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筒状部件内壁抛丸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7743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筒状部件内壁抛丸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抛丸设备首先应用于铸造业铸钢、铸铁件的表面粘砂及氧化皮的清除。几乎所有的铸钢件、灰铸件、 玛钢件、球铁件等都要进行抛丸处理,这不仅是为了清除铸件表面氧化皮和粘砂,同时也是铸件质量检查前不可缺少的准备工序。对于筒状部件的处理,由于其内壁也会氧化生锈,所以也需要对其内壁进行抛丸处理,现有抛丸设备对筒状部件的内壁清理不方便,采用手工处理,投入人力大,处理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结构合理、处理效率高、可调节的筒状部件内壁抛丸处理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筒状部件内壁抛丸处理装置,包括壳体、电机、驱动轴、转盘、漏孔、伸缩杆、滑块、连接杆、抛丸器、限位板、门体、铰链、收集漏斗、回收桶和支脚,所述壳体具有三个侧面和一个顶板;所述电机安装在壳体的底板上;所述转盘通过驱动轴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伸缩杆安装在壳体的顶板上;所述转盘上均匀加工有漏孔;所述伸缩杆的自由端弯折成L型;所述滑块设置在伸缩杆靠近端部的位置;所述抛丸器通过连接杆与滑块连接;所述限位板安装在伸缩杆的端部;所述门体通过铰链安装在壳体的侧面上;所述收集漏斗设置在壳体的底部;所述收集漏斗的底部设置有回收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门体上开设有透明的观察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门体内侧面上靠近边缘的四周固定有密封圈。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效效果:本技术方案采用转盘和伸缩杆配合,可以实现对筒状部件内壁的抛丸处理,工作效率高,调节范围广,且能节省人力;通过将转盘开设漏孔且设置收集漏斗,可以达到对抛射后丸体的回收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电机;3.驱动轴;4.转盘;41.漏孔;5.伸缩杆;6.滑块;7.连接杆;8.抛丸器;9.限位板;10.门体;11.铰链;12.收集漏斗;13.回收桶;14.支脚;15.观察窗;16.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筒状部件内壁抛丸处理装置,包括壳体1、电机2、驱动轴3、转盘4、漏孔41、伸缩杆5、滑块6、连接杆7、抛丸器8、限位板9、门体10、铰链11、收集漏斗12、回收桶13和支脚14,所述壳体1具有三个侧面和一个顶板;所述电机2安装在壳体1的底板上;所述转盘4通过驱动轴3与所述电机2连接;所述伸缩杆5安装在壳体1的顶板上;所述转盘4上均匀加工有漏孔41;所述伸缩杆5的自由端弯折成L型;所述滑块6设置在伸缩杆靠近端部的位置;所述抛丸器8通过连接杆7与滑块6连接;所述限位板9安装在伸缩杆的端部;所述门体10通过铰链11安装在壳体1的侧面上;所述收集漏斗12设置在壳体1的底部;所述收集漏斗12的底部设置有回收桶13;在所述门体10上开设有透明的观察窗15;在所述门体10内侧面上靠近边缘的四周固定有密封圈16。

使用时,打开门体10,将待处理的筒状部件放置在转盘4上,关上门体10后,可以通过观察窗15对内部的情况实时监控,开动电机2,待处理的筒状部件就会随转盘4匀速转动,将伸缩杆5调整到需处理的位置,对准后开启抛丸器8,,对于不同尺寸的筒状部件,可以通过滑动滑块6的位置就可以调整抛丸器8与内壁的距离。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