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杆成型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61358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连杆成型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连杆加工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是连杆成型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连杆组由连杆体、连杆大头、连杆大头盖、连杆小头和连杆螺栓(或螺钉)等组成。

现有技术中,连杆成型的步骤是,第一步,向连杆成型机内的模具上喷晒涂料,防止成型后的连杆粘贴在模具上,造成取模具困难;第二步,采用勺子舀取金属胚料,并将金属胚料倒入模具中;第三步,连杆成型机将模具内的金属胚料压实成型;第四步,取件。

采用现有技术的连杆成型上料机构存在以下问题:舀金属胚料的勺子容易沾上金属胚料,勺子在离开金属胚料向模具运动的过程中,金属胚料凝结后会粘在勺子表面,长此以往,勺子越来越重,内表面也越来越厚,会影响舀金属胚料的量,进而使得连杆成型的质量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连杆成型上料机构,在上料的过程中,能够将粘在上料机构内的金属胚料刮下,保持上料机构内壁的清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连杆成型上料机构,包括上料装置和带动上料装置运动并能够将上料装置内的金属胚料倒入模具的机械臂,上料装置为针筒状,上料装置包括筒体活塞、活塞杆、容纳金属胚料的筒体、吸放金属胚料的吸头;机械臂包括能够调整筒体位置的筒体机械臂和带动活塞杆上下移动的活塞杆机械臂;活塞杆的上端与活塞杆机械臂连接,活塞杆的下端与筒体活塞固定连接,筒体活塞的底部设有与吸头对应的顶杆;筒体与筒体机械臂连接,筒体活塞放置在筒体内,筒体的下端与吸头可拆卸连接;吸头的上端伸入到筒体内部,伸入筒体内部的吸头上设有金属胚料进出孔;吸头内设有可上下移动并控制金属胚料从进出孔流进或流出的吸头活塞,吸头上端设有能够粘住吸头活塞的粘连装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筒体机械臂带动上料装置水平移动,待上料装置移动到装金属胚料的容器上方时,筒体机械臂向下运动,同时活塞杆机械臂将活塞杆向上拉,筒体活塞会随着活塞杆向上移动,筒体内形成真空,此时吸头活塞也会随着筒体活塞向上移动,直到吸头活塞移动到进出孔的上方,并粘在粘连装置上;此时容器中的金属胚料会从吸头的下端向上移动,进而从进出孔进入到筒体中,当筒体内装满金属胚料后,筒体机械臂带动上料装置向上移动,然后水平移动到模具处;活塞杆机械臂会向下推动活塞杆,活塞杆会推动筒体内的金属胚料会通过进入孔进入到吸头中,进而沿着吸头流到模具中;当筒体活塞底部的顶杆伸入到吸头中,顶杆会顶住吸头活塞,使得吸头活塞脱离粘连装置,此时,由于筒体内筒体活塞还会向下运动,筒体内的压强会推动吸头活塞向下运动,当吸头活塞运动到低于进出孔的位置的时候,筒体内又形成密闭空间,当需要再上料的时候,又重复上述过程即可。

本方案的技术效果:1、筒体活塞的设置,主要是为了筒体活塞向上移动的时候便于吸取金属胚料,筒体活塞向下运动的时候不仅便于将筒体内的金属胚料压出还能够将筒体壁上的金属胚料刮下,使得金属胚料不会残留在筒体壁上。2、上料装置设置为针筒状,当吸取金属胚料的时候,由于先将活塞杆向上拉,筒体内形成真空,使得金属胚料能够快速的从外部的容器中进入到筒体中,使得金属胚料的温度在转移的过程中不会有大的变化,因而金属胚料不会凝结在筒体壁上,便于筒体活塞向下运动的时候能够轻松将筒体壁上的金属胚料刮下。3、粘连装置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将向上运动的吸头活塞粘连住,使得吸头上的进出孔露出来,便于金属胚料进入到筒体中;当筒体活塞向下压时,筒体内的金属胚料又会从进出孔流出,此时,由于粘连装置的作用,粘连装置的粘连大于筒体内的压力,吸头活塞不会向下移动将进出孔遮住,能够保证筒体内的金属胚料能够畅通的从进出孔流出。4、需要吸取金属胚料的时候,将吸头插入金属胚料中即可,使得仅仅吸头与金属胚料接触,其他部分不会与金属胚料接触,防止金属胚料粘到上料装置的其他地方。5、吸头活塞的设置,一方面是为了刮下附着在吸头壁上的金属胚料,另一方面是为了控制金属胚料的进出。6、顶杆的设置主要是为了防止由于粘连装置粘力过大,吸头活塞不会与粘连装置分离,设置顶杆后,顶杆与筒体内部的压强推力会一起推动吸头活塞,使得吸头活塞与粘连装置分离,进而向下移动,吸头活塞在移动的过程中将吸头壁上的金属胚料刮下,并同时封住吸头,使得筒体内形成封闭状态,便于下一次吸取金属胚料。

