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钢筋加工的中频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4815阅读:7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钢筋加工的中频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轧制设备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用于钢筋加工的中频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冷轧带肋钢筋是用盘条经多道冷轧减径,一道压肋并经消除内应力后形成的一种带有二面或三面月牙形的钢筋。冷轧带肋钢筋需经多次冷轧减径,通常采用轧机组制备,在每次冷轧减径过程中,随着塑性变形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迅速增加,塑性、韧性迅速下降。在冷轧完毕后,为了消除盘条的内部应力,需对盘条进行退火处理,以消除盘条内部应力,提高盘条的综合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用于钢筋加工的中频加热装置。本实用新型不仅可快速消除盘条内部应力,可有效减小由于退火过程中温度不均导致的应力残留。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钢筋加工的中频加热装置,包括第一电源、第二电源、加热面板和冷却系统,所述加热面板为陶瓷面板,所述加热面板前部为预热区,所述加热面板后部为加热区,所述第一电源与预热区下方的预热线圈连接,所述第二电源与加热区下方的加热线圈连接,所述预热线圈和加热线圈分别位于各自的保护壳内,所述保护壳内设有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前端与冷却系统的冷却液进入管连通,所述冷却流道后端与冷却系统的冷却液排出管连通。

本实用新型直接利用电磁加热,利用线圈产生交变磁场,当盘条放置加热面板上面时,盘条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使盘条的铁原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原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从而起到加热物品的效果。在实际使用中,由于盘条下部更为靠近线圈,交变磁场强度更大,因此在加热时,盘条下部温度上升快于上部温度上升,若直接对盘条进行加热,容易使盘条下部和上部产生较大温差,使盘条上部存在较多的应力残留。在本实用新型中,盘条在加热面板上首先进行预热,然后正式进行加热,通过此种方式,可有效减少盘条上部和下部的温差,有效减小由于退火过程中温度不均导致的应力残留。线圈包括预热线圈和加热线圈,预热线圈和加热线圈分别位于各自的保护壳内,保护壳内设有冷却流道,通过冷却流道可对线圈进行降温,避免长时间使用,导致线圈过热引起导线熔融,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使其更为可靠。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预热线圈走向与加热线圈走向平行,两者的走向与加热面板上盘条走向垂直。通过线圈走向与加热面板上盘条走向垂直,能够提高磁场能的有效转换率,继而提升电能的有效利用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有效降低能耗,降低生产成本。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相同大小截面内,所述预热线圈匝数小于加热线圈匝数。通过相同大小截面内,预热线圈匝数小于加热线圈匝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可使预热区的加热速度慢于加热区的加热速度,使本实用新型稳定工作。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预热线圈内电流小于所述加热线圈内电流大小。通过预热线圈内电流小于加热线圈内电流大小,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可使预热区的加热速度慢于加热区的加热速度,使本实用新型稳定工作。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预冷箱和冷却水箱,所述冷却液进入管可与冷却水箱连通,所述冷却水箱内设有制冷器,所述冷却水箱内部容腔的外表面为保温层,所述冷却液排出管可与预冷箱连通,所述预冷箱内部容腔直接暴露于室外,所述预冷箱可与冷却水箱连通。通过此种设置,不仅可实现冷却液,即水的循环利用,还能够有效减少制冷能耗。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冷却水箱内设有流量表,所述冷却水箱可与外部自来水管连通。通过冷却水箱内设有流量表,冷却水箱与外部自来水管连通,在冷却水箱内冷却水不足,且预冷箱内回收水未冷却至室温时,可以利用自来水管补充冷却水箱内水量,能使冷却水箱补水方式更为灵活。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不仅可快速消除盘条内部应力,可有效减小由于退火过程中温度不均导致的应力残留;

(2)本实用新型通过线圈走向与加热面板上盘条走向垂直,能够提高磁场能的有效转换率,继而提升电能的有效利用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有效降低能耗,降低生产成本;

