:2017.08.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