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阀门铸造用浇包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9945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一种阀门铸造用浇包转运装置,属于阀门铸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阀门铸造领域,通常需要将熔融金属从保温炉中转移至浇包内,再将浇包转运至生产线进行浇注。浇包体积较大,而现在又是通过人工搬运的方式,耗费劳动力且还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阀门铸造用浇包转运装置,使用方便灵活,安全性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阀门铸造用浇包转运装置,包括车架、转向轮、转运台、升降柱、传送带、F形夹具和控制系统,车架下面安装有多个转向轮,车架上面通过多个升降柱固定安装有转运台,传送带固定安装在转运台上并由传送电机驱动,转运台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一个夹持浇包耳轴的F形夹具,两个F形夹具的上端开口均朝向转运台前端,所述升降柱、传送电机均由控制系统控制。

所述转运台前部设有限位卡板。

所述限位卡板与传送带之间的间距为2-5cm。

所述F形夹具的上端开口设有封口挂钩。

所述的转向轮为由控制系统控制的驱动转向轮。

所述F形夹具为高低可调式结构。

所述控制系统的操作面板设置在车架一侧。

所述控制系统通过遥控手柄操作,且所述遥控手柄为有线或无线遥控。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阀门铸造中浇包存取、转运的机械自动化,工作人员可远程操作,安全性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节省了劳动力且提高了工作效率;转运台可通过升降柱上下调整,适用于不同高度的浇包取存,转运过程中浇包以低位运送更加平稳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车架,2为转向轮,3为转运台,4为升降柱,5为传送带,6为F形夹具,7为传送电机,8为限位卡板,9为封口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阀门铸造用浇包转运装置,包括车架1、转向轮2、转运台3、升降柱4、传送带5、F形夹具6和控制系统,车架1下面安装有多个转向轮2,车架1上面通过多个升降柱4固定安装有转运台3,传送带5固定安装在转运台3上并由传送电机7驱动,转运台3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一个夹持浇包耳轴的F形夹具6,两个F形夹具6的上端开口均朝向转运台3前端,所述升降柱4、传送电机7均由控制系统控制。

所述转运台3前部设有限位卡板8,所述限位卡板8与传送带5之间的间距为2-5cm,避免在取空包或将浇包送至生产线影响传送带5的正常运行。

所述F形夹具6的上端开口设有封口挂钩9,可防止行走过程中浇包耳轴脱离夹具。

所述F形夹具6为高低可调式结构,使其适用于不同高度的浇包转运。

所述的转向轮2为由控制系统控制的驱动转向轮,车体行走远程化操作,安全性能更高。

所述控制系统的操作面板设置在车架1一侧。

所述控制系统通过遥控手柄操作,且所述遥控手柄为有线或无线遥控。

工作过程:

控制本实用新型行走至浇包存放处,通过升降柱4调整转运台3的高度,使转运台3前端卡在浇包存放平台下,限位卡板8卡在平台侧面,传送电机7控制传送带5向后运行,空浇包与传送带5接触后,被自动送至F形夹具6,浇包两边的耳轴分别卡装在两个F形夹具6的上端开口内,以封口挂钩9将F形夹具6的上端开口封闭避免浇包耳轴脱离夹具,驱动本实用新型到达保温炉,将熔融金属从保温炉中转移至浇包内,再驱使本实用新型到达生产线,打开封口挂钩9,传送电机7控制传送带5向前运行,将浇包送至生产线上进行浇注,至此,一次转运工作完成。

在运转过程中,若转运台3过高,可通过升降柱4降低转运台3高度,使浇包转运更加平稳安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