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翻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16124阅读:652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翻箱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铸造领域的多功能翻箱机。



背景技术:

在铸造造型自动线中,当造型机造型完成后,都需要借助于翻箱机将砂箱翻转以方便下芯和检查型腔。由于砂箱翻转和下芯工序是分开进行的,因而降低了整个铸造造型自动线的生产效率。此外,现有技术中也不存在具有下芯功能的砂箱翻箱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功能翻箱机,该翻箱机同时具有下芯和砂箱翻转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多功能翻箱机,包括底座以及位于底座上的两个相对设置的翻箱轮;在每个翻箱轮上分别设有砂箱通道,在两个翻箱轮之间设有砂箱托轨;在两个翻箱轮之间还设有由所述翻箱轮带动进行同步翻转的顶芯机构;该顶芯机构包括砂芯托轨以及可上下运动的顶芯板,其中,砂芯托轨位于砂箱托轨下方。

优选地,所述砂芯托轨与砂箱托轨为平行设置或垂直设置。

优选地,所述顶芯机构还包括安装板和顶芯油缸,其中,安装板位于两个翻箱轮之间且分别与两个翻箱轮连接,砂芯托轨和顶芯油缸均设置在该安装板上。

优选地,所述顶芯油缸的缸体设置在安装板上,顶芯油缸的杆体连接在顶芯板的底部。

优选地,在安装板上设有多个导向套,在顶芯板的底部连接有多个与所述导向套适配的导向柱,导向柱与导向套之间为滑动配合。

优选地,在砂芯托轨的一侧设有砂芯推送轨道,且当砂芯托轨处于承接砂芯工位时与砂芯推送轨道衔接。

优选地,所述砂芯推送轨道配置有砂芯推送轨道动力驱动机构。

优选地,所述多功能翻箱机还包括用于驱动两个翻箱轮旋转的翻箱轮驱动机构,该翻箱轮驱动机构设置在底座上。

优选地,所述翻箱轮驱动机构包括两组托轮,且至少有一组托轮配置有用于驱动该组托轮旋转的托轮驱动机构;每组托轮中有两个托轮,且各个托轮分别位于其中一个翻箱轮的下侧方;托轮的轴线方向与翻箱轮的轴线方向相互平行,且托轮的外沿与对应该托轮位置处的翻箱轮外沿之间为摩擦接触。

优选地,所述多功能翻箱机还包括用于对翻箱轮的位置起限定作用的翻箱轮定位机构,翻箱轮定位机构设置在底座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砂箱翻箱机,在砂箱托轨下方增加了由翻箱轮带动进行同步翻转的顶芯机构,该顶芯机构包括砂芯托轨以及可上下运动的顶芯板,砂芯托轨位于砂箱托轨下方。当砂芯传送到砂芯托轨上时,顶芯板向上运动并将砂芯顶入到砂箱托轨上的砂箱内,实现下芯操作,此时,两个翻箱轮旋转180度并带动砂箱和砂芯同步实现翻转操作。本实用新型利于实现多功能翻箱机的下芯和翻箱功能,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工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多功能翻箱机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多功能翻箱机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多功能翻箱机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多功能翻箱机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多功能翻箱机的后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多功能翻箱机的俯视图;

其中,1-底座,2-翻箱轮,3-翻箱轮,4-砂箱通道,5-砂箱托轨,6-托轨板,7-托轨板,8-砂芯托轨,9-托轨板,10-托轨板,11-安装板,12-顶芯板,13-顶芯油缸,14-导向套,15-导向柱,16-砂芯推送轨道,17-驱动电机,18-驱动轴,19-托轮,20-托轮,21-驱动电机,22-驱动轴,23-托轮,24-托轮,25-定位单元,26-立柱,27-后侧定位块,28-滑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结合图1至3所示,多功能翻箱机,包括底座1以及位于底座1上的两个相对设置的翻箱轮,分别标记为翻箱轮2和翻箱轮3。

在翻箱轮2的中部和翻箱轮3的中部分别设有砂箱通道,例如砂箱通道4。

在两个翻箱轮之间安装有砂箱托轨5。该砂箱托轨5是由两个平行设置的托轨板组成的,分别标记为托轨板6和托轨板7。在托轨板6和托轨板7上分别设有上、下两排托轮。

通过上述砂箱通道设计,便于将砂箱推送至砂箱托轨5上或从砂箱托轨5上推走。

在两个翻箱轮之间还设有顶芯机构,由翻箱轮2和翻箱轮3带动进行同步翻转操作。

顶芯机构包括砂芯托轨8、顶芯板12和顶芯油缸13。其中,砂芯托轨8位于砂箱托轨5下方,用于临时放置由该砂芯托轨8的一侧推送来的砂芯。

顶芯油缸13用于带动顶芯板12上下运动。例如,当砂芯位于砂芯托轨8上时,顶芯油缸13带动顶芯板12向上运动,然后将砂芯顶起并将砂芯推入到位于砂箱托轨5上的砂箱内。

当然,顶芯油缸13还可以替换为本领域常用的其他顶升部件。

砂芯托轨8也是由两个平行设置的托轨板组成的,分别标记为托轨板9和托轨板10。在托轨板9和托轨板10上分别设有一排托轮。

设定砂芯托轨8沿多功能翻箱机的前后方向布置,则砂箱托轨5可以沿多功能翻箱机的左右方向布置,砂芯托轨8与砂箱托轨5相互垂直。

砂芯托轨8、顶芯板12和顶芯油缸13的具体安装方式如下:

