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制动梁材料XWQ470E及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07022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铁路制动梁材料XWQ470E及加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尤其适用于交通工具上使用的材料及其热处理方法,具体为一种铁路制动梁材料xwq470e及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铁路货车的提速、重载、及新型货车的开发,新车型对起刹车、平衡作用的制动梁要求越来越严格,原有的滑槽式滚动制动梁轴瓦焊接易变形、尺寸散差大,因而危及列车行车安全。为此,设计研发了提速、重载、及新型货车制动梁材料xwq470e。

现行货车制动梁用钢材料,在生产、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如下问题:

(1)疲劳极限较低,无法保证提速、高速条件下的安全行车;

(2)材料轧制后容易出现表面裂纹;

(3)材料热切分成型后性能指标偏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种强韧性能好、焊接性能好、耐磨性能好、安全性高的铁路制动梁材料xwq470e及加工方法。本发明采用全新的成分设计及生产工艺,经热切分、拉制、整形而成,制造工艺性好、质量稳定。成分设计过程中,添加了镍、铌、钒、稀土等合金元素,提高了材料的整体强韧性能、焊接性能、耐磨性,达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此种铁路制动梁材料xwq470e及加工方法:

一种铁路制动梁材料xwq470e,其特征在于其成份(wt.%)为:c:0.12~0.20,si:0.25~0.35,mn:1.20~1.50,p≤0.020,s≤0.010,cr:0.20~0.30,ni:0.30~0.55,mo≤0.20,v:0.08~0.14,al:0.015~0.035,nb:0.015~0.030,ce:0.001~0.03,其余量由铁及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

铁路制动梁材料xwq470e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电炉冶炼:

原料由铁水、生铁块、废钢组成,不得使用渣钢,按比例配入含镍生铁;热装铁水冶炼时,铁水比例≥70%。出钢温度≥1640℃,出钢时向钢包内加入少量硅锰、中碳锰铁、高碳铬铁合金;根据转炉钢水残锰、残铬含量以及合金实际加入量,确保到lf精炼炉的钢水化学成分达到上述要求;出钢1/5时加入铝锭进行脱氧,然后依顺序加入硅锰、中锰、高铬合金及造渣材料。

(2)钢包精炼

钢包入lf炉加热过程中,加入适量萤石进行调渣;精炼期以硅铁粉和碳化硅扩散脱氧,加入部分铝粒进行辅助脱氧,碳粉保持气氛,保证白渣时间≥30分钟,精炼渣流动性好,强化扩散脱氧;第二样分析出来后,加入钒铁、铌铁、镍板将成分调整到目标值,当钢液成分、温度达到目标要求后,喂入ca-fe线进行终脱氧和夹杂物变性。

(3)真空脱气精炼

入罐开始抽真空,真空度≤40pa,真空保持时间≥30min,破空前20秒将氩气流量调到最小,及时添加碳化稻壳,保证钢水不裸露,通过测温,确定软吹时间,要求≥30min,软吹结束后测温取样,成分、温度合适后吊包上台连铸。

(4)连铸

采用轴承钢整体专用中间包,保证耐材寿命,使用前中间包彻底清理干净,控制中包过热度:第一包过热度≤40℃,其余中包的过热度控制在20℃~30℃,二冷比水量0.22l/kg,拉速0.76-0.85m/min,中包钢水开浇液位为600mm,中包钢水液位超过400mm方可加入中包覆盖剂,保持高液位浇铸,以利于夹杂物上浮吸收,及时测温并和连续测温数值相校准,便于及时调整拉速,过热度必须严格执行工艺要求,大包长水口必须吹氩气密封。