对基础方案的改进得到的优化方案1,吸头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限制吸头活塞滑落到吸头外的限位装置。防止吸头活塞在上下运动的时候掉落到吸头外。

对优化方案1的改进得到的优化方案2,粘连装置设置在吸头上端的限位装置上,粘连装置为第一磁铁,吸头活塞的上表面设有与第一磁铁相互吸引的第二磁铁;吸头下端的限位装置上设有第三磁铁,吸头活塞的下表面设有与第三磁铁相互吸引的第四磁铁。

将粘连装置、吸头活塞的上表面设为相互吸引的磁铁,当吸头活塞因筒体活塞向上运动到一定位置的时候,粘连装置就会对吸头活塞产生吸引力,进而使得粘连装置将吸头活塞吸住,采用此方法非常简单方便的实现了在筒体内的金属胚料向外流的时候,吸头活塞不会挡住进出孔。另外,吸头下端的限位装置和吸头活塞下表面上设有相互吸引的磁铁,当吸头活塞脱离吸头上端的粘连装置后;筒体活塞的推动导致筒体内的空气推动吸头活塞向下运动到一定位置后,吸头下端的限位装置会产生吸引力,进而吸住吸头活塞,以此达到吸头活塞能够在整个吸头中活动,使得吸头壁上的金属胚料会被刮走。

对优化方案2的改进得到的优化方案3,筒体活塞与吸头活塞之间通过弹簧连接,顶杆设置在弹簧的中间。

设置弹簧主要是便于拉动吸头活塞向上运动,因为在筒体活塞在向上运动的时候会对吸头活塞产生一定的压强,使得吸头活塞向上移动,为了使得吸头活塞能够向上移动的更快,在筒体活塞和吸头活塞之间设置一个弹簧,使得筒体活塞在向上运动到一定距离,弹簧被拉伸,进而会拉动吸头活塞向上运动。

优化方案3的改进得到的优化方案4,筒体上端设有限制筒体活塞滑落到筒体外的挡板,活塞杆穿过挡板与活塞杆机械臂连接。挡板的设置,不仅能够防止筒体活塞掉落到筒体外,还能够防止金属胚料在筒体运动的过程中散热,使得金属胚料不会凝结在筒体壁上,使得筒体壁上的金属胚料更容易被筒体活塞刮下。

优化方案4的改进得到的优化方案5,筒体活塞的底部设有能够插入吸头的凹槽,顶杆的长度大于凹槽的深度。

由于吸头的上端伸入到筒体中,凹槽的设置可以让筒体活塞运动到筒体底部时不会被吸头上端挡住,使得筒体活塞可以与筒体底部接触。如果顶杆的长度小于凹槽的深度,会出现筒体活塞与筒体底面接触后,顶杆才顶住吸头活塞,使得吸头活塞从第一磁铁上脱离,此时筒体内部压强与外部压强几乎平衡,筒体内不会对吸头活塞产生向下的推力;所以当顶杆的长度大于凹槽的深度时,由于顶杆已经伸到凹槽外,使得筒体活塞还未与吸头上端接触时,顶杆先将吸头活塞顶出第一磁铁处,使得吸头活塞与第一磁铁分离,此时筒体内的压强会推动吸头活塞向吸头底端运动,吸头活塞运动到一定位置后会被吸头下端的第三磁铁吸引,使得吸头活塞粘在第三磁铁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连杆成型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吸头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筒体1,筒体活塞11,凹槽111,活塞杆12,顶杆13,吸头2,进出孔21,限位装置22,第一磁铁23,第二磁铁24,第三磁铁25,第四磁铁26,吸头活塞27。

参见图1和图2所示,连杆成型上料机构,包括上料装置和带动上料装置运动并能够将上料装置内的金属胚料倒入模具的机械臂,上料装置为针筒状,上料装置包括筒体活塞11、活塞杆12、容纳金属胚料的筒体1、吸放金属胚料的吸头2;机械臂包括能够调整筒体1位置的筒体机械臂和带动活塞杆12上下移动的活塞杆机械臂;活塞杆12的上端与活塞杆机械臂连接,活塞杆机械臂由液压缸带动,使得活塞杆12能够上下移动;活塞杆12的下端与筒体活塞11固定连接,筒体活塞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一个与吸头2对应的顶杆13,顶杆13可以插入到吸头2中;筒体1与筒体机械臂连接,筒体机械臂也与液压缸连接,使得筒体1能够上下左右移动。筒体活塞11放置在筒体1内,吸头2与筒体1的下端螺纹连接,便于更换吸头2;吸头2的上端伸入到筒体1内部,吸头2伸入筒体1内部的部分上设有金属胚料进出孔21,使得金属胚料能够从进出孔21处进出;筒体活塞11的底部设有与伸入筒体1内部的吸头2相配合的凹槽111,使得筒体活塞11运动到底部的时候,吸头2的上端可以完全插入到凹槽111中,进而使得吸头2的上端不会挡住筒体活塞11向下运动到筒体1底部。吸头2内放置有一个可上下移动的吸头活塞27,当吸头活塞27高于进出孔21的高度时,金属胚料会从进出孔21处进出;当吸头活塞27低于进出孔21的位置时,筒体1内就会形成一个密闭空间。