在翻箱轮2和翻箱轮3之间设有安装板11,安装板11的一端连接在翻箱轮2上,该连接位置位于翻箱轮2上的砂箱通道下方,安装板11的另一端连接在翻箱轮3上,该连接位置位于翻箱轮3上的砂箱通道下方。砂芯托轨8和顶芯油缸均设置在该安装板11上。

通过上述安装板11,可以保证顶芯机构能够由翻箱轮带动实现同步翻转操作。

顶芯油缸13的缸体设置在安装板11上,顶芯油缸13的杆体连接在顶芯板12的底部。

当砂芯推送至砂芯托轨8上时,顶芯油缸13带动顶芯板12向上运动并与砂芯发生接触,然后带动砂芯一起向上运动至砂箱托轨5位置,将砂芯放入砂箱内,至此完成下芯操作。

为了保证顶芯板12的平稳升降,在安装板11上还设有多个导向套,例如导向套14,在顶芯板12的底部连接有多个与导向套适配的导向柱,例如导向柱15。

在顶芯板12升降过程中,导向套14与导向柱15为滑动配合。

此外,为了实现砂芯的自动传送,在砂芯托轨8的后侧还设有砂芯推送轨道16,且当砂芯托轨8处于承接砂芯工位时,该砂芯推送轨道16的前端与砂芯托轨8衔接。在承接砂芯工位上,砂芯推送轨道16可以将砂芯由后向前依次推送至砂芯托轨8上。

本实施例1中的砂芯推送轨道16为动力轨道,即配置有砂芯推送轨道动力驱动机构。

该砂芯推送轨道16和砂芯推送轨道动力驱动机构例如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形式:

砂芯推送轨道16为链条轨道,砂芯推送轨道动力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17和驱动轴18,通过驱动电机17带动驱动轴18转动,从而带动链条轨道运行,实现砂芯传送。

当然,本实用新型中的砂芯推送轨道16和砂芯推送轨道动力驱动机构并不局限于采用上述结构形式,还可以采用本领域已有的或容易想到的结构形式。

多功能翻箱机还包括翻箱轮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翻箱轮2和翻箱轮3旋转。该翻箱轮驱动机构设置在底座1上。

如图3所示,翻箱轮驱动机构包括前、后两组托轮,且至少有一组托轮配置有用于驱动该组托轮旋转的托轮驱动机构。例如:

本实施例1中后组托轮配置有托轮驱动机构,前组托轮为无动力托轮。

每组托轮中有两个托轮,各个托轮与上述两个翻箱轮的位置关系如下:

后组托轮包括两个托轮,分别为托轮19和托轮20,其中,托轮19位于翻箱轮2的后下侧方,托轮20位于翻箱轮3的后下侧方。

托轮19和托轮20的轴线方向均与翻箱轮的轴线方向相互平行,且托轮19外沿与翻箱轮2外沿为摩擦接触,托轮20外沿与翻箱轮3外沿为摩擦接触。

托轮驱动机构包括一个驱动电机21和一个驱动轴22,其中,驱动轴22与驱动电机21连接,托轮19和托轮20分别安装在驱动轴22上。

前组托轮包括两个托轮,分别为托轮23和托轮24,其中,托轮23位于翻箱轮2的前下侧方,托轮24位于翻箱轮3的前下侧方。

托轮23和托轮24的轴线方向均与翻箱轮的轴线方向相互平行,且托轮23外沿与翻箱轮2外沿为摩擦接触,托轮24外沿与翻箱轮3外沿为摩擦接触。

在驱动电机21的带动下,托轮19和托轮20同步旋转,并带动翻箱轮2和翻箱轮3实现旋转操作,在两个翻箱轮旋转过程中,托轮23和托轮24被动旋转。

当然,本实施例1还可以为前组托轮配置上述托轮驱动机构,后组托轮为无动力托轮。此外,本实施例1还可以同时为上述两组托轮分别配置上述托轮驱动机构。

通过上述翻箱轮驱动机构可以很好实现两个翻箱轮的旋转操作。

另外,多功能翻箱机还包括翻箱轮定位机构,用于对翻箱轮的位置起到限定作用,该翻箱轮定位机构设置在底座1上。具体的,

该翻箱轮定位机构包括四个定位单元,例如定位单元25,各个定位单元的分布如下:

一个定位单元位于翻箱轮2的后侧位置,一个定位单元位于翻箱轮2的前侧位置,一个定位单元位于翻箱轮3的后侧位置,一个定位单元位于翻箱轮3的前侧位置。

以设置在翻箱轮2后侧位置的定位单元为例进行说明;

该定位单元包括一根立柱26,在立柱26的上端安装有一个后侧定位块27和一个滑动轮28,其中,后侧定位块27与翻箱轮2的外沿接触,滑动轮28与翻箱轮2的右侧表面接触。

通过上述定位单元可以限定翻箱轮2在底座1上的后侧位置,同理,通过其他三个定位单元可以分别限定翻箱轮2在底座1上的前侧位置以及翻箱轮3在底座1上的后侧和前侧位置。

实施例2

结合图4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2中除以下技术特征与实施例1有区别之外,其余技术特征均可参照上述实施例1。

本实施例2中的砂芯托轨8和砂箱托轨5均沿多功能翻箱机的前后方向布置,砂芯托轨8与砂箱托轨5相互平行。

相应的,翻箱轮2和翻箱轮3在底座1上的布置方向发生改变,此时,经砂芯推送轨道16传送的砂芯由砂箱通道4到达砂芯托轨8上。

此外,翻箱轮驱动机构和翻箱轮定位机构的结构保持不变,布置方向也会适应性改变。

当然,以上说明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列举上述实施例,应当说明的是,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所做出的所有等同替代、明显变形形式,均落在本说明书的实质范围之内,理应受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