(5)铸坯缓冷

生产连铸坯不允许在冷床停留,第一时间入缓冷坑缓冷。缓冷后温度≤100℃方可吊出,起吊出坑时严格检查钢坯表面,表面有缺陷应进行钢坯全面修磨后再进行轧制。

(6)轧制、缓冷、精整

保证铸坯加热均匀,设计总加热时间≥8小时,避免因加热不当、不透、不均匀产生表面裂纹。高压水除鳞压力设定为19mpa,保证除鳞率≥99%,冷床全速运转,保证方钢入坑温度≥500℃,方钢≤150℃时出坑精整,方钢两端飞边、毛刺等必须修磨干净,逐根检查方钢表面质量情况,保证方钢表面质量。

铁路制动梁材料xwq470e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连铸拉矫工序中:连铸坯矫直温度控制在930℃-950℃。

正火:正火温度920±20℃,保温40分钟,随后空冷冷却。

高温回火:回火温度480±30℃。

根据各种合金元素的特性,设计了新型组合式制动梁材料的成分,添加了镍、铌、钒、稀土等合金元素来提高车轴整体的耐腐蚀性、耐磨性,钢种命名为:xwq470e。

本发明技术效果如下:

(1)现行货车制动梁材料与新设计材料性能对比

(2)低倍组织

(3)高倍检验

(4)机械性能

(5)与现有材料性能相比

材料xwq470e与现行使用的制动梁材料相比,屈服强度提高≥20n/mm2、抗拉强度提高≥35n/mm2、伸长率提高≥5%、-40℃kv2提高≥20j。试验数据如下:

新化学成分设计满足了制动梁材料性能,解决了材料轧制后的表面裂纹,降低了魏氏组织含量并提高了冲击韧性,提高了材料热切分成型后性能指标。

附图说明

图1是加热温度960℃时魏氏组织形貌;

图2是加热温度1000℃时魏氏组织形貌;

图3是加热温度1040℃时魏氏组织的金相特征;

图4是加热温度1120℃时魏氏组织的金相特征;

图5是各加热温度及冷却方式下魏氏组织含量变化;

图6是880℃-900℃表面纵裂、矫直裂及裂纹处脱碳图片;

图7是900℃-930℃表面矫直裂及裂纹处脱碳图片;

图8是大于930℃表面图片;

图9是al含量0.013%时,魏氏组织级4级、晶粒度6.5级图片;

图10是al含量0.018%时,魏氏组织3级、晶粒度7级图片;

图11是al含量0.030%时,魏氏组织级1级、晶粒度8级图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术,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一种铁路制动梁材料xwq470e,其成份(wt.%)为:c:0.12~0.20,si:0.25~0.35,mn:1.20~1.50,p≤0.020,s≤0.010,cr:0.20~0.30,ni:0.30~0.55,mo≤0.20,v:0.08~0.14,al:0.015~0.035,nb:0.015~0.030,ce:0.001~0.03,其余量由铁及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

铁路制动梁材料xwq470e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电炉冶炼:

原料由铁水、生铁块、废钢组成,不得使用渣钢,按比例配入含镍生铁;热装铁水冶炼时,铁水比例≥70%。出钢温度≥1640℃,出钢时向钢包内加入少量硅锰、中碳锰铁、高碳铬铁合金;根据转炉钢水残锰、残铬含量以及合金实际加入量,确保到lf精炼炉的钢水化学成分达到上述要求;出钢1/5时加入铝锭进行脱氧,然后依顺序加入硅锰、中锰、高铬合金及造渣材料。

(2)钢包精炼

钢包入lf炉加热过程中,加入适量萤石进行调渣;精炼期以硅铁粉和碳化硅扩散脱氧,加入部分铝粒进行辅助脱氧,碳粉保持气氛,保证白渣时间≥30分钟,精炼渣流动性好,强化扩散脱氧;第二样分析出来后,加入钒铁、铌铁、镍板将成分调整到目标值,当钢液成分、温度达到目标要求后,喂入ca-fe线进行终脱氧和夹杂物变性。