(3)本实用新型通过相同大小截面内,预热线圈匝数小于加热线圈匝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可使预热区的加热速度慢于加热区的加热速度,使本实用新型稳定工作;

(4)本实用新型通过预热线圈内电流小于加热线圈内电流大小,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可使预热区的加热速度慢于加热区的加热速度,使本实用新型稳定工作;

(5)本实用新型通过冷却水箱内设有流量表,冷却水箱与外部自来水管连通,在冷却水箱内冷却水不足,且预冷箱内回收水未冷却至室温时,可以利用自来水管补充冷却水箱内水量,能使冷却水箱补水方式更为灵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加热面板的竖直剖面示意图。

其中:1—冷却液排出管,2—冷却液进入管,3—第二电源,4—第一电源,5—加热面板,6—加热线圈,7—保护壳,8—加热区,9—预热区,10—预热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参见图1和图2,一种用于钢筋加工的中频加热装置,包括第一电源4、第二电源3、加热面板5和冷却系统,所述加热面板5为陶瓷面板,所述加热面板5前部为预热区9,所述加热面板5后部为加热区8,所述第一电源4与预热区9下方的预热线圈10连接,所述第二电源3与加热区8下方的加热线圈6连接,所述预热线圈10和加热线圈6分别位于各自的保护壳7内,所述保护壳7内设有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前端与冷却系统的冷却液进入管2连通,所述冷却流道后端与冷却系统的冷却液排出管1连通。

本实用新型直接利用电磁加热,利用线圈产生交变磁场,当盘条放置加热面板5上面时,盘条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使盘条的铁原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原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从而起到加热物品的效果。在实际使用中,由于盘条下部更为靠近线圈,交变磁场强度更大,因此在加热时,盘条下部温度上升快于上部温度上升,若直接对盘条进行加热,容易使盘条下部和上部产生较大温差,使盘条上部存在较多的应力残留。在本实用新型中,盘条在加热面板5上首先进行预热,然后正式进行加热,通过此种方式,可有效减少盘条上部和下部的温差,有效减小由于退火过程中温度不均导致的应力残留。线圈包括预热线圈10和加热线圈6,预热线圈10和加热线圈6分别位于各自的保护壳7内,保护壳7内设有冷却流道,通过冷却流道可对线圈进行降温,避免长时间使用,导致线圈过热引起导线熔融,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使其更为可靠。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预热线圈10走向与加热线圈6走向平行,两者的走向与加热面板5上盘条走向垂直。通过线圈走向与加热面板5上盘条走向垂直,能够提高磁场能的有效转换率,继而提升电能的有效利用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有效降低能耗,降低生产成本。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相同大小截面内,所述预热线圈10匝数小于加热线圈6匝数。通过相同大小截面内,预热线圈10匝数小于加热线圈6匝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可使预热区9的加热速度慢于加热区8的加热速度,使本实用新型稳定工作。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预热线圈10内电流小于所述加热线圈6内电流大小。通过预热线圈10内电流小于加热线圈6内电流大小,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可使预热区9的加热速度慢于加热区8的加热速度,使本实用新型稳定工作。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预冷箱和冷却水箱,所述冷却液进入管2可与冷却水箱连通,所述冷却水箱内设有制冷器,所述冷却水箱内部容腔的外表面为保温层,所述冷却液排出管1可与预冷箱连通,所述预冷箱内部容腔直接暴露于室外,所述预冷箱可与冷却水箱连通。通过此种设置,不仅可实现冷却液,即水的循环利用,还能够有效减少制冷能耗。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冷却水箱内设有流量表,所述冷却水箱可与外部自来水管连通。通过冷却水箱内设有流量表,冷却水箱与外部自来水管连通,在冷却水箱内冷却水不足,且预冷箱内回收水未冷却至室温时,可以利用自来水管补充冷却水箱内水量,能使冷却水箱补水方式更为灵活。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