进出孔21的底边缘高出筒体1的底面0.01mm至0.5mm。使得进出孔21与筒体1的底面相邻,使得吸头2的上端在慢慢插入向下移动的筒体活塞11的凹槽111中时,凹槽111只会在最后才会遮住进出孔21,不会影响金属胚料从筒体1中出去。

参见图2所示,为了防止吸头活塞27在上下运动的时候掉落到吸头2外,吸头2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限制吸头活塞27滑落到吸头2外的限位装置22,该限位装置22可以凸起的挡条等。

吸头2上端设有能够粘住吸头活塞27的粘连装置,粘连装置设置在吸头2上端的限位装置22上,为了实现粘连这个功能,粘连装置为第一磁铁23,吸头活塞27的上表面相应设置有与第一磁铁23相互吸引的第二磁铁24;当吸头活塞27因筒体1内的压强向上运动时,吸头活塞27运动到一定位置,粘连装置就会对吸头活塞27产生吸引力,进而使得粘连装置将吸头活塞27吸住,此方法非常简单方便的实现了在筒体1内的金属胚料向外流的时候,吸头活塞27不会挡住进出孔21。

吸头2下端的限位装置22上设有第三磁铁25,吸头活塞27的下表面设有与第三磁铁25相互吸引的第四磁铁26。当吸头活塞27脱离吸头2上端的粘连装置后;筒体活塞11的推动导致筒体1内的空气推动吸头活塞27向下运动,吸头活塞27运动到一定位置后,吸头2下端的限位装置22会对吸头活塞27产生吸引力,进而吸住吸头活塞27,以此达到吸头活塞27能够在整个吸头2中活动,使得吸头2壁上的金属胚料会被刮走。

另外,为了缩小粘连装置和限位装置22的占位空间,也可以将粘连装置和限位装置22合为一体,即,用粘连装置即实现粘连的作用也实现限位的作用,即将粘连装置设置为凸起状态,使得粘连装置也能够挡住活塞,以此来限制吸头活塞27的运动。

为了使得吸头活塞27能够向上移动的更快,在筒体活塞11和吸头活塞27之间设置一个弹簧,使得筒体活塞11在向上运动到一定距离,弹簧被拉伸,进而会拉动吸头活塞27向上运动。顶杆13设置在弹簧的中心,节省顶杆13和弹簧占用的空间。

为了防止筒体活塞11掉落到筒体1外和金属胚料在筒体1运动的过程中散热,在筒体1上端设有限制筒体活塞11滑落到筒体1外的挡板,挡板与筒体1壁可拆卸连接,便于筒体1内部的检修;活塞杆12穿过挡板与活塞杆机械臂连接。

使用时,筒体机械臂带动上料装置水平移动,待上料装置移动到装金属胚料的容器上方时,筒体机械臂向下运动,同时活塞杆机械臂将活塞杆12向上拉,筒体活塞11会随着活塞杆12向上移动,筒体1内形成真空;此时吸头活塞27也会随着筒体活塞11向上移动,同时,筒体活塞11和吸头活塞27之间的弹簧也逐渐被拉伸,弹簧进而拉动吸头活塞27向上运动,直到吸头活塞27移动到进出孔21的上方,并粘在粘连装置上;容器中的金属胚料会从吸头2的下端向上移动,从进出孔21吸入到筒体1中,当筒体1内装满金属胚料后,筒体机械臂带动上料装置向上移动,然后水平移动到模具处,因为筒体1内与外界的压强差,筒体1内的金属胚料不会自动向下流出;然后,活塞杆机械臂会向下推动活塞杆12,活塞杆12会推动筒体1内的金属胚料会通过进入孔进入到吸头2中,进而沿着吸头2流到模具中;当筒体活塞11底部的顶杆13伸入到吸头2中,顶杆13会顶住吸头活塞27,使得吸头活塞27脱离粘连装置,此时,由于筒体1内筒体活塞11还会向下运动,筒体1内的压强会推动吸头活塞27向下运动,当吸头活塞27运动到低于进出孔21的位置的时候,筒体1内又形成密闭空间,当需要再上料的时候,又重复上述过程即可。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