(3)真空脱气精炼

入罐开始抽真空,真空度≤40pa,真空保持时间≥30min,破空前20秒将氩气流量调到最小,及时添加碳化稻壳,保证钢水不裸露,通过测温,确定软吹时间,要求≥30min,软吹结束后测温取样,成分、温度合适后吊包上台连铸。

(4)连铸

采用轴承钢整体专用中间包,保证耐材寿命,使用前中间包彻底清理干净,控制中包过热度:第一包过热度≤40℃,其余中包的过热度控制在20℃~30℃,二冷比水量0.22l/kg,拉速0.76-0.85m/min,中包钢水开浇液位为600mm,中包钢水液位超过400mm方可加入中包覆盖剂,保持高液位浇铸,以利于夹杂物上浮吸收,及时测温并和连续测温数值相校准,便于及时调整拉速,过热度必须严格执行工艺要求,大包长水口必须吹氩气密封。

(5)铸坯缓冷

生产连铸坯不允许在冷床停留,第一时间入缓冷坑缓冷,缓冷后温度≤100℃方可吊出,起吊出坑时严格检查钢坯表面,表面有缺陷应进行钢坯全面修磨后再进行轧制。

(6)轧制、缓冷、精整

保证铸坯加热均匀,设计总加热时间≥8小时,避免因加热不当、不透、不均匀产生表面裂纹。高压水除鳞压力设定为19mpa,保证除鳞率≥99%,冷床全速运转,保证方钢入坑温度≥500℃,方钢≤150℃时出坑精整,方钢两端飞边、毛刺等必须修磨干净,逐根检查方钢表面质量情况,保证方钢表面质量。

铁路制动梁材料xwq470e的热处理方法:连铸拉矫工序中,连铸坯矫直温度控制在930℃-950℃;正火工序中,正火温度920±20℃,保温40分钟,随后空冷冷却;高温回火工序中,回火温度480±30℃。

以下对于本发明所规定的铁路制动梁材料xwq470e组成限定的理由进行说明。

c:钢中含碳量增加,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升高,但塑性和冲击性降低,因此,含碳量一般不超过0.20%。因此,将碳控制在0.12%-0.20%,在屈服和抗拉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同时,显著改善钢材的塑性和低温冲击韧性。此外,碳含量低还会提高钢材的焊接性能。

si:硅作为还原剂和脱氧剂,能显著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抗拉强度。硅和钢中铬结合,有提高抗腐蚀性和抗氧化的作用。因此,设计硅成分0.25%-0.35%。

mn:锰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钢中加入超过1.0%的锰能够显著提高钢的韧性,使钢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钢中mn含量高还能显著提高钢的淬透性能,改善钢的热加工性能,结合本钢种性能要求,锰含量按1.20%-1.50%进行设计。

p:磷是钢中有害元素,增加钢的冷脆性,使焊接性能变坏,降低塑性,使冷弯性能变坏。因此设计钢中含磷量小于0.020%,甚至更低。

s:硫在钢中也是有害元素,会使钢产生热脆性,降低钢的延展性和韧性,在锻造和轧制时造成裂纹。硫对焊接性能也不利,降低耐腐蚀性。所以设计硫含量小于0.010%。

cr:铬能显著提高钢的强度、硬度、耐磨性以及淬透性,但同时也会降低钢的塑性和韧性,因此综合考虑铬按0.20%-0.30%设计。

al:铝是钢中常用的脱氧剂,加入少量的铝,可细化晶粒,提高冲击韧性。铝还具有抗氧化性和抗腐蚀性能,铝与铬、硅结合,可显著提高钢的高温不起皮性能和耐高温腐蚀的能力。经过实践验证,合理的控制范围是:0.015-0.035%。

ni:镍的加入能够提高钢的强度,而又保持钢良好的塑性和韧性。镍可以降低钢低温的脆性转变温度,提高钢的低温韧性。镍对酸、碱性环境有较高的耐腐蚀能力,在高温下有防锈和耐热能力。因此,设计钢中加入0.30%-0.55%镍。

nb:铌和碳、氮、氧都有极强的结合力,并与之形成相应的极为稳定的化合物,因而能细化晶粒,降低钢的过热敏感性和回火脆性。并且还具有极好的抗氢性能,提高钢的热强性和焊接性能,但铌含量≥0.03%会恶化产品的表面质量,所以产品设计nb:0.015%-0.030%。

v:钒含量在钢中≤0.014%时,生成的化合物主要以氮化钒的形式存在,能细化晶粒,提高强度和韧性。但钢中钒含量大于0.014%后,随着碳化钒化合物的增多,材料的冲击韧性有降低的趋势,所以产品设计钒含量:0.08-0.14%。

稀土ce:稀土具有净化钢液,变性夹杂和微合金化作用,可延缓钢的接触疲劳裂纹的萌生和扩展,推迟钢表面剥离的发生。稀土可改善钢的加工硬化效果,既能减小应力集中区,又能细化组织、提高强度,增加钢的抗变形能力。

成分设计,添加了镍、铌、钒、稀土等合金元素,提高了材料的整体强韧性能、焊接性能、耐磨性,达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xwq470e材料热处理制度工艺设计,实验方案:

根据制动梁材料的热加工工艺特点,同时参考碳钢魏氏组织对加热温度和冷却速度比较敏感的特性,设计了6种不同组合的试验方案,加热温度从940℃依次上升到1200℃,冷却方式有风冷、空冷、分段冷、慢冷,如表1所示,不同温度下的金相组织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

表1魏氏组织生成的模拟试验方案

注:①每种加热温度的保温时间为40min;②各方案的高温回火均在480℃时保温90min;③*为加热炉出炉,转入200℃断电小炉,试样400℃出炉。

通过以上6组魏氏组织对比试验后,通过图1、图2、图3、图4、图5可以看出加热温度在940℃时材料出现魏氏组织,因此选取正火温度920±20℃,回火温度480±30℃为制动梁材料的热处理温度。

连铸拉矫温度930℃-950℃,实验设计:

根据制动梁材料的特点,该钢种易产生矫直裂纹,因此对连铸工艺参数进行了系统的优化,先后进行了3种不同组合的试验方案,矫直温度从880℃依次上升到950℃,如表2所示,不同方案下的轧材表面质量见下图6、图7、图8。

表2表面质量攻关的模拟试验方案

通过以上3种试制方案,可以看出连铸过程中采用矫直温度>930℃,轧材表面质量无裂纹缺陷,达到设计要求,因此矫直温度>930℃为制动梁材料的关键连铸参数。

连铸拉矫温度930℃-950℃,工艺参数验证:

经过实验验证,ф310mm连铸坯矫直温度控制在930℃-950℃,可以避免连铸坯拉矫裂纹的出现,实验结果见下表3:

表3

铝含量与魏氏组织的关系,实验设计:

该钢种具有较强的魏氏组织敏感性的特点,铝作为钢中重要的细化晶粒元素,针对不同铝含量对该钢种魏氏组织级别的影响,先后进行了3种不同的试验方案,如表4所示,钢中铝含量由0.010%提升至0.035%,在相同的加热制度和冷却条件的前提下,对钢中魏氏组织级别分别进行了测定,具体见图9、图10、图11。

表4铝含量与魏氏组织试验

通过以上3种试验方案,可以看出al含量≥0.015%时,可满足是魏氏组织不超过级3级的要求,但若提高钢中铝含量至0.025%以上,可以使魏氏组织级别达到1级。因此,al含量为0.015%-0.035%为制动梁材料的关键成分设计参数。

综上所述,本发明采用全新的成分设计及生产工艺,经热切分、拉制、整形而成,制造工艺性好、质量稳定。成分设计过程中,添加了镍、铌、钒、稀土等合金元素,提高了材料的整体强韧性能、焊接性能、耐磨性,达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术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术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